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硕士招生专业目录

大连理工大学 /2007-09-15

应用数学系

系别代码: 001

联 系 人:蔡老师

联系电话: 0411 - 84708350

基 础 数 学 专 业

该硕士点建立于 1993 年, 2003 年设立博士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现有指导教师 17 人,其中教授 10 人(全部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 7 人。此外,本专业的指导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绝大多数具有在国外留学或工作经历,多人担任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本专业教师今年来在拓扑与微分几何、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及算子理论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高水平的成果,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好评和引用。 2001 年以来本专业教师共发表 SCI 检索论文 100 余篇,正在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各类省部级科研基金 20 余项,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十余项、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一项、省级杰出青年基金一项。本专业教师多人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多次参与国际学术会议的组织工作,并主办国际学术会议两次。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郑斯宁 * 、王军 * 、邱瑞锋 * 、雷逢春 * 、侯中华 * 、刘西民 * 、卢玉峰 * 、 南基洙 * 、王毅 * 、韩志清 * 、于洪全、冯红、王颖、赵凤珍、赵立中、代万基、杨志青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70101 ▲▲ 基础数学
01 非线性分析

02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
03 拓扑学
04 微分几何学
05 组合数学


06 泛函分析


07 代数学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2 俄语

203 日语 选一

③ 611 数学分析
④ 804 高等代数

计 算 数 学 专 业

该学科点是国家重点学科,也是“ 211 工程”重点学科。设有数学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博士生导师 8 名,副教授 6 名。研究方向有计算几何与图形图像处理、函数与数值逼近、数值代数与最优化、神经网络计算、微分方程数值解等。计算几何与图形图像处理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在计算机科学、图像处理、图像与模式识别、可视化等领域中都有重要应用。函数与数值逼近是微分方程数值解的基础之一,是逼近各类函数的工具。数值代数、最优化和计算机代数研究线性与非线性方程组及最优化问题的计算机解法及软件,在科学、工程和经济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背景。微分方程数值解是解决科学与工程问题的重要途径和基础。神经网络计算是近年来新兴的计算数学课题之一。该学科点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2 项,国家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一等奖 1 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7 项,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1 项。德国洪堡基金资助一人次,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 1 项。 2001 年以来,发表 SCI 检索论文二百余篇,被 SCI 引用千余次。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30 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 1 项,面上基金 14 项, 973 子课题 3 项, 2 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特邀报告十余人次,任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学术委员会委员十余次,主持、主办国际和全国性学术会议 5 次。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王仁宏 * 、吴微 * 、罗钟铉 * 、于波 * 、苏志勋 * 、张鸿庆 * 、陈万吉 * 、杨海天 * 、张宏伟、

钱晓元、刘秀平、李正学、赵国辉、金光日、程明松、李崇君、朱春钢、张洁琳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70102 ☆▲▲计算数学

01 计算几何

02 图形图像处理

03 函数与数值逼近

04 数值代数与最优化

05 神经网络计算

06 微分方程数值解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2 俄语

203 日语 选一

③ 611 数学分析
④ 804 高等代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

该专业自 90 年代初始招收研究生, 2003 年设立博士点。设有数学博士后流动站。现有教授 1 名(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 3 名。十多年来,在应用概率统计、随机过程的理论与应用、金融数学等方面发表论文数十篇。承担国家和省市各类基金项目。本专业倡导研究生不仅要有坚实的数学基础知识,更应面向工程,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在国内外各行各业表现出色,许多已成为优秀的概率统计、金融与保险、计算机软件专家和应用数学工作者。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宋立新 * 、冯敬海、沈玉波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701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01 时间序列分析

02 数理统计及应用

03 随机过程与极限定理

04 可靠性理论与应用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2 俄语

203 日语 选一

③ 611 数学分析
④ 804 高等代数

应 用 数 学 专 业

该专业自 80 年代初始招收研究生, 2003 年设立博士点。设有数学博士后流动站。现有教授 8 名(其中 6 人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 3 名。十多年来,在微分方程的机械化求解、有限元的数学理论、应用偏微分方程、油藏开发、生物数学、城市交通与通讯等方面发表论文几百篇,出版教材和专著十余册。承担国家九七三项目、攀登项目以及国家和省市各类基金项目,国内外政府和企事业委托项目 30 多个。许多项目的研究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专业倡导研究生不仅要有坚实的数学基础知识,更应面向工程,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在国内外各行各业表现出色,许多已成为优秀的计算机软件专家和应用数学工作者。其中张鸿庆教授指导的博士生有 1 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2 人获得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该学科点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一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一项。所发表的科技论文被 SCI 检索的有一百多篇, SCI 引用二百多次。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张鸿庆 * 、冯恩民 * 、王天明 * 、王军 * 、吴微 * 、郑斯宁 * 、李风泉 * 、王毅 * 、贺明峰、

金正国、吴大为、杨彦春、赵凤珍、邓玉平,梅建琴。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70104 ▲▲应用数学

01 数学机械化与数学物理

02 生物数学

03 城市交通与通讯规划软件

04 计算生物学

05 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

06 生物系统建模与仿真

07 经济数学模型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2 俄语

203 日语 选一

③ 611 数学分析
④ 804 高等代数

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

该硕士点现有博士生导师 6 人,教授 6 人,副教授 6 人。设有数学博士后流动站。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线性规划、锥约束优化、不可微分析与最优化、均衡约束优化理论与算法、最优控制与参数辨识、生物信息学与生物数学、系统优化与布局优化、最优化计算方法等。十年来,在这些研究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在国外有重要影响、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出版(译)著十多部,在国际上有影响的期刊上发表论文 40 余篇,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两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二项。到目前为止,为国家培养专门人才 300 余人。他们当中有的已经是国内运筹学领域的有影响力的学者,多数在科研、教学、软件公司、生产、管理等部门和单位建功立业。本硕士点还完成大量的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实际课题,这些课题涉及解决油藏勘探与开发、交通规划、经济评价、经济发展规划、计算机管理及人造卫星舱布局等,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夏尊铨 * 、冯恩民 * 、李兴斯 * 、张立卫 * 、卢玉峰 * 、林贵华 * 、张宏伟、蒋志刚、郭崇慧、

张学胜、王明征、那日萨、庞丽萍、张旭、郭方芳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70105 ▲▲运筹学与控制论

01 最优化理论方法及应用

02 锥约束优化

03 非光滑分析与最优化

04 均衡约束优化

05 变分不等式与互补问题

06 最优控制及软件应用

07 经济分析、优化决策及应用软件

08 生物信息学与生物数学

09 非线性最优化计算方法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2 俄语

203 日语 选一

③ 611 数学分析
④ 804 高等代数

金融数学与保险精算专业

该专业现有教授 4 名(均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 2 名。近年来,在金融数学、保险精算等方面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承担国家和省市各类基金项目。本专业倡导研究生不仅要有坚实的数学基础知识,还应面向金融、保险精算实务,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将在金融与保险精算领域大有用武之地。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 冯恩民 * 、于波 * 、张立卫 * 、宋立新 * 、冯敬海、沈玉波。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70120 ▲▲★金融数学与保险精算

01 金融与保险精算中的随机化决策

02 信用风险、破产概率及其计算

03 风险度量与金融产品定价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2 俄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611 数学分析

④ 804 高等代数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系别代码: 002

联系人:于老师

联系电话: 0411 - 84708370

理论物理专业

理论物理专业主要从事物理学前沿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其使命在于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探索其可能的应用前景。理论物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其研究成果是未来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之一。理论物理要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尊重科学家的自由探索权利与精神,突出科学的长远价值。

我院理论物理专业早在 1986 年就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具有一级学科下博士后流动站,已培养硕、博研究生数 100 多人。本专业共有教授 9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5 人),副教授 3 人,本专业学术带头人都是曾在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学习、工作多年后回国的年富力强的学者,他们在近 5 年内在收录于 SCI 的 Phys.Rev.Lett.,Phys.Rev. , Phys.Leytt.Chin.Phys. 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150 余篇,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研究项目。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桂元星 * 、宋鹤山 * 、刘宏亚 * 、衣学喜 * 、张卫宁 * 、周玲 * 、冯太付 * 、余虹、姜东光、王殿夫、卜寿亮、李崇等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70201 ▲▲ 理论物理

01 量子信息论

02 基本粒子与场论

03 引力与宇宙论

04 统计物理

05 复杂网络

06 凝聚态物理

07 高等教育、教学法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612 数学物理方法

④ 806 量子力学

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

原子与分子物理是现代科学中发展最迅速、影响力最大的分支学科之一。本专业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光学、微电子学、生物学和化学等其它学科密切相关,最容易形成交叉学科。本专业的研究方向密切跟踪国际最前沿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超快超强激光场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分子结构与分子光谱学;分子反应动力学;立体化学动态学。本专业研究方向包含当前几个热门研究课题:分子在飞秒强激光场中解离与电离;生物分子结构及性质;反应物和产物分子角动量定向与取向;量子波包动力学;发光材料的分子结构;分子电子学等等。

本专业硕士点有教授 1 人。硕士点的挂靠单位为物理系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室。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丛书林 * 、郝策等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70203 ▲▲原子与分子物理

01 飞秒激光场中分子解离与电离动力学

02 分子结构与分子光谱学

03 用飞秒激光控制分子反应

04 材料结构、表面与界面的理论研究

05 药物分子设计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612 数学物理方法

④ 806 量子力学

等离子体物理专业

等离子体物理不仅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同时它又与材料学、化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等离子体技术在微

电子、新材料、环境、能源、空间等高新技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同时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 “211 工程”和“ 985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本专业设有等离子体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及 “ 三束 ” 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并拥有微波 ECR 等离子体装置、射频等离子体装置、强流脉冲离子注入机及激光诱导荧光光谱诊断系统等一批先进的实验设备。本学科近 5 年承担了数十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 “973” 项目及省部委研究项目,在低气压等离子体、大气压等离子体物理、空间和聚变等离子体物理,以及相关的应用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在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300 余篇。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王友年 * 、王德真 * 、王晓钢 * 、李国卿 * 、刘金远 * 、朱爱民 * 、王文春 * 、林国强 * 、丁振峰 * 、任春生、温晓琼、徐军、张家良、宋远红、戴忠玲、刘悦、梅显秀、郑殊、李雪春、王艳辉、陆文琪、李寿哲、孙继忠、牟忠信。

注: “*” 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70204 ☆▲▲等离子体物理

01 低气压等离子体物理及应用技术

02 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物理及其应用技术

03 空间及聚变等离子体物理

04 尘埃等离子体物理

05 等离子体和离子束与物质相互作用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612 数学物理方法

④ 806 量子力学

凝聚态物理专业

凝聚态物理学是当今物理学中最庞大、同时也是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分支学科。凝聚态物理学的主要任务建

立凝聚态物质的成分、结构与其物理性能之间的联系,揭示其内在的物理规律。凝聚态物理学涉及几乎现代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凝聚态物理专业是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支撑学科之一。凝聚态物理专业以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研究基地,以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目标为主要研究内容。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现有 20 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 20 余台,在技术上覆盖了离子束、电子束、激光束和低温等离子体等四大类先进的用于表面改性和薄膜合成的材料制备技术。

本专业主要的研究领域为:表面及薄膜物理(包括:薄膜生长机制、功能薄膜的合成与表征、载能束与物质

相互作用、光电半导体薄膜特性),固体的结构和性能表征(包括:新有序相、准晶与非晶、纳米结构),量子多粒子系统(包括:强关联电子体系、高温超导理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光晶格)。详情请见: http://mmlab.dlut.edu.cn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张庆瑜 * 、赵纪军 * 、韩福祥、白亦真、王友年 * ( 兼 ) 、董闯 * ( 兼 ) 、齐民 * ( 兼 ) 、陈充林

* ( 兼 ) 、林国强 * 、姜雪宁、秦福文、梅显秀、李晓娜、秦颖、徐军、翟峰、马春雨等

注:标有“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70205 ▲▲凝聚态物理

01 表面及薄膜物理 ( 包括薄膜生长机制、

功能薄膜的合成与表征、载能束与物质相互作用、光电半导体薄膜特性 )

02 固体的结构和性能表征包括新有序

相、准晶与非晶、纳米结构

03 量子多粒子系统包括强关联电子体

系、高温超导理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光晶格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612 数学物理方法

④ 806 量子力学

光 学 专业

光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 , 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激光的发明使光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光

学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纳米科学的交叉又使这门古老的学科焕发了新的生机,派生出以光学为基础的众多新的交叉科学与高新技术。

本专业为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企业培养具有扎实宽厚理论基础、全面系统的光、机、电、计算机应用能

力、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受到了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包括 IT 企业在内的众多独资、合资、大型国企的欢迎。

本专业开展以近场光学与纳米技术为中心的科学研究工作。包括近场光学理论研究、纳米应用技术研究:主

要有扫描探针显微技术(扫描隧道显微镜、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纳米检测技术、纳米微操作技术、超高密度近场光存储技术、碳纳米管、线圈制备及应用、近场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及以上技术在生命科学、信息存储、材料科学、纳米微加工等方面的交叉应用研究。

本专业开展图象处理与工程为中心的科学研究(包括光学/数字图象处理、光电子学与工业检测)和成象光学科学研究。

本专业曾与中科院北京电镜室共同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 2002 年经教育部鉴定的“原子力/光子扫描隧道组合显微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完成 “ 十万倍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 ” 、 “ 纳米光刀 ” 、 “ 微波波段合成孔径雷达成象技术 ” 、 “ 激光扫描成象 ” 、 “ 激光扫描法测量钢材直径和厚度 ” 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863 项目及省部委和大型国企项目。获国家教育部、中科院科技进步奖等 10 余项。目前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多项,近年来出版专著两部,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70 余篇。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潘石 * 、吴世法 * 、胡家升 * 、陈茂笃 * 、潘路军、张毅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70207 ▲▲光 学

01 近场光学与纳米技术

02 扫描探针显微技术及生物应用

03 近场增强拉曼光谱及应用

04 超高密度近场光存储

05 现代成像及图象处理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612 数学物理方法

④ 806 量子力学

生物物理学专业

生物物理学是应用物理学的概念和方法研究生物各层次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生命活动的物理、物理化学过程,和物质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表现的物理特性的生物学分支学科。生物物理学旨在阐明生物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有关物质、能量与信息的运动规律。近年来生物物理学的发展趋势着重在与更广泛的学科领域交叉,如数学、信息学等。本方向主要集中在

1 .神经生物物理

2 .脑功能成像及其应用

3 .神经信息学与生物信息学

4 .计算神经科学

5 . DNA 的结构与功能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等单位有广泛合作,欢迎生物学、医学、物理、数学、计算机、信息、电子等专业考生报名,从事交叉学科研究。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唐一源 * 、潘石 * 、刘伟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71011 生物物理学

01 神经生物物理

02 脑功能成像及其应用

03 神经信息学与生物信息学

04 计算神经科学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1 数学(一)

④ 806 量子力学

神经信息学专业

人类脑计划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又一国际性的科研计划。人类脑计划和基因组计划相比,囊括了更加广泛的内容,是一项更加伟大的工程。人类脑计划包括神经科学和信息学相互结合的研究,其核心内容是神经信息学。神经信息学是由神经科学与信息科学交叉形成的 , 其中 , 神经科学方面包括大脑和行为科学的研究 ; 信息科学方面则包括信息学、计算机科学和应用数学以及工程学的研究 . 具体说,神经科学研究方面包括: 1 、细胞与分子神经科学(离子通道、受体与突触传递); 2 、神经生物物理学; 3 、计算神经科学; 4 、神经心理学与知神经科学; 5 、神经生物学技术(脑功能成像,膜片钳,耳声发射,听觉诱发电位)。信息学方面的研究包括: 1 、数据库建立、查询方式、数据重获 ;2 、数据的可视化和可操作性 ;3 、数据的整合与数据挖掘 ;4 、信息工具开发 ;5 、神经信息学在医学、心理学中的应用。

该点的指导教师有:唐一源 * 、宋鹤山 * 等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只招收硕博连读生。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77620 ▲▲★神经信息学

01 神经生物物理

02 身心医学

03 神经信息学与生物信息学

04 认知神经科学

05 神经信息学数据库与数据挖掘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2 数学(二)

④ 808 神经科学基础

光学工程专业

该学科现有教授 5 人,副教授 3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4 人。该学科是以光电子和光子技术为主体的侧重于应用基础研究的光学工程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导波光子学器件及光纤传感技术,激光光谱学及在生物、环境和医学中的应用,信息光子技术,掺铒薄膜光波导放大器,生物医学光子学,光电工业检测以及成像光学和光学信息处理。

该学科的光纤传感器及其工业应用研究方向,先后承担过国家“七五”、“八五”科技攻关项目以及多项国家、省、市科学基金资助和企业委托项目,获两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激光光谱学在生物学、环境科学和医学中的应用研究方向,近年来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以及辽宁省科学基金的资助,在高灵敏度光声光谱技术应用于生物学研究方面处国际先进水平,在激光诊断癌症研究方面,也取得国内领先的成果;信息光子技术研究方向主要开展全光通信与网络、全光信号处理及高性能聚合物光子集成芯片与功能器件研究,是联合光子学、高分子材料和微纳米技术与制造等学科形成的新的优势研究方向;光电工业检测技术和成像光学及光学信息处理研究方向近年来连续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项目、国家“ 863 ”高技术项目和大型企业委托项目,研究成果在国内同领域居领先水平。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胡家升 * 、于清旭 * 、赵明山 * 、关柏鸥 * 、丁建华、赖康生、孙长森、李淑凤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0300 ▲光学工程

01 光纤传感技术

02 激光光谱学

03 生物医学光子学

04 信息光子学

05 光电检测及其工业应用

06 成像光学与图像处理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1 数学(一)

④ 807 电动力学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专业

本硕士点是大连理工大学重点建设的新学科,近年来从国内外引进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年轻教学和科研骨干。现有教师及工程技术人员 20 余人,其中教授 6 人(含特聘教授 2 人),副教授及高工 7 人,学科队伍以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为主。本硕士点主要研究方向有: 1 、半导体光电子学; 2 、光纤有源无源器件; 3 、集成电路设计; 4 、传感器件; 5 、光电检测技术及应用。本硕士点自成立以来,共承担八六三高技术计划、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 30 余项,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 20 余项;在国际国内核心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共发表论文 220 余篇;获国家和省科技进步奖 2 项;出版专著 3 部。

本硕士点指导教师: 杜国同 * 、胡礼中 * 、刘爱民 * 、杨键(特聘教授)、王德君 * 、宋士惠、边继明、刘艳红、秦福文、邱晓明、张玉书 * (特聘教授)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01 半导体光电子学

02 光纤有源无源器件

03 集成电路设计

04 传感器件

05 光电检测技术及应用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2 俄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05 半导体物理

工 程 力 学 系

系别代码: 003

联系人:赵老师

联系电话: 0411 - 84709484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专业

本专业主要从事力学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工程系统的动力学与控制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是目前力学领域十分活跃的研究方向。本专业尤其注重结合动力学、计算力学、计算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现代控制理论,对各种工程系统的动力学、振动与控制进行综合研究。研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土木、机械、车辆制造、航空航天和智能机器人等工程领域。

近 5 年来,本学科点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基础科学研究项目以及企业攻关项目,开展了活跃的国际交流,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了多篇重要研究论文,多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奖。发展了动力学理论,促进了力学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并解决了一些大型工程系统的建模与数值仿真方面的难题。

本硕士点指导教师:钟万勰 ** 、林家浩 * 、蔡志勤、齐朝晖 * 、王跃方、吴志刚 * 、张亚辉、赵岩

注:标“ ** ”者为中科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0101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01 哈密顿力学体系与辛数学方法

02 动力学与最优控制

03 随机振动及非线性振动

04 复杂系统与多体系统动力学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1 数学(一)

④ 816 材料力学

固 体 力 学 专 业

固体力学是力学中一个重要分支。固体力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以连续介质力学为基础,研究固体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的变形、运动、破坏等力学行为及其规律的定量描述;同时也研究固体介质中力学与热、电、磁、相变等物理过程的耦合效应;以及通过它的界面与流体,如血管与血液流动、土体与土孔隙中水和气流动,的相互作用。固体力学更是一门技术学科,特别在计算机与计算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它对推动航天、土木、水利、机械、材料、地质、能源、环境和生物等工程领域的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正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大连理工大学固体力学专业是辽宁省重点学科,有中科院院士钟万勰教授、博导 7 人。近年来主持和承担了数十项国家重要研究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点项目三项、面上项目二十余项、国家攀登项目的子项目两项;以及欧共体等资助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多项。代表性的专著有“应用力学对偶体系”、“弹性力学求解新体系”、“计算结构力学与最优控制”、“辛弹性力学“、“非线性有限元”、“结构分析光测力学”等。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400 余篇,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重视。

本硕士点指导教师:钟万勰 ** 、陈万吉 * 、李锡夔 * 、徐新生 * 、杨海天 * 、陈浩然 * 、姚伟岸 * 、蔡贤辉、李峰、季顺迎、杨春秋、于万明、张晓鹏、朱袆国、 武文华、 雷震坤

注:标“ ** ”者为中科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0102 ▲▲固体力学

01 弹性力学新体系

02 多孔多相介质力学

03 计算固体力学与耦合问题数值方法

04 破坏力学

05 冲击动力学

06 工程流变学及应用

07 颗粒材料力学

08 现代光测力学与图像分析处理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16 材料力学

流 体 力 学 专业

流体力学是研究各种静止和运动条件下流体规律的科学。现代流体力学主要的研究手段包括实验研究、理论分析以及数值计算,涉及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本学科点多年来主要研究的领域有:非线性波浪与物体的相互作用理论及计算;流体力学的计算方法;哈密顿体系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斯托克斯流的一般理论及解析解;污染物质在不饱和土壤中迁移的实验与数值模拟;流动过程中流体的混合以及质量、热量传递过程的强化技术;非定常管流的数值模拟;湍流的数值模拟;流体流动稳定性分析等。近年来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欧洲共同体国际科学合作基金项目。此外,承担了一些重要的工程项目的研究工作,解决了许多工程中的关键问题。

本硕士点指导教师:徐新生 * ,卞永宁,赵明,王科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0103 ▲▲流体力学

01 流体力学中的辛技术及应用

02 磁流体中智能机器鱼机理与优化设计

03 流动的稳定性分析及湍流模拟

04 流体的混合及热质传递强化技术

05 港口海岸工程及海洋工程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16 材料力学

工 程 力 学 专业

工程力学是力学与现代工程技术交叉发展的一门学科,运用现代力学的知识解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重大工程问题。其研究领域几乎涉及所有的工程领域,如航空、航天、土木、机械、水利、造船、材料、化工、能源、环境和生物等。并且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信息、材料、生命、电子等新兴学科和战略高技术产业 , 对工程力学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研究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展和深入。

