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与土木工程是研究人类社会和生活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建设的规划、设计、建造和维护的工程领域。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区域规划,城市和村镇规划,城市设计,建筑与结构设计,市政工程设计,桥梁、道路与隧道工程设计,地下与水工结构设计以及各项工程的勘测、施工、维护等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研修的主要课程有:政治理论、外语、数值分析、现代建筑设计及理论、现代规划原理与方法、现代建筑评论、城市社会学、环境心理学、现代建筑物理、工程弹塑性力学、高等结构力学、高等土力学、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基础工程、工程测试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优化原理与方法、建筑经济与管理学。由于本领域涉及建筑与土木工程两个学科,课程可视培养对象增减。
??? 一、概述
??? 建筑与土木工程是基本建设的重要工程领域,是研究和创造人类生活需求的形态环境和各类工程设施的建造与完善。作为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不仅涉及区域与城市规划、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设计,而且还涉及各类工程设施与环境勘测、设计、施工和维护。
??? 二、培养目标
??? 本领域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较为扎实和系统的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及其宽广的专业知识;了解相应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运用先进技术方法解决在相应工程领域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和维护方面的问题;具有独立担负相应工程领域的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至少要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具有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 三、领域范围
??? 从学科上划分,该工程领域涉及两大学科:建筑学和土木工程。
??? 主要范围: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装饰工程、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建筑材料、水文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文学及资源、建筑经济与管理等。
相关领域:交通与运输工程、测绘工程、水利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等。
???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 课程学习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考核方式 | 备注 | |
必修课 | 公共课 | 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 | 36 | 2 | 考试 | ? |
工程应用外语 | 80 | 4 | 考试 | ? | ||
工程数学 | 80 | 4 | 考试 | ? | ||
专业基础和专业课 | 专业外语与文献阅读 | 40 | 2 | 考查 | ? | |
弹塑性理论 | 40 | 2 | 考试 | 10-12学分 | ||
岩土稳定与加固理论 | 40 | 2 | 考试 | |||
钢筋混凝土结构 | 40 | 2 | 考试 | |||
工程抗震学 | 40 | 2 | 考试 | |||
工程力学理论 | 40 | 2 | 考试 | |||
必修环节 | 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 | ? | 1 | 考查 | ? | |
选题报告与论文中期报告 | ? | 1 | 考查 | |||
选修课 | 建筑病害检测与加固 | 40 | 2 | ? | 不少于6学分 | |
结构可靠度分析 | 40 | 2 | ? | |||
建筑设计理论 | 40 | 2 | ? | |||
新型建设理论 | 40 | 2 | ? | |||
地基加固与处理技术 | 40 | 2 | ? | |||
大跨度空间结构技术 | 40 | 2 | ? | |||
地下工程开挖维护技术 | 40 | 2 | ? | |||
岩土工程特殊施工技术 | 40 | 2 | ? | |||
建筑工程管理技术 | 40 | 2 | ? | |||
城镇规划原理 | 40 | 2 | ? |
??? 五、学位论文
??? 论文可以是区域规划、城市规划、村镇规划、小区规划等;可以是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建筑和结构设计、桥梁和隧道设计、地下工程设计、勘测设计、建筑、桥梁、隧道、地下及其他工程施工技术方案、施工监理、室内设计和装潢设计等;可以是设计理论、方法的研究、结构抗震、抗风、防火等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土壤力学、建筑基础加固技术的研究等。
??? 工程设计类的学位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核:
(1)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和应用价值;
(2)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分析与综述水平;
(3)设计方案有创新,设计结构合理,设计依据详实可靠,设计方法体现一定的技术先进性和复杂性,并体现一定的工作量,附录完整;
(4)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5)新颖性、先进性、实用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
??? 研究类的学位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核:
(1)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和应用价值;
(2)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阅读量、分析与综述水平;
(3)先进的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
(4)理论推导、分析的严密性和完整性,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水平;
(5)论文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论文成果的学术贡献;
(6)创新性成果或独立见解;
(7)论文的系统性、逻辑性、图文规范性和写作水平,一定的研究工作量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