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李家成
生年:1981年7月13日
籍贯: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
系别:国际政治系
职称:副教授
电话:
电邮:lijiacheng369@126.com
主页:http://www.renren.com/profile.do?id=38966
博客:http://blog.sina.com.cn/qianlongzaiyun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道义南大街58号 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132信箱
邮编:110136
教育背景/学术经历
2011.7- 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讲师2007.9-2011.6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专业,法学博士
2004.9-2007.6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专业,法学硕士
2000.9-2004.6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专业,法学学士
社会兼职
中国亚洲太平洋学会理事辽宁大学朝韩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辽宁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辽宁大学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主要研究方向
美国亚太战略、朝鲜半岛问题主要讲授课程
本科生:国际组织、国际政治经济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研究生:当代中国外交、国际关系研究方法
研究成果
工作期间:2013年:7篇
李家成:《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亚太的深层动因解析》,《东北亚学刊》,2013年第11期。
李家成:《战略忍耐:奥巴马政府对朝政策解析》,《东北亚研究》,2013年第4期。
李家成、李普前:《马汉“海权论”及其对中国海权发展战略的启示》,《太平洋学报》(CSSCI扩展版),2013年第10期。
李家成:《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利益的三维透视》,载《东亚文化的差异与认同(同济亚太研究论丛第8辑)》,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53-267页。
李家成:《冷战后美国强化美日同盟的动因解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CSSCI),2013年第2期;
李家成:《中国战略转型应优先发展海权》,《中国与世界观察》,2013年第2期;
李家成:《朝鲜核讹诈,悬在中美两国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中国与世界观察》,2013年第1期;
2012年:6篇
李家成:《冷战后美日同盟的三重战略指向》,《日本研究》,2012年第4期。
李家成:《全球化时代世界政党政治的六大转型》,载周淑真编著:《世界政党格局变迁与中国政党制度发展——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六辑)》,2013年版。
《朝鲜最新射星宣示动因及其国际反应》,韩国《朝鲜日报》中文网,2012年12月10日,http://cn.chosun.com/site/data/html_dir/2012/12/10/014.html;
刘雪莲、李家成:《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利益与目标的三重解析》,《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CSSCI扩展版、辽大校定C类刊物),2012年第6期;
李家成:《中国应促使朝鲜遵守国际社会规则》,《中国与世界观察》,2012年第3/4期;
李家成:《朝鲜的核牌还要怎么玩?》,《中国与世界观察》(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办、香港发行),2012年第2期;
读博期间:7篇
刘雪莲、李家成:《冷战后美韩同盟不断强化的深层动因解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导师为第一作者,CSSCI),2010年第6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11年第3期全文转载并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1期学术卡片观点摘引)
李家成:《相互借重:冷战后美澳同盟不断加强的深层动因》,《美国问题研究》(CSSCI),2010年第2期;
李家成:《西方地缘政治研究中的英美系决定论传统》,《学理论》,2010年第18期;
李家成:《西方地缘政治研究中的德国系决定论传统》,《党政干部学刊》,2010年第10期;
李家成:《以谈促变:克林顿政府对朝政策回顾与评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李家成:《冷战后中俄战略关系的不断演进:以安全共同体为方向》,《西伯利亚研究》,2011年第2期;
李家成:《中国模式及其世界意义》,载康永刚主编:《吉林大学第三届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文科)》,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学位论文:
博士论文:《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底线、挑战与应策,1989-2009》;
硕士论文:《结构现实主义视阈下的国家行为研究》;
研究项目
主持的项目:2012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青年项目“朝鲜对外政策研究”(项目编号:L12CGJ007)经费:1.6万
2012年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冷战后美国亚太同盟与中国战略安全”(项目编号:W**)经费:3万
2012年辽宁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科研项目“朝鲜核战略对东北亚安全的影响”(项目编号:LNUCEAS2012-04)经费:1万
参与的项目:
2012年辽宁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科研项目(主持人:唐彦林)“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及中美博弈”(项目编号:LNUCEAS2012-10)经费:1万
学术活动
2013年10月11-15日,参加辽宁大学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韩国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世界变革中的韩国学”,提交论文《战略忍耐:奥巴马政府对朝政策解析》;2013年9月27-28日,参加辽宁大学举办的2013东北亚论坛,提交论文《东北亚区域合作:困境及其出路》;
2013年7月6-7日,参加清华大学举办的2013年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会议,主持学术专题讨论小组“朝鲜核战略与东北亚安全:挑战与应战”,并提交论文《朝鲜核战略转型对东北亚地区安全的影响》;
2013年5月18-19日,参加复旦大学主办的第九届中国韩国学博士生论坛,并提交论文《中美两国在朝鲜问题上的利益平衡与战略博弈》;
2013年3月22日,参加新任外交部长王毅和商务部长高虎城的母校——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外交学学科建设年会“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继承与发展”,并提交论文《中国对朝战略调整:可能与空间》;
2012年12月27-28日,参加“2012中国亚洲太平洋学会年会”,并提交论文《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举措、动因及影响》;
2012年12月16-17日,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当代中国政党研究中心举办的“世界政党格局变迁与中国政党制度发展”学术研讨会,并提交论文《全球化时代世界政党政治的六大转型》;
2012年9月8-9日,参加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举办的“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年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并提交论文《冷战后美日同盟日益巩固的深层动因解析》;
2012年7月14-15日,参加清华大学举办的2012年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会议,主持学术专题讨论小组“朝鲜半岛与周边大国关系:定数与变数”,并提交论文《21世纪中国朝鲜半岛大战略探析》;
2012年4月22-25日,参加由辽东学院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与香港珠海学院亚洲研究中心在丹东共同举办的主题为“朝鲜半岛与亚洲”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朝鲜威胁论”:美国对朝鲜问题的战略认知及其成因》并在政治·外交分论坛上发言。
2010年12月,参加吉林大学第三届博士生学术论坛,提交论文《中国模式及其世界意义》;
2008年11月,参加吉林大学行政学院第五届博士生学术论坛,提交论文《西方地缘政治研究中的决定论传统:以英美和德国为例》;
2006年8月,参加由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和复旦大学合办的国际关系类暑期学校“管理正在兴起的权力中心:欧洲、美国与中国是否存在共同的制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