工程力学的主要研究目标是同相关学科结合,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技术,研究工业装备和工程结构中的关键力学问题以及多学科交叉问题,研究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先进的数值分析技术、试验技术、先进的设计方法和理论,以及实现这些理论和技术的软件平台和实现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学科点组建于 1957 年,依托于大连理工大学力学一级学科和“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教学设备条件先进,师资力量强。师资队伍包括钱令希教授、程耿东教授和欧进萍教授三位中科院院士、 18 名博士生导师,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三等奖、国家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家教育部及其它部省级一、二等奖 30 余项。近五年来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八六三、九七三和重要的军工和工程攻关项目等一批重要科研项目,出版和发表学术著作和高水平论文几百篇(部),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重视。

本硕士点指导教师:钱令希 ** 、程耿东 ** 、欧进萍 ** 、陈浩然 * 、郭杏林 * 、郭旭 * 、李刚 * 、李兴斯 * 、李晓杰 * 、林家浩 * 、刘书田 * 、刘迎曦 * 、邵龙潭 * 、王希诚 * 、吴承伟 * 、岳前进 * 、张洪武 * 、关振群、张文首、亢战 * 、白瑞祥、毕祥军、陈金涛、董守华、葛增杰、李云鹏、李守巨、王平、奚进一、闫鸿浩、杨迪雄、喻永声、赵国忠、周霞

注:标“ ** ”者为中科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0104 ☆▲▲工程力学

01 工程结构多学科优化与反问题

02 结构与多学科耦合系统仿真软件与工程应用

03 先进材料与结构性能表征与现代 设计理论

04 工程结构动力分析与控制

05 冰荷载与工程结构抗灾减灾设计理论

06 复合材料和智能材料结构分析和设计

07 工艺力学

08 工程结构可靠性分析与健康诊断

09 振动与强度实验分析及故障诊断

10 高速冲击动力学及应用

11 高精度有限元与工程流体力学问题求

解方法研究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1 数学(一)

④ 816 材料力学

计 算 力 学 专业

计算力学是力学的重要分支,在航天、航空、机械、土木等工程中领域有重要应用,也是与信息、材料、生命等新兴学科交叉的有力工具,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这些领域对计算力学的人才都有强烈的需求。

本专业针对国民经济和重大工程问题中的关键力学及相关耦合问题,以数值计算和仿真为主要手段,开展计算力学和工程科学计算中的科学问题、关键算法以及大规模计算工程软件的核心技术 / 工程应用问题等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 1 .结构与多学科分析和优化理论及应用 2. 计算力学与大规模工程科学计算软件系统 3. 计算力学的基本理论 / 数值方法及应用

本专业培养基础理论扎实、适应面宽,计算和软件能力突出、面向工程的高层次计算力学人才。

本学科点近 5 年在国内外杂志上共发表论文 300 余篇,获省部级等奖项 10 余项,出版学术专著 5 部,近 3 年科研经费 1000 多万元。目前在研项目 30 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 13 项。本学科在基础理论、软件研发、工程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国内处于领先,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

本硕士点指导教师: 钟万勰 ** 、程耿东 ** 、陈浩然 * 、陈万吉 * 、李锡夔 * 、李兴斯 * 、林家浩 * 、刘迎曦 *

王希诚 * 、吴承伟 * 、杨海天 * 、张洪武 * 、刘书田 * 、李刚 * 、郭旭 * 、张文首、蔡志勤、关振群、李守巨、李云鹏、武文华、张亚辉、赵国忠、白瑞祥、亢战、马红艳、陈飙松、赵岩

注:标“ ** ”者为中科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0120 ▲▲★计算力学

01 优化与反问题的数值方法及应用

02 结构静动力学与可靠度分析

03 多场耦合问题的数值方法及应用

04 近代有限元方法及软件

05 计算材料学

06 计算结构工程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 选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16 材料力学

岩土与环境力学专业

岩土与环境力学是岩土工程、岩土环境工程的基础学科。以它们为背景发展的多孔多相介质力学构成了现代岩土力学与岩土 - 环境力学的主要理论框架,同时也是对能模型化为多孔多相介质的混凝土、地下油层、蜂窝状功能材料、生物骨架等工程材料中力学及以力学为中心的耦合问题进行研究的理论基础。它是对土木、岩土环境、石油开采、材料、结构、生物等各工程领域的科技进步与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基础理论学科。

本专业科依托工程力学系和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有五位博士生导师,与国际学术界保持密切的合作联系。近年来主持和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点项目一项、国家杰出青年项目一项、面上项目十余项、国家攀登项目的子项目两项等国家重要研究项目;以及欧共体等资助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三项。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和高校自然科学奖三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200 余篇,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

本硕士点指导教师:李锡夔 * 、张洪武 * 、刘迎曦 * 、邵龙潭 * 、李守巨、武文华、杜志达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0121 ▲▲★岩土与环境力学

01 多孔多相材料中非线性力学及耦合问题的理论与数值方法

02 环境土力学

03 岩土力学中反问题的理论与应用

04 冻土力学

05 岩土力学试验测试技术与土的本构关系

06 岩石力学、地下工程与边坡工程

07 土壤渗流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16 材料力学

动力学与控制专业

本专业主要从事复杂系统的动力学分析、计算及控制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着眼于开展面向学科前沿与工程实际需求的交叉学科研究,培养动力学与控制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本学科是目前应用力学领域十分活跃的研究方向。本专业尤其注重结合动力学、计算力学、计算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现代控制理论,对各种工程系统的动力学、振动与控制进行综合研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土木、机械、车辆制造、航空航天和智能机器人等工程领域。

近 5 年来,本专业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基础科学研究项目以及企业攻关项目,开展了活跃的国际交流,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了多篇重要研究论文,多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奖。发展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动力学与控制理论与计算方法,促进了力学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并解决了一些大型工程系统的建模与数值仿真方面的难题。钟万勰院士是《动力学与控制学报》主编。

本硕士点指导教师:钟万勰 ** 、林家浩 * 、陈浩然 * 、蔡志勤、齐朝晖、王跃方、吴志刚、张亚辉

注:标“ ** ”者为中科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0122 ▲▲★动力学与控制

01 工程结构振动分析、控制与优化

02 智能材料与 结构控制

03 机器人系统动力学

04 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1 数学(一)

④ 816 材料力学

应用与实验力学专业

应用与实验力学是力学与现代工程技术交叉发展的一门学科,是力学与工程相结合的重要纽带,运用现代力学的知识解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重大工程问题 , 其研究领域几乎涉及所有的工程领域,如航空、航天、土木、机械、水利、造船、材料、化工、能源、环境和生物等。应用与实验力学重点在应用和实验两个方面,培养具有宽广知识面、能在理论、实验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出开创性成果的综合性、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力学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现有中科院院士 3 人。应用与实验力学是二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本学科依托于工程力学系和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有较悠久的研究历史和良好基础,建立了以中青年为主的学术队伍,拥有较完善的实验设备与仪器。能在宏观、细观等不同层次上,进行跨学科的数值模拟和力学实验。近五年来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八六三、九七三和重要的军工和工程攻关项目等近 40 项,申请和获得发明专利 20 余项,出版有代表性的专著和教材 3 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180 余篇,近三年各类科研经费累计达到 830 余万,目前在研各类科研项目 30 余项,经费总计 500 余万元。应用与实验力学专业目前有在校硕士研究生 80 余人。应用与实验力学硕士点欢迎力学、机械、土木、材料、生物等相近专业的考生、特别是有实践经验的有志青年报考。

本硕士点指导教师:吴承伟 * 、邵龙潭 * 、岳前进 * 、李晓杰 * 、郭杏林 * 、张文首、董守华、孙益振、奚进一、周霞、毕祥军、闫鸿浩、李金平、杜志达、雷振坤、蔡贤辉、 王宇新等。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0123 ▲▲★应用与实验力学

01 材料和结构在特殊环境下的力学行为、振动与强度分析、故障诊断、结构动态载荷识别和模态分析

02 岩土和环境力学实验测试技术、多孔多相介质力学基础理论研究

03 寒区重大海洋工程抗振技术与实验监测技术、水生物生物力学和摩擦学

04 爆炸力学、冲击动力学、爆破工程、爆炸加工

05 重大工业装备故障诊断、性能分析与安全评估

06 现代光测与图像分析处理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1 数学(一)

④ 816 材料力学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综合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边缘性、交叉性学科。其主要任务是运用工程技术与计算机等手段,研究生物体特别是人体的结构、功能和其它生命现象,研究用于防病、治病、人体功能辅助及卫生保健的人工材料、制品、装置和系统,发展仿生工程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支柱。本硕士点将依托“ 985 工程”二期建设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力学一级学科等优良环境,在研究方向和专业方面,着重计算力学、 现代计算机技术以及数值建模与 生物学、医学的交叉领域的研究,极具自身特色。

本学科的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入的专业知识,有较宽的知识面;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的现状和动向,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任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具有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本硕士点指导教师包含****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1 名、博士生导师 5 名、教授 6 名:张洪武 * 、吴承伟 * 、刘迎曦 * 、王希诚 * 、郭旭 * 、孙秀珍、王跃芳、李守巨、关振群、朱祎国

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注:标“ ** ”者为中科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77600 ▲生物医学工程

01 计算生物力学

02 生物系统建模与控制

03 反演理论在生物建模与临床诊断上的应用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2 数学(二)

④ 809 病理生理学

⑤ 816 材料力学

④⑤选一

机械工程学院

学院代码: 004

联系人:崔老师

联系电话: 0411 - 84708414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建于 1949 年, 50 年代末开始培养研究生, 1981 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博士点, 1987 年经国务院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 1995 年开始接受博士后流动人员学习工作。经过“九五”、“十五”“ 211 工程”和“ 985 工程”建设,该专业已成为 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装备制造业和先进制造技术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高层人才培养基地。 拥有“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模塑制品工程研究中心”。本硕士 点现有教授 12 名(其中博士生导师 9 名),副教授 1 2 名。近 3 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200 余篇,出版学术专著 2 本;完成了大量的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及省、部级二等科学进步奖。在精密 / 特种加工与模具制造、精密复杂曲面的设计与制造、现代制造技术等方面已形成鲜明特色。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郭东明 * 、王敏杰 * 、赵福令 * 、康仁科 * 、徐文骥 * 、高 航 * 、王殿龙 * 、王晓明 * 、余祖元 * 、金洙吉 * 、孙玉文 * 、张弘弢、梁延德、吴东江、于同敏、马 勇、王续跃、宋满仓、曹利新、李 嫚、姜开宇、董 海、王连吉、李启堂、祝铁丽 、杨 睿、段春争、赵丹阳等。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1 精密超精密加工及特种加工理论及技 术

02 制造过程自动化装备设计理论及技术

03 精密模具设计方法与制造技 术

04 复杂曲面设计理论与制造技术

05 硬脆材料加工与工具技术

06 精密测量技术与 CAT

07 智能 CAD/CAM/CIMS 一体化技术,虚拟制造和快速制造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23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⑤ 820 机械设计基础

④⑤选一

复试分数线按一级学科确定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本学科是机械与电子紧密结合的新兴学科,拥有硕士学位与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可接受博士后流动人员学习工作,是辽宁省重点学科。现有教师 32 名,教授 8 名(其中博士生导师 7 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16 名,讲师 8 名。主要研究领域与方向: 1 )数控仿形及数字化制造系统: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其中大型火箭发动机喷管数控仿形系统获航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2 )现代传感器与执行器、智能测控、故障预知与诊断技术:先后完成国家基金、国家 863 及省市科研课题多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 项、国防科委重大科技成果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共 12 项。 3 )液压系统动态仿真与优化液压计算机辅助设计、测试与制造: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近 5 年共发表学术论文 400 余篇、学术专著 4 部;授权发明专利 11 项。

本学科点指导教师:孙宝元 * 、田树军 * 、贾振元 * 、褚金奎 * 、刘 冲 * 、王晓东 * 、王永青 * 、丛 明、方加宝、佟 宇、李剑中、刘 欣、张元良、邢英杰、张永顺、金仁成、徐 中、马 跃、张 军、戴恒震、张志新、王奉涛、王福吉、李宏坤、刘 巍、张 宏、李 震等。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01 数控仿形及数字化制造系 统

02 现代传感器与执行器应用基础理论与技术

03 大型工业装备状态监测、诊断与控制

04 CAD/CAM/CIMS (计算机辅助设计 / 制造 / 集成制造系统)

05 计算机辅助测试及智能控制系统

06 智能化精密仪器,仪表设计与制造

07 智能机器人及其应用技术

08 液压系统动态仿真与优化及其 CAD/CAM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23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⑤ 820 机械设计基础

④⑤选一

复试分数线按一级学科确定

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

本学科点是同时拥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并可接受博士后流动人员学习工作。学科点现有教授 3 名(其中博士生导师 3 名),副教授 15 名,具有博士学位人员 13 名。从事的研究方向及内容涉及机构与产品创新设计、智能 CAD/CAM 与优化、基于知识数字化设计、工程机械创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可靠性工程与质量工程、网络环境协同设计、计算智能算法和模糊技术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机械和液压传动与控制、计算机集成产品开发方法及技术等。研究工作重视理论创新、学科交叉、发展新技术,并注重与国家经济建设和国家目标的需要相结合。近 5 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300 余篇,专著 5 部;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 973 ”、“ 863 ”课题、省部委科研项目、企业委托的技术攻关等大量的项目,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王德伦 * 、屈福政 * 、孙 伟 * 、胡青泥、张晓丽、冯刚、苗明、董惠敏、朱林剑、王丹虹、胡延平、华顺刚、马雅丽、高 媛、高顺德、王 欣、宋洪侠、孙守林、苏铁明、史彦军、虞慧岚、毛范海、吴海帆、曹旭阳、李 涛、张振宇等。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01 机构与产品创新设计

02 智能 CAD/CAM 与优化

03 基于知识数字化设计

04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

05 可靠性工程与质量工程

06 网络环境协同设计与虚拟设计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23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⑤ 820 机械设计基础

④⑤选一

复试分数线按一级学科确定

微机电工程专业

微机电工程,即微型机械电子系统( MEMS ),是机械、电子、物理、材料、信息、生物等领域的交叉学科。本学科点是同时拥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并设有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专业涉及介观物理、细观力学、微加工技术、微纳米技术等诸多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具有突出的生产工艺与测试技术的工程实践性,工程应用领域宽广并具有宏伟的产业前景。

该学科建有微系统研究中心,由王立鼎院士领导下的多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和副教授教师组成。经过“九五”、“十五”“ 211 工程”和“ 985 工程”的重点建设,建有面积为 950 平方米的恒温超净实验室,有配套的微细加工和测试设备,现已成为微纳米技术及系统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在国内外发表了相当数量的论文并获有多项专利,承担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973 ”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 863 ”计划项目、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面上项目和多项省市纵向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全国科学大会奖 1 项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十余项。还与美国、德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单位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孙宝元 * 、褚金奎 * 、刘 冲 * 、王晓东 * 、邹赫麟 * 、马 勇、杜立群、金仁成、罗 怡、崔 岩、徐 征、刘军山等。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0220 ▲▲★微机电工程

01 微机电系统

02 微加工工艺

03 生化微系统

04 微传感器与微执行器

05 微机构学和微机器人

06 微操作与微装配系统

07 微能源技术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23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⑤ 820 机械设计基础

④⑤选一

复试分数线按一级学科确定

工 业 工 程 专 业

本学科点是同时拥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并设有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点现有教授 4 名(其中博士生导师 4 名),副教授 4 名,具有博士学位人员 7 名。

本学科越来越受到工业界和学术界的重视。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TQCSE (及时、高质量、低成本、最佳服务和清洁化)的不断完善成为企业的追求目标,直接关系着其生存与发展。如何面向市场,以用户为核心,通过系统的集成和过程优化、资源优化配置和成本有效控制、技术创新及管理创新、基于知识的生产模式的创新,以及全球化战略的实施和决策管理等,使企业生产力要求的运用得到持续改进,以使企业获得理想的 TQCSE 目标,这是本工业工程学科的核心研究内容。
本学科在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计划调度、物流优化控制、计算机集成制造、人工智能与系统优化、可靠性工程等方面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863 计划项目、省市攻关等项目,其研究成果已在生产中应用,取得了一些有显示度的理论与应用成果。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王德伦 * 、贾振元 * 、屈福政 * 、孙 伟 * 、冯 刚、苗 明、邢英杰、王 欣、 李 涛等。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0221 ▲▲★工业工程

01 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与系 统

02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03 质量控制工程

04 企业管理与信息集成

05 设施规划与布局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23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⑤ 820 机械设计基础

④⑤选一

复试分数线按一级学科确定

精密仪器及机械专业

精密仪器及机械是集机械、电子、光学及计算机应用于一体的多学科渗透的专业。着重培养既有精密仪器及精密机械设计制造基础,又能掌握检测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本学科点是同时拥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该学科跟踪精密仪器及机械领域发展的科研前沿,经过“ 211 工程”和“ 985 工程”的建设,拥有几何量测试中心,精密测量、微机电系统等实验室,面积 2000 余平方米,购置了一批国际先进的仪器设备,实验条件居国内一流。现有教授、副教授近 20 人,学术梯队完整。先后获国家科技奖 1 次,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 次,省部级科技奖 9 次。承担和完成的主要科研课题有国家 973 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面向经济建设的应用工程等项目。

本硕士点指导教师:贾振元 * 、孙宝元 * 、褚金奎 * 、刘冲 * 、王殿龙 * 、王晓东 * 、邵龙潭 * 、佟 宇、刘 欣、张元良、张永顺、马 勇、杜立群、金仁成、罗 怡、张志新、刘越等。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0401 ▲▲精密仪器及机械

01 智能仪器与测控技术

02 微机电系统测试仪器

03 设备监控与仪器

04 精密机械基础理论及设计

05 精密齿轮加工与测试技术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21 控制工程基础

复试分数线按一级学科确定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

本硕士点隶属机械工程学院和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两部分。机械工程学院的学科点有教授 7 人,副教授 10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7 人。本学科点是同时拥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是将机械、电子、光学、计算机、自动控制等技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由此形成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系统和新产品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 项,国家科委、计委、财政部联合颁发的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辽宁省和机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和辽宁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承担和完成的主要科研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 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面向经济建设的应用工程等项目。近 5 年来在 Sensors and Actuators 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 200 余篇,其中被 SCI 、 EI 、 ISTP 收录 70 多篇。

本硕士点指导教师:孙宝元 * 、褚金奎 * 、刘 冲 * 、王殿龙 * 、王晓东 * 、邵龙潭 * 、佟 宇、刘 欣、张元良、张永顺、马 勇、杜立群、金仁成、罗 怡、张志新、刘 越等。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01 精密计量基础理论

02 现代质量控制理论与方法

03 工程表面计量技术及仪器

04 精密仪器开发设计

05 机械量与几何量精密测试技术

06 传感器与执行器

07 嵌入式仪器系统设计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21 控制工程基础

复试分数线按一级学科确定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

本硕士点隶属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和机械工程学院两部分。机械工程学院的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点现有教师 7 名,其中副教授 3 名,助理研究员、讲师及工程师 4 名。

该学科是在最近十余年才发展起来的属世界前沿的新兴学科,基于理论研究并面向实际应用,机械、电子与信息、计算机软硬件及应用等学科交叉十分显著,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研究方向: 1 )自动化装置与智能控制; 2 )是智能 CAD ; 3 )信号与识别(归在信息学院)。

几年来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分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水平和国内先进水平,获得过国家高教科技成果一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近年来发表有代表性的学术专著 2 部;在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60 余篇,被 SCI 、 EI 等收录多篇。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张应中、徐志祥、陈 星、罗晓芳等。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01 自动化装置与智能控制

02 智能 CAD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1 数学(一)

④ 822 微机原理及应用 ( 机 )

复试分数线按二级学科确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代码: 005

联系人:杜老师

联系电话: 0411 - 8470843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表面工程、材料无损检测与评价、材料连接技术、生物医学工程七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七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分别是: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

本硕士点综合了我校在材料、物理、化学交叉学科上的优势,现有教授 6 人,副教授 4 人。科研上,依托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校材料分析测试中心,结合社会需求和国家项目,进行材料成分、结构设计与分析,主要研究方向有准晶及非晶材料、纳米材料、光电材料、材料表面改性机理、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已经具备了国内一流的工作条件和科研氛围。各项科研活动十分活跃,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与国外的项目合作和人员交流频繁,与法国、美国、俄罗斯、韩国、印度、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相关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在教学上,重点加强工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尤其在材料物理、化学方面,使之适于从事先进材料机理研究和开发工作,能够胜任高级研究和科技管理工作,为社会提供高水平研究型专门人才。

本硕士点指导教师:闻立时 ** 、董闯 * 、姜辛 * 、董星龙 * 、张庆瑜 * 、林国强 * 、王存山、李晓娜、羌建兵、

邓德伟、吴爱民、王清、黄昊、刘辰光

注:标“ ** ” 者为工程院院士,标 “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01 复杂体系合金相成份设计

02 准晶及非晶材料

03 金属纳米材料

04 纳米电磁功能材料

05 载能束材料改性机理

06 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应用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 202 俄语选一

③ 302 数学(二)

④ 825 材料科学基础

⑤ 820 机械设计基础

⑥ 823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⑦ 851 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

⑧ 884 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实验

④⑤⑥⑦⑧ 选一

复试分数线按一级学科确定

材 料 学 专业

本学科点是辽宁省重点学科。材料学硕士点分别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水利学院两个学院招生。

金属材料部分(隶属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别代码请选 005 )

金属材料部分主要以原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学科点为基础, 1981 年获准设立硕士点, 1993 年获准设立博士点。本硕士点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 6 人,副教授 1 人。多年来形成了稳定的、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科研方向:功能材料(形状记忆合金、智能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型焊接材料,非晶、纳米晶材料,环境友好材料,耐热耐蚀材料组织结构及寿命评估等。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国家“ 86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委基金及大量企业的科研课题,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省部委、大连市十多项科技奖励。依托的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校材料分析测试中心,拥有国内先进的材料制备、分析检测设备。如 X 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 DSC 、 DTA 、 TGA 等,具备国内一流的工作条件和科研气氛。与德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研究和培养研究生。各项科研活动十分活跃,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

本硕士点指导教师:王来 * 、齐民 * 、张立文 * 、赵杰 * 、谭毅 * 、黄明亮 * 、王轶农 * 、马海涛、许富民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0502 ▲▲材料学

(隶属金属材料部分)

01 生物材料及其表面改性

02 智能材料与器件

03 电子封装材料与技术

04 非晶、纳米晶材料

05 耐热耐蚀材料

06 微波吸收与导电材料

07 计算材料学

08 先进材料的力学行为

09 能源材料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 202 俄语选一

③ 302 数学(二)

④ 825 材料科学基础

⑤ 820 机械设计基础

⑥ 823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⑦ 851 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

