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青海师范大学 /2009-09-26

青海师范大学 2010 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一)民俗学专业

赵宗福 教授

赵宗福,男,1955年1月生,民俗学博士、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为青海社会科学院院长,兼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青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花儿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长期从事民俗学、民间文艺学以及古典诗歌的研究与教学,在中国古典神话、民间文学、西部诗歌史、青海文化史等方面均有建树,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985”项目和省社科规划项目,在《文艺研究》、《民间文学论坛》、《民俗研究》、《文献》、《民俗与曲艺》等海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先后出版《花儿通论》、《昆仑神话》、《江河源头的民俗与旅游》、《青海民俗志》以及《历代咏青诗选》、《历代咏藏诗选》、《青海历史人物传》、《西北文学文献丛书》等著作,论著先后13次(全部独著)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文忠祥 教授

文忠祥,男,土族,生于 1970 年, 2003 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 2006 年毕业于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获得博士学位。现为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青藏高原文化研究所教授。从事民俗学、民族学、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民族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15 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1 项,参与国家教委批准的中央民族大学 985 课题 1 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民俗文化,兼及文化地理研究。

(二)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刘道英 教授

刘道英,教授,女,汉族, 1950 年 7 月生,天津市人,毕业于南开大学,师从语言学家邢公畹、刘叔新、宋玉柱教授, 从事现代汉语教学和汉语语法、语言理论的研究近 30 年 ,在这些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 2002 年破格晋升为教授,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青海省语言学会副会长,青海省省内高校访问学者导师。 先后在语言类一级刊物《汉语学习》等处发表论文 30 多篇,出版个人学术专著《汉语分析研究》 1 部,主编教材 1 部,协编教材 6 部,主编《中华传世名著文库》系列丛书 27 本, 2001 年以来完成省级课题 2 项,其中一项《汉语分析研究》获 2003 年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另一项获 2004 年校级科研成果二等奖,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AJ/KDH )提供:从 2000 年以来,全国有 7 人引用了刘道英文章,被引用 9 处。

我校正进行 2005 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汉藏学生汉藏双语认知研究》,项目基金 7.5 万元,刘道英是课题组第一合作成员 ,此项目已启动工作。

陈良煜 教授

陈良煜 ,教授,男,汉族,1950年10月生,青海乐都人。北京大学毕业,复旦大学访问学者。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古汉语教研室主任。现为中国训诂学会、中国语言学会、中国方言学会、中国修辞学会会员,青海省语言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青海省社科联合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出版《训诂学新探》《汉语音韵实用研究》《<曾国藩家书>译注》《<智囊>译注》四部著作;合编(均为副主编)《古代诗文译释》《古代汉语辅导与练习》《古代汉语》《古汉语标准化试题库》等教材七部。在《古汉语研究》、《修辞学习》、《青海社会科学》、四川大学《汉语史研究集刊》、《中国训诂学研究会论文集》等发表论文近三十篇。论文《元曲的口语化成因及其衰变》被收入《中华文库》,《真与新——广告语言的灵魂》被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文选》选录,并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学校——语言美的基地》收入四川社科院编篡的《中国当代学者论文精选》和《中国教育文库》,2006年获中国文化研究院、中国科学发展研究院“全国文化创新理论成果”一等奖,并授予“全国十佳优秀文化工作者”荣誉称号。完成了省级教学实践研究项目《训诂学教学与实践》。现承担省级项目一项。参编的《古代汉语上、下》获山东省社科图书优秀奖,青海师大优秀教材二等奖。专著《训诂学新探》,获2003年青海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刘启珍 教授

刘启珍,女,1956年6月生,青海师大人文学院教授。现为中国修辞学会会员、中国语言学会会员、青海省语言学会会员。长期从事教师口语、普通话与交际语言、公关语言学、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在教师语言艺术、普通话水平测试与研究、社会语言运用等方面均有专题论述。 出版专著 《教师语言艺术简论》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8 月出版,获青海省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三等奖 ( 2006.12 ) ; 在《修辞学习》、《 中国科学教育 》、《 青海社会科学 》、《 中华教育学刊 》、《 双语双方言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参加了 “ 国家汉办 ” 十五规划项目《西北五省区对外汉语教育发展方略研究》的调研,论文 “ 青海省留学生教育的发展与对策 ” 一文发表于《青海社会科学》( 2005.5 )。多次承担省语委的 “ 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培训班 ” 和师大测试站的普通话培训工作, 2003.12 月在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进修《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师资培训课程,获结业证书,《 中介语理论在普通话水平培训与测试中的运用 》一文收入“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论文集,并获得优秀奖。给全校学生和中文系师范生讲授公共必选课教师口语、教师语言艺术、求职与口才、公关语言学、语言学概论等课程,合计 2374 课时,平均年授课 475 课时。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一项。

(三)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

米海萍 教授

米海萍 , 教授 , 女 , 1964 年 8 月生。现为青海师范大学青藏高原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人文学院中文系民俗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民间文学的研究与教学,获得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奖、青海省青年教师“小岛奖励金”等。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先后出版《二十六史青海志传校注》、《土族史料集》及《青海史话·民族迁徙》等著作。两次独立承担和完成全国高校古籍整理项目,目前参与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

桑本太 教授

桑本太,教授,男,1962年8月生。1989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获藏文文学硕士学位。现为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藏文系教授,人文学院兼职教授。在《中国藏学》、《西藏研究》等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6篇,先后出版《藏族文化通论》、《文学语言类型与写作》、《安多口语教程》等专著6部。参与的国家级课题《藏文计算机键盘输入法研究》获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四)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董家平 教授

董家平,男,1952年4月生,浙江省宁波市人,现为青海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古代文学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自1981年研究生毕业以来,一直从事高校的教学工作,主讲多门主干课程。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关心和培养年轻教师,形成了以他为带头人的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教师的合理梯队,建立了硕士学位授予点。汉语言文学学科还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在科研方面,潜心于建安文学、古代文论名著《文心雕龙》的研究,兼及青海历史文化和中小学职业教育等研究。先后出版《建安七子诗译注》、《古代诗文译释》、《文心雕龙名篇探赜》、《西海沧桑》等专著4部,《指西海以为期》、《古代散文译解》等合著2部,参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写作学大辞典》等2部,发表论文数10篇。多次获得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赖振寅 教授

