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全日制专业学位招生专业领域目录

大连理工大学 /2009-09-29

大连理工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招生专业领域目录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代码: 002

联系人:于老师

联系电话: 0411 - 84708370

光学工程专业领域

该专业为辽宁省重点学科,于 1986 年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1 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现有教授 6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4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4 人。学术队伍以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的年富力强的学者为主。与美国、德国、比利时、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有关高校有密切合作关系,并成立了联合研究中心,开展科研合作和联合培养研究生。该专业已完成和正在承担国家“七五”和“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海外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 863 项目、国防预研项目、博士点基金等科研项目 30 余项,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于清旭 * 、赵明山 * 、关柏鸥 * 、丁建华、彭伟 * 、胡家升 * 、赖康生、孙长森 * 、

李淑凤、王晓旭、韩秀友、李国玉、李善锋、王晓娜、荆振国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专业领域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430103 光学工程

01 光纤传感技术

02 全光通信及信息光子技术

03 激光光谱和生物医学光学

04 光电检测及其工业应用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4 英语二

③ 301 数学一

④ 902 电动力学(专)

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

船舶工程学院

船舶工程学院代码: 008

联系人:张老师 饶老师

联系电话: 0411 - 84709484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领域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设国家“****计划”特聘教授岗位,有工程院院士 1 名(兼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1 名,教授 8 名,博士生导师 10 名, 1 人入选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该硕士点依托“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先进船舶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高校“船舶与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船舶 CAD 工程中心、造船工艺实验室、船模试验水池、船舶振动实验室、声学实验室和结构环境损伤控制实验室);依托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和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分中心,以及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已为国家培养了多名硕士研究生。

近年来承担了国家 863 计划、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军工等方面的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 项,辽宁省科技转化一等奖 2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大连市政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4 项,获国家专利技术 6 项。在国际学术刊物和国内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400 余篇,其中被国际重要索引刊物 SCI 、 EI 、 ISTP 、 AMR 和 BMT 索引的有 80 余篇,出版了 18 部学术专著和教材。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纪卓尚 * 、林焰 * 、刘玉君 * 、黄一 * 、宗智 * 、马坤 * 、洪明、林哲、马骏、

李铁骊 * 、黎胜 * 、李贤徽 * 、岳前进 * 、周力、陈明、张明霞、刘刚、金朝光、

钱昆、张雪彪、李艳君、汪骥、陆丛红、张崎、李海涛、王涛、李红霞、

王运龙。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专业领域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430124 船舶与海洋工程

01 船舶与海洋平台设计及数字化技术研究

02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先进制造与管理技术研究

03 结构失效、振动和噪声机理、预报及控制研究

04 水动力学及水下爆炸研究

05 海洋工程与结构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4 英语二 202 俄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2 数学二

④ 903 船舶静力学(专)

欢迎跨专业考生报考

汽车工程学院

汽车工程学院代码: 022

联系人:张老师 饶老师

联系电话: 0411 - 84709484

车辆工程专业领域

汽车工业作为国家工业链条的顶端,在拉动钢铁工业、电子工业、机械制造业以及服务业等诸多行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汽车做为十分复杂的工业产品,涵盖了诸多学科的当代基础科学和技术前沿,又是信息、电子、宇航等尖端科技转化为商品的理想载体。车辆工程做为产品类专业,具有非常典型的多学科紧密交叉的研究特色。车辆工程学科隶属机械工程一级学科。该学科现有名誉教授、客座教授 7 人( 4 人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 7 人,副教授 9 人,讲师及工程师 16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5 人,硕士生导师 29 人。该硕士点依托辽宁省“车辆先进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连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动力控制与整车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车辆工程博士点和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已经先后为国家培养了 70 多名硕士研究生。

该硕士点主要从事汽车车身工程、数字化汽车、汽车电子工程、智能车辆、汽车材料工程、汽车安全与节能、汽车先进制造、以及汽车服务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 重大专项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973 项目、以及国家发改委汽车电子产业化重大专项等一批国家基础性研究项目和工程项目。先后获得了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多项。

汽车数字化工程研究汽车车身、底盘及部件的数字化设计、力学仿真分析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以及相应的软件工程技术。

汽车安全与节能研究汽车安全的主动结构优化设计;研究公路交通事故的特征、机理及再现技术。

汽车电子工程研究电动汽车的匹配技术、动力总成及电动机的控制技术;研究智能车辆的环境感知、路径规划、物流系统、主动安全及路径跟踪控制理论研究及关键技术。

汽车材料工程研究环保、可回收汽车内饰材料、水性纳米汽车涂装漆、超高强碳纤维汽车承载外饰材料技术等。

汽车先进制造研究汽车轻量化制造相关的链接(粘接、铆接、焊接)技术,金属和高分子材料零部件冷热成形工艺及模具制造技术。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胡平 * 、张万喜 * 、王荣本 * 、梁继才 * 、吴承伟 * 、齐朝晖 * 、王健、周雅夫、

梅玉林、侯文彬、申国哲、靳春宁、武文华、刘立忠、张向奎、郭烈、张明恒、

赵一兵、李伟东、杨姝、常颖、连静、李琳辉、高俊杰、岳明、陈广义、

魏志勇、赵剑、周霞 *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专业领域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430135 车辆工程

01 车辆数字化工程

02 汽车安全与节能

03 汽车电子工程(含智能车辆)

04 汽车材料工程

05 汽车先进制造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4 英语二

③ 302 数学二

④ 904 汽车理论(专)

⑤ 92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专)

⑥ 917 自动控制原理 ( 含现代 20% ,专 )

⑦ 915 电子技术 ( 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专 )

④ ~ ⑦选一

欢迎跨学科专业考生报考该专业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代码: 004

联系人:崔老师

联系电话: 0411 - 84708414

机械工程专业领域

“机械工程”是“九五”、“十五”“ 211 工程”和“ 985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该学科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现设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微机电工程、车辆工程和工业工程六个二级学科。 1981 年“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被批准为国家首批二级学科博士点, 1995 年“机械工程”被批准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和“机械工程”辽宁省一级重点学科。

