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不同竞争模式下制造商创新投入决策影响研究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11-20

郭晓玲1, 李凯2
1. 辽宁大学 经济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36;
2. 东北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69
收稿日期:2021-01-2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21CJY043)。
作者简介:郭晓玲(1989-),女,辽宁大连人,辽宁大学讲师,博士;
李凯(1957-),男,辽宁昌图人,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基于不同市场结构下的博弈模型, 探讨了横向与纵向维度下的不同竞争模式对上游制造商创新投入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 横向市场竞争强度对上游制造商的创新投资意愿具有负面抑制作用, 而纵向市场势力对上游制造商的创新投资愿意具有正面促进作用, 但与无竞争压力的基准情形相比, 无论是横向竞争还是纵向竞争, 均会降低制造商进行创新研发投资的动机性, 且来自于横、纵维度的双重竞争压力会加剧这种抑制作用.最后通过数值分析, 验证了所得结果的正确性.
关键词:市场结构竞争模式横向竞争纵向竞争创新投入
Research on Impacts of Manufacturers' Innovation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Under Different Competition Modes
GUO Xiao-ling1, LI Kai2
1. School of Economics,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36, China;
2.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69,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GUO Xiao-ling, E-mail: gxlgxl2008@126.com.

Abstract: Based on the game models under different market structures, the impacts of different competition modes on upstream manufacturers' innovation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in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mensions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orizontal market competition intensity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upstream manufacturers' innovation investment willingness, while the vertical market power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upstream manufacturers' innovation investment willingness. However, compared with the benchmark situation without competition pressure,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ompetition will reduce manufacturers' motivation to invest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novation, and the double competition pressure from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mensions will aggravate this inhibition. Finally, through numerical analysis, the correctness of the obtained results is verified.
Key words: market structurecompetition modehorizontal competitionvertical competitioninnovation investment
市场竞争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而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随着市场不确定性和技术复杂性趋势的日益增加, 创新已成为企业保持核心竞争优势并实现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 而在这一过程中,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是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Porter[1]指出, 供应商与客户的议价能力、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以及潜在竞争者的进入能力和替代品的替代能力共同决定了企业的竞争战略决策以及市场盈利能力, 而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其经济发展与运营决策越来越依赖于市场竞争环境, 根据企业与外界产生的交易联系, 可将市场竞争环境分为横向竞争与纵向竞争, 且不同维度下的竞争关系对企业的创新决策产生的影响效应各不相同.以国产手机巨头华为公司为例, 其在发展过程中既面临同行业竞争对手对于市场与客户资源的抢夺, 又面临来自于产业链上游芯片断供的威胁.面对该发展困境, 华为通过不断地创新研发, 以客户为中心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 提升品牌价值, 同时通过产业链整合与技术融合创新, 实现芯片自给, 最终在战略、技术和管理、市场等方面形成显著的竞争优势.
本文基于不同市场结构与市场竞争模式, 即横向竞争、纵向竞争以及横向与纵向双重竞争共存的情形, 探讨不同博弈互动关系下竞争模式对制造商最优创新投入决策的影响.
1 相关文献综述自Schumpeter[2]“创新理论”提出以来, 市场竞争与企业技术创新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早期的研究大多基于企业规模、产品生命周期、市场定价以及进入者威胁等因素考察行业内横向竞争对企业创新研发的影响效应.已有文献主要形成三种观点: ①认为垄断性市场条件更有利于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 由垄断产生的市场势力能够激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来降低竞争对手的模仿程度, 从而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3-4]; ②认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不能再单纯地依靠价格竞争和成本竞争取胜, 必须转向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目的的技术创新, 从而获得战略效应和先动优势[5-7];③还有****发现二者之间呈现出U型或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8-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产业链垂直整合趋势日益明显, 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纵向市场竞争对企业行为策略的影响.Chambolley等[10]通过构建纵向市场结构博弈模型, 探讨了来自于买方的纵向势力与上游产品差异化的关系.研究认为, 买方势力不利于上游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创新.Shen等[11]从实证角度研究了上下游交易过程中产生的纵向市场势力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 二者之间呈现出U型非线性关系.王昀等[12]研究了纵向竞争中的加价问题对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认为, 来自于上下游之间的加价能力越强, 企业的创新投入越低.程新生等[13]以企业-客户关系为切入点, 从前向关联视角出发研究了客户集中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 二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在实际运作环境中, 横向竞争与纵向竞争已成为市场交易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两种现象, 而零售商作为横向竞争与纵向竞争的连接点, 必将同时面对潜在进入者与上、下游交易主体共同竞争的局面.现有研究大多将不同维度下的竞争模式割裂开来, 而鲜有文献将横向竞争与纵向竞争纳入到同一个研究框架中, 考虑二者对上游制造商创新决策的影响.基于此, 本文从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视角出发, 重点探讨不同竞争模式下(横向竞争、纵向竞争以及横向和纵向两种竞争共存时)的上游制造商创新决策, 并通过对比得出各自均衡时的最优策略以及研究结论, 以期为企业创新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决策依据与理论参考.
