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刘善军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2020-03-23


一、个人自然情况
刘善军,1965年1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河北矿冶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获学士学位。1995年3月于北京科技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获硕士学位,2003年12月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1988年-2006年,在河北理工大学任教,2007年-今在东北大学任教,任东北大学测绘遥感与数字矿山研究所所长,测绘工程系主任。兼任教育部测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理事,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环境遥感分会常务副理事长,辽宁省遥感应用协会副理事长,《金属矿山》和《矿山测量》编委。主要从事“遥感-岩石力学”、“矿山环境遥感”、“灾害遥感”及“3S技术在地质及矿业中的应用”等方向的研究。讲授《现代遥感技术》、《高光谱遥感》、《地球空间信息科学进展》等课程。出版3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EI收录60余篇。
二、主要负责的科研项目
1. 水对矿山岩石受力灾变过程红外辐射影响规律的实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8-2010,负责人。
2. 岩石破裂过程微波辐射变化规律与敏感波段实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1-2013,负责人。
3. 冷背景下岩石受力热红外光谱变化探测实验与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2015.1-2015.12,负责人。
4. 粗糙度与观测角度对岩石热红外光谱解混影响规律的实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8.1-2021.12,负责人。
5. 多传感器智能感知模型与方法,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2011-2015,负责人。
6. 地理空间计算并行算法与中间件,国家863计划课题, 2011-2013,负责人。
7. 水对岩石受力灾变过程微波辐射影响规律的实验研究,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3-2015,负责人。
三、工作成果
(一)科研获奖
1. 岩石受力红外辐射变化规律与机理研究,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07,排名第3。
2. 岩石应力及灾变红外遥感探测的基础研究, 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冶金矿山科学技术三等奖,2008,排名第1。
3. 矿山采动灾害多源遥感关键技术与应用,中国测绘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排名第3。
4. 矿山地质灾害集成探测技术及应用,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12,排名第4。
5. 露天矿山环境与灾害空天地协同监测关键技术与应用,中国测绘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排名第1。
(二)论著
1. 刘善军, 吴立新. 岩石受力的红外辐射效应.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5,9
2. 吴立新,刘善军,吴育华. 遥感-岩石力学引论:岩石受力灾变的红外遥感. 科学出版社, 2006.12
3. Remote sensing rock mechanics and earthquake thermal infrared anomalies. In advances i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Published by In-Teh, ISBN:978-953-307-005-6,2009.10
(三)主要论文
1.刘善军,吴立新等. 多暗色矿物类岩石单轴加载过程中红外辐射定量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11):1585-1589. ( EI收录)
2.Wu L X, Liu S J et al. Changes in infrared radiation with rock deformation. Int. J. Rock Mech. & Min. Sci., 2002, 39(6): 825-831. (SCI收录)
3.Wu L X, Wu Y H,Liu S J et al. Infrared radiation of rock impacted at low velocity. Int. J. Rock Mech. & Min. Sci., 2004, 41(2): 321-327(SCI收录)
4.刘善军,吴立新等. 受载岩石红外辐射的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矿山测量,2003,(3):67-68
5.吴立新,刘善军,吴育华,李永强. 遥感-岩石力学(Ⅰ)——非连续组合断层破裂的热红外辐射规律及其构造地震前兆意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1):24-30(EI收录)
6.吴立新,刘善军,吴育华,李永强. 遥感-岩石力学(Ⅱ)——断层双剪粘滑的热红外辐射规律及其构造地震前兆意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2):192-198(EI收录)
7.吴立新,刘善军,许向红,吴育华,李永强. 遥感-岩石力学(Ⅲ)——交汇断层粘滑的热红外辐射与声发射规律及其构造地震前兆意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3):401-407(EI收录)