经过多年的发展,引进和培养出包括中科院院士、****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在内的一批高层次人才,建立起知识结构新、学术思想活跃的学术梯队,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业务骨干。现有“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模塑制品工程研究中心”、“微纳米技术及系统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有:郭东明 * 、贾振元 * 、王敏杰 * 、康仁科 * 、刘冲 * 、王永青 * 、徐文骥 * 、高航 * 、

王殿龙 * 、王晓明 * 、余祖元 * 、金洙吉 * 、王德伦 * 、屈福政 * 、孙伟 * 、丛明 * 、

蒋玮 * 、吴东江 * 、孙玉文 * 、曹利新 * 、褚金奎 * 、王晓东 * 、邹赫麟 * 、

杜立群 * 、张弘弢、梁延德、于同敏、马勇、王续跃、宋满仓、李嫚、

姜开宇、董海、王连吉、杨睿、段春争、方加宝、佟宇、李剑中、刘欣、

张元良、邢英杰、张永顺、金仁成、徐中、马跃、张军、戴恒震、王奉涛、

王福吉、李宏坤、侯增选、冯刚、苗明、董惠敏、朱林剑、胡延平、华顺刚、

马雅丽、高媛、高顺德、王欣、宋洪侠、虞慧岚、毛范海、孙守林、张振宇、

崔岩、徐征、刘军山、刘越、陈星、张应中等。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专业领域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430102 机械工程

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2 机械电子工程

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04 微机电工程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203 日语选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92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专)

欢迎跨学科专业的考生报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代码: 005

联系人:杜老师

联系电话: 0411 - 84708430

材料工程专业领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材料科学与技术、材料加工工程系。现有教职工 95 人,其中兼职和双聘院士 2 人,教授 25 人,副教授 34 人,高级工程师 4 人,博士生导师 27 人。师资队伍中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 人,“****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 人、****讲座教授 1 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1 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 1 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和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各 1 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2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 6 人,辽宁省学科拔尖人才 2 人、辽宁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 3 人,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 6 人,辽宁省教学名师 1 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1 年获准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1992 年获准设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7 年被批准为辽宁省一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内设有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表面工程、材料连接技术和高分子材料六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及材料无损检测与评价硕士点。材料学院是“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依托单位,并拥有“先进连接技术”和“太阳能光伏系统”两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及“原材料特种制备技术”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国家级技术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分中心设立在材料学院,与东北特钢集团合作建立了“东北特钢-大连理工大学材料联合研发中心”。 2005 年与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成立了“ IMR-DUT 材料联合研究中心” 2006 年与日本著名的高力科铸造模拟软件公司成立了“ QUALICA - DUT 软件联合研发中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主要招生方向:

材料电磁加工技术、材料加工过程的计算机模拟与控制、导电材料及加工、材料连接 / 焊接新技术及自动化、材料塑性成型技术、硅材料及制备技术、生物医用材料及改性、电子封装材料、光电材料与器件、核电关键材料与改性、焊接材料、耐热耐蚀材料、材料安全评估、复合材料、能源材料、智能材料与器件、高温合金、金属纳米材料、纳米电磁功能材料、功能薄膜与涂层、非晶准晶材料与应用、材料表面工程、材料腐蚀与防护、材料无损评价、功率超声新材料制备技术等。该领域硕士研究生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主培养。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闻立时 ** 、殷国茂 ** 、董闯 * 、姜辛 * 、董星龙 * 、王来 * 、齐民 * 、张立文 * 、

赵杰 * 、谭毅 * 、黄明亮 * 、王轶农 * 、李廷举 * 、刘顺华 * 、张兴国 * 、姚曼 * 、

曹志强 * 、周文龙 * 、姚山 * 、张维平 * 、刘黎明 * 、雷明凯 * 、张俊善 * 、张贵锋 * 、

李喜孟 * 、林莉 * 、王同敏 * 、郝海 * 、温斌 * 、朱小鹏 * 、王存山、项礼、李晓娜、

羌建兵、王英敏、邓德伟、刘宝丹、马海涛、许富民、董伟、刘旭麟、王桂芹、

赵红、马红军、潘学民、陈国清、贾非、韩会民、谭家隆、陈军、李萍、

祝美丽、董红刚、吴爱民、王清、黄昊、王伟强、刘辰光、房灿峰、段玉平、

王旭东、宋刚、张兆栋、李昱鹏、李佳艳

注:标 ** 为院士,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专业领域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430105 材料工程

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02 材料学

03 材料加工工程

04 材料表面工程

05 材料无损检测与评价

06 材料连接技术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202 俄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2 数学二

④ 922 材料科学基础(专)

⑤ 92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专)

⑥ 915 电子技术 ( 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专 )

⑦ 913 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实验(专)

④⑤⑥⑦ 选一

欢迎跨学科专业的考生报考

土木水利学院

土木水利学院代码: 006

联系人:于老师

联系电话: 0411 - 84708101

建筑与土木工程

该工程领域隶属于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其中土木工程涵盖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及土木工程管理等专业。

该工程领域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拥有众多有杰出才能与影响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创新能力突出的学术团队。有工程院院士 3 人,****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3 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3 人,博士生导师 28 人,硕士生导师 94 人,教授和副教授 47 人。该学科近 3 年培养硕、博士研究生 660 人。

专业领域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430114 建筑与土木工程
01 土木工程管理

02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03 土木工程其他二级学科

04 建筑材料学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4 英语二 202 俄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2 数学二

④ 01 方向选 908 工程管理专业基础(专); 02 方向选 901 热工基础(专); 03 方向选 909 材料力学(土,专); 04 方向:选 910 建筑材料学(专)

注:①工程管理专业基础(专)包括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经济学两部分各占 50% 。

②热工基础(专)包括 50 分必做题(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各 25 分),选做题(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各 100 分,二选一)。

水利工程

该工程领域隶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其中分为 5 个研究方向即为 5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该学科于 2007 年被评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为“ 211 工程”和“ 985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并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岸及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学科在 2008 年学科评估中名列全国前五位。

该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 28 人,副教授 15 人,其中两院院士 2 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1 人,****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 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3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3 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 6 人,辽宁省学科带头人 1 人,博士生导师 53 人。教育部创新团队 1 个(海洋环境及灾害—机理、影响、预报及防护团队),辽宁省创新团队 1 个。该学科近 3 年培养硕、博士研究生 437 人。

