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成都晚报 5月18日 8版 城事汇
(http://www.cdwb.com.cn/html/2015-05/18/content_2202320.htm)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副教授邓邦林有3个神秘本子,深黄色,A4纸大小。上课时,他把小本子发到同学们手中,下课时,他对着小本子做笔记。难道,这里面藏着邓邦林的独家教学秘籍?5月13日,成都理工大学的一条官方微博揭开了小本子的神秘面纱。原来,这是邓邦林专属“意见簿”,学生可随心所欲地在上面“提意见”。师生间这样的沟通方式,他已坚持了2年。
意见簿变身“纸制微信”
昨日,成都晚报记者翻阅这个小本子,发现一共有30多名同学以“盖楼”的方式给邓邦林留言,留言分为赞美类、心愿类、提意见这三大类,语言生动活泼,更有同学直呼,“你是我的男神哦,积极、乐观、正能量,讲课也不错。”
把邓邦林的“意见簿”放上网的,是成都理工大学材化院大三学生小程。前两天上《大学物理》课时,邓邦林带着小本子走进教室,“大家对我的课有什么意见、建议或者想法都可以写到这个本子上。”随后,很多同学在本子上写下对这堂课的期许和建议,小程在上面画了一个微信语音的标识,“觉得这种沟通方式很新颖。”
副教授是幽默的80后
32岁,个头不高,笑起来两眼弯弯,这就是80后副教授邓邦林,他从2013年3月开始用此方式和学生交流。学生莫旦林在曾在一次课后写下建议,”希望老师能多讲一些伟大物理学家的故事。”第二次上课时,邓邦林真的就把物理学家的故事融入课程中。除了提意见,核自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刘宸轩认为,邓邦林老师上课特别生动幽默,比如前段时间很火的电影《星际穿越》,他会结合电影,播放小视频讲述什么是“黑洞”,这让枯燥的物理知识生动许多。
邓邦林说,目前,并不是每堂课都征集意见,而是根据学生上课实际情况而定。学生提意见也采用匿名的方式。说起为何不使用QQ、微信与学生交流,他表示,之前曾尝试过,但只有学生问问题,没有人愿意给老师提意见,反而这种方式,大家乐于接受。成都晚报记者 胡科 摄影 谢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