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乌兰图雅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6-20

乌兰图雅,女,博士,教授,蒙古族,1967年05月生,内蒙古库伦旗人,从事自然地理学教学与研究。
联系方式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昭乌达路81号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邮编:010022
电话:;**
电子邮箱:mtuya1967@163.com

个人履历
大 学:本科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系
研究生:硕士研究生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
博士研究生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1985年9月至1989年7月,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系学习;
1989年9月至1992年7月,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硕士研究生,主攻自然地理学专业。
1992年9月至1996年7月,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工作,从事自然地理学、资源与环境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1996年9月至1999年12月,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攻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在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2000年6月,晋升为副教授。
2002年1月至2005年11月,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工作,从事自然地理学、资源与环境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2002年5月,任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
2002年6月,晋升为教授。
2005年12至2007年11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为立正大学地球环境科学部客座研究员。
2007年12月至今,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从事自然地理学与资源环境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科带头人,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二层、“111人才工程”第二层入选者。现任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自然地理学硕士学位点负责人。
教学工作
1.开设的课程
本科生课程:
综合自然地理学,土地资源学;
硕士生课程:
自然地理学,全球变化,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地球系统科学;
2.招收、指导研究生:
2001年至2004年(人文地理学):梅荣
2002年至2005年(人文地理学):格日乐
2003年至2006年(人文地理学):于艳华(校级优秀),红梅
2004年至2007年(自然地理学):包红花,敖民德力根,平春,红格尔
2005年至2008年(自然地理学):郝海广,张勇,那音太,白智娟
2007年至2010年(自然地理学):孙万仙
2008年至2011年(自然地理学):李艳,万高娃;
(人文地理学)斯琴朝克图(校级优秀),
2009年至2012年(自然地理学):伊日贵,聂兆亮
2010年至2013年(自然地理学):刘艺侠,王淑芳,唐克斯,阿纳尔
2011年至2014年(自然地理学):查干图雅
2012年招收三名(自然地理学):郝强,满特格尔(校级优秀),袁宏霞
2013年招收两名(自然地理学):王慧合,赛罕其其格
2014年招收三名(自然地理学):白塔娜,敖敦,亚历山大(留学生)
3.出版教材:
综合自然地理学(副主编),科学出版社,2010年11月。
4.教学研究:
⑴. 内蒙古师范大学蒙文教材出版项目,“综合自然地理学”(编号:无),2011.09-2012.07,(资助经费:0.2万元);
科学研究
1、主要研究领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环境变迁
2、科研项目
主持:
⑴. 日本文部科学省项目(中方负责人),人类活动对地表退化环境的影响研究,2000.01-2002.12;
⑵.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沙漠化土地的整治与开发模式研究(编号:**),2000.07-2002.06,(资助经费:2万元);
⑶. 内蒙古高校重点项目,额济纳绿洲退化环境恢复重建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编号:NJ02033),2002.10-2005.09,(资助经费:3万元);
⑷.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内蒙古生态环境状况、问题、对策研究(编号:02JAZJD840023),2002.10-2005.09,(资助经费:20万元);
⑸.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额济纳绿洲退化环境的遥感动态监测与恢复重建研究(编号:03027),2003.07-2005.06,(资助经费:4万元);
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尔沁近三百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编号:**),2004.01-2006.12,(资助经费:20万元);