2 问题描述与模型构建考虑市场是由单一制造商M与单一零售商R1所构成的二级供应链市场结构, 市场中的消费者效应均匀分布于[0, 1]区间内.当下游市场中存在潜在进入者时, 下游市场存在两家相互竞争的零售商, 假设潜在进入零售商R2的产品质量低于在位零售商R1的产品质量.从上游制造商角度来看, 其面临是否进行以产品升级为目的的创新研发决策, 即制造商要么选择产品升级策略, 要么选择保持原有策略;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 消费者对价格和质量的感知敏感程度较高, 且消费者只从事一次购买决策, 即如果消费者购买了在位零售商R1的产品, 就不会再选择购买潜在进入零售商R2的产品.
依据Yin等[14]的研究, 假设制造商进行产品升级的创新投资成本函数为, 其中k为创新投入成本系数, 反映了企业的研发意愿与投资动机; δ1(δ1=1+α≥1)表示在位零售商R1的产品质量水平; δ2(0.1 < δ2 < 1)表示潜在进入零售商R2的质量水平, δ2越大, 表明潜在进入零售商R2的产品对在位零售商R1的产品的替代程度越高, 横向市场竞争越激烈, 则R1在行业内相对于竞争对手R2的市场竞争优势越低.α(α≥0)表示产品升级幅度, 即创新后的产品与原有产品之间的差异化程度.当α≠0时, 则δ1=1+α, 表明上游制造商选择创新投入决策以实现产品升级; 当α=0时, 则δ1=1, 表明上游制造商保持原有策略, 不进行创新投入.在这一过程中, 制造商决定是否进行以产品升级为目的研发投资主要取决于该决策行为能否实现企业自身利润的增加.在模型中, 上角标数字表示不同市场结构下的四种市场竞争模式;ω1, ω2p1, p2分别为在位零售商与潜在进入零售商产品的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 q1q2为两种产品的市场销量.为了简化分析, 在不影响结论的前提下, 假设各交易环节的单位生产成本与边际销售成本均为0, 且制造商和零售商均为风险中性, 即均以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为决策目标.
2.1 潜在零售商未进入下游市场时的消费者购买决策行为当潜在零售商未进入市场时, 下游仅存在一家在位零售商R1, 此时市场只有一种产品可供消费者选择, 依据Mussa等[15]根据质量差异提出的纵向差异化模型定义消费者效用函数为U=θδ1-p1, θ表示消费者对单位质量的支付意愿, 即消费者对该产品质量的偏好程度, 假设θ服从[0, 1]的均匀分布, 其密度函数为f(θ), 分布函数为F(θ), 用F(v)表示期望单位质量价格小于v的消费者比例, .消费者根据效用最大化进行产品选择, 当且仅当效用θδ1-p1>0时, 质量偏好的消费者才会购买产品.假设市场潜在需求为1, 则在位零售商R1的产品市场需求函数为
(1)
2.2 潜在零售商进入下游市场时的消费者购买决策行为当潜在零售商进入市场时, 下游存在一家在位零售商R1和一家潜在进入零售商R2, R2销售的低质量产品对R1销售的高质量产品具有一定程度的替代性, 消费者选择购买产品时的效用函数为U=θδi-pi(i=1, 2), 则存在一个临界值使得消费者对两种质量水平产品的选择是无差异的, 同样存在一个临界值使得消费者购买潜在零售商R2的低质量产品与不购买任何产品时的选择是无差异的.因此, 消费者对两种产品的需求函数分别为
(2)
(3)
3 四种不同竞争模式下的博弈竞争关系分析本节将分别考虑在位零售商面对不同维度市场竞争压力时, 上游制造商对于产品升级的创新研发决策选择问题, 具体分为四种不同竞争模式: 无市场竞争、仅有横向市场竞争、仅有纵向市场竞争以及横向与纵向双重竞争共存的情形.不同市场结构与竞争模式下的博弈矩阵如图 1所示, 其中πM, πR1πR2分别表示上游制造商的利润、下游在位零售商的利润和潜在零售商的利润.上角标数字1, 2, 3, 4分别表示四种不同市场竞争模式.k1, k2, k3, k4分别表示四种不同市场竞争模式下制造商的研发意愿与投资动机.
