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苏正安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0-04
苏正安
副研究员,硕导
个人简介:苏正安,男,四川江油人, 博士,1980年01月出生,副研究员,硕导。主要研究领域是陆地生态系统表生过程研究,研究方向为土壤侵蚀、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
招生专业:
自然地理学/土壤学(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
学习与工作经历:
2014年12月—,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
2014年7月—2014年12月,美国土壤侵蚀国家实验室,访问****
2010年7月—2014年12月,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
2007/09—2010/07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博士
2004/09—2007/07,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硕士
1999/09—2003/07,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村区域发展系,学士
研究方向及科研工作:
在中国西南紫色土区主要从事坡耕地侵蚀格局、过程及其环境效应研究,在理论上首次提出了考虑耕作侵蚀的紫色土坡耕地微地貌演化假稳态机制,并采用核素示踪技术,结合原态原位的模拟耕作和放水冲刷试验验证了该假设,揭示了紫色土坡耕地浅薄化过程及其动力机制;在干热河谷区主要从事冲沟溯源过程和防控机制研究,将径流能耗引入冲沟溯源侵蚀过程研究,首次提出了侵蚀单位土体径流能耗是一个具有时间规律且动态变化的参数,能更科学地解释冲沟溯源侵蚀的动力和地貌变化过程,并在沟蚀防控方面主要提出了基于乡土物种的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治理模式。
主持国家重大研发项目专题、水专项专题、青藏高原科考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西部之光人才项目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并参与了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和中科院知识创新方向性项目等。第一或通讯发表文章40余篇,部分发表在Geomorphology、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等高级别的SCI期刊,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SCI/EI论文17篇,获发明专利授权5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社会任职、荣誉称号:
第十二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规划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科青联理事,南方水土保持学会理事,中国土壤学会会员,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会员
代表性论文论著:
[1]Su Z. A., Zhou T., Zhang X. B., et al.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impacts of shelter forest on soil erosion in cultivated land: evidence from integrated 137Cs and 210Pbex measurements. Soil & Tillage Research, 2021, 206(104843): 104843. (SCI一区)
[2]Su Z. A., Xiong D.H., Zhang J.H., et al. Variation in the vertical zonality of erodibility and critical shear stress of rill erosion in China's Hengduan Mountains.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2019,44: 88-97. (SCI二区)
[3]Su Z.A., Li Y., Zhang J.H., et al. Spatial variation in soil, SOC, and total N redistribution on affected and non-affected slope terraces due to the 8.0 Wenchuan Earthquake in 2008 by using 137Cs technique. Catena, 2017, 155(191-199. (SCI一区)
[4] Su Z.A., Xiong D.H, Dong Y.F., et al. Hydraulic properties of concentrated flow of a bank gully in the dry-hot valley region of Southwest China.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2015,40(10): 1351-1363. (SCI 二区)
[5]Su Z.A., Xiong D.H, Dong Y.F., et al. Simulated headward erosion of bank gullies in the Dry-hot Valley region of southwest China. Geomorphology, 2014, 204: 532–541. (SCI二区)
[6]Su Z.A., Zhang J.H., Qin F.C., et al. Landform change due to soil redistribution by intense tillage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DEMs. Geomorphology, 2012, 175: 190-198. (SCI二区)
[7]Su Z. A., Xiong D.H., Deng W., et al. 137Cs tracing dynamics of soil erosion,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 in terraced fields and forestland in the Middle Mountains of Nepal.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16, 13(10): 1829-1839.
