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简介
许强 教授(男)
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教研室:工程地质
简介:许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专长于滑坡灾害预测评价与防治处理,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国家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
发表论文[1] 2009年6.5重庆武隆鸡尾…[2] A catastrophic…[3] An Evaluation …[4] Bank Collapse …[5] Landslide dams…
出版专著[1] 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研究[2] 汶川地震大型滑坡
参与项目[1] 《水工设计手册》(第二版)第…[2] 5.12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若…[3] YDS-1型携带式岩、土力学…[4] 崩滑地质灾害治理方案的计算机…[5] 成兰铁路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特征…
个人荣誉[1] 地质工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2] 地质工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3] 三峡库区塌岸预测与防治专题研…[4]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5]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发明专利[1] 携带式岩石力学多功能试验仪
文件共享
联系方式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xq@cdut.edu.cn
联系地址:成都理工大学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610059
您的位置:教师主页? 个人介绍教师姓名:许强 教授
所属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教研室 :工程地质
毕业院校:成都理工学院
所修专业:工程地质
所获学历:博士
详细介绍:
1968年6月出生,1997年7月在成都理工学院工程地质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01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2003年被成都理工大学增列为博士生导师。1999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2002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奖”,2005被授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7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获四川省教学名师奖和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成为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201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并成为教育部****特聘教授,2013年获“国土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称号,2014年被授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现任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兼任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会员,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土资源部应急办西南片区专家组组长,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特邀专家,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泥石流滑坡专业委员会常委、副秘书长,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灾害研究分会防治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四川省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许强同志主要从事滑坡灾害的评价、预测及防治处理研究,专长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先后主持和承担973课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项目以及重大地质灾害防治项目50余项。在崩滑灾害成因机理方面,揭示了几类特殊滑坡机理,包括平推式滑坡机理、夯击液化高速远程滑动机理、“关键块体”控制型滑坡机理、以“拉裂”为主的地震触发滑坡机理等。在重大突发性滑坡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方面,揭示了蠕变斜坡变形时间演化三阶段规律和空间裂缝的分期配套规律,建立了基于时空演化有机结合的崩滑灾害预警预报理论和技术方法体系;提出了滑坡协同预报模型、神经网络模型以及滑坡全息预报模型和改进切线角判据、加速度判据等;提出了一套突发性滑坡灾害应急处置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应用相关成果,已对我国数十起大型滑坡进行了成功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
作为核心成员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三等奖各4项。出版专著10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检索4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5项。培养和指导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60余名,已毕业(或出站)80余名,博士研究生10名,硕士研究生50余名。因在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的突出贡献,先后被中国科协、国土资源部、四川省科协、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和省委统战部授予的“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
发表论文[1] 2009年6.5重庆武隆鸡尾…[2] A catastrophic…[3] An Evaluation …[4] Bank Collapse …[5] Landslide dams…
出版专著[1] 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研究[2] 汶川地震大型滑坡
参与项目[1] 《水工设计手册》(第二版)第…[2] 5.12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若…[3] YDS-1型携带式岩、土力学…[4] 崩滑地质灾害治理方案的计算机…[5] 成兰铁路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特征…
个人荣誉[1] 地质工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2] 地质工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3] 三峡库区塌岸预测与防治专题研…[4]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5]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发明专利[1] 携带式岩石力学多功能试验仪
文件共享
联系方式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xq@cdut.edu.cn
联系地址:成都理工大学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610059
您的位置:教师主页? 个人介绍教师姓名:许强 教授
所属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教研室 :工程地质
毕业院校:成都理工学院
所修专业:工程地质
所获学历:博士
详细介绍:
1968年6月出生,1997年7月在成都理工学院工程地质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01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2003年被成都理工大学增列为博士生导师。1999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2002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奖”,2005被授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7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获四川省教学名师奖和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成为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201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并成为教育部****特聘教授,2013年获“国土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称号,2014年被授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现任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兼任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会员,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土资源部应急办西南片区专家组组长,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特邀专家,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泥石流滑坡专业委员会常委、副秘书长,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灾害研究分会防治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四川省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许强同志主要从事滑坡灾害的评价、预测及防治处理研究,专长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先后主持和承担973课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项目以及重大地质灾害防治项目50余项。在崩滑灾害成因机理方面,揭示了几类特殊滑坡机理,包括平推式滑坡机理、夯击液化高速远程滑动机理、“关键块体”控制型滑坡机理、以“拉裂”为主的地震触发滑坡机理等。在重大突发性滑坡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方面,揭示了蠕变斜坡变形时间演化三阶段规律和空间裂缝的分期配套规律,建立了基于时空演化有机结合的崩滑灾害预警预报理论和技术方法体系;提出了滑坡协同预报模型、神经网络模型以及滑坡全息预报模型和改进切线角判据、加速度判据等;提出了一套突发性滑坡灾害应急处置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应用相关成果,已对我国数十起大型滑坡进行了成功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
