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大璐,建筑与环境学院土木工程系的教授,去年9月,她同时获得了很多荣誉: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教育部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但她最看重的却是学校的“十佳师德奖”。“这是学生对我三十多年教师工作的认可。”她说。
“最后还考不过,我也敬佩您”
在谭大璐眼中,师德就是对学生负责,对科学负责,对社会负责,不仅要教学生具备科学精神,更要让他们学会做人,用知识服务社会。
“作为老师,让学生在你身上感受到怎样才是诚信的人,这比单纯教授知识更重要。”谭大璐说。
她曾经给专升本的学生上课。一次,有位学生期末考试没过,就托人找谭大璐求情,被她一口回绝,又去找当时的学院领导帮忙说情,谭大璐就把学生的试卷给领导看,说:“您觉得把30分改成60分真的合适吗?反正我做不出来,这是我做人的底线!”
学生心有不甘,又拎着水果找到谭大璐家里。没想到到了门口,谭大璐却不让他进门,“你不拿东西还可能让你进来,拿了东西就坚决不能让你进。”学生无耐之下只好第二年重考,竟又没考过,还影响了毕业。
后来,谭大璐主动找那位学生聊天,才了解到是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复习,才没能考过,她就把课程的要点又耐心地详细讲解了一遍,学生才最后通过了考试。
毕业后,那位学生再去拜访,谭大璐这才让他进门。学生感慨说:“有人说现在教师已无师德师风可言,但没想到还有这么负责任的老师。就算我最后考试还是不合格,我也敬佩您!”
“谭老师管得最严”
谭大璐私下里跟学生是没代沟的朋友,但在课堂上是出了名的严师。上过她课的学生都知道:“谭老师平时管得最严”。“考试只是一个形式,平时严一点,学生才能学到东西。”所以谭大璐把平时成绩提高到70%,对平时的作业和课堂出勤尤其认真,一定会落实到每一个学生。
在学术诚信方面,她对学生要求极为严格,工作再忙也会逐字逐句地批改论文,有时甚至要改六七遍。因为看得多,论文有没有抄袭她基本心中有数,所以学生都不敢弄虚作假。“老师要求严格,学生才能养成习惯,不论是学术还是做人都得有诚信。”
“我还想倾听妈妈诉说您平时的辛劳,还想听听您对我们的指点,听听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是一位学生写给谭大璐的一段文字。这名学生自幼父母离异,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谭大璐平时对他很照顾,常带他做项目。
研三时,谭大璐要求把重心放在毕业论文上,但他还想挣外快,偷偷去外地做项目。不料在火车上接到谭大璐的电话,他谎称自己在学校里,谭大璐听出他有些心虚,就说了一句“两天后来找我讨论你的论文大纲”。思想斗争了一晚后,学生就在第二天坐火车回到了学校,主动去找谭大璐道歉,并推掉所有项目认真写论文。
学生毕业后也找到了很好的工作,回想起谭大璐的严格教导,他在信中充满感激地说:“在学校的时候,我们总免不了给您添麻烦,特别是我。您骂也骂了,夸也夸了,这些都将成为我生命的财富,而对于您,就是养孩子的酸甜苦辣。”
谭大璐每次看到这封信都会流泪,她说:“有时候我会被学生感动,有时候学生会被我感动。这互相感动的过程,就是我最欣慰的事。”
“必须给年轻人创造机会”
严格之外,谭大璐也有慈祥的一面。她带过的研究生有十几届,每年的聚会他们都会来,就像回到家里一样,和她一起包饺子、唠家常。谭大璐平时也会把学生带到家里,和他们讨论项目,像母亲一样给他们做几道家常菜。她的学生毕业后走向各个岗位,但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把自己叫做“谭家军”。
“谭家军”是谭大璐的骄傲,这个团队里,不仅有一届届的毕业生,还有青年教师。“必须给年轻人创造成长的机会。”谭大璐的课件资料从来都不保密,她还把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和方法都倾囊相授。
在参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编写国家统一教材时,谭大璐让热心于教学、有潜力的青年教师都参与了进来。“因为这是一个机会,也是一种训练过程。”她说。在谭大璐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不断成长,三位讲师提成了副教授,一位副教授提成了正教授。
“带着年轻人做事情是要累一些,但是自己快退休了,看到后继有人,挺高兴的!”谭大璐欣慰地说道。 (张婧 王允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