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四川省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简称“中学生英才计划”)交流座谈会在我校文华活动中心209会议室召开。四川省科协相关负责人、参与计划的中学教师代表,我校教务处相关人员以及指导“中学生英才计划”的数学、物理、化学、生命、计算机科学导师团队参加了会议。

会上,四川省科协负责人对我校承担“中学生英才计划”表示感谢,并充分肯定了计划实施半年多来在学生科研兴趣的培养、科学精神的熏陶、科研能力的塑造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来自四川大学数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和计算机学院的导师团队介绍了计划实施的具体情况。张伟年教授表示通过第一阶段实施,学生能深深感受到导师课题组及学长们追求真理的奋斗精神和面对困难的不屈意志,学生们能看到有那么一群人在为国家的科学事业不计较利益地拼搏,这对他们今后树立远大的志向,培养不屈不挠的精神极为重要。张义正教授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出发,以撰写“科研计划”的方法入手,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培养科研思维。彭联刚教授强调“计划”在探索实施的过程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特别是让学生走出教室在实践过程中领悟数学的魅力。高洁院士导师团队尊重学生研究兴趣,特邀岑理相教授给予学生量子信息学方面的辅导,指导学生在学习理论基础上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各学科导师及其团队对培养入选“中学生英才计划”的学生投入了饱满的激情,采用了符合学科特色、适应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多样化方式,带领中学生走近科学、感受科学。
成都石室中学、双流县华阳中学、成都列五中学、成都玉林中学的教师代表分享了学生在培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及在境界、能力及学业上的进步,对我校导师的辛勤付出表达了诚挚的谢意。
会上,导师们还与中学老师就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沟通,如学生学业压力与科学兴趣的矛盾、学生与导师在工作日见面时间受限、以及学生所在中学相关老师如何在学生、导师、省科协之间发挥桥梁作用等。
此次交流座谈会搭建了省科协、中学老师、大学导师对“中学生英才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面对面深入沟通的平台,对“计划”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对遇到的问题开展了分析和探讨,将有助于“计划”的进一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