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熊猫、逛锦里、登青城山、览都江堰,在川大学习中国文化,赴金沙体验古蜀文明……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的邀请,莫斯科大学学生来华研修代表团第二批150人于19日至23日在四川参观访问,不仅充分感受了中华文化的博大、古蜀文明的神秘、“成都面孔”的风情与活力,还与四川大学学生们一起交流学习,在欢声笑语中增进了彼此间深厚的友谊。
“虽然相隔很远,但我们就像一家人”
来川研修代表团于8月19日下午兴致勃勃从京抵达蓉城。当天,四川大学师生专程到成都双流机场热情迎接,学校并在成都岷山饭店设宴盛情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四川大学副校长晏世经教授在晚宴致词中希望莫斯科大学师生研修期间“能尽情感受中国文化,体会成都风情,广交中国朋友”,希望在四川大学的日子“能成为大家一生美好的记忆!”莫斯科大学的150名师生们刚踏上蓉城的大地。就感受到了宾至如归般的温暖。
“虽然莫斯科大学和四川大学相隔很远,但是我们就像一家人,我们把四川大学的同学当作好朋友,欢迎你们来俄罗斯访问,到我们学校作客。”莫斯科大学物理系学生伊利亚(kochetorleya)在四川大学举办的开营仪式上代表莫斯科大学师生用中俄双语表达了自己的心愿。

开营仪式一结束,两校师生便在四川大学美丽的地标性文物建筑、望江校区行政大楼前合影留念,喜悦挂在脸上,相机快门接二连三地咔咔按下……
活动期间,双方还互赠纪念品,特别是当拿到四川大学相送的极具四川特色的熊猫毛绒玩具,莫斯科大学的同学们爱不释手、热烈开怀…..
欢乐祥和中,双方俨然已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中国祝福你,你永远在我心里 ”
“我们的大中国啊,好大的一个家……” 在8月20日晚于四川大学举行的“中俄文化交流之夜”——两校师生联欢晚会上,莫斯科大学物理系学生伊利亚(kochetor Ieya)用中文演唱《大中国》,唱出了俄罗斯同学们真实而深层的情感,引起全场强烈共鸣。

当晚的联欢表演由川大俄语系江颖同学和莫大外语系阿列克设老师交替用汉语、俄语主持,幽默轻松、欢乐融融。来自莫斯科大学的师生们带来的浪漫怀旧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清新动人;歌曲《喀秋莎》邀请在场观众一起共舞,洋溢着浓郁的俄罗斯民族气息;安娜斯塔沙的艺术体操表演令人如痴如醉……川大学生献上的《梁祝》表演深情悠远,琵琶独奏《春江花月夜》婉转悠长,中国古典爱情诗朗诵余音绕梁,四川川剧院老师的川剧表演摄人心魄……一个个的表演带给了俄方客人以中国古典艺术美的饕餮享受。
“中国祝福你,你永远在我心里;中国祝福你,不用千言和万语……” 伊利亚(kochetor Ieya)同学唱出的不仅是莫斯科大学学生的心声,也是所有在华外国友人的真诚祝愿。
“中国文化太博大精深了,蜀都文明太伟大了”
莫斯科大学的同学们在蓉期间与川大学生们一起学习交流。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当代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亚丁老师用流利的俄语为研修团的同学们讲授《中国文化》,介绍了甲骨文对古汉字发生的意义,同时分析了儒家的人与国家关系的学说,梳理了道家的自然观在各种典籍中的表现,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的自我完善的主张和实践。学校俄语系副系主任池济敏教授则在特意准备的讲座《成都的面孔》中,用流利的俄语为莫斯科大学的同学们介绍了古老的成都、现代化的成都、幸福的成都、快乐的成都。两次聆听,使大家被中国灿烂的文化所深深吸引,也被成都“这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所深深陶醉。现场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讲座结束后,许多莫大同学还与川大教授亲切交谈,提出了许多有关成都风俗、中俄交流方面的问题,表现出对中国文化和成都浓厚的兴趣。
为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零距离感受“成都面孔”和蜀文化的魅力,研修代表团一行还在川大师生的带领下走出课堂,前往四川大学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西蜀第一街”锦里参观。
在四川大学博物馆,同学们品味了中华石刻、书画、陶瓷、青铜器、古钱币、古印、刺绣等诸多瑰宝,为百年川大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折服。许多同学还亲自转经轮以求好运。
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同学们欣赏了各种精美的金器、玉器以及大量野生象牙,并领略了 “镇馆之宝”——“太阳神鸟”金饰、“金面具”以及“十节玉琮”的风采,为古蜀文明的厚重博大和独特的魅力风情所震撼。