赖振寅,男,1964年生。现为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中文系主任,教授。青海师范大学校级骨干教师。学术兼职: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198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文艺理论及古典文学的教学、科研工作。自1999年以来,在中文专业国家级核心期刊《红楼梦学刊》连续发表论文六篇,这些文章均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准,其中对于“钗黛合一”、“秦可卿之死”等问题的研究成果属当代红学研究领域的突破性成果。文章发表后在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因在红学研究方面的突出成绩,在1999年中国红学会理事扩大会上,被破格增补为“中国红学会理事”。目前,所从事的红学研究已具有较为明晰的学术方向,并已基本具备了系统性和可持续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近五年来,共发表文艺学、红学方面的论文约15篇,20余万字。曾先后获得过“青海省第四届文艺创作评奖优秀作品奖”、“青海省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鼓励奖”、“青海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及校级科研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左克厚 教授

左克厚,安徽枞阳人, 1985 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自愿到青海教育学院中文系任教, 1997 年起在青海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讲授美学及文艺理论课。现任人文学院中文系美学文艺理论教授,美学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青海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著有专著两部:《大学中庸导读》,主编《中国美学》。在《北京大学学报》、台湾《中国文化月刊》、《文史知识》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刘晓林 教授

刘晓林,男,汉族, 1965 年 10 月出生,文学硕士。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近年来致力于学术研究领域的拓展,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文学转型及近现代文学与近现代知识分子文化性格的关系等跨学科课题的研究。出版专著《青海新文学史论》,发表论文 30 余篇。多次获得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

方丽萍 教授

方丽萍,女,汉族, 1966 年 11 月生。 2004 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 2007 年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方向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唐代文学、古代文学思想史研究和教学工作。在《求索》、《暨南学报》、《湘潭大学学报》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撰写《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专题》、《文心雕龙研究》二专著中部分章节,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省社科基金项目两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唐代文学、文学思想史。目前主要进行的是唐宋转型研究。

安海民 副教授

安海民,男, 1964 年 10 月生。 1987 年西北师范大学毕业; 1990 年青海民族学院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曾为青海人民出版社文教编辑室副主任,现为青海师范大学青藏高原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试论汉魏乐府诗之艳、曲、乱》等 6 篇曾被《新华文摘》等刊物转载,出版专著《老子聿新》(获青海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望月斋文墨》二部,参编《三江源文化通论》、《中华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故事》、《甘肃古代诗词文鉴赏辞典》、《同义词、反义词大全》等,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省社科基金项目两项,曾获“全国优秀中青年编辑”、“青海省四个一批优秀人才”称号。现主要从事先秦文学与文化、青藏高原文化研究。

(五)专门史专业

杜常顺 教授

杜常顺,男,教授, 1963 年 12 月 7 日生,历史学博士学位,青海省优秀专家。现为青海师大人文学院院长、历史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西北少数民族历史与宗教文化。先后在《民族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佛学研究》、《中国藏学》、《文史知识》、《暨南学报》、《西北师大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30 余篇,主编学术著作《青海通史》。近两年主持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项。 多次获得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其中《青海通史》获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和青海省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青海省“五个一工程”奖。

邓智华 教授

邓智华,副教授,男, 1972 年 6 月 7 日生。江西宜丰人。现为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兼社会学系主任。 1995 年 7 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教育学学士学位; 1998 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获中国经济史硕士学位; 2001 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获中国古代史博士学位。先后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广东社会科学》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10 余篇,出版《封疆大吏与社会变革——庞尚鹏及其时代( 1524 — 1581 )》专著 1 部,参编著作 2 部。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社会经济史。

李臣玲 教授

李臣玲,女,藏族, 1974 年 9 月生,现为 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

2001 年 7 月获青海民族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 2003 年 9 月考取了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的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族社会学 。 在核心期刊发表了多篇专业学术论文,并完成了 20 余万字的博士论文,并在答辩中得到了专家组的认可和积极评价。 2006 年 6 月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六)中国古代史专业

魏道明 教授

魏道明,教授,男, 1963 年 2 月生,现为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教授,中国明史学会理事,《青海社会科学》特邀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法制史、隋唐史,在《历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 20 篇,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一项,出版专著《始于兵而终于礼——中国古代族刑研究》。曾获得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奖项。

张得祖 教授

张得祖,教授,男, 1948 年生,青海省优秀专家。兼任青海省地方志研究会理事,青海省江河源文化研究会理事,青海省社会工作者协会理事。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地方史的教学与研究,发表学术论文 20 多篇,主编《青海历史》、《历代开拓西部人物选传》、《青海通史》 3 部著作,其中《青海通史》获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和青海省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青海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提名奖,《青海历史》获国家教委全国优秀乡土教材二等奖。

董倩 教授

董倩,女,汉族, 1963 年 7 月生,河北唐山人,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明史学会理事,青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先后就读青海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 2009 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师从王家范教授完成博士论文《明清青海商品经济与市场体系研究》,并获得博士学位。 1989 年以来在《新华文摘》、《明史研究》、《探索与争鸣》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30 余篇,作为主要成员曾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主要从事明清史和区域经济史的研究。

(七)中国哲学专业

郭洪纪 教授

郭洪纪,男, 1948 年 5 月出生于河北省高阳县, 1981 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历史系, 1997 年晋升为教授,现为青海师范大学学报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贴专家。

 郭洪纪教授的研究领域主要是中国文化思想史,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区域文化研究 , 承担或参与的主要课题有 : 省社科规划办项目“儒家伦理与东亚晚工业化的关系研究 ”; 省社科规划办项目“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 ” 、“儒家伦理与中国文化转型 ”. 在国内外发表论文一百余篇 , 出版学术专著八部 . 其中多篇论文获省级以上奖励 . 近 20 篇文章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1997 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李晓 教授

