制造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时间定于2011年3月30日(星期三)下午2:00——5:00笔试,3月31日(星期四)全天进行面试。3月30日上午9:00—11:00到制造学院办公室办理有关复试手续。
制造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考试科目通知
| 专业 | 考试科目 | 教 材 |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 | 机械制造工程学 | 《机械制造工程学》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或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 机械电子工程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 《mcs-51/96系列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修订版)北航出版社 孙涵芳编 |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机械原理 | 《机械原理》高教出版社 孙桓编 |
| 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工程 | 设计综合 | 《产品设计原理》中国化学工业出版社 李亦文著 《产品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张展、王虹编
请考生携带绘制彩色效果图用的色彩原料和工具(如绘图仪器、曲线板等),图纸1-2张(A3或A4),种类不限。 |
| 车辆工程 | 现代汽车安全或 机械工程材料 |
《现代汽车安全》人民交通出版社王瑄、李宏光 《机械工程材料》西安交大出版社 沈廉编 |
| 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仪器仪表工程 | 测控电路 | 《测控电路》机械工业出版社 张国雄编 |
| 材料加工工程 、有色金属冶金、钢铁冶金 | 机械工程材料 | 《机械工程材料》西安交大出版社 沈廉编 |
体检时间安排在3月25日至4月10日下午2:30至5:00在望江校区校医院进行。
注:考生复试时须携带准考证、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军官证、学生证等)、毕业证书原件(含毕业证、学位证)和本科成绩单,同等学力考生还应带有关证明材料。
四川大学制造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要求
为保证201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正常开展,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特将复试要求通知如下;
1、学院成立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小组,由学院领导和各系所负责人参加;
2、各学科点成立以指导教师为责任人的复试小组,由5位以上的教师组成,并提前做好面试预案和评分标准。复试小组成员须现场独立评分,各复试小组还应对每位考生的做答情况进行现场记录,并妥存备查。对考生的面试应给予时间保证,每位考生的面试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
3、笔试科目的出题教师姓名要严格保密,各专业均不组织复习。笔试成绩满分为100分,60分及格,考试时间为3小时;
4、面试成绩满分为60分,要求所有参加面试的教师都必须给出每个考生的面试成绩,再由复试小组给出平均成绩作为面试成绩;
5、外语听说能力测试成绩满分为40分,可由各复试小组组长指定2--3名教师给出成绩(各专业必须加强外语听力和口语测试);
6、复试成绩需达到120分方为合格;
7、入学考试总成绩按(初试成绩/5+复试成绩/2),考生的录取按入学总成绩(初试、复式成绩加权)排队录取。
8、2011年3月30日(星期四)下午2:00——5:00笔试,面试时间定于3月31日(星期四)上午8:00分,面试地点:制造学院大楼。
制造学院办公室
2011年3月21日
制造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合格线:总分 320,单科45[68]
复试考生名单:
| xm | zymc |
| 贺江华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冯军帅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李文锋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张毅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李杨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郭鑫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李力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李康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陈谋钦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王晨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曾定洲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李小明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郑晓鸣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曾鹏修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徐东阳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李光耀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周昱明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高健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程序雳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李程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姚瑶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杨凯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刘恒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黄世游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唐娟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姜秋月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蒋小丽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付常露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刘刚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高波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曾力哲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兰洋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贺飞飞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杨成立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张鹏飞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李堂明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刘一凡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杨晓权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蒲宗珉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蒋顺业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陈思旭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胡连军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王杰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夏鹏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孙宇航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代成刚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刘南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赵志忠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李青涛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朱超强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王俊 | 机械电子工程 |
| 侯超异 | 机械电子工程 |
| 王金龙 | 机械电子工程 |
| 黄先学 | 机械电子工程 |
| 李涛 | 机械电子工程 |
| 李紫鹏 | 机械电子工程 |
| 宋海亮 | 机械电子工程 |
| 马金龙 | 机械电子工程 |
| 王飞 | 机械电子工程 |
| 黄龙 | 机械电子工程 |
| 尤在勇 | 机械电子工程 |
| 李羽晨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 张耀祖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 袁林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 曾红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 王海军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 徐韡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 张衎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 韩丽娜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 赵纯可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 马列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 黄亚珂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 孔鹏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 钟悦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 鲜勇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 鲁磊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 张向宁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 柳明辉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 佘洁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 王文亚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 王萌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 白富实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 蒲显坤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 代小将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 吴建顺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 严晨枫 | 车辆工程 |
| 唐鑫 | 车辆工程 |
| 刘正浩 | 工业设计 |
| 安鹏铖 | 工业设计 |
| 蒋聪 | 工业设计 |
| 陈治宇 | 工业设计 |
| 冯宴铭 | 精密仪器及机械 |
| 马强 | 精密仪器及机械 |
| 秦钦 | 精密仪器及机械 |
| 于少航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
| 邓龙龙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
| 刘旭龙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
| 甘芳吉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
| 张杰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
| 徐伟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
| 胡华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
| 熊函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
| 张瑞 | 材料加工工程 |
| 张扬 | 材料加工工程 |
| 司海涛 | 材料加工工程 |
| 熊明川 | 材料加工工程 |
| 韩蕊 | 材料加工工程 |
| 施星 | 材料加工工程 |
| 廖舟 | 材料加工工程 |
| 李桥 | 材料加工工程 |
| 盖少飞 | 材料加工工程 |
| 陈坪 | 材料加工工程 |
| 杨琴 | 材料加工工程 |
| 陈曦 | 材料加工工程 |
| 黄润波 | 材料加工工程 |
| 赵传蓉 | 材料加工工程 |
| 杜昊 | 材料加工工程 |
| 邓伟林 | 材料加工工程 |
| 周宇 | 材料加工工程 |
| 鲜广 | 材料加工工程 |
| 孙力力 | 材料加工工程 |
| 梁孟霞 | 材料加工工程 |
| 李春林 | 材料加工工程 |
| 张颖 | 材料加工工程 |
| 张雨 | 钢铁冶金 |
| 杨先芝 | 钢铁冶金 |
| 杜阳阳 | 有色金属冶金 |
| 陈娟 | 机械工程 |
| 罗勋 | 机械工程 |
| 张小龙 | 机械工程 |
| 杨军 | 机械工程 |
| 兰加标 | 机械工程 |
| 张朝勇 | 机械工程 |
| 付先武 | 机械工程 |
| 王媛媛 | 机械工程 |
| 刘玉珍 | 机械工程 |
| 李永刚 | 机械工程 |
| 盘龙 | 机械工程 |
| 程美玲 | 机械工程 |
| 杨瑞典 | 机械工程 |
| 袁成 | 机械工程 |
| 张鹏 | 机械工程 |
| 何波 | 机械工程 |
| 陈正龙 | 仪器仪表工程 |
| 余敏 | 仪器仪表工程 |
| 尚建利 | 冶金工程 |
| 蒋薇 | 工业设计工程 |
| 孙艳 | 工业设计工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