专业领域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430105 水利工程
01 水文学及水资源

02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03 水工结构工程

04 水利水电工程

05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4 英语二 202 俄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2 数学二
④ 01-02 方向: 909 材料力学(土,专)、 911 水力学(专)二选一; 03-05 方向: 909 材料力学(土,专)

化工学院

化工学院代码: 007

联系人:刘老师

联系电话: 0411 - 39893993

化学工程专业领域

化学工程领域几乎涵盖了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的所有二级学科。此领域包含以下几个研究方向:

01 、化学工程:

该学科是一个传统而又富有朝气的学科,随着生命、环境和材料等相关科学的快速发展,又焕发出新的青春,并且在传承传统优势和不断发展新的学科增长点方面独具特色。现有教师 40 余人,其中,教授 6 人(博导 5 人),副教授 18 人。****讲座教授 1 人,新世纪优秀人才 2 人。该学科为国家和辽宁省重点学科,是博士学位受权单位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该学科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既承担着国家和省市的科学研究项目,又与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和技术推广,创造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受到了普遍的认可。获国际教科文组织奖 2 项,国家发明奖 2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14 项,发明专利 20 余项,近十年发表专著 10 余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学术论文 500 余篇。

该学科主要从事以下方面研究;( 1 )强化相变传热与功能表面材料;( 2 )多相流与界面传递现象;( 3 )分子模拟;( 4 )干燥技术与粉体技术;( 5 )吸收式热泵节能技术;( 6 )过程系统工程;( 7 )金属材料的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研究:( 8 )腐蚀工程信息系统和在线测量技术开发;( 9 )开发金属表面改性、复合化学镀等表面处理新技术开发;( 10 )电化学合成技术、制膜新技术的研究和电化学综合仪器开发:( 11 )腐蚀剖析、评价、技术咨询,防腐工程设计和施工;( 12 )膜分离技术;( 13 )干细胞大规模增殖培养反应器;( 14 )干细胞低温保存技术;( 15 )微尺度微系统传递现象;( 16 )海水淡化与水净化技术。

该学科的指导教师:崔占峰 * 、马学虎 * 、贺高红 * 、刘天庆 * 、赵宗昌 * 、匡国柱、于志家、张乃文、

于才渊、王宝和、潘艳秋、都健、王瑶、孙力、李淑英、彭乔、刘贵昌、

王克峰、董宏光、吴雪梅、兰忠、宋克东、关水、肖武、施志聪、刘伟、

尹洪超

02 、化学工艺:

该学科主要从事化工产品的研制以及相关工艺过程技术与设备的开发、设计和模拟优化等工作。培养从事化工过程开发、研究、设计、生产运营和技术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设有博士点、硕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 人,****计划特聘 1 人,****讲座教授 1 人,教授 13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13 人),副教授 9 人,国外留学回国人员 13 人。

该学科所在的化学工艺系通过多年的学科调整、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和引进,在科学研究中产生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如超临界流体中化学反应技术、新型炭材料制备技术、膜分离及膜催化反应技术、纳米复合制备技术、无机超分子导电材料合成技术、计算机辅助过程运行、人工晶体材料研究等。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煤、油页岩及生物质转化基础与应用;新型材料制备与应用(如: 炭材料、无机膜材料、 超微细粉体材料、有机 - 无机纳米复合、纳米金催化、功能介孔材料、人工晶体材料、沥青材料等);现代化工分离与反应过程基础与应用(如:超临界流体萃取与反应、石化及环保领域中的新型催化过程和技术、膜反应分离一体化等);计算机辅助过程运行( CAPO )及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等。

研究工作主要在该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前沿以及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关的领域展开,取得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委的奖励。诸多科研成果已在工业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近十年来,发表专著 6 部,近五年发表论文 300 余篇。目前主要承担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国家、省、部委、国际合作以及地方和企业委托的 30 余项科研课题。该学科点还与德国、日本、美国、英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研究关系,开展共同研究并联合培养研究生。

该学科指导教师:胡浩权 * 、宁桂玲 * 、邱介山 * 、王金渠 * 、薛冬峰 * 、张雄福 * 、李文翠 * 、

赵宗彬 * 、梁长海 * 、陆安慧 * 、张述伟、徐绍平 * 、王同华 * 、杨建华 * 、张秋民、

殷德宏、周颖、张守臣、仲剑初、鲁金明、叶俊伟、靳立军、李燕、王立秋

03 、催化化工

催化化工主体单位为催化化学与工程系。经过多年发展,该学科在 1993 年建立了工业催化博士学科点, 2007 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特别是经过“ 211 工程”“ 985 工程”重点建设,其在催化剂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能力大为提高,培养了许多硕士、博士研究生。现有教师 16 人,其中院士 1 人、****讲座教授 1 人、教授 6 人、副教授 3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10 人,其中 1 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3 人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现今主要的学术研究与科研领域有: 1. 环境友好催化化学与催化剂; 2. 催化反应工程技术开发及吸附分离技术应用; 3. 汽油、柴油无害化新技术的研究; 4. 等离子催化与光催化研究; 5 微化工技术。

该学科在 2002-2007 年期间发表论文 300 余篇, SCI 收录 125 篇, EI 收录 128 篇;申请专利 25 项; “择形催化转化沸石催化剂和技术研究与开发”获 2002 年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高硅择形沸石及其在烃转化中的应用” 2003 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学科的指导教师:胡永康 ** (兼)、郭新闻 * 、王安杰 * 、郭洪臣 * 、李钢 * 、宋春山 * 、刘靖、

张永春 * 、吕连海 * 、熊光 * 、石川 * 、李翔、谭涓、刘民

04 、应用化学:

大连理工大学应用化学学科在原国家精细化工二级重点学科基础上,在 1998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学科分类分类调整中扩展为应用化学学科 , 并建有博士后流动站,同年教育部批准该学科为首批“****奖励计划”学科,设立应用化学“特聘教授”岗位。该学科为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所在地,拥有现代分析、测试仪器近六十台套,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现有“****计划”特聘教授 3 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3 人,国家“****” 2 人,博士生导师 23 名,硕士生导师 22 人。

研究内容包括精细化学品结构与性能、光转换分子设计及分子工程、人工光合作用、超分子化学、金属有机化学与络合催化、医药及农用化学品、不对称合成精细化学品、环境友好精细有机化工、现代仪器分析与分离技术等。