李晓 , 男 , 汉族 ,1965 年 7 月 8 日出生于陕西省丹凤县 ,1983 年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 ,1987 年毕业 , 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 , 同年考取四川大学哲学系研究生 ,1990 年 6 月毕业 , 获得哲学硕士学位 .1990 年 7 月研究生即来青海师范大学工作 .1999 年被评为青海省高等学校青年学术骨干教师 ,2004 年晋升为教授 . 现任青海师范大学法商学院副院长 . 工作以来 , 共出版专著 3 部 , 主持参与省级、校级课题 6 项 , 发表论文 30 余篇。

阿忠荣 教授

阿忠荣,男,藏族, 1964 年 3 月 22 日出生于青海省互助县, 1981 年就读于青海民族学院中文系, 1985 年毕业并留校任教, 1987 年考取青海民族学院中文系研究生, 1990 年 6 月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1993 年至今在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工作, 2005 年晋升为教授。工作以来出版专著 3 部,发表论文 20 余篇,其中 《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图说明镜》一书获省部级二等奖。

(八)区域经济学专业

刘同德 教授

刘同德 , 男 ,1964 年 12 月 28 日出生于山东省莱西市 ,1986 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政治系 ,1989 年获陕西师范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4 年破格晋升为经济学副教授 .2000 年晋升为经济学教授 . 研究生毕业 14 年来共出版专著 14 部 , 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 10 余项 , 发表论文 60 多篇 . 获政协全国委员会优秀提案奖 1 项 , 青海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3 项 , 三等奖 5 项 , 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 2 项 , 厅局级奖励 10 多项。

(九)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

汪春燕 教授

汪春燕,女,青海师范大学法商学院教授,青海省第二届省级骨干教师。中国民族理论学会会员,青海省人口专家委员会委员,青海省人口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土族研究会理事,青海省妇女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民族理论政策、文化人类学、社会发展问题研究。主持或参与完成省级课题 3 项,参与“九五”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国民族人口研究”,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市化进程中的西北民族关系研究”。 2004 年出版学术专著《民族政策的发展与实践研究》,发表论文 30 余篇。已发表的论文曾获国家级或省部级等综合部门奖共 10 余项,其中包括中宣部等八部委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80 周年理论研讨会入选奖、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三等奖等。 1994 年获青海省高校小岛奖。

冯国桢 教授

冯国桢,男,甘肃天祝人,哲学教授。曾先后任过青海师大民师院副院长、法商学院书记、院长等职。从事研究生和本科生教学工作 30 余年,长期主讲《哲学原理》、《哲学原著》、《哲学史》等专业课程。发表论文 20 多篇,其中 2 篇论文先后获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鼓励奖, 2 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在《中国哲学史便览》一书中任副主编( 40 万字),参编教材 1 部;主持完成省级课题 1 项,校级课题 1 项,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 1 项(本人主要负责青海部分)。由于长期的教学科研积累和潜心钻研,在哲学理论和社会发展理论等方面有较高的造诣。

(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曹海玲 教授

曹海玲,女, 1964 年 2 月出生于河南省巩义县, 1986 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 2000 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 2003 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 2004 年晋升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哲学史、马克思主义人学、社会主义理论。出版专著 3 部,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代表性成果为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理想与现实——人的自由发展与社会主义》,目前主持省社科规划课题《青海省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研究》。

(十一)教育学原理专业

何波 教授

男,教育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青海省高等学校省内访问学者导师,现任青海师范大学副校长。获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称号。研究领域是教育基本理论。参与和承担的课题及项目有:全国教育科学 “ 八五 ” 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 “ 藏族古代教育史研究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 “ 八五 ” 规划重点项目 “ 中国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研究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 “ 九五 ” 规划全额资助项目“中国西部民族地区农科教综合改革研究”;全国教育科学 “ 九五 ” 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 民族预科和民族班教育 ” ;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课题 “ 青海民族地区农科教综合改革研究 ” ;全国教育科学 “ 十五 ” 规划课题 “ 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多元文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 ; 2007 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藏区双语教学及政策研究”。共出版专著 3 部,发表论文近 40 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论文论著曾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 项;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3 项;甘肃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 项;青海省高校首届人文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 项;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

武启云 教授

男,教育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理事。现任青海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多年来主要致力于少数民族教育理论和学校教育管理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 3 项,省级科研课题 3 项,在《民族教育研究》、《职业与教育》、《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出版专著 4 部。 1997 年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8 年获青海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小岛奖励基金, 2003 年获美国利众基金会首届优秀教师奖, 2006 年获青海省哲学社会学科三等奖。

马丽 君 教授

马丽 君,女,教育学教授,青海省高等学校省内访问学者导师,现为青海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育系教育学教研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是民族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先后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发表有关教育教学与研究方面的专业论文 20 余篇, 参与或主持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 曾参加省级重点学科 “ 教育学、心理学 ” 项目的建设工作及省级重点课程《教师教育学》建设项目。曾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 ; 1999 —— 2000 年度小岛奖励金。

(十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

李美华 教授

李美华 、女,心理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青海省高等学校省内访问学者导师,青海省第二届省级骨干教师,青海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常务理事,现为青海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所所长。 2001 年获 “ 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园丁 ” 荣誉称号。研究领域是发展心理学。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 5 项,其中主要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 1 项;省级科研课题 4 项。参加省级重点学科 “ 教育学、心理学 ” 项目的建设工作;主持省级重点课程《教师教育学》建设项目。曾获:青海省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 项;青海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 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 项。

赵慧莉 教授

赵慧莉, 女,心理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青海省高等学校省内访问学者导师,青海省第四届校级骨干教师,全国大学生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为青海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心理系副主任。研究领域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先后在《探索与争鸣》等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发表有关心理学教学与研究方面的专业论文 20 余 篇, 14 篇为核心刊物,主持或参与课题 15 项。曾参加省级重点学科 “ 教育学、心理学 ” 项目的建设工作及省级重点课程《教师教育学》建设项目。曾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 1998 —— 1999 年度小岛奖励金。

