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芙蓉出水来
——记我校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陈芙蓉教授
研究生处 周文学
陈芙蓉,女,蒙古族,33岁,内蒙古赤峰市人,1998年毕业于内蒙古工业大学,获得工学硕士学位,2002年6月毕业于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内蒙古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青年工作学术委员会委员,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
陈芙蓉1989年考入内蒙古工学院材料工程系,在校期间,她友善待人,尊敬师长,多次获得优秀学生奖学金,是同学喜欢的小妹妹,也是老师喜欢的好学生,曾担任班级、系学生干部,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党员。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在校任教期间,利于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努力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同时积极准备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功夫不负有心人,1995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内蒙古工业大学铸造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夏向东教授。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各门功课成绩优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陈芙蓉入学时英语是零起点,但在读研期间通过CET-6级,硕士毕业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在攻读研期间,还积极承担了教学任务,并在青年教师教学技艺大赛中获奖。正因为硕士阶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8年她考入了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博士学位,师从霍立兴教授。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她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放弃了女孩子共有的逛街爱好,几年如一日,她突破种种关碍,克服重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博士课题攻关和博士论文写作中,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博士学位,当时她只有30岁。
获得博士学位后,她放弃了其它用人单位的高薪聘用,履行承诺,毅然回到学校工作,并承担起了大量教学和科研任务,先后为研究生和本专科学生开设了 “高能束焊接与热处理”、“焊接过程仿真”、“有限元在焊接中的应用”、“焊接断裂控制” 、“压力焊”、“钎焊”、“金属焊接性”和“专业英语”等课程。优异的工作业绩和表现带来的是专家和领导们的赏识和信任,2002年12月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全票通过,获得硕士研究生导师任职资格,2004年10月,通过学校和自治区职称评定专家组多轮考核,年仅32岁的陈芙蓉顺利通过教授资格评审,成为当年我校最年轻的女教授。
抛一块石子,激起涟漪无数,陈芙蓉凭着她的苦干精神和丰硕的科研教学成果,在一个接一个的好消息登门之后,2004年12月,又被聘为我校第二批博士生导师,当年她仅32岁,是我校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博士生导师,也是我校目前最年轻的唯一的一位女博士生导师。作为硕士、博士生导师,她已培养出硕士生1名,现指导硕士生7名。
作为生活中的女士,科研教学一线上的战士,她在如此之多的光环面前谦虚谨慎,孜孜不倦,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作为课题负责人,目前主持着内蒙古自治区自然基金项目1项,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重点领域项目1项,与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合作项目2项。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6篇被三大检索(SCI、EI)源论文收录。突出的科研能力换来的是学校和社会的认可,2004年,她被评为校学术骨干,学校年度考核先进个人,“三育人”先进个人,她所领导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被评为校“三育人”先进集体,她本人入选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
面对如此多的成果与荣誉,陈芙蓉没有一丝骄傲的情绪,她仍然保持着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用她的话来说,就是“我还年轻,有很多事需要我去做,与我的前辈们相比,我做得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总结经验,争取做得更好……”。
当我采访她的时候,我告诉她,我要将这篇文章命名为“芙蓉花开红艳艳”,可是她不赞成我的提法,她说“我建议换个题目吧,因为我觉得我现在还没有做出太大的成绩,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罢了,还有待继续努力啊!”听了她的意见,所以这篇文章才起了现在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