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着防毒面具搞智能膜材料是她的日常工作,直排轮扫街、漂移板炫技是她的休闲娱乐,五阶魔方、国际象棋是她用来放松的小玩意儿,看鸡汤小文的同时又在研究《孙子兵法》和《鬼谷子》……能够同时这般兼顾业余生活和正经学业的,是2013年宝钢优秀学生奖获奖者,2010级化学工程学院化工过程机械硕博连读研究生余海溶。
5月7日下午,记者采访了她。在与余海溶的交谈中,一个认真、乐观甚至炫酷的工科女博士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不管起步有多晚,都不要放弃走下去”
说到获得宝钢奖的原因,余海溶认为是自己的生活态度打动了评委,“不管是起步晚了还是其它原因,我都没有放弃过,一直在努力地往前走。”
2006年,选报金融专业的余海溶阴错阳差地进了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本科期间成绩优异的她,毕业后被保送至本学院攻读研究生。不幸的是,在研一下学期,由于身体原因她需要住院接受治疗,很长一段时间她都不能去实验室做实验,进度落后别人一大截,她陷入了十分低迷的状态。
生病那段时间给了她大量阅读时间,包括一本对她影响很深的书《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这本书告诉我不要着急,因为着急也没有用。青春本来就是忐忑不安的,因为年轻,所以伤的起。”余海溶说:“不要担心走得太晚,只要一步步走下去还是会到达终点。”
出院后不久,她便马不停蹄地开始自己的实验,为了追上大家的进度,她常常是整个实验楼里最后离开的人。“功夫不负有心人”,她针对用于血钾检测的智能膜材料的研究得到了很好的结果,基于此成果发表在Anal. Chem.上的论文,影响因子达到了5.695。
■“谁说研究生的生活必须得枯燥”
在大家心目中,工科研究生的生活似乎就是做实验、做实验、做实验,对此余海溶反驳道:“谁说研究生的生活必须得这么枯燥。在完成好科研的闲暇时间我们完全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来调节生活。”
实验之外的余海溶喜欢各类新奇、刺激的活动。喜欢徒步旅行的她,曾经一个人在凌晨两点爬上华山顶峰;实验间隙她经常手握魔方飞快旋转,可以在一分钟内复原三阶魔方;即使在玩轮滑、漂移板时被手指粗的树枝划伤过并留下了疤痕,她依旧热衷着这些富有挑战性的运动。
看日本动漫时,余海溶自学了日语;后来对韩剧产生兴趣,她又开始学习韩语。现在,身边的朋友想在韩国网站上购物又苦于看不懂时就会找余海溶当翻译,“我现在穿的衣服就是我在韩国网站上买的。”余海溶指着自己的衣服告诉记者。
不过她也有遗憾的事情,“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兴致来了会自己画一些中世纪的铠甲或者动漫里的场景,但因为怕影响学习就没有系统学习过。”余海溶说,未来有时间她一定会去学习画画的。
■“时间是个小偷,你要抓住它”
余海溶曾经在书上看到过一句话,“成功的人一天有25个小时,失败的人一天只有23个小时”,在她看来,之所以在相同的时间内她比其他人做了更多的事,是因为她合理利用了零碎的时间。
早上7点,余海溶睁开眼睛,在起床前已经规划好了今天要做的事情。8点半左右,她走进办公室,简单浏览过微博新闻后便开始阅读专业文献。9点左右,开始做实验,实验中常常需要等待,她就利用这些等待的零碎时间看文献、处理数据、读书、玩魔方、学外语。
余海溶认为,你好好规划的话,时间就会多出来,因为时间都是挤出来的,“你要抓住身边的时间小偷”,她说。
明年夏天,余海溶将从川大膜科学与功能材料研究室毕业,她希望毕业后能成为一名高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