(十三)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李晓华 教授

李晓华 男,教育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理事,青海省省级骨干教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曾在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泰国 Sathya Sai 学校访学与交流。研究领域是课程与教学原理与实践。在《教育研究》、《教育科学》、《教学与管理》等学术期刊发表有关课程与教学原理方面的论文 30 余篇;出版学术著作 2 部;主持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项目“中国西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战略研究”和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中国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参与并完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十一五”科研课题 2 项;主持国际合作项目 4 项;获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 项。目前,围绕民族地区课程与教学实际,在课程改革理论、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原理、人文价值教育课程开发等方面作了一定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创新。

高庆选 教授

高庆选,男,1954年9月5日出生,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1977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79年在青海教育学院外语系任教,担任外语系副主任,主任。1988年在加拿大里贾纳大学英语系进修,1991年毕业于美国宾州加利福尼亚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曾在美国学习、工作多年。1995年回国,在青海教育学院、青海师范大学外语系担任主任、党总支书记。2002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英语系进修英国文学。在大学工作30年,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国内外发表过文学方面的论文数篇,出版英语教材两部。在英美国家学习进修多年,对美国文化和社会有较深刻的了解,具有系统的英美文学知识。从事大学教学工作30年,教学经验丰富,熟悉英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生培养的课程和教学体系。2003以来年,西安外语国语大学聘请为硕士生生导师,指导研究生18人。

(十四)基础数学专业

冶成福 教授

冶成福,男,教授,享受政府津贴专家,全国高等师范学校数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青海省首届教学名师;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青海省第三批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术带带头人;完成教育部重点自然科学项目三项,完成省级科研项目二项;参加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获 2007 年度青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和教育部重点自然科学项目一项,在《 Discrete Math 》、《数学研究与评论》等刊物上发表论文 50 多篇。 10 多篇被《 SCI 》和《 EI 》收录。

赵海兴 教授

赵海兴,男,博士,教授 , 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新世纪人才支持计 划;青海省优秀专家;全国数学会组合数学与图论学会理事,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理事 ; 2007 年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 。 主要研究方向为 随机网络的可靠性研究、图和超图多项式研究及化学分子图及其应用研究。先后 完成 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两项省部级项目,其中一项成果获 2007 年度青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现主持的 1 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一项教育部自然科学重点研究项目 。已在《 J. Mathematical Chemistry 》、《 Discrete Mathematics 》、 《 MATCH. 》、《 Graphs and Combinatorics 》、《 Fibonacci Quarterly 》 及《 Applied Mathematics-A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Ser.B 》等发表论文 20 多篇, 其中已有 10 余篇被 SCI 收录。

张秉儒 教授

张秉儒 教授,青海师范大学校级教学名师,现从事代数学,图论和编码理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代数组合论与密码学,曾参与了青海省专家基金项目《图的色多项式理论》与北京大学国家博士基金项目《代数组合论与密码学》课题的研究工作,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赖虹建博士合作完成哈密顿线图的 index 指标的研究工作,现 参加一项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已 在《数学学报》、《数学进展》、《数学研究与评论》、《数学物理学报》、《数学杂志》、《数学的实践与认识》和《数学季刊》等学术性刊物上发表论文 40 多篇,其中多篇论文被美国《数学评论》收录。

任海珍 教授

任海珍,女,教授 , 研究方向为组合论与组合最优化,先后参与 完成 3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 4 项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 在 《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 《 Discrete Applied mathematics 》、《 J. Mathematical Chemistry 》、《 Journal of Quantum Chemistry 》、《 Discrete Mathematics 》 、《 数学研究与评论 》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20 多篇,其中已有 9 篇被 SCI 收录。

李和成 副教授

李和成,男, 1973 年生,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智能计算、最优化理论与方法等领域的研究工作。目前已在《计算机学报》、《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等期刊和 SEAL 、 ICCS 等著名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 17 篇,其中 SCI 检索 2 篇, EI 检索 11 篇 , ISTP 检索 4 篇。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

索南仁欠 教授

索南仁欠( 1969- ),男,青海省平安县人,教授,理学硕士。 青海省高校中青年省级骨干教师,现从事代数学、图论、编码理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研究方向 图的结构理论及组合优化问题,包括图的着色、图的多项式理论、组合优化、图论中的概率方法以及藏汉文档分析理解、信息的提取、组合设计、编码、密码、汉藏机器翻译等。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海祁连山三河源区生态环境动态变化与质量评价”,国家语委项目“藏语语料的词性分类方法研究”,青海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黑河、布哈河、大通河源区环境动态变化及定量评价”,主持青海师范大学中青年教师科研资助项目“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藏汉双语教学质量评价模型及研究”,主持参与国家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研究工作。先后在《西南大学学报》、《辽宁师大学报》、《河南师大学报》、《长江大学学报》及《青海师大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专业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十五)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段新文 教授

段新文,男, 1963 年 2 月生,山东省单县人。现为青海师范大学物理系电子学教授、系主任、中国高师电子与信息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EDA 及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该技术领域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近年来,共编撰高等学校教材和专著 8 部,发表学术论文 19 篇,其中在武汉理工大学、电化教育研究、电讯技术、兰州大学学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等中文类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8 篇,一篇被 EI 收录; 2004 年度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六完成者), 2008 年度荣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四完成者) 。 200 年、 2004 、 2008 年分获青海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省级二等奖; 1994 年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 2000 年、 2003 年度分获青海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小岛奖励金”;现作为课题组副组长参与国家 242 信息安全计划项目。

姜占才 教授

姜占才,男, 1958 年 10 月生,青海西宁人。现为青海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长期从事数字信号处理、语音与图像数字处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获省级教学成果奖,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声学技术、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近 30 篇,其中核心刊物 10 篇;多年来为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生开设语音数字处理、图像数字处理、数字信号处理、语音编码、神经网络与模糊系统等学位课和专业方向课;首批省级骨干教师。

宋长新 教授

宋长新,女, 1971 年 3 月出生。 1993 年青海师范大学数学理学士学位, 2000 年西安工业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方向硕士, 2006 年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博士。 2008 年晋升为教授。已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 20 多篇,其中有对篇被 SCI 、 EI 、 ISTP 收录。主要从事数据挖掘、生物信息、数据库、图像处理等方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马俊 副教授

