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方运霆和姜勇两个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韩兴国团队等合作,通过在中科院多伦恢复生态学实验站内蒙古典型草原进行十年的水分和氮素添加控制实验,发现在实验处理前六年,降雨增加显著提高植物生产力、土壤可利用氮和叶片氮含量。但是,在接下来的四年,降雨增加不再提高植物生产力以及土壤和植物氮含量。然而在水氮同时添加的处理中,植物生产力持续增加,土壤可利用氮和叶片氮含量也持续增加(图1)。该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期的降水增多后,氮供给限制了水分对植物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也表明过去的模型高估了降水对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碳吸存的作用。通过对植物和土壤、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的稳定同位素自然丰度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实验后期降雨增加导致氮损失增多,其中反硝化作用很可能是氮损失的重要途径,从而加剧了氮供给对植物生长的限制(图2)。这些结果表明草地生态系统对长期降雨增加的响应格局受土壤氮可利用性的调节,长期降雨增加会导致半干旱地区从水氮共同限制转变为氮独立限制,也表明气候变化将诱导生态系统资源限制类型发生改变。
该成果于3月30日在线发表于《生态学专论》(Ecological Monographs)。方运霆团队的任海燕和姜勇团队的徐柱文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方运霆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中科院战略先导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资助。
文章链接

图1.水分和氮添加对内蒙古典型草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A)、土壤可利用氮含量(B)和植物氮浓度(C)的影响。Control、Water、N和Water + N分别表示对照(不加水也不加氮)、水分添加、氮添加、水分和氮同时添加四个处理。

图2.水分和氮添加对内蒙古典型草地植物和土壤稳定同位素特征的影响。处理八年后,水分添加、氮添加或水分氮同时添加处理都增加植物、土壤、土壤铵态氮和铵态氮15N自然丰度,说明这些处理加速了的土壤氮循环和氮损失。土壤硝酸盐18O和15N自然丰度的相关性能说明反硝化作用(气态氮损失主要途径)的发生,因为反硝化作用发生会导致剩余没有被利用的硝酸盐18O和15N自然丰度按0.5到1的比例增加(本研究的比例是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