在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锦里,同学们行走在川西古镇建筑风格和现代时尚流行元素相融合、优雅别致的古街上,观赏各种精致的文化工艺制品,品尝风味十足的成都小吃……大家流连忘返于历史和现代的光影交错之中,体味了三国文化和成都民风民俗的丰富奇妙。
“中国文化太博大精深了,蜀都文明太伟大了!我要好好学习中文,才能更深地了解中国及成都的灿烂文化。” 莫大亚非学院中国文学专业的Elya(中文名爱丽娅)同学在参观中对记者感概道。
“回去后告诉家人朋友要多来中国,多来成都看看熊猫”
来四川成都,一定得亲眼看一看大熊猫。当得知即将亲眼看见大熊猫时,不少莫大的学生都欢呼雀跃起来。
8月21日上午,莫斯科大学的学生们专门带上四川大学赠送的熊猫毛绒玩,兴高采烈地到了四川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当看到一只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时,大家都瞪大了眼,静静观看,不停拍照,一张张脸上洋溢着无限的喜悦。

“这就是中国的国宝,生物界皇冠上的钻石——大熊猫,能够一次性近距离看到这么多可爱的熊猫,简直是一种享受,我觉得我们太幸福了!”莫斯科大学的学生Mikhaie一面轻轻拍照,一面悄悄提醒身边的人保持安静,以免惊吓到熊猫们。
“熊猫太可爱了,多拍一些照片带给亲戚朋友看,多买一些熊猫玩具及熊猫明信片作为礼物赠送给家人和朋友,并告诉他们要多来中国,多来成都看看熊猫。”莫大地理系Yury(中文名王子)、Yuliya(中文名尤利娅)异口同声地说。
踏青城山 览都江堰 欢声笑语中友谊自现
8月22日,莫斯科大学学生研修代表团的150名师生在川大师生的陪同下踏上了游览世界自然及文化遗产青城山、都江堰的行程。
一路上,莫斯科大学的同学们兴致勃勃,对周围不一样的人和事物充满了好奇,与随同的川大师生亲切交谈。

到达青城山后,天空下起了小雨,但这丝毫没有降低莫斯科大学同学们攀爬的热情,他们依旧喜形于色、欢声笑语不断,与川大的师生们热情地边走边谈,一起欣赏山上优美如画的自然风光,领略山中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不断用相机记录着行程中的人和景。登山过程中,四川大学的同学们不仅细心负责地照顾着研修团师生的安全,而且还向莫斯科大学的师生们认真讲解每一个景点及道教文化的悠久历史与丰富内涵,带给了莫斯科大学师生们许多新鲜的知识。
在都江堰景区,莫斯科大学的师生们认真了解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原理、构造和功用,对都江堰景区秀丽的风景和水利工程蕴含的中华智慧表达了由衷的赞叹。
“还有很多需要学习,还有更多值得分享”
在川的研修活动快结束了,当谈及感悟时,莫斯科大学地理系的瓦列娅同学有些兴奋。她说,四川大学确实是一所很棒的大学,处处都渗透着人文气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瓦列娅以竖起大拇指的方式表达对四川大学师生盛情款待和无微不至关心的感谢:
“他们都很热情、很友好、乐于助人。他们把我们照顾得很好,尤其是吃得很棒,我吃到了地道的中国菜,比如包子、糖醋里脊……这些都是以前从来没有吃过的味道。”
临别前,瓦列娅买了很多四川特产,还有一些道教文化小饰品,“我要把四川的美食、文化介绍给我的同学、家人。我很喜欢道教,希望通过和四川大学师生的交流能学习更多道教的东西,回去之后分享给别人。”
“在四川大学的研修活动已经快要接近尾声了,但这里还有很多需要学习,还有更多值得分享。”来自莫斯科大学的老师叶卡捷琳娜.伊万诺夫娜比较精通汉语,她觉得此次在四川的研修体验是她一生都很独特、难忘的经历。她说,四川是一个很不一样、充满新鲜感的城市,这里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很值得认真学习和深入交流。她深深喜欢上了四川,喜欢这里的人懂得生活。她表示回国后要将此次中国之行的感悟和快乐分享给她的学生和朋友。
叶卡捷琳娜老师相信,此次研修活动对增进莫斯科大学和四川大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中俄之间、两校之间的友谊,推动双方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有着很深远的影响,两国、两校之间的关系今后一定会走得更近。
“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但不是最后一次,我都有些舍不得离开了,我感觉这里还有很多东西在等待着我。一切刚刚拉开帷幕,我相信以后我们将会有更多的交流和合作,我很期待下一次。”想到就要离开四川,叶卡捷琳娜老师有一些依依不舍。
8月23日,莫斯科大学学生研修团一行最后一次参观四川大学校园,在学校优美而典雅的风光前留下最后的身影,然后依依不舍地挥别四川大学、挥别蓉城,返回北京继续零距离感受传统而现代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