该学科指导教师:曲景平 * 、孙立成 * 、张淑芬 * 、彭孝军 * 、王梅 * 、吕小兵 * 、袁景利 * 、段春迎 * 、

吕连海 * 、马廷丽 * 、张晓安 * 、罗一 * 、刘建辉 * 、李久艳 * 、何成 * 、赵德丰 * 、

徐龙鹤 * 、包明 * 、吕荣文 * 、崔京南 * 、具本植 * 、肖义 * 、张志超 * 、张华、

高欣钦、乔卫红、孙世国、冯秀娟、张蓉、武素丽、张文珍、李斐、李亚明、

杨希川、申凯华、李晓莲、刘春、周宇涵、赵忠奎、唐炳涛、樊江丽、王梅、

马威、周新锐、王忆铭

05 、功能材料化工

大连理工大学功能材料化工是一门融合当代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最新研究进展的交叉性学科。 2006 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全日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经过学校研究生院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实验室的学位论文工作两个阶段的培养,该学科的毕业生能够灵活应用材料、化学和化工领域的先进知识与技能,解决功能材料领域的设计、制备与表征过程中的具体科学问题,以及在实施材料产业化过程中的化工技术问题。该学科的骨干教授均为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成员,拥有较为齐全的现代分析、测试仪器,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该学科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1 名,“****奖励计划” 2 人,国家级教学名师 1 名,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 1 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 4 名,博士生导师 8 名。

研究领域涉及功能无机材料、功能炭素材料、生物功能材料、纳米氧化物材料、人工晶体与薄膜材料以及材料表征与理论计算等方向。材料设计与模拟、氧化物材料制备等研究方向的工作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结果发表在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 Advanced Materials 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

该学科指导教师:薛冬峰 * 、邱介山 * 、宁桂玲 * 、孟长功 * 、朱爱民 * 、赵宗彬 * 、梁长海 * 、王同华 * 、

周颖、仲剑初、张守臣、邹龙江、王立秋、贡卫涛、石勇、薛方红、叶俊伟、

于畅、李克艳

06 、高分子材料化工:

该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 10 人、副教授 5 人,硕士指导教师,年龄结构合理、思想活跃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有着密切的往来与合作。多年来形成有影响的稳定研究课题:( 1 )高性能工程塑料;( 2 )功能高分子材料;( 3 )聚合物改性及复合材料;( 4 )活性阴离子聚合理论与实践;( 5 )精细高分子的合成与应用;( 6 )高性能功能性弹性体集成材料的研究;( 7 )高性能合成树脂新材料研究;( 8 )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研究;( 9 )有机膜材料及有机膜制备的研究。先后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 863 ”高技术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该学科指导教师:蹇锡高 * 、李杨 * 、郑玉斌 * 、陈平 * 、王忠刚 * 、朱秀玲 * 、吕小兵 * 、张万喜 * 、

宾月珍 * 、张守海 * 、杨大令、王益龙、王锦艳、张春庆、李战胜、廖功雄、刘程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专业领域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430117 化学工程

01 化学工程

02 化学工艺

03 催化化工

04 应用化学

05 功能材料化工

06 高分子材料化工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4 英语二

③ 302 数学二

④ 913 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实验(专)

安全工程专业领域

该领域现有硕士生导师 14 名,该系自 20 世纪 80 年代就确立了“安全技术与工程”学科的研究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则是一系列的“生存安全”问题:例如,因资源与能源的不断短缺所造成的“资源与能源安全”问题;工农业生产及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生存环境安全”问题;各类药物的有害成分对人类健康所形成的“药物安全”问题;传统基础工业所造成的瓦斯爆炸,火灾及化工流体的爆炸超压所造成的“过程工业与设备的爆炸、超压与火灾安全问题”以及诸多的自然灾害及战争等所造成的安全问题等等。基于这样一种“大安全概念”,该学科现在已经确立了以下研究领域: (1) 污水、咸水资源利用与能量回收技术; (2) 清洁能源——燃料电池技术与余热回收; (3) 中草药提纯与精细分离技术; (4) 过程压力设备的使用强度与可靠性评估; (5) 压力设备防超压爆炸技术与装备; (6) 工业生产爆炸灾害的防治理论与技术等。以上课题已先后承接 5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及多项国家与省部级“八五”、“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共发表研究论文 220 篇,已招收硕士研究生 40 余人,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数千万元以上的经济效益。

该领域指导教师:李志义 * 、胡大鹏 * 、毕明树 * 、刘志军 * 、喻健良 * 、史启才、马源、银建中、

由宏新、张晓冬、邹久朋、李岳、周一卉、李惠荣、刘学武、夏良志、魏炜、

王泽武、刘凤霞、武锦涛

专业领域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430125 安全工程

01 水资源的利用与能量回收技术

02 中药提纯技术与精细分离装置

03 化工流体爆炸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

04 安全与环境工程技术评价

05 在役压力容器及管道的安全评定技术与故障诊断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4 英语二

③ 302 数学二

④ 914 热力学基础(专)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009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 0411 - 84708471

仪器仪表工程专业领域

该硕士点以测试技术的传感器、光学检测及光机电一体化研究为中心,主要研究领域有:测控技术,光学精密测量,遥感遥测,微电子器件及其应用;智能仪器仪表与系统;微波技术及其应用;嵌入式控制技术及装置;模式识别与故障诊断;总线技术应用等。

该硕士点完成了多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目前承担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863 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以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先后获得了国家科委、计委、财政部联合颁发的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辽宁省和机电部科技进步奖、辽宁省教委科技进步奖多项奖励;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经鉴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科技成果多项。近五年来,在 Sensors and Actuators 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 80 余篇,其中被 SCI 、 EI 、 ISTP 收录 50 余篇。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胡家升 * 、邵诚 * 、仲崇权 * 、王兢 * 、李木国 * 、闫卫平 * 、王德君 * 、董维杰、

林秋华、马灵芝、李明伟、杨素英、于海晨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专业领域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430104 仪器仪表工程

01 测控技术

02 微电子器件及其应用

03 智能仪器仪表与系统

04 嵌入式控制技术及装置

05 现场总线技术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203 日语选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915 电子技术 ( 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专 )

⑤ 917 自动控制原理 ( 含现代 20% ,专 )

