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
1966年7月2日 汉
山东省蓬莱市 民主党派成员
研究生 博士
澳大利亚Edith Cowan 大学 1987年6月
caslnnu@163.com **
** -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116024
学习经历
1983年9月- 1987年7 月 辽宁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英语专业。 本科
1994年7月- 1995年5 月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育学院,英语语言教学专业。硕士学历进修
1998年11月- 2000 年11月 新加坡国立大学,英语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
2001年8 月- 2002 年8 月 澳大利亚 Edith Cowan 大学。访问学者进修
2002年1月–2005年5月 澳大利亚 Edith Cowan 大学,英语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
2013年7月--2013年8月 国家汉办孔子学院院长培训班
工作经历
1987年7月- 1994年7 月 辽宁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教学专业, 助教
1994年6月- 1998年11 月 辽宁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教学专业, 讲师
2000年11月 - 2001 年8 月 辽宁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教学专业, 讲师
2003年1月 - 2003 年12 月 澳大利亚 Edith Cowan University, 语言学院,科研助理 (Research assistant)
2004年1月 - 2004 年12 月 澳大利亚 Edith Cowan University, 教育学院,翻译 (英- 汉互译) 兼 中-澳跨文化交流顾问。
2003年1月 - 2003 年12 月 澳大利亚 Tuart College, 高级汉语讲师
2004年1月 - 2005 年4 月 澳大利亚 Mount Lawley Senior High, 高级汉语讲师
2005年5月-- 2010年7月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副教授
2010年8月--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教授
2010年9月— 辽宁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 主任
2011年9月 -- 2013年6月 MSU-LNU(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分校)讲授英语听力
2013年8月 -- 美国迈阿密大学孔子学院 副院长
个人简介
作为大连市引进人才,我2005年4月从澳大利亚获得博士学位回到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工作,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下,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在对外交流与合作、学院管理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组织、培训学生参加大型国际活动英语志愿者活动)、教学与科研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 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
我博士阶段学习的专业是跨文化交际,回国后继续从事中西跨文化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探索,应邀去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地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做主旨发言。我主持并完成了2个澳大利亚部级项目,其中一项获奖2011年度澳洲理事会澳研中心主任成就奖。
我英语表达流畅,善于与英语国家人士交流。由于我与澳洲驻华使馆的多次有效沟通,2010年7月27日,时任澳大利亚驻华大使Geoff Raby博士 、澳大利亚驻华使馆政务参赞Mr. Nicholas Purtell、商务参赞Mr. Ivan Kinsella、澳大利亚西澳州政府中国贸易办事处首席代表庄彬俊先生(Mr. BJ Zhuang) 等一行5人莅临我校,与校领导商讨在我校成立辽宁省首家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等(也是唯一一家)事宜。在会上,我向大使等人做了中心筹建的可行性报告。
筹备之初,我为中心建立了中、英文网站:http://cas.lnnu.edu.cn/。作为中心主任,我组织中心成员及时更新中心活动报道,图文并茂,并及时补充、发布相关信息。中英文报道成为我中心会员与澳大利亚学者、专家沟通的桥梁。
经过我近两个月的精心的准备,辽宁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于2010年9月20日成立。届时,我邀请到时任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Ms. Jill Collins、澳大利亚西澳洲政府驻华代表处Mr Garath Mouncey出席了成立仪式。http://cas.lnnu.edu.cn/articlecn/index.asp?type=detail&id=29