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退耕还林还草现状、存在问题及完善措施研究(编号:05BJY068),2005.07-2007.12,(资助经费:8万元);
⑻. 日本文部省外国人特别研究员项目,20世纪科尔沁的土地开发与环境变化(编号:17?05254),2005.12-2007.11,(资助经费:150万日元);
⑼.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百年科尔沁沙地环境变化的人文驱动机制研究(编号:**/D011004),2010.01-2012.12,(资助经费:30万元);
⑽. 内蒙古人才基金项目,近50年来科尔沁沙地环境变化的人文驱动机制与生态恢复对策研究(编号:无),2011.01-2013.12,(资助经费:4万元);
⑾. 内蒙古草原监督管理局委托项目,内蒙古草原管理信息系统研发(编号:无),2010.12-2011.07, (资助经费:30万元);
⑿.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青年科技领军人才)项目,近百年来内蒙古高原的农业开发与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编号:NJYT-12-A02),2012.05-2014.04,(资助经费:30万元);
⒀. 国际合作项目,蒙古高原东部草原区土地开发与环境变化研究,2015.01-2017.12,(资助经费:24万元);
主要论著
1、专著
1.300年来科尔沁的土地垦殖与沙质荒漠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
2.遥感、GIS支持下的内蒙古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合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
2、论文
第一作者
1.乌兰图雅.北方沙地农业生态态系统能流分析与评价——以吉林省乌兰图嘎镇为例.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8年第3期:44-48
2.乌兰图雅,宝力高.科尔沁沙地系统诊断及其可持续发展.中国草地:1998年第5期
3.乌兰图雅,包玉海,香宝.科尔沁地区的垦殖与荒漠化.中国草地:1998年第6期
4.乌兰图雅.清代科尔沁的垦殖及其环境效应.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第13卷增刊(1999年10月):122-126
5.乌兰图雅.科尔沁沙地近50年的垦殖与土地利用变化.地理科学进展.第19卷第3期(2000年9月):273-278
6.乌兰图雅,张雪芹.清代科尔沁农耕北界的变迁.地理科学.第21卷第3期(2001年6月):230-235
7.乌兰图雅,阿拉腾图雅,长安.遥感、GIS支持下的浑善达克沙漠化土地最新特征分析. 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第30卷第4期(2001年12月):356-361
8.乌兰图雅,雷军,玉山.科尔沁沙地风沙环境形成与演变研究进展.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第16卷第1期(2002年3月):28-31
9.乌兰图雅.20世纪科尔沁的农业开发与土地利用变化.自然资源学报.第17卷第2期(2002年3月):157-161
10.乌兰图雅,李文杰.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潜力.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1卷第2期(2002年4月):43-46
11.乌兰图雅,阿拉腾图雅.清代科尔沁农耕的发展及其支持条件.人文地理.第17卷第6期(2002年12月):93-96
12.乌兰图雅,朝鲁门.科尔沁沙地近50年的气候变化及其特征.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蒙文版).第26卷第2期(2005年2月):1-4
13.乌兰图雅,梅荣.基于现代空间信息技术的额济纳湿地近14年的变化研究:见恩和等主编“中国北方环保型农牧业鱼循环经济”.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14.乌兰图雅,党拜.内蒙古额济纳旗近50年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第34卷第4期(2005年12月):498-501
15.乌兰图雅,乌敦,那音太.20世纪科尔沁的人口变化及其特征分析.地理学报.第62卷第3期(2007年4月):418-426
16.乌兰图雅,郝海广.基于退耕还林还草的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第36卷第5期(2007年9月):639-643
第二作者
1.包玉海,乌兰图雅,香宝.内蒙古耕地重心移动及其驱动因子分析.地理科学进展. 第17卷第4期(1998年12月):47-53
2.包玉海,乌兰图雅.内蒙古古代城市(城廓)分布影响因素分析.人文地理. 第15卷第5期(2000年10月):72-74
3.格日乐,乌兰图雅.基于遥感、GIS的内蒙古沙漠化逆转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第33卷第2期(2004年6月):199-202
4.梅荣,乌兰图雅.基于遥感、GIS的旗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内蒙古奈曼旗为例.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第18卷第6期(2004年11月):81-84
5.红格尔,乌兰图雅.通辽市6号农场土地利用及其近50年的变化.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蒙文版).第26卷第1期(2005年1月):21-25
6.于艳华,乌兰图雅.阿拉腾图雅.科尔沁沙地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效应分析.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7年1月:23-28
7.于艳华,乌兰图雅.阿拉腾图雅.基于退耕还林还草的科尔沁沙地景观结构变化.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第36卷第2期(2007年3月):212-216