④⑤选一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领域

该学科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隶属于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现有教师 42 人,其中:教授 17 人,副教授 12 人。

该学科专业是当今信息学科中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之一,应用十分广泛。其主要研究方向涉及信息的采集、传输与处理的各个环节,如电子与通信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及其在信号采集与检测中的应用等,在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及社会活动方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已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国防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863 ”和“ 973 ”项目、博士点科研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部委科技攻关项目、国际合作课题及重大横向科研课题数十项,出版学术专著 30 余部,近五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500 余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多次获国家部委、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等科技奖励,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省教学成果特等奖若干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十余项。

该学科点拥有门类较为齐全的“现代通信系统”实验室和“现代电路系统”实验室,并拥有省级重点“信息技术实验中心”,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必要的和优良的条件。目前,学科点正在从事现代信号处理、智能信息处理、现代通信技术、通信网络技术、电路与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该学科点主要培养面向工程领域所需的电子与通信系统研制开发和应用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培养的研究生可以面对电子、信息和通信等行业在内的宽口径就业市场。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殷福亮 * 、胡家升 * 、邱天爽 * 、郭成安 * 、孔祥维 * 、刘军民、殷洪玺 * 、

金明录 * 、孙怡 * 、王洪玉 * 、王兢 * 、闫卫平 * 、冯林(兼) * 、陈希有 * (兼)、

李木国 * (兼)、董维杰、林秋华、马晓红、李建华、李明伟、魏东兴、

郝应光、解永平、张大波(兼)、卢湖川、陈喆、刘文龙、张立和、郭燕卿、

于明、戚金清、白凤仙、吴振宇(兼)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专业领域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430109 电子与通信工程

01 通信技术及通信网

02 通信电路与系统术

03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与应用

04 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05 传感器技术与嵌入式系统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203 日语选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916 信号系统与通信原理(专)(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各占 50% )

集成电路工程专业领域

该硕士点以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技术为核心开展研究工作,研究内容包括:极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关键技术及成套工艺,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技术,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物理极限相关基础理论,新型信息功能材料和微纳电子器件及其应用技术等。

该硕士点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 863 计划项目。目前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多项, 973 项目和 863 重点项目,以及其它省部级项目和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多项,在研项目的总经费超过 1200 万元。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 200 余篇,申请发明专利多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若干项。具有英特尔公司捐赠的 8 寸线集成电路工艺设备和 2000 平米超净实验室,以及集成电路设计和测试平台。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唐祯安 * 、闫卫平 * 、王兢 * 、王德君 * 、董维杰、解永平、戚金清、余隽、喻言、

黄正兴、陈晓明、朱慧超等。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专业领域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430110 集成电路工程

01 集成电路设计

02 集成电路工艺

03 集成电路测试封装技术

04 传感器及智能仪器仪表

05 固体电子系统设计及其应用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203 日语选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915 电子技术 ( 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专 )

⑤ 922 材料科学基础(专)

材料专业的跨学科考生专业基础课考⑤

控制工程专业领域

该专业为辽宁省重点学科,拥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先进控制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装备节能控制技术”。现有教授 11 人,副教授 23 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 25 人。

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复杂工业过程的集成优化与控制,先进控制技术,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智能机器人以及 CIMS ,计算机集成自动化系统,工业过程仿真及优化控制,复杂工业过程的智能检测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及装置,实时专家控制系统,嵌入式控制技术及装置,智能仪表与系统,模式识别与故障诊断,工业过程系统集成与优化调度、流程工业 MES ,生产计划与决策支持系统,机器人视觉,数据融合与知识挖掘,多智能体系统等。

该学科学术队伍、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其研究方向覆盖了学科前沿、高技术和国民经济三个层次。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 863 ”高技术项目、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和企业自动化工程及开发项目。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省部级奖励 10 余项,出版教材及学术专著 10 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200 余篇。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王伟 * 、李洪兴 * 、邵诚 * 、刘晓东 * 、韩敏 * 、顾宏 * 、仲崇权 * 、冯林 * 、

杨建华 * 、王金城、袁学海、王哲龙 * 、刘华毅、王孝良、陈昌、杨素英、

潘学军、朱瑞军、杨斌、张大波、张凯举、孟华、董明、王宏伟、刘文琦、

庄严、刘全利、于海晨、冯毅、孙希明、赵珺、连捷、李琦、宋彤、王建国、

汪德刚、吴振宇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专业领域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430111 控制工程

01 复杂系统的集成优化与控制

02 复杂工业过程的智能检测技术

03 生产计划与决策支持系统

04 机器人控制

05 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203 日语选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917 自动控制原理 ( 含现代 20% ,专 )

计算机技术专业领域

该专业为辽宁省重点学科,具有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和计算机应用两个博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有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分别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

师资力量雄厚,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现有兼职院士 1 人,教授 15 人,副教授 18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10 人。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相关高校有密切合作关系,开展科研合作和联合培养研究生。

该学科承担国家“ 863 ”高技术项目、“ 973 ”项目和预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和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共 30 余项、横向课题多项。近三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 1 项、三等奖 2 项。

近三年来,出版全国高技术重点专著 1 部,发表论文 1000 余篇。其中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 500 余篇,被 SCI 、 EI 收录 100 余篇。

硕士点指导教师 : 杨元生 * 、王秀坤 * 、钱昆明、谭国真 * 、林鸿飞 * 、王兴元 * 、李克秋 * 、程春田 * 、

王希诚 * 、关振群 * 、冯林 * 、黄德根、郭禾 * 、李英壮、孟宪福、孟军、周东清、

王占杰、唐达、吴迪、江荣安、林晓惠、王健、李丽双、张绍武、徐喜荣、

李建明、朱鸣华、姜文周、张晓景、孙焘、杨志豪、申彦明、孙媛媛、林恺、

姚卫红、葛宏伟、王欣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专业领域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430112 计算机技术

01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02 信息检索与机器翻译

03 高性能计算与应用

04 嵌入式系统与计算机控制

05 互联网技术及其应用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408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领域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综合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边缘性学科。其主要任务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研究生物体特别是人体的结构、功能和其它生命现象,研究用于防病、治病、人体功能辅助及卫生保健的人工材料、制品、装置和系统,发展仿生工程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支柱。