[8]Su Z.A., Xiong D.H, Dong Y.F., et al. Influence of bare soil and cultivated land use types upstream of a bank gully on soil erosion rates and energy consumption for different gully erosion zones in the dry-hot valley region, Southwest China. Natural Hazards, 2015,79: S183-S202. (SCI)
[9]Su Z.A., Zhang J.H., Xiong D.H., et al. Assessment of soil erosion by compensatory hoeing tillage in a Purple Soil.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12, 9(1): 59-66. (SCI)
[10]Su Z.A., Zhang J.H., Nie X.J. Effect of soil erosion on soil properties and crop yields on slopes in the Sichuan Basin, China. Pedosphere, 2010, 20(6): 736-746. (SCI一区)
[11]Zhou T, Su, Z.A.*, He Z Y, et al. Simulation of the impacts of native vegetation and polyacrylamide on hydraulic properties and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at mine dumps. 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 2021. (SCI一区)
[12]Yang C., Su, Z.A.*, Fan Jianrong, et al. Simulation of the landform change process on a purple soil slope due to tillage erosion and water erosion using UAV technology.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20, 17(6): 1333-1344. (SCI)
[13]苏正安, 李艳*, 熊东红,等.龙门山地震带坡耕地土壤侵蚀对有机碳迁移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 2016, 03:118-124. (EI)
[14]苏正安,张建辉*.耕作侵蚀及其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进展.农业工程学报,2007,23:272-278.(EI)
[15]苏正安,张建辉*,聂小军.紫色土坡耕地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变异对土壤侵蚀的响应,农业工程学报.2009, 25:54-61.(EI)
[16]苏正安, 熊东红, 张建辉, 等. 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中国水土保持, 2018, (02): 42-47+69.
[17]苏正安, 陈茜, 熊东红, 等. 攀枝花矿山排土场土壤侵蚀特征和生态恢复对策.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15, 37(04): 457-460.
[18]苏正安,张建辉*.耕作导致的土壤再分布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水土保持学报,2010,24:194-198.
[19]苏正安,张建辉*,周维. 川中丘陵区耕作侵蚀对土壤侵蚀的定量研究。山地学报,2006,24:64-70.
[20]王俊杰, 苏正安*, 周涛, 等. 137Cs和210Pbex双核素示踪“三北”防护林区退耕前后坡地土壤侵蚀变化. 农业工程学报, 2020, 36(24): 64-72. (EI, 通讯作者)
[21]杨鸿琨, 苏正安*, 朱大鹏, 等. 集水区耕作对干热河谷冲沟沟头溯源侵蚀过程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9, 35(21): 151-157. (EI, 通讯作者)
[22]杨鸿琨, 苏正安*, 朱大鹏, 等. 干热河谷区冲沟地貌演化动力机制及其生态治理模式. 中国水土保持, 2019, (03): 35-39+69. (通讯作者)
[23]何周窈,苏正安*,熊东红,等.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坡面剑麻的水土保持效应. 山地学报,2018,36(5):600-610. (通讯作者)
[24]何周窈, 苏正安*, 王勇,等. 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土壤细沟可蚀性及主要影响因素. 水土保持学报, 2020, 34(03): 8-13+27. (通讯作者)
[25]何周窈, 王勇, 苏正安*,等. 干热河谷冲沟沟头活跃度对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20, 29(09): 28-37. (通讯作者)
[26]刘翊涵, 苏正安*, 潘洪义, 等. 张家口市土地利用和土壤保持功能的变化特征. 草业科学, 2020, 37(07): 1281-1292.(通讯作者)
[27]王晓艺, 苏正安*, 马菁, 等. 基于风蚀模型的张家口市风力侵蚀时空分布特征. 草业科学, 2020, 37(07): 1405-1415. (通讯作者)
[28]王晓艺, 苏正安*, 马菁, 等. 河北坝上与坝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06): 1360-1368. (通讯作者)
[29]王勇, 伍佐, 苏正安*, 等. 土壤侵蚀示踪的137Cs技术研究进展. 核技术, 2021, 44(01): 66-78.