马俊,男,副教授,博士研究生, 1973 年 2 月生,青海民和人,省级骨干教师。现为青海师范大学物理系副主任,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嵌入式系统、自动化与智能信息处理、 DSP 技术、数字图像处理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年来 发表学术论文 20 篇,其中核心期刊 7 篇, EI 收录 1 篇;参与编 撰 专著 1 部,近代物理实验教材 1 部;参与并完成 985 特色子项目 1 项,省级项目 3 项,其中“智能电子自旋共振仪”已实现产品化;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 项;获 青海省“小岛奖励金” 2 次。目前 参与并主持项目 3 项,其中 863 科技攻关项目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主持校青年基金项目 1 项。

黄鹤鸣 副教授

黄鹤鸣,男,藏族,副教授, 1969 年 8 生,青海乐都人。 1992 年 7 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2004 年 7 月毕业于兰州大学计算机系,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2008 年 9 月 -2009 年 7 月在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访学一年。曾讲授数学分析、离散数学、运筹学、常微分方程、 C++ 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模式识别、中文信息处理等数学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课程;自 2004 年以来,主要从事藏文信息处理研究工作,先后完成了玛钦藏文平台、玛钦藏文字库以及藏英汉电子字典等信息产业部项目,发表论文 20 余篇,其中 7 篇刊登在《中文信息学报》、《计算机应用》等中文核心期刊上;曾获 2008 年度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获 2008-2009 年度 青海省“小岛奖励金” 。 目前 参与 并主持项目 2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1 项,主持校青年基金项目 1 项。

才让加 教授

才让加 男,青海省贵南县人,藏族, 青海师范大学藏文信息处理与机器翻译省级重点实验室主任 / 教授, 从 1994 年开始一直从事藏文自然语言理解、计算语言学、机器翻译等方面的研究, 在藏语计算语言学和藏汉机器翻译研究中参与完成“汉藏科技机器翻译系统”和“实用化汉藏机器翻译系统”两项国家“ 863 ”计划项目,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汉藏机器翻译、藏文字处理软件、藏汉英电子词典、藏文自动分词、藏文自动标注等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在技术上处于国际先进和领先水平,其中“汉藏科技机器翻译系统”于 2001 年获得青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班智达系列藏文软件的设计与实现”于 2006 年获得首届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主持和参与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攻关、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项目,并把相关研究成果已转化为软件产品,发表科研论文 20 余篇,出版专著 4 部, 此外,获的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7 项。

(十六) 无机化学专业

陈元涛 教授

陈元涛,男,教授,博士, 1973 年 11 月生。中国化学会理事,青海化学学会副会长,青海藏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化学系副主任。主要从事环境功能材料制备与应用、青藏高原特色资源开发及藏药生物活性相关研究。在环境功能材料的洁净制备、藏药制药方面有一些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 20 余篇( SCI ),申请发明专利 6 项。在研项目有:藏药矿物饮片炮制工艺与质量控制产业化示范研究、藏药矿物饮片炮制用全自动煅炉的研制、纳米技术在名优中藏药加工和剂型改造中的应用调查研究、铜矿绿色纳米深加工研究、突发受污染水体应急修复用磁性吸附泡沫的制备与应用研究和青稞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等,经费充足。另,本课题组与外校联合已培养多名博士研究生。

王建朝 教授

王建朝,男,教授,系副主任,省内访问学者导师,省级骨干教师,中国化学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会员。主要从事稀土合金功能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质和应用、非水体系电化学等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主持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1 项,主持教育部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基金项目 1 项,参加完成省级科研课题多项。在《物理化学学报》、《 Trans.Nonferrous Met.Soc. 》、《电化学》等国家级核心杂志发表论文 30 余篇,其中被 SCI 、 EI 收录 10 余篇。主讲《物理化学》等多门骨干课程。其科研成果多次获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等不同层次的奖励。

王永宁 教授

王永宁,男,教授 ,省内访问学者导师 。主要从事植物资源的应用及开发研究工作。获国家人事部《油菜蜂花粉生物发酵破壁技术研究》、青海省科技攻关项目《油菜蜂花粉生物破壁及开发利用研究》和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油菜蜂花粉生物破壁中间性试验》等项目的资助。其中《油菜蜂花粉生物破壁及开发利用研究》获青海省 2005 年科技进步二等奖,《计算机数据采集技术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和教学实践探索》获青海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运用 ICP - MX 和自主创新的电导分析等先进的现代分析技术,在油菜蜂花粉破壁技术、植物中活性物质、重金属、有效成分等方面分析及产品的开发等方面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创新性和国内外领先性的科技成果。撰写并发表了研究论文二十多篇,其中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10 余篇。

尹大学 教授

尹大学,男,教授,博士, 1964 年 6 月生。主要从事的研究工作是耐热性功能高分子新材料、新单体、新型复合物的设计、合成与应用,研究方向包括功能高分子在无机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浮选中应用、吸水性高分子与无机化肥复合型吸水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功能性高分子与无机耐热材料复合研究以及复合材料在高耐热性材料中应用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参与完成了国家 863 项目的子课题以及工程塑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 SKLEP0061 )资助课题等研究项目,发表 SCI 学术论文十余篇。

郑 红 教授

郑红,女,教授 ,博士, 1967 年 5 月 出生于陕西省澄城县。 化学系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 曾主持参与了西宁特钢集团废水处理工程回用试验研究、一炼八号电炉除尘工程、物资处球磨机布袋除尘工程、二锅炉麻石水磨除尘工程和万吨废酸处理等工程。现担任有机化学和仪器分析的理论和实验教学 工作;长期 从事环境监测分析、 药物分析、食品分析、生化分析等环境和分析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现研究方向为超分子化学, 参与国家级、省级重点课题 4 项, 发表 SCI 论文 20 多篇 。

教授

杨林, 男,教授, 1962 生于青海民和,省内访问学者导师,省级骨干教师,青海师范大学环境监测与治理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环境分析化学、物理无机化学和化学计量学的教学与研究,在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相关性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持、参加、完成教育部、省科技厅、西宁市科技局攻关项目五项,在《化学通报》、《计算机与应用化学》、《中国环境监测》等刊物上发表教学、科研论文 30 余篇,编写了校内教材《环境监测实验》。

