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内蒙古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陈颖丽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6-20






陈颖丽
教授,硕士生导师
内蒙古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综合楼1116
呼和浩特010021
传真:
Email: stchenyl@imu.edu.cn





个人简历


教育情况
1993.09-1997.07 内蒙古大学应用物理专业学士学位
1997.09-2000.07 内蒙古大学理论物理专业硕士学位
2002.09-2007.07 内蒙古大学理论物理专业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0.07-至今 内蒙古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讲师(2002),副教授(2008)
2010.03-2011.03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计算机系生物信息学研究组访问****


教学

主讲本科生课程:《数学物理方法A》、《原子物理B》、《数学物理方法C》
《复变函数与数学物理方程》


培养研究生情况现有在读硕士研究生4人,每年拟招硕士生1-2人。


研究领域

理论生物物理、生物信息学
目前主要研究:
1、 细胞凋亡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预测;
2、恶性疟原虫线粒体蛋白质的识别;
3、特定功能蛋白质亚细胞位置、功能模体和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
主持项目:
1.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细胞凋亡蛋白质亚细胞定位数据集的构建及定位信息的分析与预测,2014年1月-2017年12月;
2. 主持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细胞凋亡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与功能模体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2012年1月-2014年12月;
3. 主持教育部第46批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细胞凋亡蛋白质亚细胞水平数据库的构建及亚细胞定位信息的提取与分析,2013年6月-2014年12月;


奖励荣誉或兼职主持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细胞凋亡蛋白质亚细胞位置中序列模体和信号网络信息的提取与分析研究,2012年1月-2014年12月。

2004年12月获“内蒙古大学第六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
2005年7月获理工学院“数理基地班优秀班主任”称号;
2006年6月获2005~2006年度内蒙古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08年11月获内蒙古大学第四届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奖一等奖;
2009年3月获内蒙古大学高等教育校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2010年2月获内蒙古大学优秀女教职工称号;
2010年3月获内蒙古大学第五届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奖一等奖;
2012年6月获内蒙古大学第二届教坛新秀奖;
2012年10月获内蒙古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2年10月博士论文被评为首届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12年10月所参与的“量子物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获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2012年10月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
2013年9月获内蒙古大学2012—2013年度“三育人”先进个人;
2013年9月获第三届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坛新秀奖。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物理学会会员。


主要论著
1. Ying-Li Chen and Qian-Zhong Li. Prediction of apoptosis protein subcellular location using improved hybrid approach and pseudo amino acid composition, J. Theor.Biol. 2007, 248(2):377-381. (SCI) IF: 2.574
2. Ying-Li Chen and Qian-Zhong Li. Prediction of the subcellular location of apoptosis proteins, J. Theor.Biol. 2007, 245(4): 775-783. (SCI) IF: 2.574
3. Ying-Li Chen, Qian-Zhong Li and Liqing Zhang, Using increment of diversity to predict mitochondrial proteins of malaria parasite: integrating pseudo amino acid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al alphabet. Amino Acids 2012, 42(4): 1309-1316. (SCI) IF 4.106
4. Hao Lin, Hao Wang, Hui Ding, Ying-li Chen and Qian-Zhong Li, Prediction of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apoptosis protein using chou’s pseudo amino acid composition. Acta Biotheoretica. 2009, 57(3):321-330. (SCI) IF: 1.394
5. Ying-Li Chen, Qian-Zhong Li and Liqing Zhang, Prediction of mitochondrial proteins of malaria parasite using improved hybrid method and reduced amino acid alphabet. In Proc. BMEI, 2011, p1592-1596. (EI、ISTP)
6. Muqier, Yingli Chen*, Qianzhong Li. Motif analysis of small genome sequence of avian reovirus.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iCBBE 2012) 2012, 2, 241-243.
7. Hong Ying,Ying-Li Chen*,Qian-Zhong Li. Identification of blood-secretory human proteins using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第五届全国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学术大会论文集,52, 哈尔滨, 2012.08.07-10, 分会报告
8. Miao Yu, Ying-Li Chen*, Qian-Zhong Li. Prediction of apoptosis proteins based on the Bcl-2 family and BH domain information. 第五届全国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学术大会论文集,194, 哈尔滨, 2012.08.07-10
9. Ying-Li Chen, Qian-Zhong Li, Muqier. Identification of mitochondrial proteins by malaria parasite using increment of diversity fusion method and reduced amino acid alphabet. 17th International Biophysics Congress (IUPAB), Beijing, China , 2011.10.30-11.03, Poster
10. Muqier, Ying-Li Chen*, Qian-Zhong Li. Motif analysis of small genome sequence of avian reovirus. 17th International Biophysics Congress (IUPAB), Beijing, China , 2011.10.30- 11.03, Poster
11. 陈颖丽,李前忠. 不同亚细胞位置的细胞凋亡蛋白质的结构特性分析. 生物物理学报(增刊). 2009, 25:317-318.
12. 陈颖丽,李前忠,樊国梁,杨科利.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多类凋亡蛋白亚细胞位置预测.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9(2):159-165.
13. 陈颖丽,李前忠,杨科利,樊国梁. 基于离散增量结合支持向量机方法的凋亡蛋白亚细胞位置预测. 生物物理学报. 2007, 23(3):192-198.
14. 陈颖丽,李前忠. 细胞凋亡蛋白亚细胞位置的识别. 生物物理学报(增刊). 2006, 22:359.
15. 陈颖丽,李前忠. 用离散量方法预测细胞凋亡蛋白的亚细胞位置.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35(4):413-417.
16. 陈颖丽,李前忠. 用离散量预测原核生物蛋白质的亚细胞位置.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34(5): 510-517.
17. 陈颖丽,李前忠,马克健. 大肠杆菌与酵母菌基因特定序列信息参数的研究. 生物物理学报.2001, 17(4): 676-684.
18. 罗辽复,张利绒,陈颖丽,贾孟文. 基因组中基因间的关联.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31(1):37-40.
19. 陈颖丽,李前忠. .coli和Yeast基因起始与终止密码子邻近序列碱基保守性、关联性的对比研究.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31(2):164-167.
20. 陈颖丽,李前忠. SD序列矩阵表示与保守性.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 30(3):329-334.



相关话题/内蒙古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