⑧ 884 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实验

④⑤⑥⑦⑧ 选一

复试分数线按一级学科确定

材料加工工程专业

材料加工工程硕士点是辽宁省重点学科。本学科点创办于 1953 年,是国内最早设立的学科点之一。 1981 年获准设立硕士点, 1983 年获准设立博士点。 1988 年经国家批准试办了大连理工大学铸造工程研究中心。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有一支国内知名、国外有影响的教师队伍,现有教授 9 人,副教授 8 人。包括殷国茂(双聘)院士,还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1 人。 1999 年“材料电磁加工及凝固数值模拟”研究方向被教育部批准设立“****”特聘教授岗位。多年来形成的有影响的研究方向为:金属凝固组织控制、材料电磁加工、材料加工过程计算机模拟、材料加工过程的物理模拟、 连铸过程计算机检测与控 制、材料复合及数字化成形新技术、强磁场材料学、材料塑性加工技术等。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 863” 项目,国家“ 973” 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重大、重点基金项目和大量企业横向课题。拥有电磁铸造成套设备、电磁连铸系统、多种频率电源装置、真空中频感应炉、液压机、真空热压炉、焊接等大型设备。与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研究和培养研究生。

本硕士点指导教师:殷国茂 ** 、李廷举 * 、张国梁 * 、刘顺华 * 、张兴国 * 、姚曼 * 、志强 * 、周文龙 * 、姚山 * 、王同敏 * 、郝海 * 、温斌 * 、张维平、刘旭麟、王桂芹、赵红、马红军、潘学民、陈国清、房灿峰、段玉平、王旭东

注:标“ ** ”者为工程院院士,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01 金属凝固组织控制

02 材料加工过程计算机模拟

03 材料电磁加工

04 材料加工过程的物理模拟

05 连铸过程计算机检测与控 制

06 材料复合及数字化成形新技术

07 强磁场材料学

08 材料塑性加工技术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 202 俄语选一

③ 302 数学(二)

④ 825 材料科学基础

⑤ 820 机械设计基础

⑥ 823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⑦ 851 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

⑧ 884 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实验

④⑤⑥⑦⑧ 选一

复试分数线按一级学科确定

材料表面工程专业

本硕士点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相关研究室人员组成,依托三束材料改性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于 2003 年 3 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为国内本领域率先获准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本硕士点现有教授 4 人,副教授 3 人。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等离子体材料表面工程、载能束材料表面工程、功能薄膜与涂层、材料腐蚀防护工程、表面工程设计理论和表面工程计算机可视化技术等。拥有等离子体基低能离子注入系统,等离子体 / 离子束增强沉积系统,固体 / 气体离子束增强沉积装置,强流脉冲离子束系统,非平衡磁控溅射沉积装置等大型工艺设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等离子体基低能离子注入技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国内首创的工业型等离子体 / 离子束增强沉积系统,可以实现精密工模具的表面改性和涂层沉积。 TEMP-6 型强流脉冲离子束系统是国内唯一的用于材料表面工程的低能离子加速器。该学科点曾获得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在内的多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现承担国家“ 86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十多项。与美国、俄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相关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研究和培养研究生。

本硕士点指导教师:雷明凯 * 、张俊善 * 、李国卿 * 、张贵峰、韩会民、项礼、朱小鹏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0521 ▲▲★材料表面工程

01 等离子体材料表面工程

02 载能束材料表面工程

03 功能薄膜与涂层

04 材料腐蚀与防护工程

05 材料表面工程设计理论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 202 俄语选一

③ 302 数学(二)

④ 825 材料科学基础

⑤ 820 机械设计基础

⑥ 823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⑦ 851 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

⑧ 884 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实验

④⑤⑥⑦⑧ 选一

复试分数线按一级学科确定

材料无损检测与评价专业

大连理工大学在教育部直属院校中首创了材料无损检测专业方向。目前已形成了集教学、科研及技术开发应用于一体的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发展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中新的生长点,是培养材料无损检测与评价高级人才的基地。现有教授 1 人,副教授 4 人,高工 1 人。拥有高性能超声测试及分析仪器。目前在材料检测、组织结构表征及性能评价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在超声波信号的时域、频域处理方面奠定了扎实的研究基础,并在功率超声制备纳米材料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研究。该学科点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省部级科技一等奖等多项奖励。研究成果在美国无损检测学会会刊 Materials Evaluation 等国内外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 40 余篇,多篇被 SCI 、 EI 收录。出版了普通高等教育机电类规划教材《无损检测》等专著 3 部。

本硕士点指导教师:李喜孟 * 、林莉 * 、谭家隆、陈军、李萍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0522 ★材料无损检测与评价

01 材料超声无损表征与评价

02 功率超声新材料制备技术

03 材料无损检测工程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 202 俄语选一

③ 302 数学(二)

④ 825 材料科学基础

⑤ 820 机械设计基础

⑥ 823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⑦ 851 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

⑧ 884 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实验

④⑤⑥⑦⑧ 选一

复试分数线按一级学科确定

材料连接技术专业

材料连接技术是材料加工和制备的一种重要手段,近年来材料连接技术研究方向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于 2003 年成立了大连理工大学焊接研究所。 2004 年 9 月经批准设立“材料连接技术”学科博士 / 硕士学位授予点。本学科点由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相关研究室组成。依托于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辽宁省原材料特种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该学科点现有教授 1 名,副教授 1 名。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先进连接工艺研究、先进焊接材料研究、先进连接设备研制、材料连接数字化等。与美国、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研究机构开展长期合作研究。该硕士点现承担国家“ 863 项目”,十五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二十多项。在材料连接和焊接材料领域取得了 10 余项发明专利。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宝钢、重庆隆鑫摩托、大连造船厂等大型企业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材料连接技术”学科点拥有激光加工器、变极性等离子焊机、氩弧焊机、直读光谱仪、高速摄像系统、红外热像仪、应力分析仪等先进设备。该硕士点所进行的镁合金连接技术研究处于国内外领先位置,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轻金属激光—氩弧复合热源焊接新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采用连续熔化焊接与胶接技术有机复合,形成的“材料胶焊新技术”为今后异种材料的连接提供新的研究方向;以液相扩散焊接新工艺、外加电磁场熔焊工艺、磁流体力学、电磁控制技术为基础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连接技术研究已成为当今焊接技术研究的热点。该硕士学位授予点近五年共发表 SCI , EI 收录学术论文 100 余篇。

本硕士点指导教师:刘黎明 * 、祝美丽、董红刚、宋刚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0523 ▲▲ ★ 材料连接技术

01 先进连接工艺研究

02 先进焊接材料研究

03 材料连接数字化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 202 俄语选一

③ 302 数学(二)

④ 825 材料科学基础

⑤ 820 机械设计基础

⑥ 823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⑦ 851 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

⑧ 884 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实验

④⑤⑥⑦⑧ 选一

复试分数线按一级学科确定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点生物材料与器件和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研究方向隶属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本硕士点的 2 个研究方向由材料工程系相关研究室人员组成,现有教授 2 人,副教授 1 人。现承担国家“ 86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十多项。

本硕士点指导教师:雷明凯 * 、齐民 * 、赵红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3100 ▲生物医学工程

01 生物材料与器件

02 生物材料表面工程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 202 俄语选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25 材料科学基础

⑤ 820 机械设计基础

⑥ 823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⑦ 851 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

⑧ 884 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实验

④⑤⑥⑦⑧ 选一

复试分数线按一级学科确定

土木水利学院

学院代码: 006

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 0411 - 84708101

岩土工程专业

岩土工程专业隶属于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具体归属于土木水利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

土木工程学科岩土工程专业硕士点现有教授 3 人,副教授与高级工程师 4 人,讲师与工程师 5 人。目前在读博士研究生 30 余名,硕士研究生 50 余名。已培养博士生 25 名、硕士生 50 余名。

本学科是大连理工大学水利工程与土木工程学科的重要科学研究、教学与研究生培养基地。岩土工程研究所目前设有海洋土力学研究室、土动力学研究室、计算岩土力学研究室、岩石力学与工程地质研究室,其中海洋土力学是我校 “211 工程 ” 重点建设学科 “ 海岸和近海工程 ” 的主要建设方向之一,拥有世界先进的土工多功能剪切仪,目前正在建设土工离心机实验室。

近年来,本学科始终密切结合学科发展和工程建设,既注重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在学科前沿开展学术研究,又紧密结合工程实践,在工程应用中解决实际问题。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攻关等各类基础研究项目 20 余项,完成了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海洋工程、火电工程、道路交通工程、采矿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中关键技术课题 20 余项,承担了大量的岩土工程应用研究及工程建设与社会服务项目,有关成果直接为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技术参数。近 5 年来出版专著 4 部,主编论文集 4 套,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300 余篇,其中 100 余篇论文获土木工程学会、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等优秀论文奖或被 SCI 、 EI 、 ISTP 检索。在海洋土力学实验技术、非线性海床动力学、非连续变形计算力学、土的本构理论与土工非线性数值分析、非线性土动力学与土工抗震分析、岩土稳定性与极限平衡分析、基于 GIS 技术的岩土环境与地质灾害评价系统、膨胀岩土实验技术与本构特性、土工加筋与地基加固、环境岩土工程等方面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中国大禹水利科技进步二等奖、电力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冶金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励。

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海洋土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变形机理”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波浪作用下海洋软土的循环软化效应特性与本构模型及其在海洋地基分析中的应用”、“非饱和膨胀土强度与本构模型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等多项重要基础理论研究项目和大连港、锦州港吹填软基处理技术评价与工程效果监测等大量工程应用和生产实际项目。

本专业指导教师:岩土工程研究所:栾茂田 * 教授、杨庆 * 教授、郭莹副教授、张金利高级工程师 ( 副教授 ) 、唐小微高级工程师 ( 副教授 ) 、赵维高级工程师、王栋博士、年廷凯博士、黎勇博士等。

岩石破裂与失稳研究中心:唐春安 * 教授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1401 ▲▲ 岩土工程

01 岩土力学基本理论与数值分析、非连续变形计算力学与计算机仿真模拟及工程应用 ;

02 海洋土力学实验技术与基本理论、海洋工程地质灾害评价与工程防护技术 ;

03 岩石力学理论与分析、膨胀岩实验技术与本构关系、岩体数值模拟技术 ;

04 特殊土工程特性及处治技术、地基与边坡工程现代设计理论及加固与加筋技术 ;

05 基于 GIS 的岩土环境与地质灾害评价、地下水易污性评价及环境岩土工程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1 数学 ( 一 )

④ 829 材料力学 ( 土 )

结构工程专业

结构工程硕士点隶属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是辽宁省重点学科,该专业于 1978 年和 1984 年分别被批准为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本硕士点包括结构工程研究所 ( 结构实验室, 1-6 研究方向 ) 、工程力学教研室(第 7 研究方向)和测绘教研室(第 8 研究方向),结构实验室是 “ 海岸与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的分室。结构工程硕士点共有教师和实验人员 27 人,其中教授 12 人, “ ****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1 人,副教授 8 人,博士生导师 8 人,硕士生导师 24 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赵国藩教授为学术带头人。

近十年来共完成国家攀登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要科研项目 30 余项,经鉴定均达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7 项,其中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3 项、三等奖 3 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28 项。近十年参加编写规范 7 本,其中主编 3 本,出版专著和教材 20 部,近五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600 余篇。

本硕士点指导教师:宋玉普 * 、黄承逵 * 、王清湘 * 、徐世烺 * 、吴智敏 * 、丁一宁 * 、贾金青 * 、殷福新、贡金鑫 * 、王苏岩、洪雷、张英华、车轶、司炳君、王立成、王吉忠、赵艳华、何化南、任慧韬、仲伟秋、姜峰、陈廷国 * 、王子茹、关增伟、杨薇、贾艾晨、黄丽华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1402 ▲▲结构工程

01 工程结构可靠度理论及其应用

02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03 钢结构及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04 土木工程 CAD 可视化分析及结构分析方法研究

05 土木工程 CAD 可视化分析及工程图形学研究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2 俄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1 数学 ( 一 )

④ 829 材料力学 ( 土 )

01-03 为结构工程研究所(教研室),招 39 人

04 为工程力学教研室,招 7 人

05 为测绘教研室,招 3 人

市政工程专业

市政工程硕士点隶属于土木工程一级学科 , 现有教授 3 人 ( 含兼职教授 1 人 ) ,近年来,本学科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 863 项目及部、省级科研课题,承担了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涉及道路工程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高等级公路养护技术研究,道路防护工程及结构耐久性研究等研究方向;自主开发了“道路工程集成化设计系统”,“桥梁设计分析系统”“空间框架分析系统”,被设计单位使用并用于多项工程项目设计分析;本学科多年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实际选择和研究课题,较准确的瞄准学科前沿与技术关键开展研究工作,其中有些成果已在国内受到同行重视与好评,且有良好的发展空间。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及学校教学成果奖 10 余项;发表论文 130 余篇,其中被 EI 和 ISTP 收录 30 余篇,。近五年编写专著和教材 4 本,其中主编 3 本。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陈静云 * 、钟阳 * 、潘宝峰、李玉华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1403 ▲▲市政工程

01 高等级路面工程养护关键技术研究

02 集成化道路设计系统

03 路面结构耐久性的研究

04 路面管理系统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1 数学 ( 一 )

④ 829 材料力学 ( 土 )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隶属于土木工程一级学科。近 10 年来,该专业以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建筑、能源和信息等优势学科为依托,通过“ 985 ”和“ 211 ”学科建设,已经发展为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可招收博士后科研人员、具有明确学科方向和学科特色、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新学科。该专业现有教师 9 人,其中,教授 2 人( 1 人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 3 人,讲师 3 人,教师博士化率为 67% , 2 人为留学归国博士,另聘请境内外兼职博士生导师 2 人,已初步形成专业和职称结构合理、充满生机活力的学科梯队。

该专业以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家中长期重大发展需求为指引,根据不同功能的建筑环境创建和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立足建筑能效领域,通过专业基础与科学实践的结合,通过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在 建筑环境 构建与评价、建筑能源系统优化与控制、城市能源供应系统与设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方向重点开展研究工作,逐步形成明确的学科方向。围绕当前该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以最低的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创造建筑全寿命过程中满足不同功能的人工环境,所开展的建筑全寿命过程中人工环境控制、调节、能源消耗与供应、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方向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实践,具有明显的学科特色。

该专业拥有功能较齐全的学科实验平台,拥有建筑环境和耗能系统性能检测实验室,具有广泛的社会服务和科研合作基础。获得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和省部级及企业科研项目的资助,获得多项省部级奖项和专利发明。该专业重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研究生的身心健康。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美国、日本、芬兰和香港等国 ( 境 ) 外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有着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目前,该专业正紧跟学校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步伐,结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建设新型产业基地和大连推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等战略发展需求,抓住学科发展契机,以尽早将该专业建设成“办学层次高、规模适度、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具有一定国内外影响”的新学科。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端木琳、陈滨、王树刚、李祥立、张吉礼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1404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01 人工环境构建、评价与数值模拟

02 可持续建筑中建筑环境的自然调节技术

03 建筑耗能系统优化运行与控制

04 建筑冷热源和城市能源供应的关键设备开发、系统优化、监测及控制

05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42 传热学

本学科招收热能动力、低温制冷、自动控制等专业的学生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

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硕士点为一级学科博士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现有教授 9 人,副教授 5 人,高级工程师 2 人,讲师 7 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 1 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1 人,博士生导师 9 人,“****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1 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1 人。

该硕士点是我国首批建立的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硕士点之一,是辽宁省重点学科。 1988 年与其他学科一起申报并批准了土木、水利博士后流动站, 1998 年又被批准成立了土木博士后流动站。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硕士点所在的抗震研究所是“海岸与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部分,也是国家级“振动与强度测试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学科自 50 年代就开始从事工程结构的抗震减灾研究,完善并发展了大型结构的抗震设计理论、分析方法和模型试验技术。在防灾减灾研究领域处于国内前列,在国际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近十年来共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重要科研项目 30 余项,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四项,省部级奖励二十多项,出版专著多部。

指导老师:林皋 ** 、欧进萍 ** 、周晶 * 、孔宪京 * 、李宏男 * 、李俊杰 * 、迟世春 * 、柳春光 * 、陈健云 * 、朱彤、王国新、李昕、刘君、冯新、肖诗云、邹德高、胡志强、李建波、李东升、霍林生、李钢

注: 标“ ** ”者为中科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1405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01 工程结构防灾减灾理论与实验技术

02 结构动态性能识别与健康监测

03 智能材料与结构振动控制

04 高层建筑、桥梁、生命线、海洋工程、核电厂等重大工程问题研究

05 混凝土与土石材料的动力特性与本构关系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29 材料力学(土)

本专业只录取上线的第一志愿考生。

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

“桥梁与隧道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现有教学及科研编制人员 12 人,其中教授 5 人( 1 位博士生导师),副教授 3 人,讲师 5 人。

桥梁工程研究所目前设有桥梁实验室和风洞实验室,其中风洞实验室为东北及环渤海地区首家民用风洞实验室。

本学科已形成了具有与实际工程密切结合特色的研究方向:现代桥梁设计理论研究着重于大跨径斜拉桥、悬索桥、拱桥、自锚式悬索桥、组合结构桥梁、长大连续预应力混凝土桥、弯坡斜桥及墩桩的理论分析与设计研究。同时,本学科十分重视桥梁结构计算机设计技术和桥梁结构实验研究的研究工作。上述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某些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本学科点除理论教学外还十分重视研究生实际能力的培养,结合理论研究设计了广东省西江金马大桥、沈阳市公和斜拉桥、浙江省铜瓦门大桥、抚顺市万新大桥等 30 余座结构先进的大型桥梁,从事大量的桥梁施工监控、实验、检测和科研工作,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攻关项目及其他生产研究课题 10 余项。近 5 年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奖项 11 项,发表论文百余篇,被 SCI 、 EI 和 ISTP 检索 40 多篇。其中,广东西江金马大桥“大型混凝土斜拉桥与 T 型刚构协作体系桥梁”设计技术研究获得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获得建设部优秀设计一等奖、教育部优秀设计一等奖。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张哲 * 、黄才良、姜峰、陈廷国、高仁良、邱文亮、檀永刚,石磊,潘盛山,许福友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1406 ▲▲桥梁与隧道工程

01 现代桥梁设计与计算理论

02 桥梁结构分析与工程控制

03 桥梁结构检测与实验研究

04 桥梁工程 CAD

05 桥梁风工程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2 俄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1 数学 ( 一 )

④ 829 材料力学 ( 土 )

土木工程管理专业

本硕士点以工程管理教研室为主,联合结构工程研究所和防灾与减灾研究中心。该硕士点同时具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共有教师和实验人员 11 人,其中教授 5 人, “ ****特聘教授 ”1 人,副教授 1 人,博士生导师 3 人,硕士生导师 10 人。

主要研究方向有:可靠度理论在工程项目全寿命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工程;现代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房地产估计理论与方法;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系统;工程项目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水利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风险分析;现代工程管理研究;工程造价管理。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周晶 * 、李宏男 * 、周惠成 * 、袁永博、刘志杰、杜志达、宋永发、李静、贾革续、姜韶华

注:标 “*” 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1420 ▲▲ ★土木工程管理

01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02 房地产经营与管理

03 工程造价管理

04 工程信息学理论及技术

05 工程风险评估理论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2 俄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1 数学 ( 一 )

④ 828 工程管理专业基础

工程管理专业基础包括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经济学两部分各占 50%

空间信息技术及工程应用专业

空间信息技术及工程应用硕士点现有教授 4 人,副教授 1 人;工程师 1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3 人,****特聘教授 1 人。

本学科已形成了具有与实际工程密切结合特色的研究方向:包括 GIS 在土木工程及管理中的应用; GPS 技术与现代土木结构在理论和实践的联系; RS 技术与土木水利科学尤其是水资源的管理和应用的结合等。同时 GPS 、 RS 、 GIS 又有着相互依赖、互相促进的关系。因此, GPS 、 RS 、 GIS 技术的融合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与研究也是本学科的一大特色。同时,本学科十分重视计算机技术、土木工程基本理论、工程项目管理、测绘信息基本理论与试验的交叉学科研发工作。

本学科点除理论教学外还十分重视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理论研究进行了如 GPS 在大连世贸大厦风振结构特性研究、大连长兴岛似大地水准面拟合研究、黄河胜利大桥结构变形检测、利用卫星相片编制大工校园 DOM 与 DLG 图、校园 GIS 系统、现代信息技术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齐鲁石化厂区 GIS 管理系统等。与土木工程相关专业联合,从事了大量的桥梁施工监控、实验、检测和科研工作,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攻关项目及其他生产研究课题 60 余项,发表论文 60 余篇。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周晶 * 、李宏男 * 、袁永博、程春田 * 、伊晓东、伊廷华、王卓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1421 ★空间信息技术及工程应用

01 GIS 在土木工程中管理中的应用

02 3S 空间信息技术集成及应用

03 GPS 技术在工程中应用

04 建筑物变形测量及安全评估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1 数学 ( 一 )

④ 829 材料力学 ( 土 )

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

本硕士点设在水文学及水资源博士点和水利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内,拥有“水文学及水资源”省级重点学科。现有指导教师 13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5 人。

本学科创建了模糊水文学和水资源模糊集分析理论、水库防洪与兴利模糊优化理论、水库调洪数据值解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水库洪水调度自动化、省级防汛决策支持系统科学研究、省级电网水火电联合经济运行决策支持系统等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近五年来共完成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攻关计划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和其它研究课题 60 多项;研究成果获 21 项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多项中国图书奖。其中,“全国水库防洪调度决策支持系统工程” 2003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工程水资源(优化)模糊集理论与应用” 2003 年获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洪水预报调度智能化理论方法与决策支持” 2006 年获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碧流河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方法研究与应用” 2007 年获大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本学科近期已经完成的主要课题有:国家水利建设专项基金项目“水库洪水调度系统近 70 座水库的软件研制开发”、省级重大项目“黑龙江省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水利部重大科研项目“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松嫩平原洪水资源利用与湿地生态环境管理的研究”、贵州电网优化调度系统等;正在主持承担的课题有:“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雨洪资源利用的风险与效益评估技术研究”和“东北地区水资源全要素优化配置与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 ”项目子课题“基于水循环的生态系统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基础理论与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网格环境下流域洪水调度系统的并行计算模型” , “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及其风险分析理论与方法研究”,“基于分段径流预报的梯级水电站汛期联合运行模型及其应用研究”,“河流洪水资源优化利用理论与方法研究” , “电力市场环境下省级电网水火电协调竞争优化及风险分析方法”等。

本学科已经完成出版论著 15 部,主要有:《系统模糊决策理论与应用》、《模糊水文学与水资源系统模糊优化原理》、《水库模糊优化调度》、《水电系统规划管理决策方法论》、《水库防洪预报调度方法及应用》、《环境水利学》、《现代河道规划设计与治理—建设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水边环境》、《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理论方法及应用》等。发表论文 500 余篇。部分研究成果发表在本领域国内外国际权威期刊《水利学报》,《水科学进展》,《 J HYDROL 》,《 J AM WATER RESOUR AS 》,《 HYDROLOG SCI J 》等杂志上。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陈守煜 * 、王本德 * 、周惠成 * 、程春田 * 、许士国 * 、王国利、袁晶瑄、梁国华、贾艾晨、徐向舟、张弛、何斌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1501 ▲▲水文学及水资源

