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资源勘查工程系 - 毛晓冬

成都理工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5-12-21

作者:admin 时间2015-04-03
毛晓冬教授简介

毛晓冬,男,1962年生,四川渠县人,教授。1984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地质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2年成都理工大学博士毕业,2003年获博士学位。1999年获国土资源部批准的研究员任职资格。

1984年-2004年在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工作;2005年至今在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专业工作方向是沉积岩石学、岩相古地理及沉积盆地分析、矿床地质学及地球化学研究。

1984年-1986年:参加地质矿产部科技攻关项目“中国南岭泥盆系层控矿床”和二级研究课题“南岭泥盆纪沉积相古地理及其控矿特征研究”。

1986年-1990年: 全面负责地质矿产部科技攻关项目“华南泥盆纪岩相古地理及成矿作用”的下属二级课题“泥盆纪衡阳—灵山台间盆地特征和演化”研究工作。

1991年-1995年:参加地质矿产部科技攻关项目“武夷—云开典型成矿区矿产预测”二级课题“粤北—东江坳陷区成矿地质环境和成矿预测”研究工作。

1996年-1999年:全面负责地质矿产部科技攻关项目“云开典型矿集区金、银、铜、铅、锌成矿地质背景及找矿靶区优选”下属二级课题“广东珠江三角洲高明—高要地区金、银、铜、铅、锌成矿地质条件及远景靶区优选”的研究工作。

2000年-2002年:参加中国地质调查局综合研究项目“华南成矿区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综合研究”的研究工作。

2003年:参加并完成了国土资源部“三峡库区三期地灾调查规划”工作中秭归吒溪河流域的地质灾害调查中柑桔厂滑坡、东风沟滑坡、胡家坡滑坡、董家院子滑坡、花岩危岩体群的调查,完成调查报告并通过国土资源部、湖北省地灾防治中心组织的专家评审。

2003年-2004年:全面负责中国地质调查局综合研究项目“南岭锡矿成矿规律综合研究”的研究工作。

2004年:全面负责中国地质调查局计划项目“南岭地区锡多金属矿评价”组织与实施;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制约海南岛大地构造格局的南碧沟组构造地层问题”。

此外,还先后参加了宜昌所与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Study on the geological setting and mineralization of Cu-Pb-Zn poly-metal deposits, North Guangdong”、与美国耶鲁大学地质地球物理系的“Investigation on palaeo-magnetic stratigraphy of Sinian to Cambrian in Yangtze Platform, Central China”、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的“Research on the Environmental Stratigraphy of Sinian to Cambrian in Southeastern Edge of Yangtze Platform, South China”、与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及美国伯克利同位素年代中心的“Probe into the accurate boundary between Permian and Triassic and bio-extinction and its isotopic chronology in China”等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负责与日本国大坂大学联合组织“The geological excursion cross Yangtze platform to Central Orogenic Belt to Huabei Platform”野外地质考察(第三负责人)。

主要成果:

先后编写完成“南岭泥盆纪沉积相古地理及其控矿特征研究”、“泥盆纪衡阳—灵山台间盆地特征和演化”、“粤北—东江坳陷区成矿地质环境和成矿预测” (部分章节)、“广东珠江三角洲高明—高要地区金、银、铜、铅、锌成矿地质条件及远景靶区优选”、“南岭锡矿成矿规律综合研究”阶段性研究报告。

负责完成国土资源部“三峡库区三期地灾调查规划”秭归吒溪河流域柑桔厂滑坡、东风沟滑坡、胡家坡滑坡、董家院子滑坡、花岩危岩体群的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

编制完成“华南晚泥盆世早期岩相古地理图”和“华南晚泥盆世晚期岩相古地理图”(见刘宝珺主编<中国南方岩相古地理图集>:106-111)。

负责编制完成“粤北古构造—古地理图”。

负责组织完成中国地质调查局“华南地区地质矿产分布图”的编图和数据库建设工作。

编写完成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地质旅行路线T106/T340考察指南》(第二负责人)。

独立编写完成“三峡史前奥秘”电视录相片(中、英文版)撰稿及角本。

近年主要发表论文:

[1]第一作者. 1998. 扬子地台东南缘震旦纪-早寒武世沉积环境及有关矿产. 华南地质与矿产, (2): 24-31

[2]第一作者. 1998. 粤北泥盆纪裂陷盆地特征及其演化. 华南地质与矿产, (3): 26-36

[3]第一作者. 1999. 湘桂地区泥盆纪硅质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沉积环境. 岩石矿物学杂志, 18(3): 229-236

[4]第一作者. 1999. The sedimentary evolution from Sinian to Cretaceous in Yangtze Gorges area, China. Gondwana Research. Trivandrum-695014, India, St. Joseph’s Cotton Hill, 2(4): 617-620

[5]第一作者. 2002. 广东长坑-富湾金银矿床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9(4): 411-417

[6]第一作者. 2002. 广东长坑-富湾金银矿床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意义. 华南地质与矿产, (1): 17-22

[7]第一作者. 2003. 广东长坑-富湾金银矿床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意义. 华南地质与矿产, (1)

[8]第三作者. 2002. 重庆秀山寒武系锶同位素演化曲线及全球对比. 地质论评, 48(5): 509-516

[9]第三作者. 2003. 早古生代海相碳酸盐的成岩蚀变性及其对海水信息的保存性.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0(1): 9~18

[10]第一作者. 2003. 长坑-富湾金银矿床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意义.华南地质与矿产,第1期: 27~32

[11]第一作者. 2003. 广东长坑-富湾金、银矿床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0(2): 111~119

[12]第一作者. 2003. 广东省长坑-富湾金、银矿床成矿时代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 13(12): 1325~1328

[13]第一作者.2004. 广东省长坑-富湾金银矿床硅质岩石成因分析[J].岩石矿物学杂志, 23(2):158~166

[14]第一作者.2004. 广东省长坑金银矿床成矿模式[J].地质科技情报, 23(2):82~86

获奖情况:

1986年获部科技进步四等奖,排名第二(证书号:KJ-86-4-11-2);

1992年获地矿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证书号:KJ-92-3-92009-1);

1996年获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三(证书号:KJ-96-3-103-3);

1996年湖北省科普教学片一等奖。







相关话题/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