图 1(Fig. 1)
图 1 不同竞争模式下的博弈矩阵Fig.1 Game matrix under different competition modes

3.1 无市场竞争模式下的制造商研发投入决策首先考虑上游和下游均为垄断的市场结构, 即不存在行业内与产业间的市场竞争, 并把该种情形作为后文比较分析的基准情形.一般情况下, 产品创新升级决策作为企业的一项长期策略行为通常要先期进行, 因此本文采用制造商主导的三阶段Stackelberg博弈模型进行分析, 博弈顺序为: 第一阶段, 上游制造商M决定是否选择进行产品升级的创新投入; 第二阶段, 制造商制定下游在位零售商R1的批发价格ω1; 第三阶段, 下游在位零售商R1制定产品零售价格p1.该种情境下, 上游垄断制造商M和下游在位零售商R1的利润函数分别为
(4)
(5)
根据逆推归纳法, 可求得均衡条件下的批发价格、零售价格和市场销量分别为
(6)
均衡条件下的上、下游各参与主体的利润总额分别为
(7)
接着分析制造商的最优创新投入决策.若制造商保持原有策略, 则制造商的最大利润为; 若制造商选择产品升级的创新投入策略, 则上游制造商的最大利润为
由于上游垄断制造商是否进行创新投入完全取决于创新前后企业自身利润变化情况, 因此, 通过计算可知, 存在一个阈值, 使得制造商实施产品升级的创新投入决策前后利润相等, 即πM1*(δ1=1+α)=πM1*(δ1=1), 因此, 存在
(8)
命题1??双边垄断的市场结构下, 当创新成本系数较小时(k1 < k1), 制造商能够从质量提升的创新投资中获取更多利润, 此时制造商会选择创新投入策略; 当创新成本系数较大时(k1>k1), 质量提升的创新研发策略会使上游制造商的利润有所下降, 因此制造商不会进行以产品升级为目的的研发投入, 即制造商会选择保持原有策略.
通过进一步分析可得, , 说明随着产品升级幅度的增大, 企业选择进行创新投入的动机性逐渐降低.
推论1??无竞争压力的市场竞争模式下, 上游制造商选择产品升级的创新投资意愿随着产品升级幅度的增加而有所降低.
3.2 横向市场竞争模式下的制造商创新投入决策在本情境中, 仅考虑下游横向市场竞争强度对上游制造商创新投入决策的影响, 此时的市场结构为上游存在一家垄断制造商M, 下游存在一家在位零售商R1和一家潜在进入零售商R2.该种情形下的博弈顺序为: 第一阶段, 制造商M决定是否选择进行以产品升级为目的的创新投入; 第二阶段, 上游制造商制定在位零售商R1和潜在进入零售商R2的批发价格ω1ω2; 第三阶段, 下游两家零售商在各自给定的批发价格下分别制定零售价格p1p2.