(十七)自然地理学专业

刘峰贵 教授

刘峰贵,男, 1966 年出生,教授, 1990 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系,现为青海省省级科技人才培养对象和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西部之光”人才培训计划高级访问学者,担任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地理分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青海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资源学会工程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青海省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委员。曾担任《环境学基础》、《植物地理学》、《青海灾害地理》、《自然资源学原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授课任务。获得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奖、青海省青年教师“小岛奖励金”,省、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全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奖等多项,现为校级骨干教师,至今已在《地理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20 余篇,主编和参编出版《人类环境学》等学术专著 5 部,参与和完成科研项目 5 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

陈克龙 副教授

陈克龙,男,安徽巢湖人, 1965 年 9 月出生于甘肃敦煌, 1987 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系并留校任教, 1990 年东北师范大学助教进修班学习, 2003 年兰州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 2006 年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国内高级访问学者,现任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生物地理研究会理事,青海师范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长期从事全球变化、生物地理学及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教学与研究,主编出版《生物地理学》等专业学术论著 2 部,并先后在《地理研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中国沙漠》、《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等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12 篇,其中 EI 收录 1 篇。参与和完成的科研项目共 5 项,国家 973 子项目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水利部黄河委员会南水北调项目 1 项,中科院院方向性项目 1 项,省级教学科研项目 1 项。

(十八)人文地理学专业

李玲琴 教 授

李玲琴,女, 1963 年 10 月出生,硕士,教授,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系副主任,从事人文地理学研究。主要参与并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 10 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 项,发表研究论文及论著 40 余篇,获科技成果证书 3 项,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 2002 年获香港李嘉成与教育部“西部计划”资助,在北京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实验室做高级访问学者; 2003 年获日本国际协力机构资助,在日本横槟 JICA 国际培训中心“国土地域发展政策”培训班出国培训; 2005 年获美国林肯土地政策研究院资助,在北京大学“城市经济、政策与规划高级培训班”培训。

王小梅 教授

王小梅,女, 1965 年 12 月出生,硕士,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教授、旅游与资源环境系系副主任。青海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青海省信用调查中心特聘研究员。 1986 年 7 月于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2003 年于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获得人文地理学硕士学位。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地理的教学与研究。近年来参加、主持科研项目 10 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1 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 项,发表论文 30 余篇,其中核心论文 10 篇;参与专著编写 3 部,主编《中国导游十万个为什么(青海卷)》、《青海导游词》等专著,获教学成果奖励 2 项。 2007 年获得由青海省颁发的信用经济高级管理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张海峰 副教授

张海峰,男,汉族,甘肃庆阳人, 1969 年生,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地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主要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 项、省部级项目 10 余项。获国家“九五”优秀科学技术成果一项,青海省科学技术成果一项。参编出版学术著作二部,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现主要从事区域发展与管理、资源环境与 GIS 应用方面教学与科研工作。

(十九)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高小红

高小红,女, 1963 年 11 月出生,教授。 1986 年 7 月于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2000 年 6 月于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获自然地理学硕士学位; 2006 年 6 月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获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近年来参加、主持科研项目 4 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联合国、日本合作项目 1 项,“西部之光”资助项目 1 项。目前在研项目:主持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 1 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1 项。参编百科全书 1 部 ,发表论文 15 篇。获省级奖励 1 项。

曹广超 教授

曹广超,男,汉族, 1971 年月出生,祖籍山东。教授,理学博士。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部主任。 1992 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地理科学本科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阶段分别就读于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要从事青藏高原地区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2004 年获得青海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小岛奖”。作为负责人和主要参加人先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项,国家社科基金 1 项,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1 项,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项目 2 项,中科院知识创新方向性项目 2 项,青海省科技厅基金项目 2 项,青海省林业局项目 1 项,日本国 JICA 项目 1 项。目前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中科院“西部之光”项目 1 项,水利部项目 1 项,青海省科技厅基金项目 1 项。发表论文 40 余篇,专著 1 部(科学出版社)。

沙占江 副教授

沙占江,男, 1971 年 10 月出生,教授。理学博士。 1996 年至今主持或参加了多项国家级、省级研究项目,主要有: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龙羊峡库区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综合研究” ( 1996 年 -1999 年),“青藏高原东北部 15 万年以来环境演化与黄土记录”( 2000-2002 年)和“基于 GIS 的黄河源区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研究”( 2001 年 -2003 年)等。参与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长江上游环境变迁、生态重建示范与流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1999 年 ) ;主持教育部骨干教师项目“柴达木盆地东端土地沙漠化遥感动态研究”( 2000 年 -2002 年)。 99 年至 2001 年参加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柴达木盆地可持续发展重大问题研究”,并主持完成其中之一子课题“柴达木盆地环境资源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在 2000-2002 期间:参加青海省发展计划委员会项目“青海湖生态环境规划与工程治理”,“黄河源区生态环境规划与工程治理”和“共和盆地塔拉滩生态环境规划”。 2004 年至 2006 年主持研究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南水北调西线前期工作项目“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调水影响区域生物本底调查及影响预测”,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设计公司项目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 雅砻江阿达水库影响区域陆生动植物调查及影响预测” ,青海省林业局项目“青海湖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科学考察”,中日合作项目“环西宁圈旅游规划自然环境调查及评价研究”。

发表有“ 遥感与 GIS 支持下的龙羊峡库区土地沙漠化动态监测研究”、“基于遥感与 GIS 的黄河源区土地沙漠化初探”、 “多尺度空间分层聚类算法在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研究中的应用”、“共和盆地龙羊峡库区十年来土地覆被变化过程”等 20 余篇有关环境变化研究的科研论文。

