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2014级研究生吴盼尔雅在《故事会》上发表的中篇故事《好你个体育老师》荣获“我的故事我的梦”全国优秀故事征文大赛一等奖和凤凰网首届原创文学大赛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吴盼尔雅近年来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不仅有多篇作品公开发表,更在2013年出版了描写高考艺考的校园题材小说《青春好痒》。吴盼尔雅同学更不忘努力学习,在本科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七次一等奖学金,并在自己的专项上出类拔萃,多次在国际、国内多项啦啦操大赛中取得骄人成绩,特别是2012年代表中国赴美国奥兰多,参加世界啦啦操锦标赛国家杯荣获第六名;2013年全国啦啦操联赛中国啦啦之星争霸赛总决赛花球第一名。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她继续严格要求自己,先后又有佳作发表,她积极进取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质激励着每一位成体学子。借此机会,研究生团总支、研究生会对吴盼尔雅同学进行了一次专访,走进她创作背后的故事,了解这位优秀的研究生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心路历程。
记者(以下简称记):《好你个体育老师》篇幅虽然不长,但故事情节却足够引人深思,在提笔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是什么让你选择这个题材?
吴盼尔雅(以下简称吴):首先,创作是来源于生活的,也就是说我创作出来的作品与我所生活的环境一定是有所联结的。《好你个体育老师》这篇稿子的灵感源泉来自于我生活了将近五年的成都体育学院,这一点我曾在“《好你个体育老师》衍生阅读”里面提到过。这所学校给予了我太多太多美好的感悟,其中之一便是对体育的热爱,这个体育当然不是狭义地单指体育学科,而是将体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将体育精神融入血液骨髓的态度,这很感染我、打动我,我很迫切地想要传达这样一种力量、理念、态度,于是脑海里就出现了男主人公柯猛,这样一个振奋人心的体育人,像太阳一样带给众人正能量的人。其次,文学创作是可以传递道理的。这则故事其实点明了一个学校体育热点问题。我们都知道当今的中小学确实是存在主副课地位失衡的问题,我觉得需要这么一个茶余饭后的故事去告诉大家,体育学科是不能够被忽视的,体育锻炼应当贯穿人的一生。在这次全国两会上,姚明就提出“有很多孩子的体育真是语文老师教的”,看见这个标题时,觉得很巧,因为柳小柔老师就是一名语文老师,同时也感到很开心,为体育学科得到众人的关注而开心。这两点是主要的原因,当然在创作过程中还有很多小因素,促使我写成了这样的一则中篇故事。
记:你这篇获奖作品的题目《好你个体育老师》不拘一格,让人觉得特别新颖,你是怎样想到要写这样的题目的呢?
吴:一个好的文章题目应该是怎么样的呢?首先,要与文章内容息息相关,其次,需要巧妙新颖,最重要的是,不能揭底。这三点满足后,不仅可以“看题知文”,同时还能勾起读者的好奇心,当人们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就会想:“好你个体育老师!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体育老师呢?他究竟做了什么?他和我们印象中的体育老师又有什么不同呢?”,且这个题目还具有一种夸赞、惊叹、调侃的意味,让人觉得轻松有趣,适合故事这种“以口相传”的文学形式。这就是我起这个标题的初衷。
记:你的这篇作品发表之后,受到了很大的反响,不管是学校的体育老师还是学生家长都表示深受触动,其中大庆路小学的狄香云老师说自己也像文中的蒋校长一样让自己的女儿不停的学习,再学习,大家都明白升学对学生、老师、学校、家长的压力,你认为我们该如何在学生的学习与身体健康之间寻找平衡点呢?
吴:我在之前,其实完全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反响,只是想要表达我的想法。就当今时代来看,如同狄香云老师说的一样,现在的学生面对升学压力,必须努力学习。但所有人,不管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都需清楚地明白,所有一切的前提就是身体,没有好的身体什么都是零,而使身体健康的良药正是体育。其实,我觉得学习优秀与身体健康并不矛盾,为什么要将它们对立起来呢?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学习需要效率,若要有效率则需要良好的状态,状态好则需要得到充分的调整休息,运动是最好的调整状态的方法,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触,运动完大汗淋漓后,觉得浑身轻松。这时再去学习,效率一定会比一直耗在学习上高。“学习”与“运动”是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而“学习”与“再学习”的关系是相对恶性的。
记:我特别注意到文中的一个情节,好学生郑洁去参加优秀中学生大比拼中对课本知识游刃有余,在创新思维组装物品环节无从下手,在才艺展示环节竟然是表演背五分钟圆周率,这些都是你特意设计的吗?