8.吴立新,刘善军,吴育华,李永强. 遥感-岩石力学(Ⅳ)——岩石压剪破裂的热红外辐射规律及其地震前兆意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4):539-544(EI收录)
9.刘善军,吴立新,吴育华,李永强. 遥感-岩石力学(Ⅴ)——岩石粘滑过程中红外辐射的影响因素分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5):730-750(EI收录)
10.刘善军,吴立新,王金庄,吴育华,李永强. 遥感-岩石力学(Ⅵ)——岩石摩擦滑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8):1247-1251(EI收录)
11.吴立新,吴育华,刘善军,李永强,李国华. 遥感-岩石力学(Ⅶ)——岩石低速撞击的热红外遥感成像实验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9):1439-1445(EI收录)
12.刘善军,吴立新,王川婴等,葛大庆,吴育华. 遥感-岩石力学(Ⅷ)——论岩石破裂的热红外前兆.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10):1621-1627(EI收录)
13.L. X. Wu, S. J. Liu, Y. H. Wu, J.Z. Wang. From qualitative to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remote sensing rock mechanics (RSRM). Int. J. Rock Mech. & Min. Sci.,2004,41(3): 415-416(SCI收录)
14.陈俊达,马少鹏,刘善军,金观昌. 应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实验研究雁列断层变形破坏过程. 地球物理学报,2005,48(6):1350-1356(SCI收录)
15.马少鹏,刘善军,赵永红. 数字图像灰度相关性用以描述岩石试件损伤演化的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 25(3): 1621-1627(EI收录)
16.Liu Shanjun, Wu Lixin, Wu Yuhua. Infrared radiation of rock at failure. Int. J. Rock Mech. & Min. Sci., 2006, 43(6): 972-979(SCI收录)
17.Lixin Wu, Shanjun Liu, Yuhua Wu and Chuanyin Wang. Precursors for rock fracturing and failure—Part I: IRR image abnormalities. Int. J. Rock Mech. & Min. Sci., 2006, 43(3): 473-482(SCI收录)
18.Lixin Wu, Shanjun Liu, Yuhua Wu and Chuanyin Wang. Precursors for rock fracturing and failure—Part II: IRR T-Curve abnormalities. Int. J. Rock Mech. & Min. Sci.,2006,43(3): 483-493(SCI收录)
19.刘善军,吴立新. 脆性岩石与有机玻璃受力红外辐射特征的比较.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增2):4183-4188(EI收录)
20.刘善军,张艳博,吴立新等. 混凝土破裂与渗水过程的红外辐射特征.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28(1):53-58 (EI收录)
21.刘善军,吴立新,张艳博. 岩石破裂前红外热像的时空演化特征. 东北大学学报,2009,(7) :1034-1038 (EI收录)
22.刘善军,吴立新,张艳博,李国良,陈群龙. 拐折非连通断层加载失稳的热辐射演化特征.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S2),2009 :3342-3348 (EI收录)
23.吴立新, 马保东, 刘善军. 基于SPOT卫星NDVI数据的神东矿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分析. 煤炭学报,2009,34(9):1217-1222 (EI收录)
24.刘善军,吴立新,张艳博,陈群龙. 潮湿岩石受力过程红外辐射变化特征. 东北大学学报,2010,(2):265-268(EI收录)
25.吴育华, 刘善军. 岩画渗水病害的红外热成像检测研究. 工程勘察, 2010,(5):31-35
26.吴育华, 刘善军. 岩画病害的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初探.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0,22(2) :12-17
27.Lixin Wu, Shanjun Liu, Yuhua Wu. Infrared Imaging Detection of Water Permeation on Field Large-Scale Rock Relics.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2011,49(1):581-590(SCI收录)
28.刘善军, 徐忠印, 吴立新,马保东,刘鑫. 遥感-岩石力学在矿山应用的试验研究. 金属矿山, 2011, (7):61-65
29.张艳博,刘善军. 含孔岩石加载过程的热辐射温度场变化特征. 岩土力学,2011,32(4):1013-1016. (EI收录)
30.Yuntao Ma,Shanjun Liu,Lixin Wu,Zhongyin Xu. Two-step method to extract seismic microwave radiation anomaly: Case study of MS8.0 Wenchuan earthquake. Earthq Sci., 2011, 24(6):577-582 (EI收录)
31.刘善军,卓建英,吴立新,徐忠印. 岩石热红外光谱解混与矿物含量反演. 科技导报,2011,29(35):24-27
32.刘善军,吴立新,冯哲,徐忠印. 压力作用下石英砂岩的热红外光谱变化与敏感响应波段.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2,32(1):78-82(SCI收录)
