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下午,四川大学“提升‘一流研究型大学治理能力和建设能力’”论坛第一期——人才培养组(教学与教辅)分论坛在望江校区明德楼401会议室召开。校长谢和平院士,校党委常务副书记罗中枢教授,副校长魏于全院士,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徐兰教授,副校长许唯临教授出席会议。学校两办、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校团委、人事处、财务处、后勤管理处、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研究生院、招生就业处、实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档案馆等部门处等单位科级以上干部和论文作者代表参加了会议。

论坛上,大家结合学校、部门实际和本职工作,围绕论坛主题,各抒己见,为提升学校的治理能力、建设能力畅所欲言、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和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格桑泽仁以“大学的‘显’与‘隐’”为题做了发言,从“传统的延续”、“品牌的打造”、“独一无二的气质”、“引领的风范”、“借鉴与发扬”等方面畅谈了对提升一流研究型大学治理能力的独到见解。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李伟斌以“如何走向卓越”为题,对比分析了卓越大学的指标特征和我校存在的差距,着重讲述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如何在建设一流大学进程中发挥“催化剂”的功能与作用。
教务处邓屹立结合教务处学籍管理科室工作从“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建立激励性学籍管理新体制”等方面就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做了发言。
教务处副处长兰利琼以“以学为中心,落实本科‘323+X’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主题,从“什么是学习”、“学习的机制”、“教学范式转换”、“范式转换的效果”、“面临的问题”、“关键举措”等方面就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作了详细阐述。
教务处贾舜宸以“振兴工科教育,培养一流工程创新人才”为主题,从“国际工程教育模式、特征及发展趋势”、“我校工程教育差距”、“工科振兴对策与能力建设”等方面就进一步加强我校工科教育,提升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思路与对策。
教务处周菡晓以“从学渣到学神——实现‘个性化’、‘国际化’的教育管理之我见”为题作了发言,她认为要实现“个性化”、“国际化”的教育,必须要对教育管理者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提高高校的教育管理者技能。
教务处徐仁以“四川大学提升本科学籍治理能力的思考与建议”为题作了发言,认为一流大学必须有一流的学籍管理水平和能力,他分析了我校目前学籍管理存在的差距,提出了学籍治理能力的思路。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余淇以“教学资源科建设”为例作了发言,认为“科室是学校工作落实的末端,也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基石,要提升大学的治理能力及建设能力,首先要打造一流的科室,通过一流的服务,为教师维护稳定高效的教学工作秩序,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良好环境。”
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处长敖天其以“对学校中-基层管理人员实务能力的差距与对策的思考”为主题,着重从实务层面分析了处级和科级干部层面的“10个能力不够”、科员实务层面的“10个能力不够”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陈艳以“对学校行政机关新进项目制职工核心基础能力的差距与对策的思考”为题,查摆分析了学校新进项目制教职工存在的能力差距、原因并提出了改进的策略与建议。
研究生院副院长冯小明院士结合自身多年从事科研、人才培养的经历与感悟,畅谈自己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体会。他谈到,课题组要培养出一流的研究生就要注重课题组文化的培育、注重培养过程的互动、注重研究生的互教互学、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注重师生间的相互尊重。
研究生院副院长、研究生工作部部长李栓久以“一流大学视域下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与研究生德育工作治理能力建设的思考”为题,对照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培养质量的表征,分析了我校目前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与世界一流大学还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就提升我校研究生综合素质和研究生德育工作治理能力的措施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研究生院郑炳伦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大服务导师力度,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题做了发言,提出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以研究生导师服务管理为核心,拓展、挖掘导师与学位工作的管理服务需求,科学系统设计,搭建导师综合服务平台,系统为导师提供培养过程管理、信息互动、个性化服务、质量评估等功能。”
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林祎以“提升教师发展服务水平,创建国际一流教学发展中心”为题做了发言,畅谈了国内外教师发展概况,着重以四川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和教育研究中心教师发展服务作了对比,分析了我校存在的差距和今后改进的思路与措施。
招生就业处张波以“如何实现一流就业”为题做了发言,指出一流就业要具备“层次高”、“品牌好”、“分布广”三个特点,要实现一流就业必须抓住“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为关键点”、“以塑造学生的全球化能力为侧重点”、“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突破点”等三个点。
校长谢和平院士认真听取了15位老师的发言,他边听边记边问边点评。他指出,通过举办此次论坛,要进一步让机关每个人都充分认识到一流大学如何进行管理、每个岗位的工作标准和水平,强化大家对一流大学治理的理念、认识、标准与要求,让提升一流大学治理能力和建设能力成为大家的自觉,成为一种自律,成为川大的习惯,以此形成川大特色的一流管理。他希望大家进一步对照一流大学的标准,找准学校目前存在的差距,思考提升一流大学治理能力和建设能力的途径和措施,研究性地开展工作,促进部门工作再上新的台阶、新的水平,为学校建设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校党委常务副书记罗中枢教授主持论坛并作总结讲话,着重从“胜任力”的角度向大家提出了希望。
据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四川大学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是四川大学全校师生目前肩负的共同责任和使命。根据校长谢和平院士提议,经校务会研究及“双代会”代表团团长审议,四川大学决定将2014年“双代会”的主题确定为“提升治理能力,推动内涵发展”,同时这一主题也成为2014年学校工作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学校机关党委于上学期末便发动机关各单位结合本职工作,对一流研究型大学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目前自身还存在的差距,以及怎么样提升能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讨论。目前机关党委已收到机关干部职工提交的有关论文和PPT 90余篇。由学校机关党委和相关部门组织,四川大学将分为人才培养组、党群工作组、科研与社会服务组、公共服务组,在本学期分期举办“一流研究型大学治理能力和建设能力论坛”分论坛,以促进机关各部门相互启发,加深交流、碰撞,产生思想的火花,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推动学校内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