01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02 防洪减灾决策支持系统

03 水电与电力系统经济运行

04 雨洪水资源利用与管理

05 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2 俄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1 数学 ( 一 )

④ 829 材料力学 ( 土 )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硕士点现有指导教师 3 名,教授 1 人,博士生导师 1 人。本硕士点近来曾承担大、中型水利工程泄洪、消能、空化空蚀、水弹性等工程的模拟实验研究及流域、枢纽、河流的数值模拟分析;土石坝、电厂灰坝、尾矿库的三向渗流物模及数模研究;河口、近岸的潮流、波浪与泥沙输运专题研究。“八五”以来完成攻关、基金及科研任务等课题 50 余项。其中:大连湾发电厂取水实验研究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二滩水电站拱坝泄流水垫塘护板稳定性研究成果为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高压水流变压箱设备获教育部优秀成果奖;泡动力学及其应用获教育三等奖;储灰场灰坝渗流和动力分析获电力部三等奖。本硕士点主要研究方向有:高坝水力学,结合水利工程研究泄洪、效能、空化空蚀、水流的脉动及其引起的振动;计算水力学,主要结合水利工程、电力工程、石油工程研究流场的数值模拟及解决其中技术问题;尾矿与灰坝水力学,结合矿山尾矿坝及电厂的粉煤灰坝研究泄洪、尾矿筑坝及渗流稳定。学科点拥有 400m2 水力学实验室及并行集群计算系统。

近十年来,发表于中、外期刊及重要会议上的论文有 70 余篇。其中,射流冲击下的护坦板失稳机理的随机分析获周培源基金优秀论文奖。 40 余篇论文为 SCI,EI,ISTP 引用与检索。完成科技专著 10 部,其中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水力学教程》,获省级科技成果奖。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金生 * 、刘亚坤、刘兆存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1502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01 高坝水力学

02 工程水力学

03 计算流体力学及流动的可视化

04 环境水力学

05 工业流体力学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1 数学(一)

④ 829 材料力学(土)

水工结构工程专业

水工结构工程硕士点隶属于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水利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现有教授 8 人,副教授 5 人,高级工程师 2 人,讲师 5 人。其中中科院院士 1 人,博士生导师 8 人,“****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1 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1 人。

水工结构工程学科是我国首批建立的硕士点 (1978) 和 博士点 (1981) , 1988 年获准成立了土木、水利博士后流动站, 1998 年获水利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1 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是大连理工大学“ 211 工程”以及“ 985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本硕士点所在的抗震研究所是“海岸与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部分,也是国家级“振动与强度测试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十年来从事科研项目百余项,其中有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水利部重点基金、教育部重大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近年来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电力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4 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4 项、三等奖 2 项,水利部、交通部和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各 1 项。

本学科始终密切结合学科发展和工程建设,既注重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又紧密结合工程实践。近十年完成了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核电工程、海洋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技术课题百余项。

指导教师:林皋 ** 、周晶 * 、孔宪京 * 、李宏男 * 、李俊杰 * 、迟世春 * 、柳春光 * 、陈健云 * 、朱彤、王国新、李昕、刘君、冯新、许青、许劲松、邹德高、胡志强、李建波、金峤

注:标“ ** ”者为中科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1503 ☆▲▲水工结构工程

01 大坝等水工结构静动力数值分析、模型实验与安全评价技术

02 岩土工程建筑物、边坡、地基的地震稳定与数值模拟

03 混凝土材料、岩土材料的静动态本构关系与计算模型

04 地下结构的抗震分析

05 水工结构安全监测、健康诊断和加固技术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29 材料力学 ( 土 )

本专业只录取上线的第一志愿考生。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本学科 1978 年开始招收硕士生,为二级学科博士点,建有 “ 水利工程 ” 博士后流动站,所在实验室是 “ 水科学与水利工程 ”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的一部分。主要研究方向有:①水轮发电机组动力学 —— 水电机组振动、强度、振动故障诊断和水力机械计算流体动力学。②水工水电站建筑物结构分析 —— 大型结构物的数值模拟、静动力分析和优化。③重大工程结构安全可靠性分析与计算机仿真 —— 大坝、厂房、地下工程、核电工程等大型复杂结构物的安全评价和可靠度分析,安全监测,安全加固,性态反演和动态识别。十余年来,承担科研项目 50 余项,其中包括国家及省部基金,国家攻关项目和重大工程的应用性研究课题。近年来,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10 余项,国防科工委光华奖 1 项,获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中国分部 “ 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 ” 。科研成果已被应用于包括三峡工程、小湾、溪洛渡、李家峡、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西藏满拉水电站、岭澳二期核电站等大型工程的科研设计之中,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出版专著 8 部,参编《国际水力机械丛书 · 水力机械振动与振荡》(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发表论文百余篇。

毕业去向:优秀硕士生可以硕-博连读或考取校内外博士生;水利、能源、土木、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高层次人才有持续而强烈的需求,毕业生可以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或土木建筑工程等相关领域的教育、科研、设计、建设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马震岳 * ,杜志达,沈成能,张运良,陈婧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1504 ▲▲水利水电工程

01 机组振动与强度及故障诊断

02 水工水电站建筑物结构分析与优化

03 重大工程结构安全可靠性分析与数值仿真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2 俄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29 材料力学(土)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

本硕士点共有教授 14 人(其中中科院院士 1 人,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 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9 人,讲师、工程师 12 人,共他人员 10 余人。共分为三个研究领域: 1 、海岸工程; 2 、近海工程; 3 、港口及航道工程。

本学科拥有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极强的科研实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同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俄罗斯、新加坡、香港、台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研究团体建立了合作研究关系。

本学科完成和承担着大量的国家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国际间合作项目等。解决了国家建设中的大量实际问题。近年来共获得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近二十项,发表代表性专著近十部,代表性学术论文二百多篇。培养的研究生深受社会各界欢迎。

海洋工程研究所指导教师:邱大洪 ** 、康海贵 * 、王永学 * 、邹志利 * 、滕 斌 * 、孙昭晨 * 、李志军 * 、沈永明 *

张宁川 * 、董国海 * 、柳淑学 * 、李木国 * 、孙大鹏 * 、梁书秀、任 冰、宁德志、王国玉、唐军

港海教研室指导教师:张日向、宋向群、郭子坚、陈兵、翟钢军、姜萌、王诺(兼)。

注:标“ ** ”者为中科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1505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01 海岸环境动力因素

02 海岸工程防灾、减灾

03 海岸带资源开发与利用

04 海岸和近海工程结构

05 港口工程及物流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29 材料力学 ( 土 )

1~4 为海洋工程研究所研究方向; 4~5 为港海研究室研究方向。请注明报考的研究所、室。

材料学专业

该硕士点建筑材料部分隶属土木水利学院建筑材料研究所,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主要研究领域是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与环境建筑材料、创能建筑新材料、材料过程工程学理论、高性能建筑材料、功能建筑新材料及新技术、模网混凝土结构理论、新型建筑材料设计理论、混凝土特种外加剂及水泥工艺外加剂研究等。

该学科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术带头人王立久教授从事该领域的科研、教学多年,发表论文二百余篇、发明专利多项、论著多部,特别是创能建筑新材料、高性能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设计理论、建筑模网技术等理论与实践、城市及工业固体废弃物堆存工程安全可靠性评价与综合利用,具有多项原创性研究成果。目前正在进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研究。

该专业指导教师:王立久 * 教授、曹明莉博士、任铮钺博士、王宝民博士、艾红梅博士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0502 ▲▲材料学

(隶属土木水利学院建筑材料部分)

01 城市及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研究

02 建筑材料设计理论研究

03 模网混凝土结构理论研究

04 高性能及功能建筑新材料与新技术研究

05 创能建筑新材料研究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2 俄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2 数学(二)

④ 827 现代建筑工程材料学

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

近年来,本学科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 863 项目及部、省级科研课题,承担了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涉及道路工程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高等级公路养护技术研究,道路防护工程及结构耐久性研究等研究方向;自主开发了“道路工程集成化设计系统”,“桥梁设计分析系统”“空间框架分析系统”,被有关设计单位使用并用于多项工程项目设计分析;本学科多年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实际选择和研究课题,较准确的瞄准学科前沿与技术关键开展研究工作,其中有些成果已在国内受到同行重视与好评,具有明显的发展空间。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及学校教学奖 10 余项;发表论文 120 余篇,其中被 EI 和 ISTP 收录 30 余篇,。近五年编写专著和教材 4 本,其中主编 3 本。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陈静云 * 、钟阳 * 、潘宝峰、李玉华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2301 道路与铁道工程

01 道路结构耐久性设计

02 新型路面材料路用性能

03 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技术

04 集成化道路工程 CAD 技术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1 数学 ( 一 )

④ 829 材料力学(土)

化 工 学 院

学院代码: 007

联系人:刘老师

联系电话: 0411 - 88993993

无机化学专业

本硕士点现有教授 7 名,副教授 7 名,讲师 4 人,工程技术人员 1 名;教师中有 14 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具有硕士学位;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企业委托课题。主要在以下几个领域开展研究工作:

1 、无机合成化学:本研究方向关注与功能无机材料相关的新型化合物的合成,侧重于具有特殊结构的无机化合物的软化学合成,以及这些化合物的性质研究,包括电学、磁学、催化等性质的研究,开发新型无机功能材料;无机固体的仿生合成,研究复杂形态无机固体的合成及其独特的性质。

2 、无机固体材料设计:利用量子化学、分子动力学计算机模拟,研究固体材料的生长动力学、热力学性质,指导材料的定向合成和形态控制。

3 、功能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合成具有孔状结构或具有磁学性质的配位聚合物,并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

4 、新型水处理剂及缓蚀剂的设计合成与作用机理:本研究方向侧重于多功能、环境友好水处理剂和适用于不同介质及环境下高效缓蚀剂的设计、开发与应用,主要包括合成药剂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合成药剂的缓蚀、阻垢、絮凝机理及相关机理作用模型的建立,为水处理剂及缓蚀剂的分子裁剪和定向设计合成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5 、环境材料研究:本研究 ] 方向侧重于磁性多孔材料的制备、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以及与外磁场协同作用下对工业废水处理的微观机制。

该硕士点指导老师:孟长功 * 、宁桂玲 * 、薛冬峰 * 、段春迎 * 、安永林 * 、王德君 * 、马伟、

牟文生、于永鲜、王慧龙、辛钢、周硼、孙英姬、刘淑芹、何成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70301 ▲▲无机化学

01 无机固体的软化学合成

02 功能配位聚合物的合成

03 新型功能无机材料

04 新型高效缓蚀剂合成

05 水处理用无机材料的制备及评价

06 功能光电材料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630 无机化学

④ 884 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实验

⑤ 885 有机化学及有机化学实验

④⑤选一

分析化学专业


本硕士点现有教授 3 名,副教授 3 名,讲师 4 人;教师中有 4 人具有博士学位;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企业委托课题。主要在以下几个领域开展研究工作: 1 、荧光分子探针与生物分析技术:本研究方向以具有更好荧光性能及应用价值的纳米稀土荧光生物标记探针的研制为主要研究目标,建立具有各种生物标记与应用功能的纳米稀土荧光材料的系统制备、表征、生物标记及生化分析应用技术,同时利用稀土荧光生物探针结合时间分辨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建立多用途的高灵敏度时间分辨荧光生物成像分析系统技术,建立稀土荧光探针在活体生物细胞中生物活性小分子的实时原位时间分辨荧光成像测定技术,揭示生物活性小分子的生成及浓度对细胞功能的影响。 2 、化学信息与计算机仿真模拟:本研究 ] 方向侧重于分析化学中的信息挖掘与处理方法,仪器分析中的虚拟仪器与虚拟实验室网络化有关理论、技术及构建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3 、波谱分析在精细化学品中的应用:本研究方向利用现代各种波谱分析技术及联用技术对精细化学品进行组成分析及结构鉴定。 4 、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及波谱分析:本研究方向侧重于( 1 )环境中和食品中有害化学物质的分析和结构鉴定。特别是复杂体系中有益和

有害的化学物质及某些特定元素的不同化学形态的含量及其在生态环境中的分布和迁移规律。( 2 )天然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和结构鉴定。

该硕士点指导老师:刘志广、袁景利 * 、王桂兰、李亚明、张华、肖光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70302 ▲▲分析化学

01 荧光分子探针与生物分析技术

02 化学信息与计算机仿真模拟

03 波谱分析在精细化学品中的应用

04 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及波谱分析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626 分析化学及分析化学实验(含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

④ 884 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实验

有机化学专业

有机化学硕士点现有指导教师 15 名,其中教授 7 名,副教授 8 名,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骨干教师 10 名;主要从事有机化学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金属有机化学及催化、功能分子的设计与合成、有机合成化学、绿色及环境友好有机合成化学与技术、药物中间体及精细化学品。近十年来共发表科技著作及教材近二十部,近五年发表科研论文百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奖 10 项,获国家、省教学成果奖 8 项,获国家发明专利 8 项。目前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8 项及横向科研项目若干。

硕士点指导教师: 高占先 * ( 2 )、陈宏博( 2 )、蒋景阳 * ( 2 )、王艳华 * ( 2 )、姜文凤( 2 )

刘迪( 1 )、包明 * ( 1 )、吕小兵 * ( 1 )、王梅 * ( 1 )、刘志广( 1 )、 1 、刘凤玉( 1 )、李久艳( 1 )、孟庆伟( 1 )、张华( 1 )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内数字为计划招生研究生人数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70303 ▲▲有机化学

01 功能化分子设计、合成及应用

02 绿色及环境友好有机合成化学与技术

03 医药、农药及精细化学品的有机合成学

04 金属有机化学及络合催化

05 不对称合成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2 数学(二)

④ 885 有机化学及有机化学实验

物 理 化 学 专 业

本硕士点现有教授 3 人,副教授 6 人。这些指导教师学术思想活跃,与国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国内科研院所及石化企业有较多的交流合作。本硕士点主要在以下四个研究方向开展研究工作:

1. . 等离子体化学:该研究方向包括 a. 非平衡等离子体活性物种诊断及基本物理化学过程研究; b. 等离子体与催化活化的协同应用; c. 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制备功能材料。详见 http://labplpc.dlut.edu.cn

2 新型催化剂与新催化反应:该研究方向侧重研究具有应用前途的新型催化剂和开发可能具有较大经济效益的催化反应新途径。所研究的催化剂包括新固体酸、固体超强酸、新型多功能催化剂。新催化反应覆盖石油化工催化、精细化工催化和大气环保催化领域。

3. 计算机化学:研究功能分子电子结构计算与量子基础理论。

4. 质子膜化学:研究质子膜的制备及其物理化学性质。

本硕士点的指导教师: 杨学锋 * ( 1 ),朱爱民 * ( 1 ),徐勇 * ( 1 ),王新平 * ( 2 ),石川 * ( 2 ), 纪敏( 2 ),王旭珍( 2 ),田福平( 2 ),郝策( 3 ),田东旭( 3 ),任素贞( 4 )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括号内数字为相应研究方向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70304 ▲▲物理化学

01 等离子体化学

02 新型催化剂与新催化反应

03 计算机化学

04 质子膜化学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630 无机化学

④ 884 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实验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 10 人、副教授 5 人。本专业硕士指导教师,年龄结构合理、思想活跃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有着密切的往来与合作。多年来形成有影响的稳定研究方向有:( 1 )高性能工程塑料;( 2 )功能高分子材料;( 3 )聚合物改性及复合材料;( 4 )活性阴离子聚合理论与实践;( 5 )精细高分子的合成与应用;( 6 )高性能功能性弹性体集成材料的研究;( 7 )高性能合成树脂新材料研究;( 8 )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研究。先后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 863 ”高技术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该专业指导教师:蹇锡高 * 、李杨 * 、郑玉斌 * 、陈平 * 、王忠刚 * 、朱秀玲 * 、吕小兵 * 、张万喜 * 、宾月珍 * 、张守海 * 、李林 # * 、唐涛 # * 、董金勇 # * 、杨大令、王益龙、王锦艳、张春庆、李战胜、廖功雄、刘程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 * ”为兼职教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70305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01 新型高性能工程塑料的合成研究

02 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研究

03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04 精细高分子材料研究与应用

05 活性阴离子聚合理论与实践

06 高性能功能性弹性体集成材料的研究

07 高性能合成树脂新材料研究

08 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研究

09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2 数学(二)

④ 879 高分子化学及物理

⑤ 885 有机化学及有机化学实验

④⑤选一

高分子材料专业

高分子材料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 10 人、副教授 5 人。本专业硕士指导教师,年龄结构合理、思想活跃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有着密切的往来与合作。多年来形成有影响的稳定研究方向有:( 1 )高性能工程塑料;( 2 )功能高分子材料;( 3 )聚合物改性及复合材料;( 4 )活性阴离子聚合理论与实践;( 5 )精细高分子的合成与应用;( 6 )高性能功能性弹性体集成材料的研究;( 7 )高性能合成树脂新材料研究;( 8 )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研究。先后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 863 ”高技术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该专业指导教师:蹇锡高 * 、李杨 * 、郑玉斌 * 、陈平 * 、王忠刚 * 、朱秀玲 * 、吕小兵 * 、张万喜 * 、宾月珍 * 、张守海 * 、李林 # * 、唐涛 # * 、董金勇 # * 、杨大令、王益龙、王锦艳、张春庆、李战胜、廖功雄、刘程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 * ”为兼职教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0520 ▲▲★高分子材料

01 新型高性能工程塑料的合成

与应用

02 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应用

03 聚合物改性及反应加工

04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和绝缘材料的应用研究

05 活性阴离子聚合理论与实践

06 高性能功能性弹性体集成材料的研究

07 高性能合成树脂新材料研究

08 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研究

09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2 数学 ( 二 )

④ 879 高分子化学及物理

⑤ 885 有机化学及有机化学实验

④⑤选一

化学工程专业

化学工程是一个传统而又富有朝气的学科,随着生命、环境和材料等相关科学的快速发展,本学科又焕发出新的青春。本硕士点既有优良传统,又有新的增长点发展。现有教员 40 人,半数以上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其中,教授 7 人(博导 5 人),副教授 14 人,高级工程师 2 人,讲师和工程师 15 人。****讲座教授 1 人。新世纪优秀人才 2 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个,博士点 1 个。

本硕士点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除承担国家和省市的科学基金项目的同时,还与工厂、企业开展科研项目的合作研发和成果推广,为企业创造了较大的效益,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获国际教科文组织奖 2 项,国家发明奖 2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14 项,发明专利 9 项,近十年发表专著 10 余部,学术论文 500 余篇。

本专业主要从事以下方面研究;( 1 )功能表面与强化相变传热;( 2 )多相流传递与界面科学:研究相际的传热,传热与传质的关系;( 3 )流体热力学和超临界流体的分子模拟;( 4 )干燥技术与粉体技术;( 5 )吸收热泵回收工业余热技术与节能技术;( 6 )化工系统工程:应用过程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实现化工过程系统的模拟与优化,进行过程的综合及过程能量集成;( 7 )金属材料的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研究:( 8 )腐蚀工程信息系统和在线测量技术开发;( 9 )开发金属表面改性、复合化学镀等表面处理新技术开发;( 10 )电化学合成技术、制膜新技术的研究和电化学综合仪器开发:( 11 )腐蚀剖析、评价、技术咨询,防腐工程设计和施工;( 12 )膜分离技术及其在生物技术和环保中的应用;( 13 )新型干细胞大规模增殖培养反应器;( 14 )干细胞与生物工程组织的低温保存技术;( 15 )微尺度微系统传递现象;( 16 )海水淡化与水净化技术。

硕士点指导教师:崔占峰 * 、马学虎 * 、贺高红 * 、刘天庆 * 、赵宗昌 * 、陈嘉宾、匡国柱、于志家、张乃文、于才渊、王宝和、潘艳秋、都健、王瑶、孙力、李淑英、彭乔、刘贵昌、王克峰、董宏光、吴雪梅、兰忠、宋克东、关水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1701 ▲▲化学工程

01 多相流与界面传递科学

02 强化传热与节能

03 化工系统工程

04 粉粒体与干燥工程

05 分离过程与技术

06 生物医学工程

07 电化学工程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2 数学(二)

④ 884 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实验

⑤ 886 化工原理及化工原理实验

④⑤选一

化学工艺专业

化学工艺专业主要从事化工产品的研制以及相关工艺过程技术与设备的开发、设计和模拟优化等工作。培养从事化工过程开发、研究、设计、生产运营和技术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设有博士点、硕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教授 8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5 人),副教授 11 人,国外留学回国人员 13 人。

本硕士点所在的化学工艺系通过多年的学科调整、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和引进,在科学研究中产生了许多新的研究方向:如超临界流体中化学反应技术、新型炭材料制备技术、膜分离及膜催化反应技术、纳米复合制备技术、无机超分子导电材料合成技术、计算机辅助过程运行、人工晶体材料研究等。研究工作主要在本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前沿以及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关的领域展开,取得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委的奖励。诸多科研成果已在工业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近十年来,发表专著 6 部,近五年发表论文 300 余篇。目前主要承担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国家、省、部委、国际合作以及地方和企业委托的 30 余项科研课题。本学科点还与德国、日本、美国、英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研究关系,开展共同研究并联合培养研究生。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胡浩权 * 、宁桂玲 * 、邱介山 * 、王金渠 * 、薛冬峰 * 、张雄福 * 、李文翠 * 、赵宗彬 * 、梁长海 * 、张述伟、徐绍平、王同华、张秋民、殷德宏、周颖、张守臣、仲剑初、杨建华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1702 ▲▲化学工艺

01 煤、油页岩及生物质转化基础与应用

02 新型材料制备与应用(如: 炭材料、无机膜材料、 超微细粉体材料、有机 - 无机纳米复合、纳米金催化、磁功能介孔材料、人工晶体材料、沥青材料等)

03 现代化工分离与反应过程基础与应用(如:超临界流体萃取与反应、石化及环保领域中的新型催化过程和技术、膜反应分离一体化等)

04 计算机辅助过程运行( CAPO )及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2 数学(二)

④ 884 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实验

⑤ 886 化工原理及化工原理实验

④⑤选一

应用化学专业

大连理工大学应用化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并建有博士后流动站, 1998 年教育部批准该学科为首批“****奖励计划”学科,设立应用化学“特聘教授”岗位。在 2001 年全国重点学科评估中,以精细化工为主体的我校应用化学学科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该学科为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所在地,拥有现代分析、测试仪器近五十台套,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 1 名,****计划特聘教授 2 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 人,博士生导师 11 名,硕士生导师 19 人。

研究内容包括精细化学品结构与性能、新型染料与生物性能染料、人工光合作用、超分子化学、金属有机化学与络合催化、医药及农用化学品、不对称合成精细化学品、环境友好精细有机化工、现代仪器分析与分离技术等。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杨锦宗 ** 、曲景平 * 、孙立成 * 、张淑芬 * 、彭孝军 * 、王梅 * 、吕小兵 * 、袁景利 * 、段春迎 * 、吕连海 * 、马廷丽 * 、刘建辉 * 、张华、高欣钦、潘景喜、李久艳、孙世国、冯秀娟、何成