33.Liming He,Lixin Wu, Sergey Pulinets, Shanjun Liu, Fan Yang. A nonlinear background removal method for seismo-ionospheric anomaly analysis under a complex solar activity scenario: A case study of the M9.0 Tohoku earthquake,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2012, 50(2), 211–220 (SCI收录)
34.Wu, Li-xin; Qin, Kai; Liu, Shan-jun. GEOSS-Based Thermal Parameters Analysis for Earthquake Anomaly Recognition.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2012, 100(10): 2891-2907. (SCI收录)
35.徐忠印,刘善军,吴立新,冯哲. 常温下花岗岩受力热红外光谱变化与敏感响应波段.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3,32(1):44-49(SCI收录)
36.Kai Qin, Lixin Wu, Shuo Zheng and Shanjun Liu. A Deviation-Time-Space-Thermal (DTS-T) Method for Global Earth Observation System of Systems (GEOSS)-Based Earthquake Anomaly Recognition: Criterions and Quantify Indices. Remote Sensing. 2013, (5): 5143-5151(SCI收录)
37.L. M. He , L. X. Wu, A. De Santis , S. J. Liu and Y. Yang. Is there a one-to-on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ionospheric anomalies and large earthquakes along Longmenshan faults? Annales Geophysicae,2014, 32(2): 187-196(SCI收录)
38.Mao, Yachun; Ma, Baodong; Liu, Shanjun. Study and Validation of a Remote Sensing Model for Coal Extraction Based on Reflectance Spectrum Features. Canadian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2014, 40(5):327-335 (SCI收录)
39.刘善军; 王植; 毛亚纯; 徐白山; 吴立新. 矿山安全与环境的多源遥感监测技术.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5, 38(10):98-100
40.刘善军; 魏嘉磊; 黄建伟; 吴立新; 张艳博; 田宝柱. 岩石加载过程中红外辐射温度场演化的定量分析方法,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5(增1):2968-2976 (EI收录)
41.张艳博; 梁鹏; 刘祥鑫; 刘善军; 田宝柱. 基于声发射信号主频和熵值的岩石破裂前兆试验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5,34(增1):2959-2967 (EI收录)
42.He Liming,Wu Lixin,Liu, Shanjun. Mapping Two-Dimensional Deformation Field Time-Series of Large Slope by Coupling DInSAR-SBAS with MAI-SBAS. Remote Sensing, 2015, 7(9):12440-12458 (SCI收录)
43.魏嘉磊,刘善军,吴立新,黄建伟,张艳博,田宝柱. 含孔岩石双轴加载过程声发射多参数特征对比分析.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5,32(6):1017-1025 (EI收录)
44.Shanjun Liu, Zhongyin Xu, JialeiWei, Jianwei Huang, Lixin Wu. Experimental study on microwave radiation from deforming and fracturing rock under loading outdoor.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2016, 54(9), 5578 – 5587. (SCI收录)
45.田宝柱,刘善军,张艳博,梁鹏,刘祥鑫. 花岗岩巷道岩爆过程红外辐射时空演化特征室内模拟试验研究. 岩土力学,2016,37(3):711-718(EI收录)
46.Tian B Z, Liu S, Zhang Y. Analysis of fractal characteristic of fragments from rock burst tests under different loading rates. Tehnicki vjesnik/Technical Gazette, 2016, 23(5):1269-1276. (SCI收录)
47.张艳博,梁鹏,刘祥鑫,刘善军. 田宝柱基于多参量归一化的花岗岩巷道岩爆预测试验研究. 岩土力学,2016,37(1):96-103(EI收录)
48.李天子,刘善军. 粗糙度对岩石热红外光谱解混影响的实验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7,37(10):3051-3057. (SCI收录)
49.吴立新,秦凯,刘善军. 断裂活动及孕震过程遥感热异常分析的研究进展. 测绘学报,2017,46(10):1470-1481. (EI收录)
50.张慧慧,刘善军,王茹. 基于高分影像和ASIFT算法的滑坡位移场监测方法.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0):1468-1472+1476. (EI收录)
51.宋亮,刘善军,毛亚纯,李天子. 基于可见光-近红外光谱的煤种分类方法.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0):1473-1476. (EI收录)
52.张慧慧,刘善军. 露天矿滑坡位移监测的ASIFT算法. 金属矿山,2017,(05):165-170.
