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个人信息性别:男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69年2月1日籍贯:甘肃省张家川恭门镇西关职称:副教授E-mail:zjchst@126.com学历:1981年——1988年,就读于甘肃张家川县第三中学。1988-1990年,就读于金城联合大学外语系。1999——2001年,就读于甘肃教育学院外语系,本科毕业。2003年-2006年,就读于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获法学—民族学硕士学位。2006-2009年,就读于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获法学——民族学博士学位。履历:1990.7-1999.7执教于甘肃天水市张家川县三中。2001.9-2003.9执教于甘肃天水市张家川县三中。2009.7—至今执教于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相关信息教学开设的课程2009.7-《社会学概论》(专业必修课)2009.7-《社会心理学》(专业必修课)2010年上半年《社会心理学》(专业必修课)2010年上半年《西方社会学原理》(专业必修课)2010年上半年《西方社会学原著导读》(专业必修课)2010下半年《社会学概论》(专业必修课)科学研究研究领域:民族社会学;农村社会学;族群社会学科研项目1)参与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徐黎丽教授主持的“西部少数民族宗教与民族关系研究”,为其著作《论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问题》撰写第三章第五、六节和索引。
2)参与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徐黎丽教授的“少数民族地区汉族移民研究”,撰写甘肃省区调查点的内容。
3)主持内蒙古大学高层人才引进项目:《西部民俗变迁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影响》。4)主持内蒙古教育厅项目:《内蒙古农村自杀问题研究》。论著:1)《社会发展对英语语言的影响——兼谈这种影响对英语教学的启示》,载《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17卷。
2)《张家川民族关系研究——以麻崖村为例》,《1994年——2004年民族关系研究综述》、《1994年——2004年民族关系论文索引》,载于徐黎丽教授著的《民族关系与民族关系问题》2004年,民族出版社。
3)《张家川民族关系研究——以麻崖村为例》,载于虎有泽主编:《张家川回族论文集》,民族出版社,2007年。
4)《少数民族族源研究中跨学科方法应用误区初谈》),载于《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即2006年第12期。6)《论民族关系的文化功能》,载于《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第5期。
7)《张家川回汉民族关系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以恭门镇为例》,载《烟台大学学报》,2008(3)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08(10)
8)《社会学视角下的“民族”与“民族个体》,载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9)《论地理因素与民族关系》,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9(1)。全文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民族问题研究》转载,即2009年第4期。
10)《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汉族村落财婚的调查与分析——以张家川恭门镇崖底村为例》,载于《西北人口》,(2009年第2期)。
11)《回汉民族关系互动中的族际赠礼探析——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一个汉族村为主要个案》,载于《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4期。
12)《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自杀问题研究》登载于“社会学网站”。
13)《草原文化与陇右文化的亲和》,载于马永真、巴特尔、邹万银主编的《论草原文化》第七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
14)《草原文化与陇右文化的亲和》,载于《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0第五期。
15)《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认同研究——以“政治文化”为视角》即将登载于《兰州理论学刊》,2011年第1期。田野考察经历2003年-2009年,在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期间,到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进行一系列的田野调查。2010年暑假,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对汉族地带的丧葬仪式进行调查,同时对内蒙古农牧区的自杀问题进行走访。其他学术活动1.参加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举办的“2006年首届中国回族学高级论坛会”和“2007年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并提交了论文。
2.参加2009年第八届中国高级人类学大学(2009年在内蒙古大学召开)。
3.2010年7月22日-25日参加由中国人民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杭州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国社会转型及理论自觉”研讨会,并宣读论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村落自杀问题研究》。
4.2010年8月由内蒙古社会院主办的“第七届中国草原文化节学术研讨会”,在会议期间宣读论文《草原文化与陇右文化的亲和——以天水移民为研究视角》,并获得三等奖。获奖2010年,论文《草原文化与陇右文化的亲和——以天水移民为研究视角》,获得内蒙古第七届草原文化节“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