[30]伍佐, 苏正安*, 王勇, 等. 农田防护林对耕地土壤侵蚀速率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 草业科学, 2020, 37(07): 1218-1226. (通讯作者)
[31]杨超, 苏正安*, 熊东红, 等. 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在坡耕地土壤侵蚀速率研究中的应用. 水土保持学报, 2018, 32(01): 121-127+134. (通讯作者)
[32]杨超,苏正安*,马菁, 等. 基于无人机影像快速估算矿山排土场边坡土壤侵蚀速率的方法[J]. 水土保持通报,2016, 36(6): 235-239. (通讯作者)
[33]杨超,苏正安*,马菁,等.不同近地表水文条件下矿山弃土对土壤细沟可蚀性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6, 30(6): 1-6. (通讯作者)
[34]周涛, 苏正安*, 何周窈, 等. 不同恢复年限矿山排土场植物群落特征. 草业科学, 2019, 36(06): 1508-1517. (通讯作者)
[35]周涛, 苏正安*, 何周窈, 等. 西南干暖河谷土壤细沟可蚀性垂直地带性差异. 水土保持学报, 2020, 34(02): 56-63. (通讯作者)
专利:
[1]苏正安,周涛,张建辉,等.一种防治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水土流失的植被配置方法, 2021年,ZL 20**.(发明专利)
[2]苏正安,熊东红,董一帆,等.防治干热河谷矿山排土场水土流失的植被配制方法,2018年,ZL8.0(发明专利)
[3]苏正安,熊东红,董一帆,等.一种原态原位冲沟系统冲刷小区,2014年,ZL3.3.(发明专利)
[4]苏正安,熊东红,董一帆,等. 一种测量不同水力坡降的稳流装置,2014年,ZL8.X.(发明专利)
[5]苏正安,熊东红,董一帆等.一种准确计算具有水涮窝的冲沟沟头沟壁形态变化的方法.1.3. 2016. (发明专利)
[6]苏正安,杨超,熊东红,等.一种准确快速测定细沟可蚀性的装置,专利号:5.5.
联系方式:
通讯方式:610041,成都市人民南路4段9号,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电话:**
Email: suzhengan@imde.ac.cn
相关话题/研究所 环境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宋玲
宋玲副研究员,硕导 个人简介: 宋玲,女,1985年11月生,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2年到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工作,2016-2017年英国UKCenterforEcologyandHydrology访学研究一年。主要从事大气氮沉降及其生态效应、区域尺度氮素评估、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养分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0-04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史忠林
史忠林副研究员,硕导 个人简介: 史忠林,男,1984年出生,山西吕梁人,中共党员,博士,副研究员 招生专业: 土壤学(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 学习与工作经历: 2020.8—今,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 2012.7—2020.7,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0-04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海明
王海明高级工程师,硕导 个人简介: 高级工程师,博士毕业,研究生导师。就职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所;2003年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林学专业,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所工作,并于2011年取得生态学博士学位。2019至2021年在美国普渡大学(PurdueUniversity)和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0-04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田宏岭
田宏岭高级工程师,硕导 个人简介:1974年出生于河南省太康县,理学博士 招生专业: 建筑与土木工程 山地灾害防灾减灾技术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92-1996江汉石油学院,勘查地球物理专业,工学学士 1996-2002中石化河南油田研究院,物探助理工程师 2002-200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0-04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魏达
魏达硕导个人简介 男,1985年生,河南安阳人,副研究员。致力于气候变化下的高寒生态学研究,在认知青藏高原碳源汇平衡及其对气候变化反馈研究方面取得进展,成果先后在GlobalChangeBiology,JournalofGeophysicalResearch,ClimaticChange,Atm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0-04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涛(灾害)
王涛高级工程师,硕导 个人简介: 王涛(1982-),男,河南新安人,工学博士。 招生专业: 岩土工程 土木水利 学习与工作经历: 2000/09-2004/06,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工学学士; 2004/09-2007/06,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0-04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吴永
吴永硕导 个人简介: 男,中共党员,博士,副研,1981年11月生,安徽淮北人 招生专业: 岩土工程,减灾防灾工程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99.09-2003.07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科学理学学士 2003.09-2005.07安徽省濉溪中学教师 2005.09-2010.07中国科学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0-04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魏锴
魏锴副研究员,硕导 个人简介: 魏锴,男,1986年4月生,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土壤磷养分循环与调控及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方面的研究。 招生专业: 土壤学、环境工程 学习与工作经历: 2005.09–2009.09,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林学,学士 2009.09–2014.07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0-04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鄢燕
鄢燕副研究员,硕导 个人简介: 鄢燕,女,四川简阳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寒生态学。 招生专业: 生态学/山地生态与环境 学习与工作经历: 2015.1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 2006.07~2015.1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0-04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徐云
徐云副研究员,硕导 个人简介 徐云,女,江苏无锡,博士,副研究员,从事人文地理及环境工程研究。 招生专业 人文地理、环境工程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86.09--1990.07重庆师范大学地理学专业本科学习 1990.07--1993.08川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学中教二级教师 1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