上游制造商M和下游零售商R1, R2的利润函数分别为
(9)
(10)
(11)
根据逆推归纳法, 可求得均衡条件下两家零售商的批发价格分别为
(12)
均衡条件下游两家零售商的市场销量分别为
(13)
均衡条件下游两家零售商的零售价格分别为
(14)
均衡条件下游两家零售商的利润总额分别为
(15)
均衡条件上游垄断供应商的利润总额为
(16)
根据式(16)可知, 若制造商保持原有产品质量水平, 则上游制造商的最大利润为πM2*(δ1=1)= ; 若制造商选择创新投入决策, 则上游制造商的最大利润为
与上文类似, 通过计算可知, 存在一个阈值, 使得制造商实施创新投入策略前后利润相等, 即πM2*(δ1=1+α)=πM2*(δ1=1), 因此, 存在
(17)
命题2??横向市场竞争模式下, 若创新成本系数较小(k2 < k2), 则制造商能够从产品升级的创新投入中获取更多的利润, 此时制造商会选择创新投入策略; 若创新成本系数较大(k2>k2), 产品升级的创新投入策略会使上游制造商的利润有所降低, 因此制造商不会选择进行以产品升级为目的的研发投入, 即制造商会选择保持原有策略.
通过进一步分析可得
(18)
(19)
(20)
推论2??随着下游横向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增加, 上游制造商进行研发创新的投资意愿有所降低, 即横向竞争压力对制造商创新投入具有负面作用; 且横向竞争与无市场竞争的创新投入阈值之差与产品升级幅度正相关.
推论2说明, 下游市场中潜在进入零售商出售的产品对在位零售商出售的产品的替代程度越高, 上游制造商进行产品升级研发投资的动机性越小; 同时, 下游潜在零售商的进入降低了制造商进行产品升级创新的可能性, 且制造商进行创新投入的阈值与无竞争压力的基准情形相比有所降低, 即制造商通过实施升级产品的创新投入策略的动机性有所降低; 此外, 随着产品升级幅度的增加, 横向市场竞争与无市场竞争这两种情境下的创新投入阈值的差额将进一步扩大, 即横向市场竞争程度的增强会降低上游制造商进行产品升级的投资意愿.
3.3 纵向市场竞争模式下的制造商创新投入决策在本情境中, 仅考虑在位零售商R1面临来自于垄断制造商M的纵向市场压榨时, 上游制造商的创新决策选择.假设上游制造商M具有纵向市场势力, 且能够通过谈判优势攫取一定比例的利润分成进而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 本文参见Friedman[16]与Abad等[17]的研究, 将产业链上、下游纳什讨价还价过程的目标利润函数定义为
(21)
其中: πM表示上游制造商对产业链联合利润的贡献程度; 表示上游垄断供应商与下游在位零售商在合作谈判过程中通过竞争优势攫取到的利润分配比例, γ越大, 表明上游垄断制造商在纵向交易过程中的市场势力和议价能力越强, 从而说明下游在位零售商承受的来自于上游垄断制造商的纵向竞争压力越大.
该种情形下的博弈顺序为: 第一阶段, 上游制造商M决定是否选择进行产品升级的创新投入; 第二阶段, 上游制造商M和下游在位零售商R1通过纳什讨价还价博弈确定产品的批发价格ω1; 第三阶段, 在位零售商R1根据批发价格制定最终产品零售价格p1.
上游垄断制造商M和下游在位零售商R1的利润函数分别为
(22)
(23)
联合利润函数为
(24)
根据逆推归纳法, 可求得均衡条件下的批发价格、零售价格和市场销量分别为
(25)
均衡条件下上游制造商M和下游在位零售商R1的利润总额分别为
(26)
(27)
接着分析第一阶段制造商的创新投入决策.若制造商保持原有产品质量水平, 则制造商的最大利润为; 当制造商选择进行产品升级的创新投入策略时, 则上游制造商的最大利润为
与上文类似, 通过计算可知, 存在一个阈值, 使得制造商实施创新投入决策前后利润相等, 即πM3*(δ1=1+α)=πM3*(δ1=1), 因此, 存在πM3*(δ1=1+α)-
命题3??在纵向市场竞争模式下, 若创新成本系数较小(k3 < k3), 则制造商能够从产品升级的创新投资中获取更多利润, 此时制造商会选择创新投入策略; 若创新成本系数较大(k3>k3), 产品的创新研发策略会使得上游制造商的利润有所降低, 因此制造商会选择保持原有策略.