53.宋亮,刘善军,虞茉莉,毛亚纯,吴立新. 基于可见-近红外和热红外光谱联合分析的煤和矸石分类方法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7,37(02):416-422. (SCI收录)
54.毛亚纯,肖冬,程锦甫,江锦红,BA TUAN LE,刘善军. 基于近红外光谱和ELM算法的菱镁矿石品级分类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7,37(01):89-94(SCI收录)
55.Guo, JT, Zhang, PN, Liu SJ et al. Towards semi-automatic rock mass discontinuity orientation and set analysis from 3D point clouds. Computers & Geosciences,2017, 103 : 164-172(SCI收录)
56.高祥,刘善军,黄建伟. 含孔花岗岩破裂过程不同区域声发射特征.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39(11):1653-1657. (EI收录)
57.王东,刘善军,毛亚纯,王岳,李天子. 鞍山式铁矿SiO2含量的热红外光谱分析方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8,38(7):2101-2106(SCI收录)
58.毛文飞,吴立新,刘善军,徐忠印. 干、湿沙层对岩石受力微波辐射影响的实验对比.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9(5):710-715(EI收录)
59.黄建伟,刘善军,徐忠印,马春艳,吴立新. 辐射背景对岩石受力热红外光谱变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8,38(1):49-53(SCI收录)
60.毛亚纯,王东,王岳,刘善军. 基于可见光-近红外光谱的BIF磁性率确定方法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8,38(3):765-770(SCI收录)
61.高祥,刘善军,黄建伟,杨正仓,毛文飞,吴立新. 应变率对岩石变形过程声发射特征的影响.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8,37(4):887-897(EI收录)
62.Guo, Jiateng, Wu, Lixin, Zhang, Minmin,Liu, Shanjun, Sun, Xiaoyu. Towards automatic discontinuity trace extraction from rock mass point cloud without triangulation, Int. J. Rock Mech. & Min. Sci., 2018, 112: 226-23(SCI收录)
63.Huang, Jianwei; Liu, Shanjun; Gao, Xiang.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Thermal Infrared Emissivity Variation of Loaded Rock and Its Significance. Remote Sensing, 2018.10(6): 818(SCI收录)
64.Jianwei Huang, Shanjun Liu,Qiang Ni, Wenfei Mao and Xiang Gao. Experimental Study of Extracting Weak Infrared Signals of Rock Induced by Cyclic Loading under the Strong Interference Background. Applied Sciences-Basel, 2018, 8(9), 1458(SCI收录)
(四)主要研究成果
1、实验揭示了岩石在变形和破裂过程中红外辐射变化规律,发现岩石红外辐射随应力状态变化而变化,在破裂前存在红外异常前兆现象,且不同破裂形式对应不同异常特征;岩石在受力过程中不仅引起温度的变化,同时也会引起发射率的变化,它们是引起红外辐射变化的两个因素;利用红外遥感手段可以监测岩石的应力与灾变现象,并存在优势监测波段。基于此提出了利用热红外遥感手段监测岩石的应力状态和预测岩石失稳现象的方法与思路。
2、实验揭示了岩石在变形和破裂过程中微波辐射变化规律,即岩石受力微波辐射变化特征与岩石类型密切相关,不同波段和极化方式探测的微波辐射变化信号强度不同,同样存在敏感波段和极化方式。研究为地应力的卫星遥感监测提供了实验依据。
3、研究发现了地震前存在热红外和微波异常现象,异常具有时空演化特征,并与地震区域的构造特点及应力活动有密切联系。
4、开展了矿山灾害空天地协同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了基于INSAR、高分影像、无人机、热成像、三维激光扫描、GPS、应力计等多种监测手段的多源协同监测技术,并在抚顺西露天大型滑坡以及鞍钢矿山的边坡监测中得到成功应用。
5、开展了矿区环境高光谱遥感技术研究,形成了基于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联合分析的矿区环境遥感技术,解决了单一波段光谱的异物同谱现象,并在国内多个矿区进行应用,收到良好效果。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liusjdr@126.com

相关话题/土木工程学院 资源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毛亚纯
    一、个人自然情况 毛亚纯:1966年2月,辽宁本溪人,工学博士。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测绘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环境遥感分会常务理事、辽宁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工程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3S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二、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数字化测图、变形监测与预报、空间大地测量数据处理、精密工程与三维工业测量、数字矿山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23
  •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车德福
    车德福,工学博士,教授,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国际矿山测量协会(ISM)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煤炭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副理事长。围绕GIS、3DGIS、3DGMS和数字城市及数字矿山关键技术进行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在在“三维地学建模、数字城市、数字矿山理论与关键技术、3S集成技术及软件开发、现代矿山测绘技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23
  •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徐白山
