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沈阳建筑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简介信息介绍-吴 献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4-03

自然情况


姓 名:吴 献

职 称:教授

性 别:女

联系电话:********

出生日期:********

所在学科:

博士导师:否

硕士导师:否

Email:cexwu@sjzu.edu.cn
个人主页:http://tm.sjzu.edu.cn/info/1123/1790.htm




个人简介


吴献,博士,教授,结构抗震教研室主任。2005年,于东北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混凝土结构、智能混凝土以及材料破坏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10余篇。出版著作4部。先后参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和教育部重点项目等20余项科研。获省市级奖励及荣誉称号20余个。获国家专利7项。担任中国复合材料力学学会委员及亚洲开发银行(ADB)项目咨询专家。


研究方向


1.土木工程智能材料
2.结构监测与损伤识别
3.装配式结构与建筑产业化
4.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
5.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


论文及著作


1. 吴献,王丽娜,回国臣,杨昆,郎东莹.碳纤维混凝土三向受压力电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2,29(7):194-200. (EI收录)
2. 吴献,郎东莹,杨昆.碳纤维混凝土热电效应的试验[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3):467-472.
3. 王丽娜,吴献,回国臣,李龙清.碳纤维混凝土三向受压状态循环加载压敏性研究[J].混凝土,2011年第3期(总第257期):14-16.
4. 吴献,王丽娜,杨昆,郎东莹.弹性范围内碳纤维混凝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压敏性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1):34-38.
5. 吴献,回国臣,穆春龙,张黎黎,杨昆,郎东莹.混凝土筏板基础水化热研究[J].混凝土,2010年第8期(总第250期):16-20.
6. 吴献,穆春龙,张黎黎,王成.筏板基础混凝土水化热研究及数值模拟[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2):285-288. (EI收录)
7. 吴献,周志强,杜志强,李龙清,王丽娜.碳纤维混凝土在动态称重中的应用[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1):92-95.
8. 吴献,王宇,李龙清,王丽娜,杜志强.碳纤维水泥砂浆梁力电效应的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4):694-698.
9. 吴献,周志强,王丽娜.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压敏性[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9,25(2):290-293.
10. Xian Wu, Xiumei Li, Bo Wu, Zhiqiang Zhou. Electricity-Mechanics Analogy in the Whole Fracturing Process of Conductible Concrete[C].EMAS, Proceedings of ESIA9, 872-876, 2007.10. (ISTP收录)
11. 吴献,吴勃,秦桂娟,唐春安.石墨混凝土破坏过程力学与电学关系的数值模拟[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5):556-558. (EI收录)
12. 吴献,秦桂娟,刘之洋.石墨混凝土电导率-应变与割线模量-应变关系[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2(2):248-251. (EI收录)
13. 吴献,吴勃,田军,唐春安.石墨混凝土应变与电导率关系的理论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5):492-495. (EI收录)
14. 王述红,唐春安,吴献.砌体开裂过程数值模型及其模拟分析[J].工程力学,2005,22(2):56-61. (EI收录)
15. 吴献,李秀梅,王述红,刘之洋.混凝土电导率与应变关系的实验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1):88-91. (EI收录)
16. 吴献,李秀梅,吴勃,刘之洋.石墨混凝土受力全过程中的电-力比拟研究[J]. 铁道建筑,2004,11期:73-75.
17. 吴献,李秀梅,吴勃,刘之洋.石墨混凝土导电性能的试验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04,31(10):56-58.
18. 吴献,李秀梅,吴勃,刘之洋.混凝土电导率与应变关系的试验与理论研究[J]. 混凝土,2004,9期(总179期):6-7.
19. 王述红,唐春安,吴献,赵轶超.砌体构件裂缝开展相互作用与贯通数值分析[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11):1108-1111.(EI收录)
20. 吴献,回国臣,王庆利,刘之洋.钢与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塑性性能[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6):599-601.(EI收录)
21. 吴献,王庆利,刘之洋.连续组合梁的弯矩调幅系数与内力重分布[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9,32(3):147-149.
22. 吴献.试分析Osterberg 测桩法的局限性[J].建筑技术开发,1999,26(1): 18-19.
23. 刘之洋,吴献,蒋东红.钢-火山渣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力学特征和抗弯承载力计算[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7,30(5):213-221.
24. Jiang SF, Wu X. Research on the Behaving of Shear Resistance of Slag Composite Beams by Bottom Angle Steel[J].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1995,11(1A):155-159.


科研项目


1. 山区高等级公路桥梁支座检测技术与安全性评定研究.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1-2013,课题组主要成员.
2. 多因素耦合作用下超长混凝土地下室无缝设计研究.辽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计划, 2010-2012,主持人.
3. 生土及节能砌块住宅施工与验收标准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2008-2011,课题组主要成员.
4. 用于结构健康监测的碳纤维混凝土力电效应研究.住建部研究开发项目,2008-2009, 主持人.
5. 既有建筑评定与改造的政策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2007-2010,子专题负责人.
6. 基于智能混凝土力-电比拟的车重车速监测.沈阳市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2007-2009,主持人.
7. 现场发泡节能墙体关键技术研究.沈阳市建委资助项目,2007-2008,课题组主要成员.
8. 用于交通监测系统的智能混凝土力-电比拟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2006-2008,主持人.
9. 用于结构健康监测的智能混凝土破坏过程的力-电场动态比拟.建设部研究开发项目,2006-2007,主持人.
10. 工科教育的美学研究.沈阳建筑大学教育研究项目,2006-2007,主持人.
11. 用于交通检测系统的智能混凝土力-电比拟及测试研究.辽宁省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2006-2007,主持人.
12. 岩石破裂过程应力场变化的数值模拟与红外热像实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1-2003,课题组主要成员.
13. 混凝土承重砌块节能住宅体系的研究.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1997-1999,主持人.
14. 复合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特征的研究.沈阳市科委,1992-1993,课题组主要成员.
15. 组合结构受力与变形特征的研究.冶金部教育司基金,1991-1993,课题组主要成员.


获奖情况





相关话题/沈阳建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