通过进一步分析可得
(28)
(29)
(30)
(31)
推论3??在下游在位零售商面临来自于上游制造商纵向竞争压力的情况下, 产品升级幅度越大, 企业进行创新投入的动机性越小; 但上游制造商选择产品升级的创新投资意愿会随着自身纵向市场势力的增加而有所提高, 即纵向市场竞争压力对上游制造商的创新投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此外, 纵向竞争与无市场竞争的创新投入阈值之差与产品升级幅度正相关.
推论3说明, 随着产品升级幅度的增大, 企业选择进行创新投入的动机性在逐渐降低; 但纵向竞争压力的增大会激励在位零售商选择进行产品升级的创新投入.此外, 相比于无竞争压力的基准情形, 制造商在纵向竞争市场模式下选择产品升级的动机性有所降低; 且随着产品升级幅度的增加, 纵向市场竞争和无市场竞争这两种情境下的创新投入阈值的差额将进一步扩大, 即纵向市场压榨程度的增强会降低上游制造商进行产品升级的投资意愿.
3.4 横向和纵向竞争共存市场模式下的制造商创新投入决策在本情境中, 考虑横向竞争与纵向竞争共存的市场竞争模式, 即考虑在位零售商R1同时面临来自于潜在进入者与上游垄断制造商双重竞争压力的情况.与仅存在纵向竞争的情形类似, 该种情形同样采用纳什讨价还价博弈模型进行讨论分析, 博弈顺序如下: 第一阶段, 上游垄断制造商M与下游在位零售商R1通过合作谈判方式确定批发价格ω1; 第二阶段, 上游垄断供应商M通过自身利润最大化条件确定下游潜在进入零售商R2的批发价格ω2; 第三阶段, 下游两家零售商分别根据给定的批发价格确定最优零售价格p1p2.
上游垄断制造商M与下游两家零售商R1, R2的利润函数分别为
(32)
(33)
(34)
联合利润函数为
(35)
根据逆推归纳法求解, 可求得均衡条件下的批发价格为
(36)
(37)
均衡条件下的零售价格为
(38)
(39)
均衡条件下的市场销量分别为
(40)
(41)
均衡条件下上游垄断制造商M的利润总额为
(42)
其中:
下游两家零售商的利润函数分别为
(43)
(44)
与上文类似, 若制造商保持原有产品质量水平, 则制造商的最大利润为; 若制造商选择产品升级, 则上游制造商的最大利润为
其中:
与上文类似, 通过计算可知, 存在一个阈值, 使得制造商实施产品升级的创新投入决策前后利润相等, 即πM4*(δ1=1+α)=πM4*(δ1=1), 因此, 存在πM4*(δ1=1+α)
命题4??在横向竞争与纵向竞争共存的市场模式下, 若创新成本系数较小(k4 < k4), 制造商能够从产品升级的创新投资中获取更多利润, 此时制造商会选择创新投入策略; 当创新成本系数较大时(k4>k4), 产品升级的创新研发策略会使得上游制造商的利润有所降低, 因此制造商会保持原有策略.
通过求阈值k4对横向市场竞争强度δ2、上游垄断制造商纵向市场势力γ以及创新升级幅度α的一阶偏导, 可以看出:
(45)
推论4??在横向和纵向市场竞争共存的情境下, 产品之间替代程度越高, 在位零售商进行创新投入的动机性越小; 但纵向市场势力对制造商的创新投资意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即制造商创新投入动机性会随着纵向市场势力的增加有所提高.此外, 双重竞争与无市场竞争的创新投入阈值之差与产品升级幅度正相关.
4 不同竞争模式下的均衡比较分析首先, 比较不同情境下制造商创新投资意愿变化情况, 可得
(46)
(47)
命题5??无论是横向竞争还是纵向竞争, 均会降低制造商进行创新研发投入的动机性, 且来自于横、纵维度的双重竞争压力会加剧这种抑制作用.