该硕士点现有教授 21 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 1 人,博士生导师 15 人),副教授 31 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 32 人。该硕士点学术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其研究方向覆盖了学科前沿、高新技术和面向经济建设三个层次。先后承担多项国家“ 863 ”、“ 973 ”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和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曾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多项。近五年来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 800 余篇。研究水平居国内先进行列,部分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目前,生物医学工程在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招生部分主要涉及生命科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与交叉,包括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医学影像处理和生物信息学等。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部分):邱天爽 * 、王兴元 * 、林鸿飞 * 、刘蓉、刘惠、

唐洪、刘海龙等

注:标“ * ”为博士生导师

专业领域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430131 生物医学工程

01 生物医学信息处理

02 医学影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03 医学机器人

04 生物信息学与医学信息处理

05 生物医学信息检索和挖掘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916 信号系统与通信原理(专)(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各占 50% )

⑤ 408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注: 01-03 研究方向专业课考试:④

04-05 研究方向专业课考试:⑤

能源与动力学院

能源与动力学院代码: 010

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 0411 - 84708460

动力工程专业领域

动力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旨在为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能源与环境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六个专业硕士点培养应用型学术人才。动力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注重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担负专门技术、管理工作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技术应用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能源与动力学院现有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15 人;副教授 23 人 , 具有硕导资格的讲师 11 人。已完成和正在承担多项重要研究课题,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热能工程硕士点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热力系统优化与过程能量最优综合,热力设备内的复杂流动、传热与传质过程研究,电厂热力系统仿真与节能诊断,锅炉洁净燃烧与新型燃烧器技术,喷射式热泵、地源热泵等新型热泵与制冷系统,生物质能、太阳能、燃料电池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热力系统与热力设备过程模拟与节能技术,海水淡化基础理论与技术。

动力机械及工程硕士点主要学术研究及科研领域有两大类,即内燃机和热力叶轮机械。其中内燃机主要研究领域有:喷雾与燃烧、激光技术测量、排气净化、代用燃料、新能源混合动力、内燃机振动与噪声及故障诊断;内燃机 CAD/CAE 、设备与结构安全性评价及寿命预测、内燃机测试与电控、催化燃烧及化学反应动力学。热力叶轮机械主要研究领域有:燃气轮机关键技术及汽轮机气动性能、可靠性研究、透平机械热力状态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燃机与燃料电池复合发电新型动力循环、新型组合吸气式发动机研究、计算流体力学及计算燃烧学。

流体机械及工程硕士点设有叶轮机械与流体工程研究所(热力叶轮机械研究室、流体机械研究室)、“沈阳鼓风机厂国家级技术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分中心”和专业实验室。该学科涉及的研究领域已经扩展到许多工程研究范畴,涵盖了流体机械及工程博(硕)士点的主要研究方向。研究生培养目标为 毕业后可在航空航天 等高科技领域 、能源化工、电力系统(包括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核电)、自动控制等领域 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大型企业 从事叶轮机械及其相关设备设计开发及科学研究的高级 科技 和管理工作。

制冷及低温工程硕士点成立之初就与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合作,研究开发采用新型工质的吸收式制冷 / 热泵技术,是国内从事该研究领域中一流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开展的研究课题主要有:制冷系统结霜与除霜机理研究;新型换热器性能研究;微尺度相变传热传质;变质量能量转换及储存技术;先进制冷 / 热泵循环及工质物性研究;低品位热能驱动的吸收制冷 / 热泵技术研究;制冷 / 热泵设备内热质传递现象及规律研究;运动变形相界面与热质传递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生物质体内传热传质机理研究;制冷与空调设备优化设计与二次开发;食品保鲜机理研究与设备开发;多相流动与相变传热。

能源与环境工程硕士点是大连理工大学为了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的强烈需求,在引进国内外人才的基础上于 2004 年成立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然气水合物的基础理论与开发应用研究,温室气体控制、减排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多孔介质中的传质传热研究,海洋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经济、能源及环境发展战略,能源与环境政策,清洁发展机制( CDM )等。

工程热物理硕士点以内燃机工作过程和燃烧过程数学模型为突破口,持续深入地开展了湍流流动,传热传质和燃烧多维数值模拟的研究,迄今已形成了计算热物理这一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主要涉及流体流动、传热、喷雾和燃烧过程多维数值模拟,内燃机燃烧与工作过程(零维、准维)数学模型,热力系统的仿真与优化,粘性液体射流分裂与雾化机理,多孔介质中的超绝热燃烧,内燃机传热过程全仿真的研究等课题。在计算机模拟(仿真)研究的同时,还开辟了燃油炉火焰辐射,陶瓷发动机表面瞬态温度测试,阴燃的机理及其向明火转变的研究,燃池和太阳池等新能源技术,换热器强化传热和臭氧强化燃烧与应用的研究等实验性较强的课题。

动力工程专业领域研究生根据课题研究方向,由学院其他专业具有硕导资格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

●工程热物理方向指导教师:解茂昭 * 、孙文策 * 、白敏丽 * 、陈石、贾明、刘红、刘宏升

●热能工程方向指导教师:沈胜强 * 、尹洪超 * 、李素芬 * 、李文蛟、刘晓华、张博、邱庆刚、

陈贵军、杨洛鹏

●动力机械及工程方向指导教师:宋希庚 * 、隆武强 * 、高希彦 * 、王晓放 * 、冀春俊、薛冬新、

郭晓平、孙培岩、王正、满长忠、于学兵、冯立岩、谢蓉、王巍、杨凤珍、刘艳、许晓光、苏庆运、唐斌、周红秀、杜宝国、田夫

●流体机械及工程方向指导教师:宋希庚 * 、高希彦 * 、王晓放*、冀春俊、谢蓉、王巍、杨凤珍、

刘艳、田夫

●制冷及低温工程方向指导教师:徐士鸣 * 、李维仲 * 、金东旭、王平、郭亚丽、左建国

●能源与环境工程方向指导教师:宋永臣 * ,穆海林 * ,李爱民 * ,刘卫国、宁亚东、陈拥军、

王大勇、张毅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专业领域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430107 动力工程

01 工程热物理

02 热能工程

03 动力机械及工程

04 流体机械及工程

05 制冷与低温工程

06 能源与环境工程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4 英语二

③ 302 数学二

④ 901 热工基础(专)