8.乌敦,乌兰图雅.民国时期科尔沁LUCC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蒙文版).第30第2期(2009年6月):39—48
9.斯琴朝克图,乌兰图雅.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地名特征浅析——以扎鲁特旗为例.内蒙古林业科技.第37卷第1期(2011年3月):40-44
10.郝海广,乌兰图雅.基于土地适宜性评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效果——以科尔沁左翼后旗吉尔嘎朗镇为例.土壤.第43卷第5期(2011年10月):828-834
11.那音太,乌兰图雅,秦福莹.基于3S技术的科尔沁沙地土地荒漠化动态监测——以科尔沁左翼后旗为例.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第24卷第10期(2010年10月):50-54
12.李燕,乌兰图雅.科尔沁沙地林地适宜性评价. 水土保持研究.第18卷第16期(2011.06).236-239
13.唐克斯,乌兰图雅.中国内陆高原湿地研究进展.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年第6期.47-50
14.刘艺侠,乌兰图雅,王淑芳,唐克斯.额济纳蒙古族近50年生产方式变化及原因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第42卷第2期(2013年3月). 48-51
15.查干图雅,乌兰图雅.毛乌素沙地近30年沙尘暴之变化.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蒙文版).第34卷第4 期(2013.4).43-46
其他
1.银山,雷军,乌兰图雅.简析自然灾害地理研究的几个问题.灾害学.第12卷第3期(1997年9月):80-83
2.阿拉腾图雅,宝音,乌兰图雅.内蒙古土地利用现状及其经济效益分析.水土保持研究.第9卷第3期(2002年9月):
3.苏伦高娃,那顺青格乐,乌兰图雅.内蒙古沙尘暴成因、特征及其发展趋势浅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蒙文版).第26卷第1期(2005年1月):26-31
4.乌敦,宝音,乌兰图雅.民国时期科尔沁的垦殖与土地利用特征.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第35卷第3期(2006年9月):361-364
5.包红花,宝音,乌兰图雅.科尔沁沙地近300年旱涝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第22卷第4期(2008年4月):100-107
6.格日乐,平春,乌兰图雅.额济纳绿洲土地资源及其安全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7卷第2期(2008年5月):58-63
7.宝音,包玉海,阿拉腾图雅,乌兰图雅.内蒙古生态屏障建设与保护. 水土保持研究.第9卷第3期(2002年9月):62-66
8. 那音太,秦福莹,乌兰图雅,科尔沁左翼后旗土地荒漠化动态变化与原因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第39卷第6期(2010年11月):612-616;
获奖及荣誉称号
1.1998年5月,被评为内蒙古师大“三五工程”学科带头人;
2.2000年8月,《基于遥感、GIS的内蒙古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青年奖;
3.2000年11月,入选自治区教育厅“111人才工程”之第二层;
4.2003年11月,《20世纪科尔沁的农业开发与土地利用变化》,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青年奖;
5.2004年11月,入选自治区人事厅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之第二层;
6.2005年9月,《高校地理专业课程体系整合方案的设计与实践》获内蒙古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
7.2006年6月,被评为内蒙古师大优秀硕士生导师(于艳华优秀论文);
8.优秀投稿人
9.2010年10月,入选自治区人社厅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二层(第二次);
10.2010年12月,被评为内蒙古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校研评选);
11.2011年4月,“地理‘实践-探究’性教学思想的应用”获内蒙古师范大学第十届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三);
12. 2011年7月,“内蒙古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获内蒙古师大科研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三);
13. 2011年9月,由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人社厅、科协授予第八届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科技奖;
14.2012年10月,入选自治区人社厅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二层(第三次);
15.2015年07月,被评为内蒙古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
社会兼职
中国地理学会理事,内蒙古地理学会会员;《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蒙文版)编委;《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编委;教育部、国家自然基金委函审专家;全国青联第十届委员。




相关话题/内蒙古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