命题5表明, 在无市场竞争压力的情形下, 制造商的创新投资意愿最大, 当下游在位零售商面临来自于潜在进入零售商的横向竞争压力或上游制造商的纵向市场势力时, 上游制造商的创新投资意愿有所降低, 而当下游零售商面临来自于横向与纵向双重竞争压力时, 上游制造商的创新投资意愿最小.由此说明, 无论是企业的横向竞争压力还是纵向竞争压力, 均不利于上游制造商的创新研发投入, 而当在位零售商面临两种竞争压力共存的局面时, 上游制造商的创新投入动机降至最低, 不利于企业的产品升级与研发投入.
其次, 比较不同情境下, 上游制造商不进行创新投入时的利润变化情况, 即上游制造商保持原有策略情形下的利润变化情况, 可得
(48)
(49)
由式(48), 式(49)表明, 当上游制造商不进行以产品升级为目的的创新投入时, 从横向竞争角度来看, 制造商在横向市场竞争模式下的利润最大, 横向与纵向双重竞争使得制造商的利润有所降低, 说明纵向竞争的引入会降低制造商的利润所得, 无市场竞争模式下的制造商利润最小; 从纵向竞争角度来看, 横向与纵向双重竞争模式下的制造商利润最大, 仅有纵向竞争时的制造商利润最小, 说明横向竞争的引入能够增加制造商的利润所得.
5 数值分析为了更加直观地比较分析不同竞争模式下的竞争压力对上游制造商创新决策的影响, 采用数值仿真分析法来描绘不同情境下的创新决策和利润变化情况.
首先, 比较分析不同竞争模式下创新阈值的变化情况.假设参数α, γ, δ2外生给定, 在各参数给定范围分别设定α=0.5, γ=0.7, 并令δ2在(0.1, 1)区间上变化来模拟不同情形下的制造商创新投资意愿大小的变化情况.
图 2可以看出, 从横向竞争角度来看, 与无竞争压力的基准情形相比, 来自于潜在进入者的横向竞争压力会降低企业的创新投入动机性, 而横向和纵向双重竞争模式会在横向竞争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企业的创新投入意愿; 由图 3可以看出, 从纵向竞争角度来看, 与无竞争压力的基准情形相比, 纵向市场竞争模式会降低企业的投资意愿, 而双重竞争模式对上游制造商实施创新投入起到进一步抑制作用.图 2图 3说明, 无论横向竞争还是纵向竞争, 均会降低制造商进行创新研发投入的动机性, 且来自于横、纵维度的双重竞争压力会加剧这种抑制作用.
图 2(Fig. 2)
图 2 无竞争、横向竞争与双重竞争模式下的制造商创新阈值比较Fig.2 Comparison of innovation threshold for manufacturers under no competition, horizontal competition and double competition modes

图 3(Fig. 3)
图 3 无竞争、纵向竞争与双重竞争模式下的制造商创新阈值比较Fig.3 Comparison of innovation threshold for manufacturers under no competition, vertical competition and double competition modes

图 4图 5分别从横向竞争与纵向竞争角度比较分析了制造商不进行产品升级创新投入情况下的利润情况.从图 4可以看出, 横向竞争情况下的制造商利润最大, 无竞争压力情况下的制造商利润最小.从图 5可以看出, 横向与纵向双重竞争情况下制造商利润最大, 仅有纵向竞争压力情况下的利润最小.
图 4(Fig. 4)
图 4 无创新投入时πM1*, πM2*, πM4*利润比较Fig.4 Comparison of πM1*, πM2*, πM4* without innovation investment

图 5(Fig. 5)
图 5 无创新投入时πM1*, πM3*, πM4*利润比较Fig.5 Comparison of πM1*, πM3*, πM4* without innovation investment

6 结语1) 横向市场竞争压力对制造商创新投入具有负面作用, 即横向潜在进入者的产品替代性越高, 上游制造商通过创新投资实现产品升级的意愿越低.
2) 纵向市场竞争压力对上游制造商的创新投入具有正面促进作用, 即纵向市场势力越大, 上游制造商通过创新投资实现产品升级的意愿越高.