吴:是的,情节的发展需要矛盾,而情节的表现,有时候需要一些合情合理的夸张,这些都是我特别设计的。在设置人物的时候,要思考他生存的环境,郑洁是一个非常乖的好学生,虽然有自己的思想但是已经被学校的教育掩埋了,她在如同战场的备考环境之下,透支身体能量地学习,这样的她不会是生龙活虎的吧。你可以看到对郑洁的描写——脸色暗黄,精神欠佳。她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思维全然封闭在文化学科知识里,最后因为透支能量的身体以令人唏嘘的方式收场。这样的案例并不是不存在,近年来,9月份新生入校进行军训的时候,总会看见学生猝死的新闻,这让人痛心,也让人反思。所以文中的设计,虽属夸张,但是是合情合理的,我冒昧地觉得,这会给读到此处的读者们一记猛锤,也留下了悬念。除开对人物设计的思考,其次也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故事情节,借助郑洁,让读者们感同身受,让读者们关注到这么一个学校体育问题,传达出我真正的想说的话。
记:从《青春好痒》出版到《好你个体育老师》,这些作品都没有离开校园,同是校园体裁创作的作品,你创作的心境会有什么不同吗?
吴:当然是不同的。首先,不同的年纪对生活的感悟和体会不一样,心境自然是不一样的。现在回过头来看《青春好痒》,其实会觉得有些稚嫩,因为我在成长。《青春好痒》是我在高三艺考时萌生的想法,大学时才创作完毕。而在高三的时候,我不会想到去写《好你个体育老师》,因为《好你个体育老师》是来到成体后,有了很深的感触才写下的。每一次的创作其实都来自于生活,脱离了那个生活,没有了那份体验,就没有那样的心境,没有那样的创作。其次,不同的故事,需要我这个写作者拥有不同的心境。我也创作过其它题材的作品,比如发表在《文学界》上的爱情小说《逃城》,发表在《短篇小说》的亲情故事《娘的儿子叫成成》,发表在《创作》上的带有些乡土味道的《鼠娘》等等,创作不同的故事,都会有不一样的心境。当我写《好你个体育老师》的时候,我就把自己当成柯猛,想着要如何跟柳老师和学校的教育政策抗争。这很有意思,有种换个身份去活的感觉。
记:这些年来你一直在坚持写作,你还会一直坚持下去吗?
吴:是的,写作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我想我会一直写下去的。对我而言,写作是一种情感诉求,也是一种人生体验,它更是一种奇妙的力量,会带给读者希望、快乐、感动,我希望通过我的写作,能够讲述道理,能够传递正能量。
记:运动员、学生、作者,你的青春已经足够与众不同,从本科生到研究生你又有什么样的变化,你是如何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文学领域还有其他领域都表现得那么优秀呢?
吴:优秀谈不上,但是我有一些小小的心得。首先是葆有“沉”的心态,其次需要分清轻重缓急,急事缓做,小事大做。本科的时候,有时一个晚上要完成多项任务时,我会变得有些纠结抓狂,结果在纠结过后,我发现事情毫无进展,烦恼根本无用。所以做任何事,碰到再大的困难都一定先要先把心沉下来,只有沉下来后,才能够看清事情的本质,找到解决的办法。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行动力。我的手机屏保上设置了这么一个图片。一个人坐在地上,他总是在想这想那,可他就只是坐着,什么都是想想而已,屁股已经往地下生根,他也全然不知。这样的他无法解决任何问题,且当他有一天真的想要起身去做时,他会发现无法再站起来,他已经丧失了行动力。将此作为屏保就是为了提醒自己“行动起来!”。
从本科生到研究生,需要跨越、转换和调整。在我看来,相对于本科而言,研究生生活是一个新的起点,你不能带着过去活着,不能老是往回看,而是梳理自己,告诉自己曾经的一切都重新归零了,你的人生将重新启航了,你必须为自己制定新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记:最后,你想对为梦想奋斗中的同学们说些什么呢?
吴:坚持追逐,勇敢前行,梦想是伟大而浩瀚的,未达成梦想,莫沮丧自哀;梦想也是能够触手可及的,一旦梦想成真,莫遗忘初心。
研究生团总支 研究生会
2015年3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