张蓉

注:“ ** ”为科学院院士、“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1704 ☆▲▲应用化学

01 精细化学品结构与性能

02 新型染料与生物性能染料分子设计合成及分子工程

03 人工光合作用、超分子化学、有机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

04 金属有机化学、络合催化及 催化技术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

05 合成药物与农用化学品的分子设计合成与构效关系

06 不对称合成精细化学品

07 环境友好精细有机化工

08 现代仪器分析与分离技术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2 数学(二)

④ 885 有机化学及有机化学实验

工业催化专业

工业催化硕士点建于 1988 年,主体单位为催化化学与工程系。经过多年发展,本学科在 1993 年建立了工业催化博士学科点,特别是经过“ 211 工程”“ 985 工程”重点建设,其在催化剂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能力大为提高,培养了许多硕士、博士研究生。现有教师 16 人,其中院士 1 人、****讲座教授 1 人、教授 6 人、副教授 3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10 人,其中 1 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3 人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现今主要的学术研究与科研领域有: 1. 环境友好催化化学与催化剂:主要研究杂原子沸石的合成与应用技术开发; 2. 纳米催化材料研究:有纳米沸石的合成及催化应用技术研究,新功能材料的研究; 3. 催化反应工程技术开发及吸附分离技术应用; 4. 选择催化精细化学品合成研究; 5. 汽油、柴油无害化新技术的研究; 6. 等离子催化研究; 7. 生物酶催化; 8. 择形催化转化沸石催化剂及工艺技术研究; 09 小分子活化转化研究; 10 微化工技术 。

本专业在 2001-2006 年期间发表论文 300 余篇, SCI 收录 113 篇, EI 收录 108 篇;申请专利 30 项,已受权 10 项; “择形催化转化沸石催化剂和技术研究与开发”获 2002 年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高硅择形沸石及其在烃转化中的应用” 2003 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胡永康 ** (兼职)、郭新闻 * 、王安杰 * 、郭洪臣 * 、李钢 * 、宋春山 * 、刘靖、 张永春 * 、吕连海 * 、熊光 * 、石川 * 、李翔、谭娟、刘民

注:标“ ** ”者为工程院士,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1705 ▲▲工业催化

01 环境友好催化化学与催化 剂

02 纳米催化材料的制备化学研究

03 催化反应工程及吸附分离应用

04 选择催化精细化学品合成研究

05 等离子催化及光催化研究

06 汽油、柴油无害化新技术研究(清洁能源相关催化及反应工程)

07 生物酶催化

08 择形催化转化沸石催化剂及工艺技术研究

09 小分子活化转化研究

10 微化工技术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 选一

③ 302 数学(二)

④ 884 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实验

⑤ 886 化工原理及化工原理实验

④⑤选一

膜科学与技术专业

膜科学与技术涉及材料、工程、生物、环境、能源、制药、物理、数学等学科 , 是

一个新兴、有发展前景的交叉学科。

本硕士点现有硕士生导师 14 人,其中教授 6 人(博导 6 人)。

本硕士点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门类齐全,从膜材料、膜制备到膜过程,从有机膜到无机膜,从气体分离到液体分离,从固体膜到液膜和气膜,几乎都应有尽有;本硕士点发展迅速,从十几年前起步至今,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迄今为止已经承担有关膜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攻关项目和国家 863 项目(子项目) 14 项,发表被 SCI 收录的论文 100 多篇、 EI 收录的论文 70 多篇。我校于 2002 年 9 月成立了“大连理工大学膜科学与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下设有机膜材料研究所 、无机膜研究所、膜科学与过程研究所、膜分离开发与应用研究所,涉及化工学院和环境学院中的 5 个系。

主要的研究方向如下:( 1 )有机膜材料的研究;( 2 )有机膜的制备;( 3 )有机膜组件的的制备;( 4 )无机膜材料的研究;( 5 )无机膜的制备及机理研究;( 6 )无机膜渗透蒸发的机理与应用研究;( 7 )有机膜渗透机理的研究;( 8 )无机膜分离机理的研究;( 9 )分离器及分离过程的数学模拟;( 10 )膜污染机理与控制的研究;( 11 )各种膜分离过程的研究;( 12 )液膜稳定性与破乳的研究;( 13 )膜科学与技术在能源、生物、信息等领域的应用;( 14 )膜分离及生物膜反应器在环保方面的应用;( 15 )膜催化与膜反应器的研究。

硕士点指导教师:蹇锡高 * 、王金渠 * 、杨凤林 * 、贺高红 * 、邱介山 * 、朱秀玲 * 、张守海 * 、张雄福 * 、潘艳秋、王同华、殷德宏、杨建华、杨大令、吴雪梅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1720 ▲▲★膜科学与技术

01 有机膜材料、有机膜的制备

02 无机膜材料和无机膜的制备

及机理研究

03 分离器及分离过程的研究与数学模拟

04 液膜稳定性与破乳的研究

05 膜科学与技术在能源、生物、催化、信息等领域的应用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2 数学(二)

研究方向 1:

④ 879 高分子化学及物理

⑤ 885 有机化学及有机化学实验

④⑤选一

其余研究方向 :

④ 884 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实验

⑤ 886 化工原理及化工原理实验

④⑤选一

水科学与技术专业

水科学与技术硕士点隶属于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本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和综合的特点,包括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等一级学科内容,可为城市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给排水工程、水处理技术、海水淡化等部门培养研究、管理及工程技术方面的人才。具有较大的人才需求和发展前景。

本学科在水科学与技术领域是有较深厚的研究基础,已在水环境化学、给水与污水处理、河流生态修复、海水淡化、污水资源化以及用水优化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现有研究方向如下:( 1 )污水再生处理与资源化; (2) 废水最小化及用水优化技术; (3) 无污染水源净化技术; (4) 水化学; (5) 水处理技术; (6) 水污染过程模拟; (7) 无水资源化及回用; (8) 海水淡化技术; (9) 水夹点技术与用水网络优化; (10) 水过程中金属的腐蚀、防护及其诊断;

近 10 年来,先后完成国家、省、市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攻关、国际合作项目 50 多项,获 12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发明专利 10 项,发表论文 500 余篇,完成水处理工程设计项目 40 多项。承担国家 863 项目“大连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与综合示范”和“微波催化处理污水” 2 项,欧盟合作项目“中国北方地下水资源管理信息”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 项,“炼化企业水平衡及用水优化”、“污水深度处理回用”等企业项目 10 多项。本学科实验室有良好的科研条件,配备有 HPLC-MS 、 GC-MS 、红外光谱、原子吸收、离子色谱等先进水质分析仪器 2 0 多台。

本学科点现有教授 8 名、副教授 12 名、讲师 2 名。

指导教师:杨凤林 * 、全燮 * 、周集体 * 、马学虎 * 、许士国 * 、张捍民 * 、柳丽芬、王栋、赵雅芝王竞、项学敏、张兴文、匡国柱、都健、王克峰、李淑英、刘贵昌、马伟、兰忠、潘艳秋、孙力

注:标“ * ”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1721 ▲▲★水科学与技术

01 水系统优化和综合

02 河流生态修复

03 水处理技术及污水资源化

04 海水淡化及水化学

05 水过程中金属的腐蚀、防护及其诊断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 选一

③ 302 数学 ( 二 )

④ 884 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实验

⑤ 886 化工原理及化工原理实验

④⑤选一

精细化工专业

本学科 1982 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第一批博士点;建有博士后流动站; 1987 被国家教委批准为我国唯一的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学科; 1989 年国家计委批准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6 年国家教育部批准“精细化工科学与技术”为 211 重点学科建设; 1998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学科分类将精细化工二级学科并入应用化学学科; 2000 年经科技部批准将该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拓展改名为“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4 年初在化学工程与工艺的一级学科范围内自主建立精细化工二级博 / 硕士学位学科点。

本学科有中国工程院院士 1 人,“****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 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 3 人,博士生导师 9 人,硕士生导师 23 人。拥有 HPLC-MS 联用仪、 400 兆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荧光寿命仪等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近 50 台套。

本学科研究内容有染料化学与光化学、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功能性精细化学品、表面活性剂、生物质资源开发与应用基础研究、精细化工合成新技术新方法等。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杨锦宗 ** 、曲景平 * 、孙立成 * 、张淑芬 * 、赵德丰 * 、徐龙鹤 * 、彭孝军 * 、包明 * 、赵建章 * 、吕荣文 * 、崔京南、李亚明、杨希川、乔卫红、具本植、申凯华、李晓莲、肖义、张志超、刘春、周宇涵、唐炳涛、樊江丽、王梅、马威、乔卫红

注:“ ** ”为科学院院士、“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1722 ▲▲★精细化工

01 精细化学品的结构与性能

02 染料化学与光化学、生物性能染料分子设计及分子工程

03 生物活性有机分子与光敏生化活性有机物分子的结构设计与合成

04 功能性精细化学品的分子设计与合成

05 新型表面活性剂及油田和石油产品助剂的研究与开发

06 生物质资源的基础与应用开发研究

07 精细化工合成新工艺、新方法研究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2 数学(二)

④ 885 有机化学及有机化学实验

功能材料化学与化工专业

大连理工大学功能材料化学与化工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2006 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全日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该学科的毕业生要求能够有机地融合材料、化学和化工领域的知识与技能,着力于解决功能材料设计、制备与表征过程中的具体化学问题,以及材料工业化生产中的化工技术问题。该学科的骨干教授均为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成员,拥有较为齐全的现代分析、测试仪器,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研究领域涉及功能无机材料、功能炭素材料、生物功能材料、纳米氧化物材料、人工晶体与薄膜材料以及材料表征与理论计算等方向。

本学科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 1 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 3 名,博士生导师 6 名。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薛冬峰 * 、邱介山 * 、宁桂玲 * 、孟长功 * 、朱爱民 * 、黄明亮 * 、赵宗彬 * 、王同华、周颖、仲剑初、邹龙江

注:“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1723 ▲▲★功能材料化学与化工

01 晶体工程

02 纳米 / 微米功能炭素材料的

制备、结构与性能

03 有机 - 无机杂化材料定向合

成化学

04 纳米氧化物材料

05 材料设计与模拟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2 数学 ( 二 )

④ 884 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实验

⑤ 885 有机化学及有机化学实验

④⑤选一

能源化工专业

能源化工专业主要从事能源化工相关领域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设计和优化等工作。培养从事能源化工过程开发、研究、设计、生产运营和技术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设有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 1 名;教授 6 名,副教授 5 名,其他人员 15 名,其中博士生导师 6 名,具有博士学位人员 10 名。

该专业是为适应国家对能源化工发展的要求,学校学科发展的特点,强化学科交叉和联合,对分设在化学工艺、工业催化和生物化工等二级学科中的有关能源化工的研究方向进行重组而自主设立的隶属于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硕士点。该专业涉及煤炭、石油和新能源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随着中国政府对能源安全的重视以及对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从事该领域研究与开发的高级人才需求将不断增加。

该专业部分研究领域挂靠在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石油化工与装备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目前承担包括国家“ 973 ”、国家“ 863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和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在内的国家、省部级项目 20 余项。近五年,该学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4 项;授权发明专利 10 余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 400 余篇,其中学术刊物 300 余篇、学术会议 100 余篇, SCI 、 EI 、 ISTP 收录论文 110 篇。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胡永康 ** 、胡浩权 * 、王安杰 * 、郭新闻 * 、郭洪臣 * 、李钢 * 、李文翠 * 、徐绍平、张秋民、刘靖,李翔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标 “**” 者为工程院院士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1724 ▲▲★能源化工

01 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如:煤、油页岩等固体矿物燃料的热解制油、煤制化学品、煤炭高效液化、油砂的利用等)

02 石油燃料的改质与清洁化 ( 如:清洁汽油和柴油等 )

03 生物质能源转化基础与应用(如:生物柴油、秸秆热解气化及超临界水中制氢等)

04 天然气的转化基础与应用

05 绿色能源超级电容器的基础与应用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2 数学(二)

④ 884 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实验

⑤ 886 化工原理及化工原理实验

④⑤选一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本硕士点隶属化工学院和动力工程系两部分。化工学院部分的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主要研究流体机械内部流动规律和能量转换机理;流体机械及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可靠性分析;流体工程中噪声与振动机理及控制;现代流体测试技术;空化、多相流及非牛顿流;气力、液体输送等。本学科的培养目标为:具有流体机械及工程方面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掌握测试分析技术,具有从事流体机械及工程方面的科研能力,可胜任本学科或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或相应的科技管理工作的高级人才。本硕士点现有教授 2 人均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 3 人。

本硕士点在多年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和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有:振荡流及气波制冷技术,气固两相流及与传热、传质耦合技术,气液及气液固多相流,水力空化及其应用技术,气力、液力输送及流态化技术等。本硕士点注重于学科交叉及新的学科生长点的培育,在特殊流动(如振荡流、多相流)、极端条件(如超临界)和多尺度(时间和空间)的复杂系统进行突破,掌握流动机理,开发新的流动过程与机械,特别是将流动与传热、传质等过程相耦合,开发新的高效、节能的复合过程,使本学科的应用领域得到了拓展。近 3 年,本学科科研经费 2500 万元以上,在研科研项目 25 项(其中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 项),近 5 年发表论文 135 篇,出版学术专著 7 部,获国家发明三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项。

本硕士点指导老师:李志义 * 、胡大鹏 * 、刘志军、于才渊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0704 ▲▲流体机械及工程

01 振荡流及气波制冷技术

02 气固两相流及其装备技术

03 气液及气液固多相流

04 水力空化及其应用

05 气力、液力输送及流态化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1 数学(一)

④ 816 材料力学

⑤ 881 热力学基础

④⑤选一

化工过程机械专业

本学科于 1954 年在国内率先培养研究生,是国内该学科最早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硕士点之一,同时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硕士生导师 18 名,其中包括 2 名博士生导师。本硕士点主要研究领域有:( 1 )新型制冷技术及成套装备:例如旋转式和静止式气波制冷技术与装备,压力交换式制冷技术与装备,热声转换式制冷技术与装备,天然气液化成套技术与装备,天然气脱水成套技术与装备,轻烃回收成套技术与装备,尾气回收成套技术与装备等;( 2 )设备诊断理论与技术:例如设备状态监视,设备故障诊断,设备系统的优化运行等;( 3 )高效节能传质传热技术与装备:例如,气液固多相流动及传热设备,环境与生物流体技术及装备、高效换热技术及装备;( 4 )化工设备 CAD ,例如化工设备 XAD,CIMS 系统等;( 5 )粉体技术及装备,例如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与装备,超临界流体制备超细粉体技术与装备、颗粒流态化技术与装备,气流粉碎与分级,球形造粒,废旧轮胎的低温粉碎等;( 6 )精细分离技术与装备,例如,超临界萃取,分子蒸馏,膜分离等;( 7 )虚拟化工装置设计技术,例如大型化工设备和工艺设计软件包研制等。( 8 )燃料电池与氢能利用:例如,催化剂与电极研制、高、低温电池的热能利用认储氢装置等。近年来先后承接并完成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 10 余项,省部级项目 20 余项,获国家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各 1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10 余项,获国家专利 20 余项,形成实用技术或产品近 30 项,出版专著 17 部,发表论文 350 余篇。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 李志义 * 、胡大鹏 * 、毕明树 * 、由宏新、张晓冬、史启才、马源、邹久朋、喻健良、刘志军、银建中、李岳、周一卉、阿布都拉 · 阿布里提 (日本国立弘前大学兼)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0706 ▲▲化工过程机械

01 现代化工装备创新技术与智能控制技术

02 能量综合利用与系统热经济评价与决策分析

03 工业流体特殊流动与新型设 备

04 过程机械的结构优化与智能控制

05 粉体的颗粒化技术与装备

06 超临界萃取技术

07 天然气净化技术

08 多相流动及传质传热设备

09 化工设备 CAD

10 燃料电池及氢能利用

11 工业装置安全运行技术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1 数学(一)

④ 816 材料力学

⑤ 881 热力学基础

④⑤选一

安全技术与工程专业

本硕士点现有硕士生导师 10 名,该系自 20 世纪 80 年代就确立了“安全技术与工程”学科的研究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则是一系列的“生存安全”问题:例如,因资源与能源的不断短缺所造成的“资源与能源安全”问题;工农业生产及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生存环境安全”问题;各类药物的有害成分对人类健康所形成的“药物安全”问题;传统基础工业所造成的瓦斯爆炸,火灾及化工流体的爆炸超压所造成的“过程工业与设备的爆炸、超压与火灾安全问题”以及诸多的自然灾害及战争等所造成的安全问题等等。基于这样一种“大安全概念”,本学科现在已经确立了以下研究领域: (1) 污水、咸水资源利用与能量回收技术; (2) 清洁能源——燃料电池技术与余热回收; (3) 中草药提纯与精细分离技术; (4) 过程压力设备的使用强度与可靠性评估; (5) 压力

设备防超压爆炸技术与装备; (6) 工业生产爆炸灾害的防治理论与技术等。

以上课题已先后承接 5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及多项国家与省部级“八五”、“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共发表研究论文 220 篇,已招收硕士研究生 40 余人,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数千万元以上的经济效益。

该硕士点的指导教师: 毕明树 * 、李惠荣、喻健良、由宏新、银建中、李岳、周一卉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1903 安全技术与工程

01 水资源的利用与能量回收技术

02 燃料电池技术与热能回收

03 中药提纯技术与精细分离装置

04 化工流体爆炸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

05 安全与环境工程技术评价

06 在役压力容器及管道的安全评定技术与故障诊断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2 数学 ( 二 )

④ 816 材料力学

⑤ 881 热力学基础

④⑤选一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本学科点现有教授 7 名、副教授 9 名、讲师 4 名。

指导教师:杨凤林 * 、全燮 * 、周集体 * 、马学虎 * 、许士国 * 、柳丽芬、王栋、赵雅芝、杨卫身、王竞、项学敏、张兴文、匡国柱、都健、王克峰、李淑英、刘贵昌、马伟、兰忠、潘艳秋、孙力

注:标“ * ”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3100 ▲生物医学工程

01 干细胞大规模增殖培养反应器

02 干细胞与生物工程组织的低温保存技术

03 膜分离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

04 生物医用材料及其耐蚀性研究

05 基于干细胞的药物筛选技术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 选一

③ 301 数学 ( 一 )

④ 880 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实验

⑤ 886 化工原理及化工原理实验

④⑤选一

药物工程专业

药物工程硕士点现有指导教师 12 人,其中教授 5 人,副教授 5 人。药物工程研究内容涉及药物合成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优化设计与计算、药物输送系统。研究化学合成药物,由动植物、海洋生物和微生物中制取药物及寻找药物先导化合物。进行化学和天然药物的制备原理、合成路线、构效关系、生物效应、药物制剂研究;综合运用药理学、药剂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计算机应用技术、酶学和基因工程学等学科的知识和理论,研究药物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药物合成、天然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和结构测定,发现新先导化合物进行新药分子设计与计算、构效关系研究和现代药物输送技术研究,寻找、开发高效、低毒、质量可控的新药。

研究方向:合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优化设计与计算、药物输送技术。

硕士点指导教师:赵伟杰 * 、曲景平 * 、王希诚 * 、唐莉 * 、张世轩、孟庆伟、李亚明、张华、汪晴、王世盛、李悦青、孙玉明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77621 ▲▲★药物工程

01 合成药物化学

02 药物优化设计与计算

03 天然药物化学

04 药物输送系统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2 数学(二)

④ 885 有机化学及有机化学实验

⑤ 884 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试验

④⑤选一

考日语的考生报名前请与学科点赵老师联系 , 方可报名: 联系电话: 041188993890

药物化学专业

药物化学硕士点现有指导教师 12 人,其中教授 5 人,副教授 5 人。药物化学研究内容涉及药物合成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优化设计与计算、药物输送系统。研究由化学原料合成,由动植物、海洋生物和微生物中制取药物及发现药物先导化合物。应用天然先导化合物进行化学全合成、半合成结构改造。进行构效关系与分子设计研究。探索药物、药物中间体及各类化学品合成的新理论、新反应、新试剂、新技术及新活性靶点。注重解决结构修饰的优化、反应的选择性、区域和立体选择性及活性靶点的选择性。进行缓、控释药物新剂型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研究药物分子与活性作用靶点的相关性及小分子药物与人体大分子的药物代谢化学过程。

研究方向:合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优化设计与计算、药物输送系统。

硕士点指导教师:赵伟杰 * 、曲景平 * 、王希诚 * 、唐莉 * 、张世轩、孟庆伟、李亚明、张华、汪晴、王世盛、李悦青、孙玉明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77901 药物化学

01 药物化学

02 天然药物化学

03 药物优化设计与计算

04 药物输送系统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627 药物化学

④ 885 有机化学及有机化学实验

船舶工程学院

学院代码: 008

联系人:饶老师

联系电话: 0411 - 84708450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硕士点是国家“ 211 工程”和“ 985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国家重点学科,隶属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博士点学科。设国家“****计划”特聘教授岗位,有工程院院士 1 名(兼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1 名,教授 15 名(含兼职),其中博士生导师 11 名( 2 名兼职), 1 人入选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大连理工大学特聘德国 VBD 中心教授 1 人。该硕士点依托“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先进船舶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高校“船舶与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船舶 CAD 工程中心、造船工艺实验室、船模试验水池、船舶振动与噪声控制实验室、声学实验室和结构环境损伤控制实验室);依托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和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分中心,以及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已为国家培养了 600 名硕士研究生,并与日本广岛大学、英国哥拉斯哥大学等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德国劳氏船级社、英国劳氏船级社和日本常石造船公司在该硕士点设立奖学金。

近年来承担了国家 863 计划、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军工等方面的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大连市政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4 项,获国家专利技术 5 项。在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内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400 余篇,其中被国际重要索引刊物 SCI 、 EI 、 ISTP 、 AMR 和 BMT 索引的有 80 余篇,出版了 18 部学术专著和教材。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纪卓尚 * 、林焰 * 、刘玉君 * 、黄一 * 、姜涛 * 、宗智 * 、马坤 * 、林哲、周美、洪明、马骏、李铁骊 * 、黎胜 * 、李贤徽、周力、陈明、张明霞、刘刚、金朝光、钱坤、 张雪彪、郭培军、李艳君。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2401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01 高技术含量船型与海洋平台设计技术研究

02 智能船舶 CAD 与集成信息系统研究

03 船舶 CAM 与特种加工技术研究

04 数字化船舶制造技术研究

05 船舶结构分析、结构振动设计与控制研究

06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结构形式与全寿命期安全评估研究

07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环境荷载计算与水动力性能分析研究

08 船体型线优化、螺旋桨设计理论与锚泊定位系统动力分析研究

09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腐蚀及防腐应用技术研究

10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防腐疲劳损伤感知、监测及全寿命期安全评价技术研究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 202 俄语 选一