3) 横向与纵向市场竞争共存的情境下, 横向市场竞争程度对上游制造商的创新投入意愿具有负向作用, 纵向市场势力对制造商的创新投资意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4) 无论是横向竞争还是纵向竞争, 均会降低制造商进行创新研发投资意愿, 且来自于横、纵维度的双重竞争压力会加剧这种抑制作用.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 本文给出了一些管理启示与见解: 首先, 增强企业在同行业内的横向市场竞争优势, 以更好地应对潜在竞争对手的进入威胁, 提高市场绩效的同时增加企业的创新研发激励; 其次, 增强产业间的纵向合作创新, 通过上、下游联动与强强联合之势来更好地防范技术创新过程中产生的复杂性与风险性; 第三, 在市场竞争过程中, 企业与政府应更加注重由不同市场竞争模式产生的不同维度压力对企业创新研发决策产生的差异性影响, 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企业运营发展策略.
本文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 为了简化模型分析, 本文假设纵向竞争压力是通过合作博弈模式下的利润分成实现的, 而在现实情况中, 还存在价格折扣、市场圈定、转售价格维持等其他纵向控制手段; 其次, 数值模拟部分是基于前文模型理论框架和特定假设条件实现的,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 模型构建和数值模拟也是未来研究中有待于进一步拓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Porter M E.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M]. New York: Free Press, 1980: 86-87.
[2] Schumpeter J A. 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M]. New York: Harper and Brothers, 1942: 100-102.
[3] Aghion P, Howitt P. A model of growth through creative destruction[J]. Econometrica, 1992, 60(2): 323-351. DOI:10.2307/2951599
[4] Blundell R, Griffith R, Reenen J V. Market share, market value and innovation in a panel of British manufacturing firms[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99, 66(3): 529-554. DOI:10.1111/1467-937X.00097
[5] Arrow K J. Economic welfare and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for inventions, the rate and direction of inventive activity: economic and social factors[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2: 609-626.
[6] Scherer F M. Market structure and the employment of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7, 57(3): 524-531.
[7] Gilbert R J, Newbery D M G. Preemptive patenting and the persistence of monopoly[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2, 74(3): 514-526.
[8] Tishler A, Milstein I. R & D wars and the effects of innovation on the success and survivability of firms in oligopoly marke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009, 27(4): 519-531. DOI:10.1016/j.ijindorg.2008.12.004
[9] Aghion P, Bloom N, Blundell R, et al. Competition and innovation: an inverted-U relationship[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5, 120(2): 701-728.
[10] Chambolley C, Villas-Boas S B. Buyer power through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upplie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015, 43: 56-65. DOI:10.1016/j.ijindorg.2015.09.002
[11] Shen H, Xia N, Zhang J. Customer-based concentration and firm innovation[J]. Asia-Pacific Journal of Financial Studies, 2018, 47: 248-279. DOI:10.1111/ajfs.12210
[12] 王昀, 孙晓华. 加价能力、行业结构与企业研发投资——市场势力与技术创新关系的再检验[J]. 科研管理, 2017, 38(8): 75-82.
(Wang Yun, Sun Xiao-hua. Markup power, market structure and firm's R & D investment: a re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ket power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J]. 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 2017, 38(8): 75-82.)
[13] 程新生, 李倩. 客户集中是否影响企业创新?——行业前向关联的视角[J]. 经济管理, 2020, 42(12): 42-58.
(Cheng Xin-sheng, Li Qian. Does customer concentration affect enterprise innovation: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 forward correlation[J]. Business Management Journal, 2020, 42(12): 42-58. DOI:10.3969/j.issn.1671-0975.2020.12.011)
[14] Yin S, Ray S, Gurnani H, et al. Durable products with multiple used goods markets: product upgrade and retail pricing implications[J]. Marketing Science, 2010, 29(3): 540-560. DOI:10.1287/mksc.1090.0545
[15] Mussa M, Rosen S. Monopoly and product quality[J].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1978, 18(2): 301-317. DOI:10.1016/0022-0531(78)90085-6
[16] Friedman J W. Game theory with application to economics[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1-20.
[17] Abad P L, Jaggi C K. A joint approach for setting unit price and the length of the credit period for a seller when end demand is price sensitiv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3, 83(2): 115-122. DOI:10.1016/S0925-5273(02)00142-1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