殷青军 副教授

殷青军,男, 1969 年 10 月出生,副教授。 1991 年毕业武汉大学信息学院(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系),获学士学位。 2001 ~ 2002 年在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进修研究生自然地理, 2004 年获硕士学位。 1991 年~ 1992 年在青海省测绘局工作, 1992 年调入青海省气象局参加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的组建工作 ,1999 年任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青海省遥感中心副主任(副处级)。 2004 年调青海省气象局业务科技处,任副处长。 2005 年调青海师范大学任教。 2001 年受聘卫星遥感应用高级工程师岗位, 2002 年聘为青海省气象局遥感首席研究员、第 25 届卫星与空间天气学委员会委员等职,主要从事气候与环境变化,生态环境遥感监测,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参加了十多项课题和项目。其中两次获青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一次获青海省气象科技进步一等奖。参加的主要课题研究有 主持国家“ 863 ”计划“江河源地区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系统研究”课题;科技部公益类课题“三江源水土条件的动态监测研究”;中国气象局 2005 推广项目“ EOS/MODIS 草地资源遥感动态监测系统研究”参加青海省科技厅 “青海省近 25 年草地变化及其气候响应研究”; 参加“青海省干旱、雪灾监测和预测评估服务系统研究”,省级成果, 2001 年,获青海省科学进步二等奖。 近 5 年来发表的主要论文十余篇。

(二十)植物学专业

陈志 教 授

陈志,男, 1963 年出生,籍贯四川,博士,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博士生导师。 现为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院长,青海省西宁市科技特派员专家咨询团成员,青海省西宁市工业项目专家咨询组成员。

目前主持国家科技部项目 1 项,参编著作 2 部,发表论文 20 余篇,获省级成果 4 项。

刁治民 教 授

刁治民,男,教授。青海师范大学 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生物技术系主任 。现从事微生物学及有关学科教学和科研工作。

曾讲授本科和研究生的微生物学、生物学基础、应用微生物学、高级微生物学、植物微生物学、饲料微生物学、食用菌栽培技术、微生物发酵工艺学、微生物检验学、发酵工程学、土壤学、微生物资源学、生物统计学、免疫学、实用生物化学技术等课程。主持青海省教委“青海药用蕈菌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价值的研究”(第二完成者),“高等真菌优化麦秸饲料优良菌种的筛选研究” (第二完成者),参加中国农业大学陈文新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 . 五”重点项目“中国豆科植物根瘤菌资源调查及分类研究”的工作(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青海蕈菌资源调查及分类研究”已通过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发表教学、科研论文 130 余篇,其中核心 20 余篇;主编出版了《青海药用蕈菌》、《平菇高产栽培新技术》、《食用菌学》( 140 万字)、《农业微生物工程学》( 180 万字)、《农业微生物生态学》( 100 万字)、《青海蕈菌资源》( 160 万字)等六本著作。“青海冬虫夏草自然分布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获青海省微生物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青海发菜的自然分布及生态生理学特征的研究”获青海省微生物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青海省青年科技奖 1 项,青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青海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1 项。

罗桂花 教 授

罗桂花,女, 1956 年 1 月出生, 理学学士, 教授。四川通江人。 1982 年 1 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生物系。 1982 年至今一直在青海师范大学 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 从事遗传学教学和科研工作。 1994-1995 年在复旦大学遗传所四室作为访问学者学习进修。曾主持或参与完成十余项国家、省部、校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要研究方向是青藏高原动植物遗传多样性和进化。

李建民 教 授

李建民,男, 1964 年 9 月出生,教授。 现为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生命科学系副主任, 1986 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生物科学系。在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从事植物学及相关学科教学和科研工作,为省级骨干教师。 先后参加和主持科研项目 14 项,其中,科技部项目 1 项、教育部项目 2 项、 省级 项目 7 项; 参编著作 1 部;发表学术论文 30 余篇;获省级科技成果 2 项。目前 主要从事中藏药植物组织细胞培养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形成、中藏药植物的 GAP 规范化种植与 栽培技术以及结构植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曾阳 教 授

曾阳, 男, 1964 年 9 月出生,教授。中华医药研究杂志常务编委。 1986 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生物系, 2000 ~ 2001 年在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从事药物研究。现从事中药学、药理学和动物学教学及青藏高原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工作。曾获得青海省科技成果、青海省青年教师 “ 小岛奖励金 ” ,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多项,近年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 25 篇,其中核心期刊 10 篇, 2 篇被美国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收录。承担并参加教学科研项目 10 余项。目前主持青海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1 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一项。

二十一 )生态学专业

王文颖 教 授

王文颖,女, 1973 年出生,教授,生态学博士。现为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系副主任,从事生态学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先后共参与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 6 项,如 青海省“ 95 ”攻关项目“黑土型退化草地植被恢复技术的研究”、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科技支撑项目“三江源区退化草地恢复机理、草畜营养平衡及持续利用模式研究与示范”子课题“三江源区退化草地恢复机理、生态过程研究”( 2005 - 2006 ) 、青海省科技厅资助项目“青藏高原生物资源现代化提取分离技术应用调查研究”、“青海药用植物资源信息系统”、“黄南州泽库县退化草地综合治理”、国家 973 项目“子午岭森林退化系统恢复演替研究”等科研课题,获青海省科技成果 3 项, 其中一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国际、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科研论文 20 篇,其中 4 篇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被 SCI 收录。

刘泽华 副教授

刘泽华 , 男, 1970 年 9 月出生,副教授,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学博士。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 10 篇,在 Primates,2004 和 Acta Zoologica Sinica 及动物学研究各发表论文 1 篇。目前承担项目共 2 项,其中:国家项目 1 项,省部项目 1 项。 国家自然基金 项目 委 高寒草甸雀形目鸟类亲子通讯方式与巢环境关系主要参加人;主持 教育部 项目祁连山绢蝶的繁殖生态学。

丁伟 教授

丁伟,男, 1964 年 1 月出生, 2003 年获中国科学院博士学位, 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 1985 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系, 90 年代初期,参加校级和省教育厅课题两项,研究蝴蝶的分类、生态及分布等问题。 1997 年考入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濒危物种(灵长类)的行为学、行为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的研究。硕士和博士期间学习期间参加中科院自然科学重大基金项目 2 项[科学院 95 重大项目(中国特有脊椎动物繁殖行为生态学研究 KSCX2-1-03 ,黑白仰鼻猴专题)和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中国脊椎动物繁殖行为生态学研究 KSCX2-1-09 ,黑白仰鼻猴专题,)]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云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1 项及美国大自然协会( TNC ) 1 项,探讨行为生态学和进化生态学以及保护生物学的前沿问题。长期在野外追踪、观察和研究黑白仰鼻猴的行为、生态和保护措施,同时,关注青藏高原特有濒危动物的保护生物学问题。 近 5 年来发表的主要论文十余篇,其中 SCI3 篇,核心 4 篇。