③ 301 数学 ( 一 )

④ 848 船舶静力学

欢迎跨专业考生报考

轮机工程专业

轮机工程硕士点是国家“ 211 工程”和“ 985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隶属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博士点学科。该学科现有教授 2 名,其中博士生导师 4 名, 1 人入选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该硕士点依托“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先进船舶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高校“船舶与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船舶 CAD 工程中心、造船工艺实验室、船模试验水池、船舶振动与噪声控制实验室、声学实验室和结构环境损伤控制实验室);依托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和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分中心,以及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已为国家培养了 23 名硕士研究生。德国劳氏船级社、英国劳氏船级社和日本常石造船公司在该硕士点设立奖学金。

近年来承担了国家 863 计划、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军工等方面的科研项目,在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内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100 余篇,其中被国际重要索引刊物 SCI 、 EI 、 ISTP 、 AMR 和 BMT 索引的有 30 余篇,出版了 6 部学术专著和教材。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宋希庚 * 、高希彦 * 、马坤 * 、刘卫国、孙培岩、陈明、张明霞。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2402 ▲▲轮机工程

01 船舶动力装置振动噪声控

制、故障诊断及 CAD

02 船舶柴油机排放及电子控制

03 动力装置可靠性与模糊评判

04 动力装置仿真技术

05 油船装卸油仿真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 202 俄语 选一

③ 301 数学 ( 一 )

④ 849 船舶动力装置

水声工程专业

水声工程硕士点是国家“ 211 工程”和“ 985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隶属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博士点学科。水声工程硕士点于 2000 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建立。该学科现有教授 1 名,副教授 6 名。主要研究方向:( 1 )船舶水下结构噪声及其控制研究;( 2 )船舶螺旋桨噪声及其控制研究;( 3 )水声信号处理与模式识别。

该学科已建成半消声实验室和隔声室,目前已投入使用。 2006 年,消声水池即将完工。已从丹麦 B&K 公司购买声学测试仪器价值约 160 万元。

该学科近五年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项,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基金一项,“十五”海军装备预研一项,企业委托项目 50 多项,完成科研课题经费约 300 多万。在国际和国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70 多篇,其中被 SCI 和 EI 索引约 40 多篇,出版学术专著 1 部。

该硕士点从 2002 年正式招生,已招收 18 名硕士研究生,已毕业 8 名硕士研究生。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赵德有 * 、洪明、林哲、马骏、黎胜 * 、李贤徽、周力。

注:标“ * ”者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2403 ▲▲ 水声工程

01 船舶水下结构噪声及其控制研究

02 船舶螺旋桨噪声及其控制研究

03 水声信号处理与模式识别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 202 俄语选一

③ 301 数学 ( 一 )

④ 850 声学基础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院代码: 009

联系人:范老师

联系电话: 0411 - 84708471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

本硕士点由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和机械工程学院测控技术等相关专业教师共同组成指导教师队伍。有教授 9 人,副教授 5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8 人。

本硕士点以测试技术的传感器、光电子器件以及光学检测为研究中心,主要研究领域有:测控技术、光学精密测量、遥感遥测、微电子器件及其应用;智能仪器仪表技术;微波技术应用;嵌入式技术应用;总线技术应用等。

本硕士点完成了多项国家“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目前承担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863 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以及其他省部级项目多项。先后获得了国家科委、计委、财政部联合颁发的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辽宁省和机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等奖多项奖励;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近五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 200 余篇,其中被 SCI 、 EI 、 ISTP 收录 100 多篇。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胡家升 * 、唐祯安 * 、邵诚 * 、王兢 * 、闫卫平 * 、李木国 * 、王德君 * 、刘冲 * 、仲崇权、蒋国平、马灵芝、董维杰、林秋华、李明伟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01 光电精密测量

02 遥感遥测

03 微电子器件及其应用

04 智能仪器仪表技术

05 嵌入式技术

06 现场总线技术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51 电子技术 (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

⑤ 852 信号系统与通信原理

⑥ 854 自动控制原理 ( 含现代 20% )

⑦ 856 工程光学

④⑤⑥⑦选一

物理电子学专业

该硕士点以微纳电子器件为核心开展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 微纳电子器件; 2. SOC (系统芯片)中的微尺度效应、微纳尺度半导体器件物理、微尺度超常物性的理论建模和计算机模拟及其测试技术; 3. 新型信息功能材料和电子器件及其应用技术,研究半导体、电子、光电子、生物电子、机械电子等新器件及其在电力、能源、测试、环保、生物等领域中的应用。

该硕士点教师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 863 计划项目。目前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多项、 973 项目、 863 重点项目以及其它省部级项目和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多项,在研项目的总经费超过 1200 万元。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 200 余篇,申请发明专利多项,获得省部级奖励若干项,并正在实施英特尔-大连市-大连理工大学共建的半导体技术学院及大连理工大学微电子学院的建设工作。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唐祯安 * 、蒋国平、马灵芝、闫卫平 * 、王兢 * 、王德君 * 、董维杰、解永平、戚金清等

带 * 号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0901 物理电子学

01 微纳电子器件

02 新型电子器件及其应用

03 信息功能材料与元器件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51 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

⑤ 805 半导体物理

⑥ 825 材料科学基础

④⑤⑥选一

欢迎物理、化学、材料等专业的考生报考

电路与系统专业

本学科点同时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隶属于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现有教师 18 人,其中教授 9 人,副教授 7 人。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 180 余人。

本学科专业是当今信息学科中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之一,其应用十分广泛,主要研究电路与系统的理论、分析、测试、设计和物理实现,它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学科之间的桥梁,它又是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控制、计算机乃至电力、电子等诸方面研究和发展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本学科始终以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前沿领域为主要研究方向,承担完成了多项国家“七五” 、“八五” 、“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目前承担的项目包括国家 863 和 97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国防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国际合作重大横向科研课题。多次获国家各部委、辽宁省科技进步奖。近五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 200 篇,其中被 SCI 、 EI 、 ISTP 检索近 100 篇。

本学科点是国内较早开始从事电路与系统研究的单位之一,拥有门类较为齐全的现代电路系统实验室,与 Intel 合作正在建设世界一流的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及测试平台,是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为研究生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本学科点的特点是覆盖面广、学科交叉。硕士毕业生可以继续在电子工程系“电路与系统”、“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等博士点或其他学科博士点攻读博士学位,也可以面对包括电子、信息和通信等行业在内的宽口径就业市场,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在国内外各行业表现出色,十分受 IT 界欢迎。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 :金明录 * 、王兢 * 、殷福亮 * 、郭成安 * 、闫卫平 * 、陈希有 * 、王洪玉 * 、仲崇权、冯林、

解永平、董维杰、林秋华、李明伟、李建华、戚金清、马灵芝等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0902 ▲▲电路与系统

01 微弱信号检测、处理技术

02 传感器芯片系统及传感器网络

03 通信信号处理及其芯片设计

04 生物信息处理及其芯片设计

05 射频和微波集成电路设计

06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

07 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及测试技术

08 自动测试系统与故障诊断

09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51 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微电子学院部分)

该硕士点以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技术为核心开展研究工作,研究内容包括极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关键技术及成套工艺、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技术以及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物理极限相关基础理论等。

该硕士点教师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 863 计划项目。目前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多项、 973 项目、 863 重点项目以及其它省部级项目和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多项,在研项目的总经费超过 1200 万元。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 200 余篇,申请发明专利多项,获得省部级奖励若干项,并正在实施英特尔-大连市-大连理工大学共建的半导体技术学院及大连理工大学微电子学院的建设工作。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唐祯安 * 、蒋国平、马灵芝、闫卫平 * 、王兢 * 、王德君 * 、董维杰、解永平、戚金清等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0903 ▲▲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01 集成电路设计

02 集成电路工艺

03 集成电路封装

04 集成电路测试

05 集成电路物理极限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任选

③ 301 数学(一)

④ 851 电子技术 (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

⑤ 805 半导体物理

⑥ 825 材料科学基础

④⑤⑥选一

欢迎物理、化学、材料等专业的考生报考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

本学科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隶属于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现有教师 16 人,其中:教授 7 人,副教授 5 人,高工 1 人。

本学科专业是信息领域中的关键技术,是发展最为迅速、技术含量最高和社会最热门的专业之一。技术应用涉及信息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改变人们生活及社会活动方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学科点长期从事通信系统理论及应用的研究,拥有门类较为齐全的 “ 现代通信系统 ” 实验室,为研究生培养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光纤通信技术应用研究,研制开发的光纤图像监控系统广泛应用于大型工业现场管理、城市交通管理与调度等行业。目前正在积极从事移动通信、无线通信网络、视频传播、信息安全以及电磁兼容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本学科点毕业的研究生主要从事通信信息技术与系统的研发工作,是当今社会人才需求旺盛的专业。

多年来,学科点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部委和省部级攻关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国际合作项目近 30 项,完成了大量横向应用课题的研究与开发,解决了生产实际问题,多项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 10 余部,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 200 篇。曾获省市科技进步奖以及其它部门科技奖 10 余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各 2 项、国家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 1 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 5 项。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殷福亮 * 、刘军民、金明录 * 、孙怡 * 、王洪玉 * 、冯林(兼)、李明伟、魏东兴、郝应光、解永平(兼)、张大波(兼)、刘萍(兼)。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01 现代通信理论

02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03 下一代高速通信网络技术

04 移动通信技术

05 超宽带通信技术

06 电磁理论与微波技术

07 通信电路与系统

08 软件无线电技术

09 光通信与光电子技术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52 信号系统与通信原理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

本学科点同时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是辽宁省重点学科,现有教师 16 人,其中教授 5 人,副教授 4 人。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 180 余人。

本学科专业是当今信息学科中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之一,其应用十分广泛,如已应用在通信、语音、图像、雷达、生物医学、多媒体技术及家用电器、航天测控、地震勘探等众多领域。

本学科点是国内较早开始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的单位之一。研究工作的特点是:始终以信息与通信工程前沿领域为主要研究方向,既进行全面系统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同时承担国家及企业科研项目,积极开展高技术领域应用研究,解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研究课题。目前,已在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与识别、智能信息和生物医学信息处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尤其在随机与时变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与重构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的科研成果。

现已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863 ”和“ 973 ”项目、博士点科研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部委科技攻关项目及重大横向科研课题数十项,出版学术专著 10 余部,近五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150 余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等科技奖励 10 余项。

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在国内外工作表现出色,十分受 IT 界欢迎。

指导教师:殷福亮 * 、胡家升 * 、邱天爽 * 、郭成安 * 、孔祥维 * 、李建华、马晓红、卢湖川、陈喆、李木国 * (兼),尤新刚(兼),陈延伟 * (兼)。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01 数字信号处理理论与应用

02 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03 语音信号处理

04 生物医学信息处理

05 信息安全与多媒体技术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52 信号系统与通信原理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综合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边缘性学科。其主要任务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研究生物体特别是人体的结构、功能和其它生命现象,研究用于防病、治病、人体功能辅助及卫生保健的人工材料、制品、装置和系统,发展仿生工程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支柱。

本硕士点现有教授 21 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 1 人,博士生导师 15 人),副教授 31 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 32 人。本学科建有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包括形状记忆合金研究所,神经信息研究所,近场光学与纳米技术研究所,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生物化学工程研究所,康复工程研究所和 MEMS 研究中心等。本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广泛,主要包括:生物材料,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生物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生物系统建模与仿真,生物力学与康复工程等。

本硕士点学术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其研究方向覆盖了学科前沿、高新技术和面向经济建设三个层次。先后承担多项国家“ 863 ”、“ 973 ”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和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曾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多项。近五年来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 800 余篇。研究水平居国内先进行列,部分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专业分别在五个院系招生,其中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招生部分主要涉及生命科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与交叉,包括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医学影像处理和生物信息学等。

该硕士点的指导教师:王立鼎 ** ,杨大智 * ,邱天爽 * ,雷明凯 * ,欧宗瑛 * ,齐民 * ,潘石 * ,唐焕文 * ,王军 * ,刘迎曦 * ,张洪武 * ,贺高红 * ,刘天庆 * ,贾凌云,刘冲 * ,丁建华,唐一源 * ,孙怡 * ,王兴元 * ,贺明峰,朱林剑,元文学等

注:标“ ** ”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标“ * ”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3100 ▲ 生物医学工程

01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

02 医学影像处理

03 生物信息学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1 数学(一)

01 — 02 研究方向:

④ 852 信号系统与通信原理

03 研究方向:

④ 855 离散数学与数据结构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

本学科点拥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 是辽宁省重点学科。现有教授 10 人,副教授 19 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 15 人。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复杂工业过程的集成优化与控制,先进控制技术,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智能机器人以及 CIMS 等。

本学科学术队伍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其研究方向覆盖了学科前沿、高技术和国民经济三个层次。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 863 ”高技术项目、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和企业自动化工程及开发项目。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省部级奖励 10 余项,出版教材及学术专著 10 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200 余篇。

本硕士点指导教师:王伟 * 、李洪兴 * 、邵诚 * 、刘晓东 * 、韩敏 * 、顾宏 * 、仲崇权、杨建华、江崇礼、王金城、王建国、刘华毅、王孝良、陈昌、杨素英、潘学军、朱瑞军、杨斌、张大波、张利、孟华、董明、 王宏伟、刘文琦、王哲龙、庄严、刘全利、冯毅、冯林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1 复杂系统的集成优化与控制

02 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

03 先进控制技术及应用

04 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

05 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04 高等代数

⑤ 854 自动控制原理 ( 含现代 20%)

④⑤选一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硕士点隶属于电信学院自动化系。

本硕士点现有教授 3 人,副教授 8 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 5 人。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计算机集成自动化系统,工业过程仿真及优化控制,复杂工业过程的智能检测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及装置,实时专家控制系统,嵌入式控制技术及装置,智能仪表与系统,模式识别与故障诊断等。

本专业学术队伍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研究方向以控制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以自动控制的最新技术为依托,并以解决工业界检测与自动化技术及产品开发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为主要目的;承担和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 863 ” 高技术项目、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和企业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改造及开发项目多项。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省部级奖励 10 余项,出版教材及学术专著 3 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100 余篇。

本硕士点指导教师: 邵诚 * 、仲崇权、王金城、宋彤、李亚芬、杨素英、王建国、王孝良、张大波、张利、刘全利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01 复杂工业过程的智能检测技术

02 现场总线技术及装置

03 实时专家控制系统

04 嵌入式控制技术及装置

05 智能仪表与系统

06 计算机集成自动化系统

07 工业过程仿真及优化控制

08 模式识别与故障诊断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04 高等代数

⑤ 854 自动控制原理 ( 含现代 20%)

④⑤选一

系 统 工 程 专 业

本硕士点隶属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和管理学院。

本学科点 (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部分 ) 现有教授 8 人,副教授 4 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 8 人。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工业过程系统集成与优化调度、流程工业 MES 、生产计划与决策支持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本学科学术队伍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先后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 863 ”、 973 计划重点课题和企业生产计划与优化调度项目。近 3 年来,先后获得一项冶金科学技术奖,两项成果通过教育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100 余篇。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邵诚 * 、王伟 * 、韩敏 * 、顾宏 * 、刘晓东 * 、江崇礼、杨建华、张大波、王宏伟、刘文琦、

刘全利

注:“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1103 系统工程

01 工业过程系统集成与优化调度

02 流程工业 MES

03 生产计划与决策支持系统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04 高等代数

⑤ 854 自动控制原理 ( 含现代 20%)

④⑤选一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

该硕士点分别隶属于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和机械工程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部分的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是控制学科与信息学科间的交叉学科。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提高自动控制与决策对策的智能化水平和计算机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思维能力,已成为当今科技界关注的焦点。

本学科点 (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现有教授 5 人,副教授 5 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 8 人。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机器人控制、机器人视觉、数据融合与知识挖掘、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多智能体系统、模式识别等。本学科学术队伍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 863 ”高技术项目、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和企业自动化工程及开发项目。近五年来,先后获得多项省部级奖励,出版教材及学术专著 10 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150 余篇。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李洪兴 * 、王伟 * 、韩敏 * 、顾宏 * 、江崇礼、潘学军、陈昌、王哲龙、朱瑞军、庄严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01 机器人控制

02 机器人视觉

03 数据融合与知识挖掘

04 多智能体系统

05 模糊信息处理与机器智能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04 高等代数

⑤ 852 信号系统与通信原理

⑥ 854 自动控制原理 ( 含现代 20%)

④⑤⑥选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点有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分别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

本学科现有兼职院士 1 人,教授 18 人,副教授 15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12 人。

本学科承担国家“ 863 ”高技术项目、“ 973 ”项目和预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和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共 30 余项,横向课题多项。近三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 1 项,三等奖 2 项。

近三年来,出版全国高技术重点专著 1 部,发表论文 1000 余篇。其中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 500 余篇,被 SCI 、 EI 收录 100 余篇。

硕士点指导教师 : 高庆狮 ** 、杨元生 * 、王秀坤 * 、钱昆明、谭国真 * 、林鸿飞 * 、王兴元 * 、滕弘飞 * 、王延章 * 、丁克诠 * 、程春田 * 、王希诚 * 、黄德根、李英壮、冯林、关振群、金玉玲、孟宪福、孟军、马洪连、郭禾、周东清、王树义、王占杰、唐达、牛纪桢、吴迪、孙效里、江荣安、林晓慧、王健、李丽双、李克秋

注:“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01 分布式环境软件体系结构

02 嵌入式系统

03 工业控制与接口

04 网络与通信技术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55 离散数学与数据结构

081202 ▲▲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01 算法设计与分析

02 高性能计算与应用

03 数据库系统

04 软件工程与应用

05 生物信息学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55 离散数学与数据结构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01 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翻译

02 网格计算及应用

03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04 数据库与决策支持

05 多媒体技术

06 网络与信息安全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55 离散数学与数据结构

能源与动力学院

学院代码: 010

联系人:汪老师

联系电话: 0411 - 84708460

工程热物理专业

工程热物理硕士点现有教师 8 人,工程技术人员 1 人。其中教授 3 人,副教授 1 人,讲师 3 人,助教 1 人,工程师 1 人。 3 人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 5 人具有博士学位。工程热物理专业下设计算机室和实验室。主要实验设备有二维激光多普勒测速仪,气相色谱仪,多通道瞬态温度检测仪,双色法辐射测试系统,燃油炉实验台,换热器实验台,内燃机实验台。新近购置了 Dell 公司 15 节点 HPCC 高性能计算集群系统 . 此外,院新能源研究中心拥有由日本政府捐赠的价值 2000 余万元人民币的热工测试仪器供本专业无偿使用。自 70 年代以来,本学科点以内燃机工作过程和燃烧过程数学模型为突破口,持续深入地开展了湍流流动,传热传质和燃烧多维数值模拟的研究,迄今已形成了计算热物理这一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主要涉及流体流动、传热、喷雾和燃烧过程多维数值模拟,内燃机燃烧与工作过程(零维、准维)数学模型,热力系统的仿真与优化,粘性液体射流分裂与雾化机理,多孔介质中的超绝热燃烧,内燃机传热过程全仿真的研究等课题。在计算机模拟(仿真)研究的同时,还开辟了燃油炉火焰辐射,陶瓷发动机表面瞬态温度测试,阴燃的机理及其向明火转变的研究,燃池和太阳池等新能源技术,换热器强化传热和臭氧强化燃烧与应用的研究等实验性较强的课题。本专业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七五,八五攻关,九五预研,国家攀登计划,中船总国防预研重点项目,国家“ 973 ”项目等重要科研课题十余项,以及大量横向科研课题。其中有的项目在国内该领域是首创,有的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近十年来,出版学术专著 3 部, 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 200 余篇 , 其中 SCI 收录 10 余篇 , EI 收录近 100 篇 , 获省部级奖励 5 项。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解茂昭 * 、孙文策 * 、、白敏丽 * 、陈 石、贾 明、刘红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0701 ▲▲工程热物理

01 热力系统的仿真与优化

02 流动、传热和燃烧的数值模拟及工程应用

03 先进燃烧理论与技术

04 传热与节能技术

05 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1 数学 ( 一 )

④ 841 工程热力学

⑤ 842 传热学

④⑤选一

欢迎跨学科专业考生报考本专业

热 能 工 程 专 业

热能工程硕士点现有教授 2 名(博士生导师),副教授 3 名,讲师 4 名,助教及实验技术人员 2 名。

本硕士点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热力系统优化与过程能量最优综合,传热与传质过程研究,电厂热力系统仿真与节能诊断,锅炉洁净燃烧与新型燃烧器技术,新型热泵与制冷系统,可再生能源技术,热力系统节能技术,海水淡化技术及设备。

主要研究课题有:超音速喷射过程中的特殊物理现象研究、地源热泵系统及地下温度场特性研究;热能动力系统优化与过程能量最优综合理论与应用、热力发电厂仿真与节能诊断理论与应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性能研究、锅炉热力仿真与汽水循环特性模拟、热力管网优化与节能;复杂传热过程研究、新型换热元件与强化传热机理;有相变流动的计算流体力学;太阳能空调装置研发、海水淡化及水电联产系统优化、建筑节能新技术、生物质能源技术;煤的洁净燃烧技术、锅炉无油点火技术;冷凝水回收技术等。

本硕士点的主要研究课题的资助来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国防预研项目,教育部、省、市科研项目,企业委托的研究开发项目等。近十年来,完成各类项目 80 余项,通过省、部级技术鉴定 3 项,申请国家专利 3 项,课题经费 1000 余万元,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 300 余篇。出版专著 2 部。、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沈胜强 * 、尹洪超 * 、李素芬、李文蛟、刘晓华、张 博、邱庆刚、杨洛鹏、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0702 ▲▲热能工程

01 热力系统优化与过程能量最优综合

02 传热与传质过程研究

03 锅炉洁净燃烧与新型燃烧器技术

04 电厂热力系统仿真与节能诊断

05 新型热泵与制冷系统

06 新能源与节能技术

07 海水淡化技术及设备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1 数学 ( 一 )

④ 841 工程热力学

⑤ 842 传热学

④⑤选一

欢迎跨学科专业考生报考本专业

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

动力机械及工程硕士点于 1997 年由内燃机和热力叶轮机械两个硕士点调整合并而成,是教育部首批硕士、博士点授予权单位,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为辽宁省重点学科,内燃机实验室为辽宁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该点现有教授 4 名(其中博士生导师 3 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12 名,教师中有博士学位 10 名,形成了以中、青年为骨干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学术思想活跃,与国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国内科研院所及企业有较多的交流合作。

该硕士点主要学术研究及科研领域有两大类,即内燃机和热力叶轮机械。其中内燃机主要研究领域有:内燃机燃烧与排放、代用燃料、内燃机振动、噪声与故障诊断、内燃机设计 CAD 及 CAE 、设备与结构安全性评价及寿命预测、内燃机工作过程模拟、仿真与优化、内燃机测试与电控、混合动力、催化燃烧及化学反应动力学。热力叶轮机械主要研究领域有:燃气轮机关键技术及汽轮机气动性能、可靠性研究、透平机械热力状态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先进动力装置和新型循环的研究、新型组合吸气式发动机的研究、计算流体力学及计算燃烧学。