注:热工基础包括 50 分必做题(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各 25 分),选做题(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各 100 分,二选一)。

该专业领域没有自己培养的本科生,主要面向国内同类院系招生。欢迎跨学科、专业考生报考该专业

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代码: 011

联系人:于老师

联系电话: 0411 - 84707388

工业工程专业领域

工业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依托管理学院系统工程研究所。系统工程研究所是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核心建设单位、我国系统工程学科的创始单位之一。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 / 重点 / 面上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部 863 科技计划项目以及大量省市科技项目;建有设备先进、研究开发条件良好学科实验室。多年来培养的各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深受社会欢迎。

该专业旨在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既懂得 工程技术,又具备现代工业工程和系统管理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经过该专业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胜任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等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工作,使学生成为管理与技术、经营者与工程师以及部门之间、企业之间、企业与环境之间的接口、沟通者和协调者。

专业领域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430137 工业工程

01 工业工程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4 英语二

③ 302 数学二

④ 905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

物流工程专业领域

物流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所依托的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近年来,企业管理系承担多项国家、部省市项目和多项大型企业物流咨询与规划项目;建有物流管理实验室和物流实习基地;是国内率先开展物流工程专业学位硕士以及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硕士、博士培养的院校之一,培养的各类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

该专业主要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具备企业管理、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具备熟练运用现代物流管理与研究所必要的分析方法和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在 各类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从事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物流系统分析、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等工作,在政府部门从事物流园区和工业园区物流规划及业务管理等相关工作,也可以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等教学、研究及咨询服务等工作的 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领域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430141 物流工程

01 物流工程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4 英语二

③ 302 数学二

④ 906 管理学(专)

电气工程及应用电子技术系

电气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代码: 013

联系人:方老师

联系电话: 0411 - 84708570

电气工程专业领域

电气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成立于 1990 年,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生专业,拥有静电与特种电源研究所、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电动汽车研究所、电工学教研室等研究和教学单位,并设有“电机与电器”博士点及“电机与电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和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3 个硕士点。

电气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全日制专业学位学生的专业领域为电气工程,拥有以下研究方向:

( 1 )智能电机与电器,主要进行智能检测、先进的智能控制技术、先进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预测技术、动态电能调整技术、电能质量调控技术等方面研究。

( 2 )电工新技术,主要进行电机系统变频节能技术、电力储能技术、电动汽车动力、特种电能变换技术、特种功率控制技术、环境电工技术、电磁干扰监测与治理、谐波污染监测和治理等方面研究。

( 3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主要进行互联电网控制性能评价、电力市场理论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电气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拥有一支高水平、高层次的教师队伍,教职工总数 40 人(含教授 9 人,博士生导师 11 人,副教授 14 人)。科研成果丰硕,多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和“ 863 ”等高科技研究项目,在国民经济主战场上发挥着产学研结合的优势。电气工程课题方向均有应用背景和经费保证,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毕业生在社会上受到普遍欢迎,学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百分之百。

该专业领域指导教师:邹积岩 * 、李卫东 * 、孙辉 * (女)、吴彦 * 、王宁会 * 、李杰 * 、陈希有 * 、

李国锋 * 、顾宏 * 、廖敏夫 * 、张莉 * (女)、孙建忠、段雄英 * (女)、杨振强、

丛吉远、董恩源、盛贤君(女)、王宁(女)、庄海、刘蕴红(女)、王永兴、

刘娆(女)、吕泉、王海霞(女)、戚栋、李锻、 高任璟(女)、刘凤春(女)、

孙长海、刘钟阳、牟宪民、李冠林(女)、鲁娜(女)。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专业领域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考试科目(科目编号)

备 注

430108 电气工程

01 电机与电器

0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03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203 日语选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912 电路理论(专)

⑤ 917 自动控制原理 ( 含现代 20% ,专 )

④⑤选一

建筑与艺术学院

建筑与艺术学院代码: 016

联 系 人:盛老师

联系电话: 0411 - 84708530

建筑学硕士专业领域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 1988 年获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4 年该硕士点通过全国建筑学专业评估,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5 年获得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8 年该硕士点通过全国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有效期 7 年)。

该硕士点注重学生设计能力培养,设计与理论并重,科技与人文结合,以向社会和国家输送一流建筑设计、研究人才为目标。该硕士点下设 4 个研究方向:建筑创作与设计方法、环境行为理论及设计、公共建筑设计、本土建筑文化。

该专业拥有硕士生指导教师 14 名,其中教授 7 名(含博士生导师 4 名),副教授 7 名,师资力量雄厚。学院办学条件良好,拥有图书资料室、计算机绘图室、模型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等。

该硕士点在科学研究及工程实践方面不断取得佳绩。近 5 年出版学术专著 20 余部,发表学术论文 100 余篇,完成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 10 余项,工程设计实践在省、市设计评选中屡次获奖。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孔宇航 * 、陆伟 * 、唐建 * 、范悦 * 、胡文荟、胡英、张险峰、柳长洲、王时原、

李世芬、曲敬铭、索健、 周博、高德宏

注 : 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专业领域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440100 建筑学硕士

01 建筑创作与设计方法

02 环境行为理论及设计

03 公共建筑设计

04 本土建筑文化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203 日语 202 俄语选一

③ 342 建筑学基础

④ 511 建筑设计(专, 6 小时)

考 511 建筑设计(专, 6 小时)的考生请自备图板、 1 号图纸以及绘图仪器参加考试

软件学院

软件学院代码: 017

联系人:龙老师

联系电话: 0411 - 87571532

软件工程专业领域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 35 所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学院位于风景秀丽的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学院面向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知名企业,引进和聘用软件工程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参与教学和研究生的培养。目前软件学院已经与爱尔兰国立大学、都柏林大学、澳大利亚阿得雷德大学等高校和 IBM 公司、微软公司、 HP 公司、中软总公司、大连华信等国内外著名 IT 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院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导师队伍,近年来主持或参与了 973 、 86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 6 项、省部级课题 10 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4 项、三等奖 1 项;发表论文 10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 26 篇, EI 收录 38 篇, ISTP 收录 18 篇。

该硕士点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信息安全与网络理论,计算技术与理论,系统理论与智能处理技术。

