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情况
姓 名:张九红
职 称:教授
性 别:女
联系电话:********
出生日期:********
所在学科:
博士导师:否
硕士导师:否
Email:hongmamm@sina.com
个人主页:
个人简介
张九红,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建筑与规划学院综合实验中心主任,2005年获得天津大学建筑技术科学工学博士,2009年在德国威斯玛大学学术交流。一直从事绿色建筑设计、建筑声、光、热环境设计与技术、建筑节能技术等方面的教学、科研与实践;是建筑与规划学院建筑技术学科的核心业务骨干。张九红教授勤恳、踏实的工作,有效支撑了学校建筑技术科学二级学科的发展、支撑了建筑生态物理技术与评价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新专业的创办。张九红教授是中国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项目专家组成员、辽宁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建筑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入选2011年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4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015年被评为辽宁省特聘教授,2015年沈阳建筑大学名师。多次评为学校优秀教师和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张九红教授主要承担建筑学博士研究生《绿色建筑与技术》课程,以及硕士研究生《建筑设计》课程主讲任务。是建筑学专业核心骨干课程《建筑物理》的校级课程负责人,承担《建筑环境》、《建筑构造》、《房屋建筑学》、《太阳能与节能建筑》等10多门课程主讲任务,教学效果获得师生一致好评。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建筑表面材料物性的严寒住区室外微气候研究》等省部级课题9项,参加《严寒地区低能耗建筑节能设计及能源互补供热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作为项目执行负责人承担省市科技计划国际合作项目《中芬生态建筑节能技术研究》等3项。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等6项奖励。
共发表论文21篇,其中第一作者的核心期刊15篇、EI检索2篇。专著《建筑工程识图》1部、参编1部,参加辽宁省地方标准《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等的编制3部。参加国家标准编制《红外热像法检测建设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要求》和沈阳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等。
张九红教授组织建筑技术教研室和实验室教师扎实推进教学改革,节能示范项目芬兰小木屋现场实践教学、网上实时授课和课外课程教学论坛等现代化教学方法,受到师生普遍欢迎;指导学生的“厅堂音质设计”获Autodesk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作业评选优秀奖。
研究方向
张九红教授,天津大学建筑技术科学工学博士。一直从事建筑声、光、热环境设计与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北方绿色生态建筑技术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及实践。建筑技术科学主要以建筑生态物理技术与评价建设部和辽宁省重点实验室为依托进行。
1、北方绿色生态建筑技术:本学科方向以实现低碳节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健康绿色的人居环境为总体目标,以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与现实问题为突破口,研究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与技术,包括绿色生态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节能适宜技术、新能源利用技术、节地节水等资源节约利用技术、绿色人居环境保障技术等。
本学科方向的研究特色为:(1)以从区域要素到单体设计到技术应用为整体架构,挖掘区域规划与建筑设计在生态节能方面的潜力和平台作用;(2)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健康人居环境保障并重的原则,针对北方地区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区域的物理环境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供湿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的技术支撑;(3)注重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与传统能源效率提升相结合,前者关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地方性材料与工业副产品利用技术;后者关注围护结构节能技术、供热空调等设备节能技术、水资源循环利用等技术。
本学科方向以“建筑生态物理技术建设部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以德国、芬兰、日本、新西兰等技术先进国家的院校与科研院所合作为平台,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建设部科技攻关项目等科研课题的资助,在东北地区该领域研究中形成了稳定的领先地位。
2、建筑声光热物理环境设计与技术。其中声环境主要是针对室内厅堂音质设计、室外噪声防治、室内隔声构造等声学方面进行设计和技术研究;建筑光环境主要是针对天然采光和照明方面进行设计和技术研究;建筑热环境主要针对建筑的传湿、保温和隔热等方面进行构造设计、室内外自然通风等方面技术研究。
3、建筑节能技术主要是寒地节能建筑技术与设计,主要根据寒冷地区的特点,研究保温节能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研究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从与建筑能耗的构成部分研究入手,研究建筑能耗的客观规律,探讨采取节能新技术、新方法的措施,正确指导节能建筑设计的开展。
论文及著作
张九红教授,近五年发表论文18篇,其中第一作者的核心期刊12篇、EI检索2篇。专著《建筑工程识图》1部、参编1部,参加辽宁省地方标准《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等的编制3部。参加国家标准编制《红外热像法检测建设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要求》和沈阳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等。
主要代表论著:
(1)采光系数测定的研究, 2005,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EI检索:05219118955,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