作为核心成员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三等奖各4项。出版专著10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检索4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5项。培养和指导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60余名,已毕业(或出站)80余名,博士研究生10名,硕士研究生50余名。因在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的突出贡献,先后被中国科协、国土资源部、四川省科协、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和省委统战部授予的“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
参与项目[1] 《水工设计手册》(第二版)第…[2] 5.12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若…[3] YDS-1型携带式岩、土力学…[4] 崩滑地质灾害治理方案的计算机…[5] 成兰铁路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特征…
个人荣誉[1] 地质工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2] 地质工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3] 三峡库区塌岸预测与防治专题研…[4]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5]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发明专利[1] 携带式岩石力学多功能试验仪
文件共享
联系方式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xq@cdut.edu.cn
联系地址:成都理工大学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610059
您的位置:教师主页? 个人介绍教师姓名:许强 教授
所属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教研室 :工程地质
毕业院校:成都理工学院
所修专业:工程地质
所获学历:博士
详细介绍:
1968年6月出生,1997年7月在成都理工学院工程地质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01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2003年被成都理工大学增列为博士生导师。1999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2002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奖”,2005被授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7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获四川省教学名师奖和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成为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201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并成为教育部****特聘教授,2013年获“国土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称号,2014年被授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现任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兼任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会员,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土资源部应急办西南片区专家组组长,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特邀专家,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泥石流滑坡专业委员会常委、副秘书长,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灾害研究分会防治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四川省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许强同志主要从事滑坡灾害的评价、预测及防治处理研究,专长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先后主持和承担973课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项目以及重大地质灾害防治项目50余项。在崩滑灾害成因机理方面,揭示了几类特殊滑坡机理,包括平推式滑坡机理、夯击液化高速远程滑动机理、“关键块体”控制型滑坡机理、以“拉裂”为主的地震触发滑坡机理等。在重大突发性滑坡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方面,揭示了蠕变斜坡变形时间演化三阶段规律和空间裂缝的分期配套规律,建立了基于时空演化有机结合的崩滑灾害预警预报理论和技术方法体系;提出了滑坡协同预报模型、神经网络模型以及滑坡全息预报模型和改进切线角判据、加速度判据等;提出了一套突发性滑坡灾害应急处置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应用相关成果,已对我国数十起大型滑坡进行了成功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
作为核心成员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三等奖各4项。出版专著10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检索4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5项。培养和指导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60余名,已毕业(或出站)80余名,博士研究生10名,硕士研究生50余名。因在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的突出贡献,先后被中国科协、国土资源部、四川省科协、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和省委统战部授予的“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
发明专利[1] 携带式岩石力学多功能试验仪
文件共享
联系方式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xq@cdut.edu.cn
联系地址:成都理工大学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610059
您的位置:教师主页? 个人介绍教师姓名:许强 教授
所属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教研室 :工程地质
毕业院校:成都理工学院
所修专业:工程地质
所获学历:博士
详细介绍:
1968年6月出生,1997年7月在成都理工学院工程地质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01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2003年被成都理工大学增列为博士生导师。1999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2002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奖”,2005被授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7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获四川省教学名师奖和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成为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201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并成为教育部****特聘教授,2013年获“国土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称号,2014年被授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现任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兼任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会员,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土资源部应急办西南片区专家组组长,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特邀专家,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泥石流滑坡专业委员会常委、副秘书长,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灾害研究分会防治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四川省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许强同志主要从事滑坡灾害的评价、预测及防治处理研究,专长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先后主持和承担973课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项目以及重大地质灾害防治项目50余项。在崩滑灾害成因机理方面,揭示了几类特殊滑坡机理,包括平推式滑坡机理、夯击液化高速远程滑动机理、“关键块体”控制型滑坡机理、以“拉裂”为主的地震触发滑坡机理等。在重大突发性滑坡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方面,揭示了蠕变斜坡变形时间演化三阶段规律和空间裂缝的分期配套规律,建立了基于时空演化有机结合的崩滑灾害预警预报理论和技术方法体系;提出了滑坡协同预报模型、神经网络模型以及滑坡全息预报模型和改进切线角判据、加速度判据等;提出了一套突发性滑坡灾害应急处置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应用相关成果,已对我国数十起大型滑坡进行了成功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
作为核心成员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三等奖各4项。出版专著10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检索4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5项。培养和指导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60余名,已毕业(或出站)80余名,博士研究生10名,硕士研究生50余名。因在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的突出贡献,先后被中国科协、国土资源部、四川省科协、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和省委统战部授予的“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
联系方式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xq@cdut.edu.cn
联系地址:成都理工大学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61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