在2011年10月24日-11月14日,我组织我校澳研中心成员30名,举办了为期4周的辽师大首届澳大利亚文化节(暨第二届澳大利亚电影节),邀请了澳大利亚学者Colin Mackerras教授来校讲学,分析澳中外交政策特点与趋势。我还邀请了来自墨尔本的志愿者Mr Ron Lambert,协助中心开展8项趣味性强的文化活动。我邀请过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安全促进中心澳安全社区认证中心主席 Mr. Hank Harberts为我校师生讲解学校管理与规划中的国际安全标准。我邀请了澳驻华副大使Mr. Graeme Meehan到我中心访问,并参加中心文化节闭幕式,极大地提高了我校的国际声誉。
自2011年8月至今,我受邀在Missouri州立大学(辽师大分校)授课,与美国同事合作,为其学术部委员。我也于2011年9月受美国New Mexico 大学邀请,指导该校在中国学生的博士论文开题、实习、论文撰写等工作。
二、组织、管理方面
自2007年,我受聘于大连市旅游局,成为英语导游员培训师,组织、面试、培训了2007、2009、2011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大连会址)英语志愿者,得到大连市旅游局领导的赞誉。2011年9月6日,亚太城市旅游振兴机构TPO第五届总会在大连召开。我再次受大连市旅游局委托,选拔、培训英语志愿者28名,为大会提供英语志愿者服务。2012年6月28-30日,国际反贪局联合会(第四届研讨会)在大连召开,大连市检察院委托我组织、选拔、培训20名英语志愿者,为近百名来自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反贪机构代表、反腐败国际组织代表及反腐败领域的专家学者介绍大连的文化与自然风光。
作为外国语学院教授,通过大连市旅游局领导的介绍,我积极联系中国旅行社(大连分社),使之于2011年3月8日,正式成为外国语学院的教学实践基地。两年多来,我中国旅行社(大连分社)的领导与工作人员配合愉快,为中旅组织、培训、输送了800多人次的英语导游志愿者,通过校企联合的模式,既服务了地方经济发展,又为全院学生提供了使用英语的真实的、地道的、自然的语言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好英语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人生阅历。请见学生参加中旅活动后的过程报道:http://cas.lnnu.edu.cn/articlecn/index.asp?type=detail&id=46
学生参加中旅社会实践后的真情实感:http://cas.lnnu.edu.cn/articlecn/index.asp?type=detail&id=47
自2012年6月,在学院教师的推举下,我得到校党委的任命,成为我院的副院长,主管全院的学科建设及科研工作。我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六项:
(1) 组建学科梯队,指导、支持、考核学科梯队成员的科研工作;
(2) 邀请国内外学者、专家来校讲学;
(3) 组织学院职称评审工作;
(4) 申报博士点、拟定并贯彻学院学术委员会职责。
在日常的科研管理工作中,我积极利用现代化电子数字技术,为学院建立了教师科研成果电子档案,方便了重点学科绩效考核工作、研究生导师管理的工作,为院长、其他副院长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作为辽宁师范大学九三学社支社主委,我组织全校48名九三学社社员的活动,与社区居民互动,利用九三学社社员中高科技人才的优势,为社区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咨询,为社区农民工子女提供义务英语补习,走访、看望社区中的抗美援朝老战士。2012年5月22日,我组织九三学社社员到大连市花园口经济改革示范区,带领九三学社社员下基层考查,了解地方经济发展的成果。整个活动的组织得井井有条,得到校统战宣传部领导的赞扬。
三、教学与科研
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性格开朗,教学方法以人为本,与学生互动融洽。教学中我积极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获2006年辽师大海华学院优秀任课教师、2011年我院教师讲课大赛第一名,2011年度外国语学院教学优秀,教学效果得广大学生的认可。
我不仅有英语教学的经验,还有教授汉语的经历。我在澳大利亚Edith Cowan大学攻读博士期间,获澳大利亚西澳洲教师资格证Christ Church,在三所学校教授汉语:
(1) Christ Church Grammar School
(2) Tuart College
(3) Mt. Lawley Senior High
2013年8月,我通过了国家汉办的考核与选拔,在美国享有盛誉的Miami University (迈阿密大学)担任孔子学院副院长,开展中国文化推广活动,并从事汉语教学。
在国外,用自己的母语来讲授中国语文,介绍中国文化,使我感到非常骄傲与自豪。
作为主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我主持并完成了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等级别的13项课题。我指导了我院的青年教师即研究生的科研工作,提升了他们的科研水平,其中与同事合作翻译的中华茶文化经典〈茶经〉〈续茶经〉获辽宁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
总之,开朗、大度是我的性格;尊重他人、踏实工作是我的人格;认真负责、真诚沟通是我的风格。
详细介绍
主要科研成果 (1): 学术专著
冷慧. 2007.《中澳跨文化交际语篇分析》A Study of Intercultural Discourse between Mainland Chinese Speakers of English and Anglo-Australians。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要科研成果 (2): 论文
冷慧. 1997. Speak out: A step-by-step fluency activity for English learners in China ‘流畅口语:循序渐进英语课堂口语活动’。