(2)配光曲线在照明计算中的应用,2007,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EI检索:075110983520,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
(3)既有建筑天然光环境的改造,2010,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居住区铁路噪声治理的研究,2009,建筑技术;
(5)严寒地区办公建筑天然采光影响因素研究,2010,2010年建筑环境科学与技术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东南大学出版社);
(6)严寒地区低碳住区微气候影响因素研究,2010,可再生能源科技发展大会论文集(美国科学研究),ISTP检索;
(7)城市地铁站照明节能研究,2010,铁道标准设计;
(8)利用图像数字化处理技术分析室外遮挡物对采光的影响值,2005,照明工程学报;
(9)利用图像数字化处理研究标准全云天空下采光系数,2006,照明工程学报;
(10)从照明标准谈地下地道车站的照明节能,2010,2010年建筑环境科学与技术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东南大学出版社);
(11)建筑工程识图,2008,中国化工出版社;
(12)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模拟知识题,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建筑物理部分主编;
(13)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DB21/T 1823-2010,2010,辽宁省地方标准;
(14)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DB21/T 1824-2010,2010,辽宁省地方标准;
(15)发泡浆料建筑保温技术规定,沈阳市建筑标准,2008.12。
科研项目
张九红教授主持《地铁照明方法的研究》等省部级课题7项,作为第1人参与组织《严寒地区既有建筑综合改造技术集成示范工程》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作为项目执行负责人正在承担省市科技计划国际合作项目《中芬生态建筑节能技术研究》等3项。近3年来主持其他纵横向课题《铁路交通噪声对住宅小区环境影响分析》等2项,参与6项。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全国大学生竞赛等5项奖励。是中芬合作“小木屋建筑节能示范”项目技术负责人。
主要科研项目:
(1)2010229001,生态建筑低碳建造技术研究,2010.6-2012.12,负责,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
(2)2007-k5-1,地铁照明方法的研究,2007.1-2009.12,负责,国家住建部;
(3)2010-k1-37,东北地区办公建筑天然采光设计影响因素的研究,2010.6-2012.12,负责,国家住建部;
(4)基于建筑表面材料物性的严寒住区室外微气候研究,2011.7-2013.6,负责,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5)1-2-1-0717,城市地下铁道照明设计及节能研究,2007.1-2009.12,负责,辽宁省教育厅;
(6)JZ-200901,寒地住区微气候影响因素研究,2010.1-2011.12,负责,辽宁省科技厅;
(7)2006BAJ03A10-01-01,严寒地区既有建筑综合改造技术集成示范工程,2006.1-2008.12, 第1参加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8)JJ2010-04,中芬生态建筑节能技术研究,2010.6-2012.12,第1参加人,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
(9)中芬合作生态建筑节能构造关键技术研究,2011.1-2012.12,第1参加人,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
(10)主持横向科研:铁路交通噪声对住宅小区环境影响分析、住宅小区风环境计算机模拟分析等。
主要研究成果:
(1)利用图像数字化处理研究天然采光系数
“采用图像处理技术测试光环境系统”获中国照明学会三等奖。
本项目初步解决了通过数字化处理,利用鱼眼镜头拍摄的图像,获得室内测点的照度和采光系数这一基本问题。从而可以在任何天空条件下,都能测得室内测点在CIE标准全云天空下的采光系数及其分量。还可以得到CIE标准晴天空下,在不同朝向和不同太阳位置时室内测点的照度与天空对室外水平面照度之比,以研究晴天空条件下建筑采光受天空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情况。此外还可以求出其它已知天空下室内的照度及其分量和它们与天空对室外水平面照度的比。总之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解决多晴天地区采光测试的困难,而且可以提高测试精度,还能获得影响采光的各种因素的作用量。同时为研究多晴天地区如何充分利用天然光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手段。
(2)芬兰木结构节能技术国内应用研究
以中芬生态节能木屋为基础,通过分析芬兰生态建筑技术,提出辽宁地区生态建筑低碳建造的各项关键技术,为严寒地区建筑节能提供可靠的依据,形成针对辽宁地区的生态建筑节能技术措施和节能产品。并将中芬生态节能木屋建设成生态建筑节能技术领域的教学和科研一体化研究基地。项目以保护区域生态环境为根本,探索低碳建筑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3)严寒地区住区室外风环境数值模拟研究
本项目借由某规划小区为工程背景,用CFD软件Fluent对小区内的风环境进行模拟,对小区内冬夏两季风速和风压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主要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根据相关标准,调整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最终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4)铁路交通噪声对住宅小区环境影响分析
该项目为住宅小区建设工程,由于在整体小区的西北方向有一快速铁路干道和编组站,昼夜期间火车鸣笛频率较高,当火车鸣笛时间段内,小区内部某些区域的最大声压级超出了国家规定的最高值,因此业主拟订在小区靠近铁道一侧建造声屏障以作隔声之用。希望测定其隔声效果,选取最经济有效的方案。通过比较分析,考虑结构和经济造价得出合理的声屏障高度和建筑设计方案。并提出降噪时应重点考虑的其他因素,包括噪声源处的控制,绿化降噪和植物种类的选择,增加声屏障的有效长度,地面效应引起的附加衰减量,建筑材料和构造等方面进行隔声处理的要求。通过前期对用地状况进行计算分析,从而指导区域内的建筑规划和建筑的形体以及功能设置,给出计算声屏障合理高度的方法,而在后期指导建材的选用和噪声治理方案优化及实施。
(5)地铁照明方法的研究
地铁照明要能够为广大乘客和地铁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地下光环境,同时要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为在建和待建地铁项目提供照明方面的技术支持,提供照明的检测和改进方法,提出地铁照明节能方面的新技术,地铁照明的各项技术参数,及地铁照明的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