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堃墀,男,汉族,生于1936年8月,四川广元人。山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政府首批批准的享受特殊津贴的专家。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物理学会量子光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山西省物理学会理事长、《量子光学学报》编委会主任、主编。1956年9月至1961年8月,就读于四川大学物理系已班。毕业后一直在山西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已有50个春秋。
初冬的一个下午,我们来到山西大学拜谒了川大著名校友、原山西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彭堃墀教授。在宽敞整洁的工作室里,愉快的交谈与开朗的笑声在洒满阳光的空气中回旋,这位身材伟岸的重量级科学家仿佛又回到了他的母校……
感恩母校
彭堃墀教授愉快地回忆了在母校五年的学校生活,深情的感谢培育他的恩师郭履蓉教授及造就他成长的川大美丽校园,他对荷花池的印象尤为深刻。他说:“四川大学历来重视基础教学,扎实的理论基础为我的科研工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川大学习五年,为我们一生奠定了良好基础,作人,作事,作学问的原则在我们进入社会几十年中,丝毫不敢有任何松懈,我们像所有毕业的川大学子一样,在自己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完成了应该完成的工作。川大有美丽校园,有百年文化的积淀,有优良学习的传统,更有学识渊博、治厚严谨、诲人不倦的老师。我们感谢母校、老师的培养和教育。”他还饶有兴趣地谈到四川大学的张兴栋教授也是他们班里走出来的中科院院士,可见当年川大的教学质量的水准,而他们是如何幸运了。
当彭教授听到母校为丰富四川大学教案展正四处征集相关材料时,他毫不犹豫向四川大学校史展览馆捐赠了自己珍藏多年的从事激光科学研究的学习笔记本,这本笔记本现在已经成为四川大学教案展中非常珍贵的实物档案,透过依稀泛黄的纸页向来馆参观的各界人士特别是新进校的教职工叙述着当年彭教授专注科学研究的精神。做为回赠礼品,四川大学档案馆馆长兼校史办公室主任党跃武教授向彭堃墀教授赠送了他在校学习的登记表和成绩册仿真复制件,彭教授看见这些濡染着他青春血脉的档案,他的思绪离母校更加近切了。
学者,更是师者。彭教授办公室的墙壁上,有一道独特的风景--他培养过的几十位研究生,每人的照片都被放置在木制的相框中,整齐地悬挂着。如何在品行上培养后辈,如何在思路上启迪学生,如何将学术梯队建设得更稳固、更完美,是彭堃墀多年来从未停止过的思索。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科学的世界里容不下急功近利。正如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所说,科学家最宝贵的品格是坚定的信念、执著的追求和踏实的作风。在彭堃墀教授这里,这句话得到了全面而完美的诠释。
山西成就
彭堃墀教授担任山西大学校长后,制定了“改革、发展、上水平,奋力进入‘211’”的飞鸟式发展策略,有力地促进了山西大学教学、科研、科技开发上新台阶。93年山西大学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博士单位,他领导的光学硕士点成为博士点。94年山西大学物理专业被国家教委评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成为首批批准的八个地方综合大学十个基地之一。98年,山西大学一次获得4个博士点、11个硕士点,使学校的博士点增至5个,硕士点达39个,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学校实力显著增强,居于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在山西省第二次学位工作会议上,山西大学被评为重点学科建设先进单位。99年1月物理学专业喜获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单位,2月山西大学被教育部正式批准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在他领导下,山西大学一年上一个台阶,几年迈一大步,被省政府荣记集体一等功,光电研究所被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集体特等功。他本人先后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教育工作者”称号,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4年被评为山西省“科技功臣”,受到政府重奖。
彭堃墀教授长期从事高教工作,勤奋耕耘,硕果累累。1984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研制成“高输出稳频YAG激光器”,达到当时国际最好标准;1988年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功率连续稳频YAG激光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获全国新产品、新技术展示会金奖;1992年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世界前沿课题“光场压缩态的产生及探测”,填补了国内空白。1994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光场压缩态的实验和理论研究”。1995年“光场压缩态”项目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立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1998年4月该项目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专家组鉴定,其中有五项技术指标处于国际领先。现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多次被SCI、EI收录。受聘为美国光学学会杂志《光学学报》和《光学快报》两大刊物的审稿人。1986年被美国收入“世界光学科学家和工程师名人录”,1989年被收入《新中国科技精英谱》等书。
结束了对彭教授的采访已是华灯初上之时,我们走在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那条彭教授时常走过的小道上,心中不时涌出四川大学教案展外的一幅楹联:孔门弟子三千人,贤者七十二;川大建校八十叟, 栋樑亿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