Pp 39 - 40。第35期,第1卷。 English Teaching FORUM 《英语教学论坛》。 出版地:美国。
冷慧. 1997. New bottles, Old wine: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 ‘新瓶装老酒:交际法教学在中国的现状’。
Pp 38 - 41。第35期,第4卷。English Teaching FORUM 《英语教学论坛》。 出版地:美国。
冷慧,张韦. 2001. ‘高校英语课堂上教师提问的认知水平’《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Pp 198 -- 200。
张韦,冷慧. 2001. ‘切实有效地运用真实地道的听力材料’《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Pp 223 -- 224。
董广才,冷慧. 2001. ‘高校英语教学的社会文化背景’《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Pp 57 – 58。第24期,第3卷。
冷慧. 2003. The Role of tone-management in improving classroom interaction in a tertiary-level EFL teaching context ‘控制课堂气氛与改进高校英语课堂互动’。Pp 1 – 17。第6期,第1卷。The English Teacher: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国际英语教师学术杂志》。
出版地:泰国。
冷慧. 2003. Journey to English ‘英语学习之路’。Pp 335 – 342。第6期,第3卷。The English Teacher: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国际英语教师学术杂志》. 出版地:泰国。
冷慧. 2003. The influences of cultural schemas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speakers of English and Anglo-Australians ‘文化认知图式对中– 澳跨文化交流的影响’。Pp 6 – 11。第53期。TESOL LINKS《以英语为第二语言教学杂志》.
出版地:澳大利亚。
冷慧,姜欣, 姜怡. 2004. Morning discussion as a communicative activity ‘晨论 -- 课堂交际活动’。Pp 6 – 11。第42期。English Teaching FORUM 《英语教学论坛》。出版地:美国。
冷慧. 2004. Cultural knowledge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 study of Chinese Family schemas in language, culture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文化认知与外语教学 – 中国家庭文化认知图式对语言,文化,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Pp 17-37. 第9期,第2卷(十二月)Hong Kong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香港应用语言学杂》. 出版地:香港。
冷慧. 2005. Chinese cultural schema of Education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students and Australian educators ‘中国教育文化认知图式对中国海外留学生与澳大利亚教师间跨文化交流的启示’. Pp 17-36. 第15期。 Issues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教研究焦点问题》.出版地:澳大利亚。
冷慧. 2006. He wei gui: Harmony is most valuable as a Chinese cultural schema and its influence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和为贵:中国和谐图式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In C. vanden Driesen and R. Crane (Ed.), Diaspora: The Australian Experience. 《散居于澳大利亚的文化苦旅》New Delhi: Prestige: 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Pp 146-168. 出版地:印度。
Bowering, M. Leggett, B. and Harvey, M. 冷慧, 2007. Opening Up Thinking: Reflections of Group Work in a Bilingual Postgraduate Progra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Pp 105-116。第19期, 第2卷。
http://www.isetl.org/ijtlhe/pdf/IJTLHE139.pdf 《国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
冷慧 2009. A Cognitive Study of EFL Materials: An Application of Cultural Schemas ‘英语教材的认知研究’. In J. Mukundan (Ed.) Longman Readings on ELT Materials III 《朗文英语教材研究之三》. Pp 53-59. 出版地:马来西亚。
冷慧,董广才. 2010. “认知语篇分析的文化语言学视角”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33 (1): 95-99.
