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林木西

辽宁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6-04-21

林木西,经济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七届学科评议组应用经济学组成员,中组部“****”第一批教学名师,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全国高校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第三届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

现为国家重点学科国民经济学第一学科带头人,辽宁省一流特色学科应用经济学学科带头人,辽宁大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带头人、辽宁大学政治经济学学科责任导师、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辽宁大学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教育中心主任、辽宁大学东北振兴研究中心主任、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基地主任、辽宁省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辽宁省普通高校智慧城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辽宁大学政治经济学与《资本论》研究中心主任、辽宁大学创意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担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东北亚区域合作与我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研究”首席专家,全国高校第一批国家精品课程“政治经济学”主讲教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经济学”和“国民经济管理”专业负责人,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辽宁大学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教学团队“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国家精品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民经济学》第一主编,地方高校“本科教学工程”第一批本科综合改革试点“国民经济管理专业”负责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资助项目“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展报告”主持人。曾任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党委书记。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科,著作类)二、三等奖。

1954年生于辽宁沈阳,早年就读于辽宁省实验小学、辽宁省实验中学,1970年随父母走“五七道路”上山下乡,毕业于盖县一中,20岁时在农村入党。1978年通过“文革”后第一批全国统考进入辽宁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1982年作为辽宁省第一位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师从刘波教授攻读硕士学位,1990年师从全国著名经济学家、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英国皇家经济学会终身会员宋则行教授攻读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学位。1986年破格晋升讲师,1992年晋升副教授,1995年晋升教授,1999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2002年成为博士后合作导师,2010年被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聘为辽宁省第一批二级教授,2012年被评为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4年被评为中组部“****”第一批教学名师。

现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综合大学《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通讯评委,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审专家,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评委,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哲学社会发展报告、规划基金项目评委,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刘诗白经济学奖”评审专家,全国高校智库专家。

先后任辽宁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辽宁省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辽宁省人才研究会副理事长,辽宁省城市经济研究会副会长,辽宁省内审协会副会长,辽宁省市场经济学会副会长,辽宁省发展和改革研究会特邀研究员,辽宁省交通厅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沈阳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沈阳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咨询专家,沈阳市政府参事室参事,沈阳市人民政府智库专家,沈阳市政府科技顾问,沈阳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沈阳市社科联副主席,沈阳市政协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届委员,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届常委兼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沈阳经济区(辽宁中部城市群)政协论坛”专家组组长等职。

长期以来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至今仍坚持为本科生讲授核心课。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新中国经济史等方面的研究,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研究方面著述尤丰。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教育部规划基金和应急项目、省部级重大(点)项目十余项,撰写并主编学术专著十余部,在国内外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20余项。1989年在国内出版的《新中国经济史》一书,1993年被韩国每日经济新闻社翻译出版,1994年再版,为中韩建交后第一本韩文版的现代新中国经济史。近年来有多篇论文在日本、香港、台湾发表(或出版)。2011年,主编的《国民经济学系列丛书》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系列丛书》被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系列丛书》并被纳入2011年400种精品项目(社科与人文社科155种),同时担任“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现代经济学大典》“国民经济学分册”主编。

先后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日本关西大学、北海学园大学,俄罗斯莫斯科财经大学,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奥地利、瑞士、德国、法国、韩国、朝鲜、蒙古、加拿大、巴西、智利、香港、台湾等多所高校做访问学者、客座教授和参加学术活动。兼任清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刑警学院、西南财经大学等8所大学兼职(客座)教授、学术委员会(学科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为《政治经济学评论》、《中国区域经济》、Financial Innovation等全国11家学术刊物编委、学术委员、审稿专家、学术顾问、编委会顾问。

其学术研究的显著特点是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2003年9月,作为全国高校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温家宝、陈至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09年2月12日,作为全国高校教师的唯一代表,在中南海参加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基层群众代表座谈会,当面向温总理进行了10分钟的汇报发言,受到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张德江副总理和刘延东国务委员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所提建议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五一节前夕,作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并登上天安门城楼进行参观。是年教师节前夕,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李卫红专程到校看望林木西教授,对其长期坚持从事本科教学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

先后参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向温总理汇报提纲背景材料、辽宁省和沈阳市“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辽宁和沈阳《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纲要》及省市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十二五”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东北老工业基地“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等重大决策的起草和咨询论证,作为专家组组长为确定“沈阳经济区(辽宁中部城市群)政协论坛”历次会议的主题和重大专题提供建设性意见,对沈阳经济区成为新型工业化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做出了应有贡献。其研究成果和咨询建议曾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国家工信部、中共辽宁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多项建议被国家发改委、省市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企业(集团)采纳。其学术观点多次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经济半小时和财经频道,以及凤凰卫视、阳光卫视等海内外主流媒体报道。2008年8月作为特邀嘉宾在中央电视台奥运频道主持奥运会火炬传递(辽宁站)的现场直播,2009年3月参加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两会进行时”栏目的联线直播,2011年3月参与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商道对手》栏目“创新中国行”(沈阳站)电视辩论节目。2013年8月作为第十二届全运会火炬手参加火炬传递。作为领衔人组建“林木西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得到沈阳市教科文卫工会、沈阳市总工会、辽宁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命名授牌。

曾被评为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青年先进(科技)工作者、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辽宁省高校拔尖人才、辽宁省高校首届“教学名师”、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带头人、辽宁省优秀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荣获“辽宁五一奖章”、辽宁省劳动模范、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以及沈阳市优秀共产党员、沈阳市劳动模范、沈阳市优秀专家、沈阳市优秀政协委员等光荣称号。为辽宁大学7项“振兴奖”获得者,曾获辽宁大学教学优秀奖、辽宁大学优秀本科教师、“十佳教师”、“十佳科研人才”、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管理干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模范人物、“创先争优”模范人物等称号。

历任辽宁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直属党支部书记兼副所长,辽宁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兼辽宁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等职务。为辽宁大学第九、十、十一届党委委员,第十一届党委常委,辽宁大学第六、七、八届学术委员会委员,辽宁大学第六、七、八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通讯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中路66号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邮政编码:110036

电子邮箱:lmxemail01@sina.com






相关话题/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