该硕士点旨在培养实用型、复合型、外向型的高层次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在培养方式上注重课程的先进性、国际性和实践性,部分核心课程采用英文教材,英语授课,强化英语应用水平。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开发能力;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良好的外语听说能力和进行软件开发的国际化交流能力。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李明楚 * 、罗钟铉 * 、王秀坤 * 、郭禾 * 、陈志奎 * 、张宪超 * 、江贺 * 、周宽久、

田园、周勇、吴国伟、王雷、刘宇、夏锋、梁文新、王征、单世民、胡燕、

覃振权、孙伟峰、林闯、徐秀娟、许真珍、金乃高

注:带 * 者为博士生导师

专业领域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430113 软件工程

01 信息安全与网络理论

02 计算技术与理论

03 系统理论与智能处理技术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4 英语二

③ 302 数学二

④ 408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备注:软件工程专业领域考生自筹经费金额为 1.6 万 / 年,总计 3.2 万。

环境工程专业领域

该专业领域具有“环境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辽宁省一级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工业污染防治与生态工程”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环境工程实验示范中心。是辽宁省高等学校学科领域研究生培养基地、辽宁省专业学位培养培训基地。 2006-2008 年间,该学科领域承担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33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2 项,国际合作项目 4 项、省部级计划项目 26 项、横向项目 358 项。期间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 ( 自然科学奖 ) 二等奖 1 项、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1 项、大连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 项;发表 SCI 和 EI 论文 315 篇,获授权专利 21 项,保持了蓬勃发展的势头。

该学科领域与化学工程、给排水、管理工程和电工技术等交叉融合,形成一些特色鲜明的工程领域和方向,例如:环境催化与材料、环境生物工程、持久性有毒物质风险评价与控制、膜分离与废水处理资源化工程、环境等离子体工程及工业生态与系统工程等。这些领域方向主要针对重化工业的污染问题,既考虑解决现实存在的环境问题,也关注现代工业污染的源头预防问题,符合国家重大需求,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该学科点现有教授 14 名,副教授 17 名,讲师 12 名。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全燮 * 、陈景文 * 、杨凤林 * 、周集体 * 、金一和 * 、李新勇 * 、李爱民 * 、王栋 * 、

吴彦 * 、李杰 * 、张树深 * 、柳丽芬 * 、张芸、谭毅 * 、赵慧敏 * 、张捍民 * 、

张爱丽、张兴文、王竞、项学敏、黄丽萍、张耀斌、曲振平 * 、陈硕、乔显亮、

李国峰 * 、李锻、郑洪波、曲媛媛、乔森、刘素玲、蔡喜运、徐凌、张劲松、

张玉、谭峰、赵洪霞、肇启东、刘薇、金若菲、吕红、李雪花

注:标“ * ”者是博士生导师

专业领域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430130 环境工程

01 污染控制与修复工程

02 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

03 环境规划与管理工程

04 产业生态与系统工程

05 污染物资源化工程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203 日语选一

③ 302 数学二

④ 919 环境工程原理(专)

⑤ 920 环境科学概论(专)

⑥ 913 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实验(专)

⑦ 918 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实验(专)

④⑤⑥⑦选一。

欢迎化学、化工、水文学及水资源等跨专业考生报考。

生物工程专业领域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位于风景秀丽的大连理工大学主校区内,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导师队伍。近年来主持或参与了国家八五、九五、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 973 项目、 86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辽宁省重中之重攻关项目、基金项目,大连市科技攻关项目、计划项目及企业委托重大研发、工程项目在内的 30 余项科研项目。近三年发表论文 240 余篇, SCI 收录 140 余篇。其生物化工为辽宁省重点学科,设有辽宁省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该硕士点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生物质能源、生物材料研究及环境的生物修复、生物产品分离以各种基因工程产品(蛋白药物)及天然产物(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分离纯化、转基因技术、植物快速繁殖、次级代谢产物生产、食品与生物安全等多个方面,涉及医疗、制药、食品、农业、环保、轻工等工程领域。

该硕士点现有教职工 44 人,其中教授 10 人,副教授 17 人,讲师 11 人;是一支团结协作、创新敬业的科研开发及教学梯队。旨在培养实用型、复合型、外向型的高层次生物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在培养方式上注重课程的先进性、国际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良好的外语听说能力和国际化交流能力。

主要研究方向:

1 、生物反应工程与工艺

2 、食品安全与蛋白质工程

3 、药物生物工程

4 、发酵、细胞及酶工程

5 、农业与海洋生物工程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安利佳 * 、徐永平 * 、白凤武 * 、修志龙 * 、伍会健 * 、邱荣国 * 、杨青 * 、
贾凌云 * 、杨天奎 * 、包永明 * 、赵心清 * 、陈丽杰、金礼吉、王静云、董悦生、

葛旭萌、滕虎、戴建英、李文利、姜波、杨君、高晓蓉、栾雨时、李晓晖、

徐丽、徐品三、苏乔、夏秀英、沈晓云、姜秀萍、杨永亮、李晓宇。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专业领域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430139 生物工程

01 生物反应工程与工艺

02 食品安全与蛋白质工程

03 药物生物工程

04 发酵、细胞及酶工程

05 农业与海洋生物工程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4 英语二

③ 302 数学二

④ 918 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实验(专)

该专业领域没有自己培养的本科生,主要面向国内同类院系招生。

欢迎跨学科、专业考生报考该专业。

经济系

经济系代码: 020

联系人:宿老师

联系电话: 0411 - 84707427

工业工程专业领域

工业工程是一门技术与管理相结合,具有很强实践性的综合性工程学科,其目的是通过科学管理不断改善和优化生产经营系统、提高质量和生产率,并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工业工程管理思想与技术。该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建立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工程学和系统科学的基础上,与数学、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等学科密切相关。

该硕士点拥有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实力强的导师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其中教授 1 人,副教授 3 人。部分教师具有在国外留学、从事国际合作研究或进行学术交流的经历,与国内外许多学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近 5 年,承接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10 余项;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 10 部,发表论文 100 余篇。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原毅军 * 、徐大伟、丁永健、陈艳莹、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专业领域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430137 工业工程

01 工业工程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4 英语二

③ 302 数学二

④ 907 经济学原理(专)

欢迎经济学、理学、管理学、工学门类各专业外语、数学和语文基础好的本科毕业生报考。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