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新生命的守护神,终其一生致力于儿童医疗事业;她,耄耋之年,依然坚守在临床和教学的第一线;她,在半个多世纪的职业生涯中,为无数患儿家庭带来了欢乐。这一切都源自于她对“做一名在世受人尊敬,世后受人怀念的医生”的毕生追求。她就是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钱幼琼教授。
深秋的华西坝,杏林染金,景色绚烂。为庆祝钱幼琼教授执教57周年暨80寿辰,华西第二医院儿童保健科特地召开了座谈会。母得志院长、王素霞书记专门到会祝贺,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亦派出代表前来道贺。会上,母得志院长、王素霞书记回忆了钱幼琼教授为华西儿科特别是儿童保健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并以此激励中青年医师以钱老为榜样,努力为华西的儿保事业再创光辉。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钱幼琼教授出生在一个普通职员的家庭,中学就读于成都华英女子教会学校。快乐活泼的气氛不但使她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她待人热情、诚恳,做事负责,追求完美的性格。十八岁那年作为解放后第一批大学生,钱教授考入原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实现了儿时当医生的梦想,在美丽的华西坝上开始了紧张充实的大学生活。第三年分专业时,她在内、外、妇、儿4个专业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儿科。
毕业后,钱教授留校工作。从踏上工作岗位开始,她就潜心于儿科以及心血管疾病的治疗。1979年参加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举办的第一期儿保医师培训班后,她师从德高望重的郑德元老师,参加刚成立的儿保小组。在儿童保健领域,钱教授从头学起,不断充实自己,如饥似渴地汲取学术前沿新知识,并将自已的学习心得和工作经验倾囊相授,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儿保医师,对整个西南地区的儿童保健师资队伍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82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中国卫生部妇幼司联合开展农村妇幼保健系列项目。在此期间,作为妇幼司领导下西南区专家组组长,及国家级专家组成员,钱教授肩负着全国各地培训和检查的责任。那些年她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重点贫困落后地区,从四川的仁寿、梓潼县到西藏的山南、拉萨地区,从新疆的博尔卡拉到内蒙古的托克托县,都留下了她的身影。
虽然道路泥泞,条件艰苦,却没能阻止钱教授为儿童健康事业奋斗的脚步。9年后,年近花甲的钱教授又接受卫生部委托,带领三位年青的儿保和妇保医生,深入西藏山南和拉萨地区,培训当地县乡村的儿保妇保医生。钱教授回忆说:“西藏之行实际上是对自已灵魂的一次洗涤”。当亲眼见到藏区缺医少药的落后面貌,近距离的接触了单纯、朴实、渴求知识的藏族同胞后,她深受触动,更加坚定了自己奉献儿童保健事业的决心。
多年的农村培训调研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使得钱教授在理论方面也建树颇丰。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四川省妇幼卫生示范县0—14岁儿童肺炎防治研究》和《四川农村0—2岁儿童营养不良流行病学及群体防治研究》分别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边远贫困地区小儿生长监测方案的探讨》获四川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被四川省妇女儿童协调委员会授予“热爱儿童”先进个人称号,1996年获全国妇联、国家教委联合授予“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园丁奖”。此外,钱教授还曾任四川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儿保学组委员,华西第二医院副院长,儿科教研室主任,是我校临床医学院妇幼专业创建人;她还曾代表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参与组建亚洲儿科营养学会并担任理事,担任6种国家级医学杂志编委;培养硕士博士生12名,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今天,年届八旬的钱老精神矍铄,仍然活跃在临床与教学的第一线。她为自己还能为儿童健康成长、为病儿解除痛苦出力而感到幸福,为能继续发挥余热培养年轻一代而欣慰。我们衷心祝愿钱老身体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