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教授彭培好向天府早报记者讲述3年来对珠峰7次大规模系统野外考察的幕后故事
来源:天府早报 5月11日 5版 独卖新闻
(http://morning.scol.com.cn/new/html/tfzb/20140511/tfzb694636.html)


历时3年,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园林系主任彭培好教授从珠穆朗玛峰地区带回了近2万份植物标本。他和他的学生们正在整理的这些标本,将陆续被送往珠峰自然保护局博物馆和西藏自治区博物馆保存,并届时展出。这次大规模科学考察分为植物和动物两部分,起于2009年,止于2012年年底。彭培好说,这是目前为止对珠峰最为系统的科学考察,或将摸清珠峰生物学家底。近日,彭教授向天府早报记者聊起了这些年科考路上的苦与乐。
一路艰苦
不小心跌落峡谷一下雨腰就疼
3年多来,彭培好和团队几乎踏遍了珠峰海拔6500米以下的所有区域。这次考察的条件十分艰苦,队员们摔跤已成了家常便饭。
彭培好还记得,2009年从拉萨赶往珠峰的途中,他突发高原反应,“头一晕,就从峡谷中跌落。”从那以后,彭培好的腰落下了毛病,遇到下雨或潮湿的环境,就会发作。
科考途中,彭培好一行通常将大本营设在山下的村子里,“住在当地村子的会议室里,里面空荡荡的,铺上睡垫钻进睡袋就睡。”彭培好说,这还算条件较好的状态,有些时候野外考察就在山上搭个帐篷休息。
科考队共进行了7次大规模的系统野外考察,其中耗时最长的一次就是彭培好带着9名科研人员和保护区人员,历时108天,重点调查了喜马拉雅山南坡的8条河流流域地带。彭培好回忆,上山时,科考队通常会租上一匹马同行,“主要用来驮锅碗瓢盆和考察设备。”但马儿比较认生,稍微有点异常,就会受惊。“载重有限,所以食物也不能多带,一般就吃压缩饼干,能吃上方便面已算比较奢侈了。”
或许正因为条件艰苦,每当科考队发现珍稀植物时,大家都会倍感惊喜。彭培好介绍,通过科考调查发现,珠峰自然保护区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14科45属81种。
惊喜发现
部分兰科植物,极可能是新物种
彭培好一行人的科学考察,与普通的登山完全不同,3年期间,彭培好和团队开展了珠峰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种子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调查、植被组成及其分布现状调查、珍稀特有植物物种调查。
彭培好介绍,调查区域分为南坡和北坡,同一海拔,两面生态环境差异非常大,也造成了明显的地貌差别,“北坡干燥寒冷,以高原湿地、草原、草甸为主,强调对物种集群的调查;南坡湿热温暖,适合植被生长,存在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合林,强调物种和植被分布垂直变化的调查。”
在考察期间,彭培好发现,同一种植物在珠峰不同海拔区域的生长周期不同,“特别是4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区域,同一种植物生长周期相对低海拔地区,会呈现相对延迟的状态。比如开花时间,同一种花下面在七八月开放,上面的却在九十月开放。”
让彭培好比较惊喜的是,他和团队在珠峰地区发现的部分兰科植物极有可能是新的物种,但目前尚未完成最后的鉴定。
■幕后
历史3年建立珠峰自然保护区植被分类系统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能望而却步。为弄清珠峰自然保护区的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并进行生态评估,“珠峰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科学考察”项目于2009年启动。
此次科学考察,成都理工大学和西藏自治区科技信息研究所负责野生植物资源,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和湖南师范大学负责野生动物资源。植物方面的科考小组由彭培好教授负责。彭培好介绍,此次科考持续至2012年底结束。
彭培好介绍,与以往的科考相比,这是珠峰地区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综合型的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科学考察。此次调查涉及珠峰自然保护区所属的定日、定结、聂拉木、吉隆四个县32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考察中,综合采用红外相机、摄像、摄影、声音分析以及遥感解析等多项技术,共记录珠峰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1983种,其中新分布记录60科118属202种。
彭培好说:“此次科考调查,建立了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分类系统,并对主要植被类型进行了群系水平的详细描述。”
■人物特写
他想丰富老师绘的“西藏植被分布图”
此次前去珠峰,彭培好和团队找到了近2万份植物标本,挨个用吸水纸或报纸压好,寄回学校。这些标本用20多个箱子装好,被存储在彭培好在学校里自己搭建的几间平房里。目前,他和学生正在进一步整理中。
在彭培好的办公室里,办公桌右面的墙上贴着一张已经泛黄的“西藏植被分布图”。这是彭培好在中科院的老师上世纪80年代考察西藏后绘制的。如今,彭培好希望在前人的基础上丰富这张分布图。
彭培好是山东诸城人,1987年本科毕业后便到西藏教书。“从那时起,我就跟这片土地结下了缘分。”那时候,彭培好总是带着当地的学生出去,给他们讲解植物。援建两年后,彭培好考上了研究生,踏上科研道路。
因西藏情结,彭培好多次到藏区进行科学考察。20多年来,他的科考足迹几乎踏遍西藏。天府早报记者钟帆 摄影黄瑶
条件艰苦
由于载重有限,科考人员一般吃压缩饼干,吃上方便面已算奢侈
耗时最长
科考队共进行了7次大规模的系统野外考察,耗时最长的一次考察历时108天
收获颇丰
彭培好和团队找到了近2万份植物标本,挨个用吸水纸或报纸压好,寄回学校
■小知识
维管束植物:是植物的一个类群。维管束彼此交织连接,构成初生植物体输导水分,无机盐及有机物质的一种输导系统——维管系统,并兼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兰科植物:兰科是仅次于菊科的一个大科,是单子叶植物中的第一大科。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众多的品种。主要有中国兰和洋兰两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