    徐白山,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遥感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土地复垦方案评审专家、国家注册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主要研究方向:地球探测科学与信息技术;采空区、滑坡、地质灾害、3S数字矿山等探测与评价;横波地震勘探与地质雷达技术;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应用。主讲了《地球形状与外部重力场》、《地球物理探测新技术》等本科生、研究生课程。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23
  •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植
    王植(1979-),男,汉,辽宁沈阳人。中国党员、长聘副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和辽宁省第六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2011)。 2008年在武汉大学获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博士学位。2007年在德国汉诺威大学制图与地理信息研究所(IKG)从事科研工作,2008年人才引进到东北大学,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学院博士后出站。 主要从事空间信息理论、人工智能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23
  •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刘翠芝
    刘翠芝,1965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辽宁测绘行业职称评定委员会成员。主要研究方向:现代测量数据处理、大地测量、GPS控制网理论和方法。主讲了《大地测量基础与控制测量》、《测量数据处理》、《现代测量数据处理与可靠性理论》、《现代大地测量学》等本科生、研究所课程。主持完成了“辽宁朝阳市GPS三维控制网建立”、“锦州高铁GPS-RTK施工放样”等多项课题。发表学术论文论文20余篇。联系电话: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23
  •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陈永生
    陈永生,1964年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矿山测量、金属矿山采矿方法。主讲了《测量学》、《黄金矿床开采方法》、《测绘专业英语》等本科生、研究生的课程。曾获冶金矿山科技进步二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原国家黄金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联系电话: E-mail:chenyongsheng@mail.neu.edu.cn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23
  •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高铁军
    一、个人自然情况高铁军,1969-,副教授,博士,沈阳市软件高级人才。1987-1991年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山测量专业学习,1991-1994攻读东北大学采矿工程硕士学位,1997-2000年攻读东北大学工程力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城市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城市与数字矿山。主要讲授课程有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VB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地理信息系统及应用三门本科生课程。主研国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23
  •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包妮沙
    一、个人自然情况包妮沙,1985年7月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2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系,土地信息技术方向获博士学位,2010-2012教育部公派留学赴昆士兰大学矿山土地复垦中心联合培养博士。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环境遥感分会副理事。二、主要研究方向环境遥感、矿山土地复垦(矿区环境遥感监测) 三、承担课程 《遥感原理与技术基础(双语)》、《地籍测量与土地信息管理》等。四、主持科研项目1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23
  •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魏恋欢
    一、个人自然情况魏恋欢,1986年7月生,博士,讲师。2005-2009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测绘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09-2015年武汉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博士学位2012-2013年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联合培养博士 二、主要研究方向雷达干涉测量、层析SAR、时间序列InSAR技术方法及应用研究 三、承担课程《卫星导航定位基础》、《微波遥感(双语)》、《雷达干涉测量》、《大地与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23
  •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郭甲腾
    一、个人自然情况郭甲腾(1980.12-),安徽桐城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Computers & Geosciences、ISPRS Journal、Annals of GIS、测绘学报、武大学报、矿大学报、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等国内外期刊审稿人。2003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测绘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东北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1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