董广才,冷慧. 2010.“吸纳、修正与重组帕尔默文化语言学中的认知语言学体系”《辽宁师范大学学报》33 (4): 91-95.
冷慧,董广才.2011“认知语篇分析的文化维度”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4
冷慧,董广才.2011 “澳大利亚民族身份塑造澳大利亚英语”《广东外贸外语大学学报》22 (5):108-112
冷慧,李成瑗、解明霞、姜雪艳.2011“大型国际活动对高校英语教育的影响”《沈阳师范大学学报》146-148
冷慧,董广才、董鑫2011“‘新被结构’的原型语义分析及英文翻译初探”《外国语文》27(5): 84-88.
席宇斌、李越铮、冷慧 2011 “澳大利亚旅华客源市场特征与拓展分析”《世界地理研究》4: 134-136
冷慧、张婉音、姜雪艳 2012. 辽宁高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2.5: 129-131
冷慧、张婉音、尹宏博 2012 校企联合模式的教育及经济价值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4
冷慧、郭蕊、张辂 2012 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航海教育研究》4
冷慧、张婉音、尹宏博、姜雪艳 2013 高校英语教育改革新路径:校企联合模式《辽宁师范大学学报》6.
冷慧、郭蕊、卢意 2013 澳洲民族和解中的尴尬:以澳大利亚人日为例 《西华大学学报》3.
主要科研成果 (3):教材
姜怡,姜欣,主编。冷慧,周纲,牛晓春合编1996 《6 级听力训练》。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姜欣,姜怡,主编。冷慧,王慧莉,牛晓春,刘淑彦合编1997 《主题英语立交桥》。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杨志宏,冷慧,合编1998 《中学英语阅读》。辽海出版社。
姜怡,姜欣,主编。蒋立真,张睿,冷慧合编 2002 《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孙玉芝、冷慧 编著2008.《英语报刊选读》。辽宁人民出版社。
冷慧、董广才编著. 2009《澳大利亚问题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要科研成果 (4): 获批项目
1.(第一参与人)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国际经济跨文化交际研究。辽宁省科技厅,2008。课题号:
2.(主持)文化认知图式对英文写作中衔接与连贯的认知影响。教育部,2009
3.(主持)为大型国际活动培养英语人才的策略研究。辽宁省社科基金,2009。课题号:L09DYY022
4.(主持)辽宁高职英语教育改革—以通识教育为路径。辽宁省社科联,2010。课题号: 2010dyktshjs-08
5.(主持)辽宁高校英语专业教育实验研究。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办。2010。课题号:JG10DB235
6. (主持)大连市商务型高端外语人才培养对策研究。大连社科。2010。课题号:10DLSK334
7. (主持)博士阶段融合澳大利亚研究与学术英语。2010. 澳中理事会。
8. (主持)辽宁省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的实证研究。辽宁省社科联.2011。课题号:20111s1ktwx-07.
9. (主持)大连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的实证研究. 大连社科。2011。课题号: 2011DLSK347
10(主持)体验澳大利亚文化。澳中理事会。2011
11. (第二参与人):研究型词汇教学与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2011。课题号:WYZDA11010。
12. (第一参与人):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文化英译意象图式传递与再造研究。2011。课题号:W**
13. (主持)大连社科激发大连高校活力的新模式:以举办澳大利亚文化节为例。2012
获奖情况
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度教学优秀奖
澳中理事会2011年度澳研中心主任成就奖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1年度讲课大赛一等奖
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度教学优秀奖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优秀论文指导教师奖 2012
中华茶文化经典〈茶经〉〈续茶经〉译 获2012辽宁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
《澳大利亚问题研究》获2012辽宁师范大学校级优秀教材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