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武启云????性别:男????? 民族:汉????? 出生年月:1967、11
籍贯:青海湟中???业学校及专业:青海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
学历:本科???? 学位:硕士? ??职称:教授??
职务: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硕士研究生导师??
学术兼职: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教育背景:
1985、9——1989、6 青海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学习;
1993、9——1994、7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助教进修班教学论专业学习;
2001、9——2004、8 香港公开大学与陕西师范大学联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习;
2011、9——今?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领导与管理专业在读教育博士。
工作经历:
1989、7? 分配至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原青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工作;
1995、10 ——1997、10 任青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公修教研室副主任;
1997、10 ——1999、11 任青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教务科科长;
1999、11 ——2003、6 任青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副主任、书记;
2003、6——2004、6??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基础部主任、书记;
2004、6——2004、11?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院办公室主任、书记;
2004、11——2006、5? 青海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兼教育系主任;
2004、12? 晋升教授职称;
2006、4? 被青海师范大学聘为民族教育管理方向硕士生导师。
2006、5——2011、8??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三中学校长、党总支书记;
2011、8——今? 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担任主要课程:
《教育学》、《现代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概论》、《课程理论与实践》、《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当代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题》、《中国教育史》、《教育管理学原理》、《教育行政管理学》《教育组织行为学》、《多元文化与教学专题研究》、《教育评价学》、《教育文化学》、《高等教育学》等。
主要科研成果:
论文:
民族教育、文化类:
1、《从民族认同走向国家认同:当代民族教育的价值重构》,北京大学第二届教育社会学国际研讨会大会交流论文,2012、7;
2、《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双语教学》,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大会主旨报告,2010、7;
3、《双语教育与和谐社会构建》,第五次双语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主旨报告,2007、8;
4、《论民族教育多元文化课程的构建》,今日教育,2004、2;
5、《重构双语教学模式的多元文化思考》,青海民族研究,2004、2;
6、《再论“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 》, 青海师大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3、2;
7、《多元文化视野中的双语教学》,民族教育研究;2003、1;
8、《多元文化背景下重构双语教学模式的教育学思考》,载《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民族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9、《论高校与先进文化构建》,青海师大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2、2
教育管理类:
1、《学习型组织及其特征》,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12、2;
2、《人文价值教育视野中的学校组织文化》,学习月刊,2010、12;
3、《学校组织文化及其构建》,教学与管理,2007、9;
4、《高等院校院(系)教学管理能力分析与评估》,青海师大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6、1;
5、《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方案》,青海师大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1、1
6、《民族师专目标管理改革的实践与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S1期;
7、 《构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三级评估体系的思考》,中国高等教育评估;1999、3
教育思想与其他类:
1、《大学生公民意识及其培养》,青海社会科学,2005、3;
2、《中华职业教育设农村教育改进试验述评》,职业与教育,1997、4;
3、《改造主义教育流派述评》,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S1期;
4、《简论邓小平教育价值观及其影响》,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12;
5、《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的刘少奇教育思想》, 青海民族师专学报,1999、1;
6、《试论远程开放教育的本质属性-社会交往》,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S1期;
著作:
1、《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人文精神守望》,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3月;
2、《现代教育模式》,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4月;
3、《素质教育概论》,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
4、《课程理论与实践》,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
承担的教学科研项目:
1、民族高校推行人文素质教育实践与研究项目,省级教学研究项目,获青海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项目负责人;
2、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社会交往教学模式研究项目,国家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模式研究项目分课题,已结题,分课题负责人;
3、学校目标管理改革,省级教学研究项目,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项目主要参与者;
4、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省级教学研究项目,获青海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项目主要参与者;
5、青海师大民族师范学院课程改革,美国利众基金会资助项目,第一阶段已结题,项目主要参与者;
6、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多元文化课程本土化研究(此项目为何波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多元文化理论构建和实践研究”的分项目),项目负责人;
7、青海职业教育发展基本问题研究,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负责人;
8、藏汉双语教学课程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项目负责人;
9、撒拉族教育特色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科一般项目,项目负责人;
10、青海人文价值教育课程开发项目,国际人文价值教育学院、香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合作项目,项目主要负责人。
主要奖励:
1997年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8年获全国教育征文优秀论文一等奖;
1998年获青海省小岛奖励基金;
2003年获美国利众基金会首届优秀教师奖;
2006年获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7年获全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论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