该硕士点共承担国家、省、部及企事业科研项目 200 多项,通过省、部级以上的科研鉴定 32 项;获教育部、农业部、机电部、省教委各类科技进步奖 20 项;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 540 多篇;出版专著 15 部。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宋希庚 * 、隆武强 * 、高希彦 * 、薛冬新、郭晓平、孙培岩、王 正、满长忠、于学兵、冯立岩、许晓光、王晓放、冀春俊、谢 蓉、王 巍、杨凤珍、田 夫、苏庆运、唐斌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0703 ▲▲动力机械及工程

01 内燃机燃烧与排放

02 代用燃料

03 内燃机振动、噪声与故障诊断

04 内燃机设计 CAD 及 CAE

05 设备与结构安全性评价及寿命预测

06 内燃机工作过程模拟、仿真与优化

07 内燃机测试与电控

08 混合动力

09 催化燃烧及化学反应动力学

10 燃气轮机关键技术及汽轮机气动性能、可靠性研究

11 透平机械热力状态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

12 先进动力装置和新型循环的研究

13 新型组合吸气式发动机的研究

14 计算流体力学及计算燃烧学

1~9 研究方向: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 选一

③ 301 数学 ( 一 )

④ 844 内燃机原理

⑤ 842 传热学

⑥ 884 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实验

④⑤⑥ 选一

10~14 研究方向: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1 数学 ( 一 )

④ 842 传热学

⑤ 841 工程热力学

④⑤选一

欢迎跨学科专业考生报考本专业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本硕士点隶属能源与动力学院和化工学院两部分,能源与动力学院部分的流体机械及工程硕士点的几个主要研究方向包含在自 1983 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原热力叶轮机械硕士点内。近年来该学科内涵有很大拓展,扩展到许多工程应用领域。由能源与动力学院与化工学院两相关专业构成的流体机械及工程硕士点使该学科点涉及的研究领域涵盖了流体机械及工程硕士点的主要研究方向。

该硕士点隶属于能源与动力学院部分有教授 4 名(其中博士生导师 2 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4 名,教师中有博士学位 5 名,形成了以中、青年为骨干的教师队伍。该硕士点设有叶轮机械与流体工程研究所(热力叶轮机械研究室、流体机械研究室) 、“沈阳鼓风机厂国家级技术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分中心”和专业实验室。

主要学术研究及科研领域:流体机械流动数值分析( CFD );透平机械及工程的气动性能研究和可靠性研究;透平机械热力状态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超音速气流制备功能涂层研究;高效紧凑式换热器研究; 可靠性研究及主动控制技术研究等 。近年来,该硕士点共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军工预研项目等省、部及企事业科研项目 40 余项,通过省、部、市级以上的科技鉴定项目及各类科技奖项 5 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4 项,国家发明专利 1 项,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各种研究论文近百篇,出版学术著作 3 部。

本学科的培养目标为: 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现状和前沿发展方向、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科研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 毕业后可在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能源化工、电力系统(包括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核电)、自动控制等领域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大型企业从事叶轮机械及其相关设备设计开发及科学研究的高级科技和管理工作。

硕士点指导教师:宋希庚*、高希彦 * 、王晓放、冀春俊、王 巍、谢 蓉、杨凤珍、田 夫。

注:标“*”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0704 ▲▲流体机械及工程

01 压缩机、风机气动性能研 究与流动数值分析

02 流体机械热力性能诊断与评估技术研究

03 高效紧凑式换热器研究

04 气体动力学喷涂制备功能涂层机理与实验研究

05 可靠性研究及主动控制技术研究

06 节能和低品质能源利用的关键技术研究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任选

③ 301 数学 ( 一 )

④ 841 工程热力学

⑤ 842 传热学

④⑤选一

欢迎跨学科专业考生报考本专业

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

制冷与低温工程硕士点现有教授 2 人,特聘教授(英国 Nottingham 大学 Reader ) 1 人。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三位为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 (1) 新型制冷 / 热泵研发; (2) 新型蓄能技术研究与开发; (3) 宏观与微观尺度下流动与热质传递机理研究; (4) 食品保鲜机理研究与设备开发; (5) 仿生流体力学技术与相应产品开( 6 )太阳能综合利用中热物理问题研究及产品开发发等。

本硕士隶属于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尽管该硕士点于 1998 年 4 月成立,但该硕士点成立之初就与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合作,研究开发采用新型工质的吸收式制冷 / 热泵技术,直至现在仍在继续进行。由日本三洋公司赠送的吸收式制冷 / 热泵实验机和相配套的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是国内从事该研究领域中一流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另本室还有新购置的高速摄影机一台可供可视化研究使用。目前除与国外合作研究外,还承担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教育部科研项目、一项香港政府资助的项目和数项工业企业委托的研究项目。该硕士点成立时间不长,已成为二级学科博士点。这与在各方面已有长足的进步和丰富的科研成果分不开的。所研究的成果得以在国际制冷协会会刊《 Int. J. of Refrigeration 》、计算传热学国际刊物《 Numer. Heat Transfer 》以及其他重要国际刊物《 Int. J. of Transport Phenomena 》、《 Trans. IChemE, Part A, CHERD 》、《 Int. J. Multiphase Flows 》和《 Int. J.of Numer. Methods for Heat & Fluid Flow 》等上发表。获国家专利多项。本教研室还正在展开新型蓄能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和国际流行微尺度流体流动与热质传递以及流体力学仿生技术的研究工作。

作为东北地区紧缺专业,本学科就业前景较好,毕业生主要从事与制冷,供热相关的教学及研发工作。

指导教师:徐士鸣 * 、李维仲 * 、阎玉英 * 、左建国、金东旭

注:标“”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0705 ▲▲制冷与低温工程

01 新型制冷 / 热泵研发

02 新型蓄能技术研发

03 宏观与微观尺度下流动与热质传递机理研究

04 生物质保鲜机理研究与设备开发

05 仿生流体力学技术与相应产品开发

06 太阳能综合利用中热物理问题研究及产品开发

07 冷冻干燥中热物理问题研究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 选一

③ 301 数学 ( 一 )

④ 841 工程热力学

⑤ 842 传热学

④⑤选一

欢迎跨学科、专业考生报考本专业

能源与环境工程专业

能源与环境工程硕士点是大连理工大学为了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的强烈需求,在引进国内外人才的基础上于 2004 年新成立的。 隶属于能源与动力学院(院系代码请选 010 )。 现有教师 8 人(均 具有博士学位) ,其中教授 5 人(兼职 3 人),副教授 1 人,讲师 2 人,并计划继续从国内外引进高层次人才,扩大教师队伍规模。

目前本专业拥有天然气水合物实验室、 低温实验室、核磁共振实验室、 节能研究实验室及计算机室。并挂靠大连理工大学天然气水和物研究所、能源与环境研究所、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所、新能源与节能中心、中日 CDM 研究中心及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本专业 的设立, 跟踪世界能源学科发展的趋势,与国际教育接轨, 将为我国培养目前极为短缺但又急需的 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 能源与环境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然气水合物等 新型洁净能源技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石油、天然气开采新技术 ,温室气体减排 与控制技术, 城市交通污染控制技术,经济、能源及环境发展战略,能源与环境政策,清洁发展机制( CDM )等 。

本专业中的大部分教师具有国外长期留学及从事相关专业研究的经历,对国际上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具有深刻的了解,并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先后参与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自然科学基金、 九五预研,中船总国防预研重点项目, 日本国经济产业省重大研究项目,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会,日本产业科学振兴财团等大型研究课题二十余项,以及大量横向科研课题。目前正在进行的课题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 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 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大研究计划、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国际合作项目及地方政府研究课题与企业委托研究课题等二十余项。近十年来在国际和国内 高水平 杂志上共发表研究论文 200 余篇,获得省部级奖励 3 项。

目前本专业仍保持着与国外大学及研究机关的良好合作,并有教师的不定期互访研究协议,研究生共同培养计划也已付诸实施。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宋永臣 * ,穆海林 * ,刘卫国、王大勇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0720 ▲▲★能源与环境工程

01 天然气水合物基础 ( 成因机理、分布规律、物理化学性质 ) 研究及其开采、储运与利用技术

02 石油、天然气开采新技术

03 CO2 消减,隔离技术

04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05 城市交通污染控制

06 经济,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

07 能源环境政策及节能与环境减排对策

08 清洁发展机制( CDM )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2 俄语 203 日语 选一

③ 301 数学 ( 一 )

④ 841 工程热力学

⑤ 842 传热学

④⑤选一

欢迎跨学科、专业考生报考本专业

管 理 学 院

学院代码: 011

联系人:于老师

联系电话: 0411 - 84707388

系统分析与集成专业

本硕士点隶属于管理学院的系统工程研究所。

系统工程研究所成立于 1978 年,是教育部首批批准的系统工程专门研究机构之一,是一个以系统工程学科为核心的交叉综合学科群体。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本学科领域的国家重点建设学科之一,也是辽宁省重点建设学科之一。目前拥有 1 个博士后流动站、 3 个博士点、 5 个硕士点。

系统工程研究所目前拥有一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众托教授为核心的老中青相结合的研究开发梯队,研究领域包括信息系统工程、知识系统工程、电子商务等:先后承担并完成了 30 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重点项目 2 项)、 6 项“ 863 ”项目和国家“攻关”项目、 14 项博土点基金项目和国家教委基金项目、以及数十项省市和大中型企业委托的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2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12 项;信息化与管理变革研究成果的应用部门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辽宁省科技厅、大连市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等。

系统工程研究所拥有国家“ 211 工程”重点学科及辽宁省重点学科投资建设的“系统分析与经营管理信息化”实验室、“群决策与系统集成”实验室,以及与 HP-Compaq 公司共同投资 1000 万元建立的电子商务实验室。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党延忠 * 、邓贵仕 * 、潘东华、那日萨、卢涛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71102 系统分析与集成

01 系统集成理论与方法

02 复杂系统分析

03 系统建模方法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1 数学(一)

④ 875 计算机信息管理

⑤ 872 运筹学基础及应 用

⑥ 855 离散数学与数据结构

④⑤ ⑥选一

计算机、控制、电子、数学、物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考生优先录取;

系 统 工 程 专业

本硕士点隶属于管理学院的系统工程研究所。

大连理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成立于 1978 年,是教育部首批批准的系统工程专门研究机构之一,是一个以系统工程学科为核心的交叉综合学科群体。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本学科领域的国家重点建设学科之一,也是辽宁省重点建设学科之一。目前拥有 1 个博士后流动站、 l 个博士点、 5 个硕士点。

系统工程研究所目前拥有一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众托教授为核心的老中青相结合的研究开发梯队,研究领域包括信息系统工程、知识系统工程、电子商务等;先后承担并完成了 30 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重点项目 2 项)、 6 项“ 863 ”项目和国家“攻关”项目、 14 项 博士点基金项目和国家教委基金项目、以及数十项省市和大中型企业委托的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2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12 项;信息化与管理变革研究成果的应用部门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辽宁省科技厅、大连市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等。

系统工程研究所拥有国家“ 211 工程”重点学科及辽宁省重点学科投资建设的“系统分析与经营管理信息化”实验室、“群决策与系统集成”实验室,以及与 HP-Compaq 公司共同投资 1000 万元建立的电子商务实验室。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党延忠 * 、邓贵仕 * 、胡祥培 * 、荣莉莉 * 、赵胜川 * 、郭崇慧 * 、潘东华、杨德权、那日萨、吴江宁、

宋明秋、夏昊翔、卢涛、张光前、王建军、王明征、王旭坪、郭维森

注:“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1103 系统工程

01 系统建模与分析

02 信息系统工程

03 物流系统工程

04 交通系统工程

05 知识系统工程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1 数学(一)

④ 875 计算机信息管理

⑤ 872 运筹学基础及应 用

⑥ 855 离散数学与数据结构

④⑤ ⑥选一

计算机、控制、电子、数学、物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考生优先录取;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该硕士点是管理学门类的一级学科硕士点,该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 10 人,硕士生导师 20 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 1 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1 名,师资力量十分雄厚,研究成果丰硕,是国家重点学科和省重点学科。拥有与 HP-Compaq 公司共同投资 1000 万元建立的电子商务实验室。

本硕士点所依托的系统工程研究所成立于 1978 年,是教育部首批批准的系统工程专门研究机构之一,是一个以系统工程学科为核心的交叉综合学科群体。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本学科领域的国家重点建设学科之一,也是辽宁省重点建设学科之一。目前拥有 1 个博士后流动站、 1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2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5 个硕士点。

系统工程研究所目前拥有一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众托教授为核心的老中青相结合的研究开发梯队,研究领域包括信息系统工程、知识系统工程、电子商务等;先后承担并完成了 30 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重点项目 2 项)、 6 项“ 863 ”项目和国家“攻关”项目、 14 项 博士点基金项目和国家教委基金项目、以及数十项省市和大中型企业委托的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2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12 项;信息化与管理变革研究等成果的应用部门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辽宁省科技厅、大连市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等。

系统工程研究所拥有国家“ 211 工程”重点学科及辽宁省重点学科投资建设的“系统分析与经营管理信息化”实验室、“群决策与系统集成”实验室,以及信息安全与电子商务重点实验室。

指导教师:邓贵仕 * 、党延忠 * 、荣莉莉 * 、郭崇慧 * 、李文立 * 、杨德权、吴江宁、那日萨、金淳、王旭坪、张醒洲、夏昊翔、

宋明秋、郭维森、王明征、潘东华、王建军、卢涛、张光前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7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01 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

02 知识科学与管理

03 信息工程与管理

04 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

05 金融工程与管理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1 数学(一)

④ 875 计算机信息管理

⑤ 872 运筹学基础及应 用

⑥ 855 离散数学与数据结构

④⑤⑥选一

计算机、控制、电子、数学、物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考生优先录取;

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专业

该硕士点现有博士生导师 5 人,硕士生导师 11 人。其中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1 名,师资力量十分雄厚,研究成果丰硕,是国家重点学科和省重点学科。建有辽宁省“电子商务研究开发基地”,以及与 HP-Compaq 公司共同投资 1000 万元建立的“大连惠普康柏电子商务实示范实验室”。

该硕士点所依托的系统工程研究所成立于 1978 年,是教育部首批批准的系统工程专门研究机构之一,是一个以系统工程学科为核心的交叉综合学科群体。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本学科领域的国家重点建设学科之一,也是辽宁省重点建设学科之一。目前拥有 1 个博士后流动站、 1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2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5 个硕士点。

系统工程研究所目前拥有一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众托教授为核心的老中青相结合的研究开发梯队,研究领域包括信息系统工程、知识系统工程、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等;先后承担并完成了 30 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重点项目 2 项)、 6 项“ 863 ”项目和国家“攻关”项目、 14 项 博士点基金项目和国家教委基金项目、以及数十项省市和大中型企业委托的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2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12 项;承担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管理理论与方法”被评为特优, 2005 年 3 月教育部鉴定认为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系统工程研究所拥有国家“ 211 工程”重点学科及辽宁省重点学科投资建设的“系统分析与经营管理信息化”实验室、“群决策与系统集成”实验室,以及信息安全与电子商务重点实验室。

指导教师:邓贵仕 * 、胡祥培 * 、李文立 * 、杨德权、那日萨、金淳、王旭坪、张醒洲、宋明秋、张光前、卢涛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7124 ▲▲★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

01 电子商务

02 物流管理

03 供应链管理

04 电子支付与信息安全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1 数学(一)

④ 875 计算机信息管理

⑤ 872 运筹学基础及应 用

⑥ 855 离散数学与数据结构

④⑤⑥选一

计算机、控制、电子、数学、物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考生优先录取;

知识管理专业

该硕士点现有博士生导师 5 人,硕士生导师 9 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 1 名,师资力量十分雄厚,研究成果丰硕,是国家重点学科和省重点学科,以及建有知识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该硕士点所依托的系统工程研究所成立于 1978 年,是教育部首批批准的系统工程专门研究机构之一,是一个以系统工程学科为核心的交叉综合学科群体。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本学科领域的国家重点建设学科之一,也是辽宁省重点建设学科之一。目前拥有 1 个博士后流动站、 1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2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5 个硕士点。

系统工程研究所目前拥有一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众托教授为核心的老中青相结合的研究开发梯队,研究领域包括信息系统工程、知识系统工程、电子商务等;先后承担并完成了 30 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重点项目 2 项)、 6 项“ 863 ”项目和国家“攻关”项目、 14 项 博士点基金项目和国家教委基金项目、以及数十项省市和大中型企业委托的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2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12 项;信息化与管理变革研究等成果的应用部门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辽宁省科技厅、大连市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等。

系统工程研究所拥有国家“ 211 工程”重点学科及辽宁省重点学科投资建设的“系统分析与经营管理信息化”实验室、“群决策与系统集成”实验室,以及信息安全与电子商务重点实验室。

指导教师:党延忠 * 、荣莉莉 * 、赵胜川 * 、郭崇慧 * 、潘东华、吴江宁、夏昊翔、郭维森、王明征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7125 ▲▲★知识管理

01 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

02 知识系统工程

03 知识处理技术

04 交通系统知识管理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1 数学(一)

④ 875 计算机信息管理

⑤ 872 运筹学基础及应 用

⑥ 855 离散数学与数据结构

④⑤⑥选一

计算机、控制、电子、数学、物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考生优先录取;

信息管理与电子政务专业

本硕士点依托于管理学院的信息管理系和信息与决策技术研究所。

本硕士点拥有一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高素质中青年教师组成的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共有指导教师 12 名,其中教授 4 名,副教授 3 名。

本专业主要研究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与实施方法,研究方向包括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开发、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电子政务、数据挖掘与 Web 挖掘技术、信息系统安全、信息系统集成技术、信息系统审计与 IT 治理、决策支持系统与商务智能、电子商务 / 移动商务等,研究内容涵盖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系统理论及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是典型的跨文理的综合学科。

本研究团队先后完成国家首脑机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项目、国家“ 863 ”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 50 余项,在信息管理、电子政务、移动商务与复杂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发表科研论文百余篇。本硕士点建有研究实验基地。

本硕士点培养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知识及信息技术,并能够将其运用到政府、企业和社区的信息化建设中,具备复杂信息系统分析 / 设计 / 实现能力和现代管理理念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本硕士点指导教师:王延章 * 、仲秋雁 * 、王宇、王雪华、吴力文、裘江南、李怀明、张承伟、闵庆飞、王宁、叶鑫、曲刚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7126 ▲▲★信息管理与电子政务

01 信息系统规划、集成、审计与 IT 治理

02 信息资源管理与数据挖掘

03 信息技术管理

04 电子政务、电子商务 / 移动商务

05 管理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与商务智能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1 数学(一)

④ 855 离散数学与数据结构

⑤ 875 计算机信息管理

④⑤选一

本专业欢迎管理、计算机、控制专业的考生报

考。

金融工程专业

金融工程是研究人们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如何进行资源的时间配置的学科,它的核心问题是研究资本和资产的配置效率,为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的金融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手段。

本硕士点所依托的系统工程研究所成立于 1978 年,是教育部首批批准的系统工程专门研究机构之一,是一个以系统工程学科为核心的交叉综合学科群体。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本学科领域的国家重点建设学科之一,也是辽宁省重点建设学科之一。目前拥有 1 个博士后流动站、 1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2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5 个硕士点。

系统工程研究所目前拥有一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众托教授为核心的老中青相结合的研究开发梯队,研究领域包括信息系统工程、知识系统工程、电子商务等;先后承担并完成了 30 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重点项目 2 项)、 6 项“ 863 ”项目和国家“攻关”项目、 14 项 博士点基金项目和国家教委基金项目、以及数十项省市和大中型企业委托的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2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12 项;信息化与管理变革研究等成果的应用部门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辽宁省科技厅、大连市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等。

系统工程研究所拥有国家“ 211 工程”重点学科及辽宁省重点学科投资建设的“系统分析与经营管理信息化”实验室、“群决策与系统集成”实验室,以及信息安全与电子商务重点实验室。

本硕士点与西方金融理论研究特色接轨,注重金融风险研究,注重金融模型、技术与方法研究,旨在为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培养实用人才。在培养方式上,通过系统组织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和企业咨询项目,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交际与沟通能力。

指导教师:杨德权、那日萨、张醒洲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科目编号)

备 注

087127 ▲▲★金融工程

① 投资及风险控制理论

② 金融数学(模型及求解方法)

③ 金融衍生品理论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1 数学(一)

④ 870 微观经济学

⑤ 872 运筹学基础及应 用

④⑤选一

控制、数学、物理专业考生优先录取;

管理系统工程专业

该硕士点现有博士生导师 5 人,硕士生导师 11 人。其中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1 名,师资力量十分雄厚,研究成果丰硕,是国家重点学科和省重点学科。建有辽宁省“电子商务研究开发基地”,以及与 HP-Compaq 公司共同投资 1000 万元建立的“大连惠普康柏电子商务实示范实验室”。

该硕士点所依托的系统工程研究所成立于 1978 年,是教育部首批批准的系统工程专门研究机构之一,是一个以系统工程学科为核心的交叉综合学科群体。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本学科领域的国家重点建设学科之一,也是辽宁省重点建设学科之一。目前拥有 1 个博士后流动站、 1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2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5 个硕士点。

系统工程研究所目前拥有一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众托教授为核心的老中青相结合的研究开发梯队,研究领域包括信息系统工程、知识系统工程、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等;先后承担并完成了 30 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重点项目 2 项)、 6 项“ 863 ”项目和国家“攻关”项目、 14 项 博士点基金项目和国家教委基金项目、以及数十项省市和大中型企业委托的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2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12 项;承担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管理理论与方法”被评为特优, 2005 年 3 月教育部鉴定认为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系统工程研究所拥有国家“ 211 工程”重点学科及辽宁省重点学科投资建设的“系统分析与经营管理信息化”实验室、“群决策与系统集成”实验室,以及信息安全与电子商务重点实验室。

指导教师:郭崇慧 * 、李文立 * 、杨德权、张醒洲、那日萨、王建军、郭维森、王明征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7130 ▲▲★管理系统工程

01 管理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

02 管理系统工程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1 数学(一)

④ 875 计算机信息管理

⑤ 872 运筹学基础及应 用

⑥ 855 离散数学与数据结构

④⑤⑥选一

计算机、控制、电子、数学、物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考生优先录取;

交通系统工程专业

本硕士点隶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点,依托于大连理工大学国际航运中心研究院。

大连理工大学国际航运中心研究院,是在整合我校综合交通运输研究中心、物流研究中心、港口发展研究中心等相关研究机构的基础上,广泛吸收我校交通规划、控制、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的专业教师,并聘任若干美国、日本等国外知名学者,于 2006 年 7 月正式成立的。该研究院现设港航规划研究所、综合交通运输研究所、物流工程研究所三个研究所,拥有专职研究人员 8 人,兼职研究人员 12 人,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的主要带头人,都在国外知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研究院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 项、国际合作项目 3 项、交通部、铁道部、辽宁省、大连市等省市政府项目 20 余项。研究院曾多次主办或承办交通运输的国际会议,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学术机构有着密切联系,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赵胜川 * 、郭子坚、周鹏飞、王孝坤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科目编号)

