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四川师范大学的诞生与东北大学都有直接的历史渊源。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1945年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下的川籍师生,于原校址上创建了私立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与著名墨学家伍非百先生创立的西山书院合并组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学校迁至南充市,与川北文学院合并组建公立川北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学校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因四川行政区划调整,本科专业迁到成都,后来发展为现在的四川师范大学。专科留在南充,更名为南充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学校发展为南充师范学院。1989年,学校恢复校名为四川师范学院。2003年4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
座谈会开始前,与会领导和来宾观看了大型历史纪录片《后方城纪》。《后方城纪》真实再现了20世纪上半叶三台儿女共御外辱、浴血奋战的豪迈壮举。西华师大的根在三台,西华师大的源在东北大学。起源于一座县城而发展到今天的这两所大学,一脉相承……
王安平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周介铭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王安平说,西华师大与川师大同宗同源、血脉相连,两校有着共同的过去。2016年西华师大与川师大都将迎来70周年校庆,通过此次“两校三地”(西华师大、川师大、南充、成都、三台)的寻根之旅,既回顾办学历程、总结办学经验,又加强交流、增进友谊。他深情回顾了我校发展的历史沿革,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概况。王安平表示,学校将紧紧抓住申请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这一核心目标,围绕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更优、对外开放水平更高、科技创新能力更强三大支撑目标,围绕着力抓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大学建设工作,着力抓好环境改善与办学条件提升工作,着力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与高水平团队培育工作,着力抓好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服务工作,着力强化党建思政政治教育和体制机制改革工作等五大举措,全面推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教育特色更加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他说,学校目前正在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和推动学校综合改革,希望通过此次座谈交流,学习川师大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同时也希望以此次签字仪式为契机,两校的合作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周介铭在座谈会上对我校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说,四川师范大学是从三台、从南充走出来的,来到南充格外的亲切。他简要介绍了四川师范大学的基本情况,分享了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并对我校的“申博工程”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希望通过此次座谈交流,加强两校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推进,共谋发展,共同进步。
李健、祁晓玲代表我校和川师大签订校校合作框架协议。
签约仪式结束后,两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就办公室工作、宣传思想工作、人才培养、学生管理、国际合作与交流、图书馆建设等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