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青海民族大学化工学院导师简介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21-11-21

按拼音排列)



   金建华,女,硕士,教授。2009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大学,获硕士学位。主要教学科研方向为无机化学和无机盐工艺研究,主要承担《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等课程。主持省级项目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2015年发表中文核心论文3篇。
 

   李海朝,男,博士,教授。2003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03.12-2005.12在福州大学博士后流动站;2014.1-2015.1在加拿大纽布伦瑞克大学(UNB)访问学者。主要教学科研方向为应用化工和林产化学加工工程。主要为本科生开设《物理化学》、《材料化学》等课程;为研究生开设《科技论文英语写作》、《绿色化学》等课程。2010年入选青海省“135”人才工程。现为青海省化学会委员,青 海省级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省级自然科学化学工程学科带头人,曾主持国家自然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5项,主编科技丛书3部,公开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



   李 磊,男,教授。1990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学院,先后在华东化工学院助教进修班、青海民族学院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班及清华大学化工系进修学习。主要教学科研方向为化学化工分离技术,主要承担《化工原理》、《化工原理实验》课程。1998年获《化工基础》课程系级优质教案奖;2003年获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院级一等奖;2004年获“小岛奖励金”;2007年获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奖;2010年获教师技能(课件)竞赛校级优秀奖。参与完成3项省部级项目,主持一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发表论文14篇,其中2篇EI收录、5篇获得校级优秀科研成果奖。

祁正兴,男,教授,土族,青海省乐都县人,1962年11月出生,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6月毕业于青海民族大学化学系化学专业,研究生学历,青海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教学骨干,硕士研究生导师,青海省化学学会理事,省级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团队负责人,青海省化学化工虚拟仿真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现任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有机化学和实验的教学工作,共发表论文30余篇(SCI收录两篇),主编和参编教材两部,研究领域主要为理论有机化学。


    

宋  萍,女,教授,硕士生导师。自1986年大学毕业至今一直在高等教育战线工作已有三十余年。曾任青海民族大学化学系系主任,现任青海民族大学科技处处长。

   工作期间获得青海省委组织部、青海省人事厅、青海省科技厅联合颁发的“青海省自然学科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青海省妇联颁发的“青海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青海省教育厅颁发的“青海省高校小岛奖励金”、“青海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青海省省级分析化学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及主讲教师”、“青海省学位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青海省教工委和教育厅颁发的“青海省优秀共产党员”、“青海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青海省科协科技思想库决策咨询专家。

   教学中主要担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分析化学》、《环境化学》、《仪器分析》、《现代分析技术》、《色谱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之余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海省科技厅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和与企事业产学研联合攻关项目等十余项,研究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2项,青海省人民政府颁发的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1项,青海省西宁市人民政府颁发的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5项,中国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奖1项;参编出版学术著作2部,并在SCI、EI收录期刊和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
                 


 

   王凤英,女,硕士,教授。2006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获硕士学位。2011年3月-7月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进修;2014年2月-2015年2月 澳大利亚Murdoch 大学访学。主要教学科研方向为物理化学及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基础研究,主要承担《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化学统计学》、《文献检索》等课程。2010年获青海省小岛奖励金;2009、2010、2013获校级优秀科研科研成果奖;2014年获青海民族大学首届实验教学竞赛奖。曾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及校级项目5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8篇(其中SCI收录4篇)。

 

  王  刚,男,天津市人,汉族,1963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高级工程师、教授,研究生导师。现任青海民族大学副校长,兼任化学化工学院院。 协助校长负责人事、本专科教育、自然科学研究、继续教育、设备管理、高校对口支援和交流工作。受校长委托分管人事处、教务处(含子弟小学)、科学技术处、继续教育学院、实验室与设备管理中心,负责理工类学科专业建设。 1984 年毕业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机械一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8-2012年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攻读博士学位。1984-1999年在青海农牧机械厂工作;2000-2014年在青海大学工作,历任化工机械系副主任,科技处副处长,昆仑学院常务副院长,化工学院院长等职。2014年8 月至今任现职。 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材料及应用技术、化工材料;主持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青海省科技厅等资助项目11项;发表论文40余篇,发明专利二项。




 王 红,女,教授。2000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2012.9—2013.7在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进修在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进学习。主要教学科研方向为结构化学和量子化学。

                   