都玉蓉 教授

都玉蓉,女, 1968 年 3 月出生,博士,教授。 2002 年 7 月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毕业; 2005 年 10 月 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下,到 日本“ 东京大学農学部生物多様性科学研究室 ”访问 学习 一年 ; 2008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毕业。

研究方向为动物行为生态学、种群生态学及分子生态学。采用 野外调查和实验室研究的 方法和技术手段,从分子、组织、器官、个体和种群等不同层次上,整合研究动物的生理和行为多样性及其功能进化意义,阐述青藏高原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机理, 为青藏高原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青藏高原草地鼠害的发生以及人为灭杀和自然过程干扰对害鼠种群的影响机制,提出生态治理对策。

先后 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重大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课题、青海省科技厅等多项课题。在研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母体低氧胁迫对高原鼢鼠子代 EPO 基因表达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基金“ 啮齿类动物灾害发生与种群调控的分子机理”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飞蝗、草地和鼠害监测预警及持续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 、青海省科技厅项目“ 独行菜人工种植技术示范” 等多项科研课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20 余篇其 SCI 收录二篇。

(二十二)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

郜建海 教授

郜建海教授,男,汉族, 1956 年 6 月出生,陕西省洛阳县人,中共党员, 1982 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体育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国家级足球裁判,青海省足球协会副秘书长,、体育学教授。现任青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青藏高原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2005 年被教育部聘为高水平运动队评估专家, 2007 年评为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体育类首席专家, 2003 — 2006 连续四年被聘为青海省高教系列职称评委会专家。

郜建海 教授从 1982 年以来一直 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敬业爱岗,治学严谨,成果显著, 特别是在体育学科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强,依托青藏高原独特的地域特色, 在运动训练、体育产业、民俗体育 及体育社会学等学科领域做了大量 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就。 近年来在国内外知名体育类权威刊物《体育科学》及核心刊物《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 13 篇,其中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1 篇,权威刊物《体育科学》发表 2 篇。近 5 年,出版学术著作 2 部,完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国家级课题 1 项,省部级课题 4 项, 累计获得研究经费资助 12.6 万元, 3 次 获青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5 次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7 年荣获青海省政府颁发的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 2 项。由于成绩显著, 1993 年获得“全国高校优秀教师”, 1999 年获“全国新苗体育奖学金”、 2003 年获“青海省群众体育工作先进个人”, 2007 年评为“全国民族体育先进个人”, 2008 年评为校级名师。

李涛 教授

李涛,男, 1965 年生。现为青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青海省省级骨干教师, 全国“新苗体育奖学金”获得者。

本人从事体育学院研究生及本科“体育保健学”等课程的教学;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保健与健康。近年来参与编写教材及著作 4 部;参与省部级项目 3 项,青海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藏地区民族民俗体育文化与健身研究”第 2 完成人;教育部重点课题“青海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主要完成人;教育部重点课题“西部地区学校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改革研究”主要完成人。近几年还在《体育科学》、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文化导刊》、《中国学校卫生》、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青海医学院学报》等国内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10 多篇。

(二十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扎布 教授

扎布,男,藏族,青海省共和县人。 1987 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少语系藏族古典文学专业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后留学日本, 2008 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藏学院藏族文学与藏传佛教专业博士研究生班,获博士学位。现为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藏族文学史、藏族古典文学文类学、藏族民间文学、印度古代文学、印度思想史、印藏文化比较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在藏族古典文学研究方面取得诸多成果,在藏学界有一定的影响。《中国藏学》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 20 余篇。先后出版《藏族文学史》、《藏族古典文学文类研究》、《藏族古典文学分体文选》、《标准日本语》等著作,目前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印度婆罗门文化与藏族古典文学》。曾获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一等奖、全国高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青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奖项。

2005 年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吉太加 教授

吉太加,男,青海贵德县人, 1963 年 6 月生,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现为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副院长、藏学研究所所长。 2001 年 11 月晋升为藏语言文学专业教授。长期从事藏语语言学、藏语语法和藏族文字学的教学与研究,在藏语语法、藏族文字学方面有一定建树。在《中国藏学》、《西藏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四十篇, ��� 已承担或参与三项国家级课题并结题,目前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藏语句法研究》。先后出版《藏文文法问答》、《贵德铁瓦寺志》、《现代藏语语法通论》以及《藏族文字发展简史》、《藏语语法研究》等六部著作、一部教材和一部译著,有四部论著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多 旦 教 授

多旦,男,青海共和县人, 1963 年 8 月生, 1988 年 6 月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藏语言文学系, 2003 年 11 月晋升为藏语言文学专业教授。现任青海师大民族师范学院藏文系副主任、藏学研究所副所长。藏语修辞学、诗学、历代文选、教学论等课程教学的同时,在《中国藏学》、《西藏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二十余篇学术论文,独立出版了《诗歌概论》、《诗学通论》两部专著,与人合作出版了《藏族文学史》、《大学藏语文》、《中学藏语文译作选评》、《恰嘎地方志》等五部教材、专著,其中两部专著荣获多项奖励。

王双成 副教授

王双成( 1970 - ),男,青海省门源县人,文学硕士,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上海高校比较语言学 E - 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兴趣为比较语言学、语言类型学、语言接触,已在《中国语文》、《民族语文》、《语言研究》等刊物发表了《青海方言元音 [ i ] 的舌尖化音变》、《西宁方言的差比句》、《安多藏语复元音韵母的特点》、《汉语青海方言的动词重叠式》、《安多藏语轻重唇音的分化趋势》等论文。目前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安多藏语语音研究》,并独立承担上海高校比较语言学 E- 研究院课题一项。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