吴  江,男,学士,教授。 1988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获学士学位。主要教学科研方向为青藏高原香料植物资源开发利用、青藏高原特色藏药化学成分分离鉴定及开发利用和藏药质量控制。主要承担《天然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实验》、《生态学概论》、《基础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等课程。发表10余篇教学科研论文。 2009年10月20日,参加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举行的“全国知名专家走进柴达木科技服务活动”,并应邀对格尔木亿林枸杞科技开发公司苗圃建设、优良品种选育、枸杞精深加工等提出了指导意见,提供了技术服务,并达成了合作开发意向。代表学校,与海西州签订了“青海民族大学与海西州人民政府全面合作协议书”,从而揭开了我校与青海省州地级政府在科技交流与成果转化、教育合作与人才培养、信息交流和平台建设、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首次合作、交流的序幕。现主持并实施校级课题《藏药材斑花黄堇抗肿瘤活性部位初步研究》,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藏药材斑花黄堇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制备分离及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解玉龙,男,博士,教授。201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要教学科研方向为物理化学、材料合成与表征和材料电化学,主要承担《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催化科学导论》等课程。2013年校级教学竞赛获一等奖;2015年度获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胜奖;2015年指导学生参加首届青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铜奖,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奖”。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5项,发表SCI论文二十余篇。

    

  于 军,男,山东省海阳市人,汉族,1963年9月出生,本科学历,教授。1985.3-1986.1在北京师范大学进修学习;2000.10-2002.6在青海民族学院物理化学研究生班进修学习。主要教学科研方向为化学化工和生化工程,同时承担本科生的“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生物反应工程”、“生化工艺学”等理论课及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2011年担任青海省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理事会理事,2013年入选青海省科协决策咨询专家库入库专家。2015年主持国家教育部“春晖计划”合作研究项目1项,2017年主持青海省科技厅科研项目1项,参与省部级课题6项,参编教材2部,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8篇。


   俞青芬,女,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2008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获硕士学位。主要教学科研方向为有机化学和化学计量学,主要承担《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化学信息学》、《精细化学品》等课程。近年来主持并完成一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在中文核心期刊及国内公开刊物发表文章20余篇,曾获青海省教育厅“小岛奖励金”、“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奖”、“青海民族大学励骏奖励金”、青海民族大学 “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张世芝,女,硕士,教授。2004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获硕士学位。2008.9—2009.6在华东理工大学进修学习。主要教学科研方向为物理化学和化学计量学,主要承担《物理化学》、《材料化学》等理论及实验课程。

按拼音排列)

 

朵兴红,女,藏族,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8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承担《化工原理仿真实验》、《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实验》、《无机化学实验》、《材料化学》、《材料化学实验》、《实验设计及数据分析》等课程的讲授任务。从事计算化学、分析化学、多功能高分子材料、聚合物材料、电池相关材料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或完成)国家级(或省部级、厅局级等)科研项目9项;相关研究成果发表论文十余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其中授权1项。曾获2020年度“小岛奖励金”。2019年入选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培养拔尖人才。

 

姜小萍,女,学士,副教授,2011年毕业于山西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10.9-2011.7在山西大学无机化学研究所(同等学力)学习。主要教学科研方向为无机化学和生物无机化学。主要承担无机化学理论、无机化学实验、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及化学教育研究方法等课程。公开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

 

秦亚茹,女,博士,副教授。2018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合成与盐湖资源的综合利用,承担本科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无机化学》等课程。目前,在Chem. Asian J.,Dalton T.,Dyes Pigments等期刊上公开发表SCI论文十余篇。

 

石成龙,男,硕士生导师,副教授。201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2020年入选青海省“昆仑英才创新创业人才”拔尖人才、青海民族大学“修业英才”。主要研究方向为吸附材料的设计制备、金属离子的分离纯化以及高值化利用,承担本科生《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绿色化学》等课程。曾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四项,发表SCI论文十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五项。

 

孙赞,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化学会会员。201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无机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20年入选青海民族大学“修业英才”。主要教学科研方向为功能配合物化学,承担本科生《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高分子化学》、《绿色化学》、《化学信息学》等课程。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Crystal Growth & Design,Inorganica Chimica Acta,Dyes and Pigments,Inorganic Chemistry,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New Journal of Chemistry,Dalton Transactions,Inorganic Chemistry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等)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6篇。

相关话题/青海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