备 注

087131 ▲▲★交通系统工程

01 交通规划与管理

02 港口物流

03 交通经济分析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1 数学(一)

④ 875 计算机信息管理

⑤ 872 运筹学基础及应 用

⑥ 855 离散数学与数据结构

④⑤⑥选一

1. 外语优秀者优先录取;

2. 交通工程、土木水利、计算机、数学、软件专业考生优先录取;

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专业

本专业主要研究现代图书馆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组织、管理、评价、利用、服务等的基本理论及应用,主要培养掌握图书馆学、情报学、管理学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型的现代图书馆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注重面向实际的学术研究,围绕现代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服务、信息资源数字化、现代技术支持等核心业务,完成多个应用性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具有一支研究方向明确、理论知识坚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并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在资源、学术环境、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优势,连续成功举办了 26 届“高校图书馆专业干部进修班”。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 1. 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与管理

2.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组织

3. 数字图书馆技术应用

本硕士点共有 9 名指导教师:刘斌研究馆员、金玉玲研究馆员、陈陶研究馆员、马克芬研究馆员、刘旭研究馆员、刘凡儒副研究馆员、代玉美副研究馆员、赵连明副研究馆员、周建阳副研究馆员。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1732 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

01 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与管理

02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组织

03 数字图书馆技术应用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1 数学(一)

④ 875 计算机信息管理

会 计 学 专 业

本硕士点由管理学院财务管理研究所培养。本硕士点现有 9 名硕士研究生导师,其中博士生导师 3 人(含兼职)。

本方向注重发挥理工院校在数量方法上的优势,将会计理论问题定量化、会计行为分析实验化,形成了与资本市场诚信建设和投资者利益保护密切相关的特色研究方向。

近年来本硕士点围绕最新会计理论和企业财务工作实际,进行了广泛的学术研究和科研活动,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霍英东教育基金 10 余项,国家财政部、国家科技部、省市科技计划项目 10 余项。为大连市、营口市、延吉市、盘锦市,以及中国石油辽河分公司、辽宁成大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冰山集团、大连机车集团等 40 多个单位提供管理决策、财务决策、成本控制系统、财务体系设计、资本运营、上市策划、资产评估、项目可行性分析等方面的咨询服务。有一项成果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四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二项获市厅级科技进步奖。

出版著作包括:《成本管理新模式》、《财务管理》、《会计学》、《国际金融》、《管理会计概论》等 10 余部,在“管理科学学报”、“会计研究”、“中国管理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200 余篇。本硕士点拥有与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金蝶 ERP 会计实验室,受大连市信息产业局委托建设的大连市企业信息化研究培训中心,以及与有关单位联合发起成立大连理工大学证券期货研究中心。已经培养毕业生 100 余名,在读研究生 40 余人。目前拥有完备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库和硬件条件以及完善的实验环境。

本硕士点指导教师:李延喜 * 、栾庆伟 * 、迟国泰 * 、薛光、张启銮、周颖、刘彦文、刘艳萍、张悦玫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120201 ▲▲会计学

01 公司治理与会计舞弊识别

02 财务管理决策理论与方法

03 价值链会计与战略成本管理

04 行为会计与行为财务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3 数学(三)

④ 870 微观经济学

⑤ 874 财务管理学

⑥ 876 管理学

⑦ 878 技术经济学

④⑤⑥⑦选一

欢迎各专业考生中数学、英语和计算机基础好的毕业生报考

企业管理专业

企业管理硕士点具有一支学科研究方向广泛、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渊博的企业管理研究和教学的专家队伍,在企业管理相关的重要研究领域设有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组织管理创新、生产运营与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创新团队建设、企业法律研究等研究方向。目前承担的研究课题丰富,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 863 计划项目、省科学基金和科技攻关、市科学基金和科技攻关,以及大量的企业委托的研究课题,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优秀的研究、工作条件和实践背景。多项研究成果曾获得国家、省、市科技奖励,居国内领先水平。研究方向覆盖了企业对管理科学所提出的主要管理知识需求,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十分符合企业对企业管理毕业生的知识与技能需求,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既具有企业管理宽广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级人才,培养的研究生已经在全国的各行各业成为用人单位的骨干技术人才。企业管理硕士点是管理学院企业管理博士点的重要支撑,硕士生拥有继续深造的优越学科条件。目前与国外部分发达国家具有活跃和实际的合作,包括联合研究课题和研究生的联合指导与培养,为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条件。

企业管理硕士点依托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和人力资源管理系,在研究方向上还具有力迪市场营销研究所、法学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 CIMS 中心等研究单位,为研究生的专业化培养创造了优秀的实践空间。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汪克夷 * 、张国梁 * 、肖洪钧 * 、陈树文 * 、刘晓冰 * 、董大海 * 、李弘、易学东、王东华、俞明南、张令荣、冯长利、李新然、曲洪敏、张旭、潘安成、黄学文、丁正平、刘海潮、蒙秋男、金玉芳、韩大卫、郭文臣、李明斐、乔坤、付永刚、王学先、王刚义、周英男。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120202 ▲▲企业管理

01 企业战略管理

02 生产管理与物流管理

03 市场营销

04 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05 企业法律环境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3 数学(三)

④ 870 微观经济学

⑤ 874 财务管理学

⑥ 876 管理学

⑦ 878 技术经济学

④⑤⑥⑦选一

1-3 研究方向属于企管系; 4 - 5 研究方向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系。

旅游管理专业

本硕士点共有指导教师 6 名,博士生导师 3 人,教授 3 人,副教授 2 人。

主要研究方向有 5 个:
1. 旅游规划与管理 2. 旅游娱乐经济 3. 城市与乡村旅游管理 4. 旅游企业管理

5. 旅游影响管理。

学科简介

2005 年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顺利获得授权,并覆盖其中 4 个 2 级学科博士点,包括旅游管理的博士点和硕士点。旅游管理硕士点的成立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和国际化的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建立了教学平台。

目前,旅游管理博士点在读博士 4 人,硕士多人;已获得博士学位 1 人,硕士 3 人。

为适应旅游市场发展的需要,旅游管理硕士点紧随国际旅游研究的热点,下设了旅游规划与管理、旅游娱乐经济、城市旅游管理、旅游企业管理和旅游影响管理等方向,其培养的毕业生将成为企业、政府、社区和其他组织的管理人员、专门技术人才和旅游学术研究人员。

旅游管理硕士点拥有一支年龄、学历、专业、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一些教师曾在国外长期工作、进修或攻读旅游相关学科的学位后归国任教,国内外旅游研究的交融为旅游管理硕士点的教学科研、社会实践以及人才交流提供了良好条件。本硕士点的指导教师团队,近年来承接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以及省市政府和企业委托的相关研究课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武春友 * 、苏敬勤 * 、王尔大 * 、肖贵蓉、于惊涛、卢小丽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120203 ▲▲旅游管理

01 旅游规划与管理

02 旅游娱乐经济

03 城市与乡村旅游管理

04 旅游企业管理

05 旅游影响管理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3 数学 ( 三 )

④ 870 微观经济学

⑤ 874 财务管理学

⑥ 876 管理学

⑦ 878 技术经济学

④⑤⑥⑦选一

1 、外语优秀者优先;

2 、特别欢迎自然资源管理、园艺设计、城市规划和美术专业考生。

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

本硕士点共有指导教师 17 名,其中博士生导师 5 人,教授 5 人,副教授 7 人。

主要研究方向有 5 个: 1. 技术管理 , 2. 高技术产业化与国际化 , 3. 创业管理与产业转型, 4 技术经济系统评价与分析, 5. 区域经济发展。

技术经济及管理硕士点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丰硕科研成果,近 5 年来,共承接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 30 余项,其它各类科研课题多项,年完成科研经费超过 300 万元。近 3 年来,通过鉴定的科研课题已达 10 余项,获各级政府科技进步奖 7 项;出版专著 7 部,武春友教授等申请的加拿大国际开发署( CIDA )的重大课题获资助,是国内目前获得该领域最大的国际合作课题之一。该学科出版各类教材 10 种,发表论文 300 余篇。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技术经济研究所采取研究生参加助研、助教、助管等方法,大大促进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几乎所有科研课题均有研究生参加,研究生在某些项目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部及省市各类科研课题中,研究生均参与了工作。由研究生执笔撰写的研究论文,数量在不断增加,并大量参加了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学术会议,一些研究生还参加了专著教材编写辅助工作。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武春友 * 、戴大双 * 、苏敬勤 * 、张米尔 * 、朱庆华 * 、唐丽艳、王国红、肖贵蓉、于惊涛、耿勇、徐雨森、朱方伟、雷善玉、卢小丽、宋金波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120204 ▲▲技术经济及管理

01 技术管理

02 高技术产业化与国际化

03 创业管理与产业转型

04 技术经济系统评价与分析

05 区域经济发展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3 数学(三)

④ 870 微观经济学

⑤ 876 管理学

⑥ 874 财务管理学

⑦ 878 技术经济学

④⑤⑥⑦选一

外语优秀者优先

项目管理专业

本硕士点依托于管理学院技术经济研究所和项目管理研究中心,共有指导教师 12 名,其中博导 4 人,教授 5 人,副教授 5 人。

主要研究方向有 5 个: 1. 现代项目管理的方法与技术, 2. 投、融资体制创新, 3. 研发项目管理 4. 项目风险管理、 5. 投资决策科学化。

该硕士点是近年来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设立的新的学科方向,在实践中应用十分广泛。该硕士点的成员自 80 年代初介入项目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是国内最早开展项目管理的学术单位之一。经过不懈努力, 90 年代以来,共承接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 20 余项,其它各类科研课题以及项目可行性研究等课题近 40 余项,近年来,通过鉴定的科研课题及获各级政府科技进步奖多项;出版各类教材书籍 10 种,发表论文近百篇。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该硕士点将承袭技术经济研究所的培养方式,鼓励研究生参加助研、助教、助管等工作,几乎所有科研课题均有研究生参加,以促进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近年来,技术经济研究所的某些项目研究生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防科工委、国家科技部及省市各类科研课题中,研究生均参与了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戴大双 * 、汪克夷 * 、苏敬勤 * 、张米尔 * 、唐丽艳、王国红、俞明南、于惊涛、徐雨森、朱方伟、宋金波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120220 ▲▲★项目管理

01 现代项目管理方法与技术

02 投、融资体制创新

03 研发项目管理

04 项目风险管理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3 数学(三)

④ 870 微观经济学

⑤ 874 财务管理学

⑥ 876 管理学

⑦ 878 技术经济学

④⑤⑥⑦选一

外语优秀者优先录取

环境管理专业

本硕士点共有指导教师 12 名,其中博导 5 人,教授 3 人,副教授 7 人。

主要研究方向有 5 个:

1. 生态规划与管理 2. 环境管理系统分析 3. 绿色供应链管理 4. 生态设计 5. 一体化资源效率管理

环境管理硕士点是国内首批批准的自主设置的环境管理学科点。本学科点批准之前,一直在技术经济学科点设置生态规划与发展研究方向。由于技术经济学科点是比较早的博士学科点,因此是实力雄厚、研究团队优秀的学科点,并且已经有该方向的博士学位获得者。

2004 年获批自主设置的环境管理博士点。

目前,环境管理博士点在读博士 6 人,已获得博士学位 2 人;硕士研究生则有更多的人参加本领域研究。由于国际上对生态效率和环境管理的高度关注,中国政府也越来越突出对环境的整治和管理,不仅加强法律建设,投资治理力度大大加强,同时采取各种手段实施环境管理,包括环境管理教育。本硕士点的指导教师团队,近年来承接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和霍英东基金,以及省市政府和企业委托的相关研究课题。特别是和南京大学、海南省国土资源环境厅一起,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合作申请并获得资助的加拿大国际开发署( CIDA )的重大课题( Tier 1 )“中国沿海社区生态规划与环境管理”,已于 2002 年正式启动。该课题是国内目前获得环境管理领域最大的国际合作课题之一。
为支持和实施“中国沿海社区生态规划与环境管理”重大课题,学校在 2001 年成立了大连理工大学生态规划与发展研究所,并先后建立了生态规划与发展实验室、 GIS 实验室。环境管理硕士点和 GIS 实验室是正式列入 CIDA 项目的支持并在 CIDA 项目计划书中正式承诺和实际支持项目。

本硕士点已经有三届在读学生,授课教师的 70% 来自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和国内著名学校包括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

上述条件,为环境管理教育创造了优越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武春友 * 、苏敬勤 * 、朱庆华 * 、张米尔 * 、耿勇、唐丽艳、王国红、肖贵蓉、于惊涛、徐雨森、朱方伟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120221 ▲▲★环境管理

01 生态规划与管理

02 环境管理系统分析

03 绿色供应链管理

04 生态设计

05 一体化资源效率管理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3 数学(三)

④ 870 微观经济学

⑤ 874 财务管理学

⑥ 876 管理学

⑦ 878 技术经济学

④⑤⑥⑦选一

1 、外语优秀者优先;

2 、特别欢迎环境工程、建筑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的考生。

金融管理专业

本硕士点由管理学院财务管理研究所培养。本硕士点现有 8 名硕士研究生导师,其中博士生导师 3 人(含兼职)。

近年来,随着国家金融体制改革和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对金融领域高级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金融管理主要针对金融产品创新、金融资产定价以及金融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定量问题进行研究,为金融机构实施精细化、定量化管理提供数量决策模型。本专业近年来主持和参加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霍英东教育基金 7 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2 项,横向课题 20 余项,科研经费达 300 多万元,发表论文 300 余篇,其中 SCI 、 EI 、 ISTP 收录 40 余篇,出版学术专著 6 部,出版教材 9 部,获省部级奖 2 项,高校人文社科奖 3 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3 项。目前拥有完备的金融研究数据库和硬件条件以及完善的实验环境。

指导教师 : 秦学志 * ,迟国泰 * 、李延喜 * 、王敬、周颖、刘彦文、刘艳萍、孙秀峰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120222 ▲▲★金融管理

01 资产定价与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

02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

03 企业投融资决策与证券投资决策支持系统

04 期货交易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3 数学 ( 三 )

④ 870 微观经济学

⑤ 874 财务管理学

⑥ 876 管理学

⑦ 878 技术经济学

④⑤⑥⑦选一

欢迎各专业中外语、数学和计算机基础好的毕业生报考

社 会 保 障 专业

社会保障是公共管理类的主要学科。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的“减震器”、“安全阀”,开展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社区社会保障研究、失业保险与再就业研究、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研究等,对促进城乡经济增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硕士点现有指导教师 12 人(教授 2 人其中 1 人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 9 人,讲师 1 人)。本硕士点着眼于研究和解决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城镇社会保障和农村社会保障面临的实际问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硕士点依托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和大连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由管理学院相关教师组成。指导教师已经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和中外合作项目 20 余项,承担横向课题 40 余项,出版了《社会保障学》、《公共管理学》、《公共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公共行政管理学》、《国际商事法》、《中国经济法学》、《领导智慧》等专著和教材 20 余部,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社会保障指标体系研究”、“社会保障基本主体的责任分析”、“社区保障功能再认识”等研究论文百余篇。

本硕士点主要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培养具有高素质的领导人才、管理人才、科研人才和教学人才等。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着力培养研究生提高社会保障理论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由教师带领研究生直接参与课题研究,充分发挥研究生的创造性,提高综合素养。

指导教师:陈树文 * 、郭文臣、王学先、韩大卫、乔坤、李明斐、王刚义、周英男、傅永刚

注:带“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120404 社会保障

01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社会保障研究

02 养老和医疗保险研究

03 失业保险与再就业研究

04 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研究

05 社区社会保障研究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2 俄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3 数学(三)

④ 678 社会保障学

③④选一

⑤ 873 公共经济学基础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学院代码: 012

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 0411-8470855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

本硕士点现有教授 5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1 人,部分教师具有在国外留学、从事国际合作研究或进行学术交流的经历,与国外一些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较为广泛的联系。本硕士点主要在五个方向上开展学术研究:

1 、文化哲学。主要研究文化哲学理论,对中外文化哲学进行比较研究,承继其中的优秀成果,建构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哲学体系。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科技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思潮以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等问题。

3 、政治哲学。主要研究政治哲学理论,总结中外政治哲学的研究成果,开拓政治哲学研究的新领域,建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体系。

4 、现代性研究。主要从哲学的层面评介现代性理论的各个流派,反思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关系,形成多元现代性的视野,为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社会发展提供借鉴。

5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主要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流派,探讨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形成全球化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视角。

近几年在学术研究中,开展了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学术成果,部分成果进入国际学术前沿,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先后承担或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5 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1 项、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4 项。已经出版的主要专著和教材有:《文化哲学思潮简论》、《当代中国文化哲学研究》、《文明城市论》、《 Confucianism in the Eyes of a Confucian Liberal: Hsu Fu-Kuan ’ s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the Confucian Political Tradition 》、《科学文化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上、下卷)、《马克思主义哲学新论》等 15 部,其中《文明城市论》获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发表学术论文 160 余篇。其中多篇获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毕业生可在科学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管理等工作。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洪晓楠 * 、胡光、刘鸿鹤 * 、安延明 * 、李文潮 * 、文成伟 * 、孙建平、解兰春、王国豫、杨慧民等。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01 文化哲学

0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

03 政治哲学

04 现代性研究

05 西方马克思主义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2 俄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62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④ 868 西方哲学史

伦理学专业

本硕士点有教授 5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2 人。主要在三个方向上开展学术研究:

1 、科技伦理。主要探讨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问题,中国科技伦理史,中外科技伦理比较,科技伦理教育等方面问题。

2 、环境伦理。主要探讨现代生态伦理和环境伦理的基本问题,现代西方环境伦理学,中国环境伦理思想演变,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3 、管理伦理。主要探讨管理伦理学基本理论问题,经济管理伦理、商业管理伦理、学术管理伦理、职业伦理等方面问题。

本硕士点以应用伦理为主,着重研究现代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带来的重大伦理道德问题。近年来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 13 项,出版专著、译著 8 部,发表论文 94 篇。本硕士点依托学校“ 985 ”二期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和辽宁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技伦理与科技管理”研究中心,承担相关的研究课题。在环境伦理方面,发表过多项重要成果,在国内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在科技伦理方面,同国外学术界有长期稳定的学术交流合作关系,曾参与举办过两届中德科技伦理学术研讨会。在管理伦理方面,承担的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获得优秀级别鉴定,产生较大社会影响。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各级政府部门、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思想政治教育、企业文化研究等工作。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王前 * 、王子彦 * 、文成伟 * 、戴艳军 * 、安延明 * 、王国豫、刘宏伟。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10105 伦理学

01 伦理学原理

02 科技伦理

03 环境伦理

04 管理伦理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2 俄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62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④ 859 伦理学原理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

本硕士点有教授 7 人,副教授 1 人、讲师 2 人。主要在三个方向上开展学术研究:

1 .技术哲学。主要探讨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技术哲学基本理论问题,技术哲学与工程科学的关系,技术创新的主体、过程、机制,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等问题。

2 .科学哲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为指导,借鉴哲学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科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的成果与方法,对科学哲学进行深入研究,从文化和哲学的双重角度研究科学技术,形成科学技术哲学的文化向度。深入研究现代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和伦理问题。

3 .环境哲学。主要从事环境哲学的理论研究,包括环境哲学的基本理论、西方环境伦理学的各个学派的评介,涉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生态哲学问题和现实环境问题研究,主要侧重于工业生态学及其具体实践——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和清洁生产相关的政策研究。

本硕士点所在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作为 “985 工程 ” 二期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 科技伦理与科技管理研究中心 ” 的组成部分,近年来获得十余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及博士点基金和辽宁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金的项目资助,与德国、美国等国学术界同行有长期稳定的学术合作,举办过两届中德科学技术伦理高层次学术讨论会。在国家级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国家级期刊发表多项学术成果。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研管理、企业创新管理等工作。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王前 * 、王子彦 * 、洪晓楠 * 、文成伟 * 、胡光、李文潮 * 、安延明 * 、王国豫、丁云龙、王飞、夏国军。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10108 ▲▲ 科学技术哲学

01 技术哲学

02 环境哲学

03 科学文化哲学研究

04 现代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2 俄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62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④ 866 科学技术史(含命题作文)

区域经济学专业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经济学分支学科,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与协调及其互动关系。本硕士点现有教授 6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5 人。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理论、创新体系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泛黄海经济圈、大连城市及地区经济战略研究。主要设四个研究方向:

1 .区域经济理论研究。该研究方向在案例研究基础上,建立非线性的基于科技、人才、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要素的区域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并建立起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型,形成整个研究的理论基础。

2 .创新体系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该方向的研究主线是如何通过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来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形成二者的互动机制。

3 .泛黄海经济圈发展战略研究。该方向主要是以泛黄海区域经济为研究对象,研究该区域经济发展有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政府的角色、作用及相应政策分析,科技进步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分析。

4 .大连城市及地区经济战略研究。该方向主要研究大连与周边区域的经济合作问题。

近年来,围绕上述方向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批在国内领先的成果。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7 项,在这些研究基础上,先后发表论文 150 多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5 项。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杨德礼 * 、刘则渊 * 、姜照华、梁江、丁堃、陈晓晖、逯宇铎 * 等。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20202 区域经济学

01 区域经济理论研究

02 创新体系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03 泛黄海经济圈发展战略研究

04 大连城市及地区经济战略研究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2 俄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3 数学(三)

④ 877 经济学基础

民商法学专业

民商法学是一门历史悠久、富于学理性和实践性的部门法学,其研究内容包括民法总论、物权制度、债权制度、知识产权制度、侵权行为制度、商法总论、企业与公司制度等方面。本硕士点现有教授 4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4 人。主要设三个研究方向:

1. 民事法律制度研究;

2. 商事法律制度研究;

3. 知识产权制度研究。

近几年来,本硕士点成员在民商法学相关研究领域取得了诸多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主持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软科学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省部级项目 20 余项,完成地方政府项目 10 余项;出版专著教材 20 余部;发表与本硕士点研究方向相关的学术论文 100 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10 余项。

鉴于国家和社会对高层次民商法律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大,本硕士点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学生学科知识的前沿性和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毕业生可在高校、科研单位从事民商法教学与研究工作,亦可在机关、企业等单位从事法律实务工作。

本硕士点指导教师:费艳颖、刘凤朝 * 、王刚义、王学先、罗海山、郭玉坤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30105 民商法学

01 民事法律制度研究

02 商事法律制度研究

03 知识产权制度研究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620 民商法原理

④ 869 民商法综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

本硕士点现有导师 7 人,其中教授 4 人,副教授 3 人,具有博士学位 3 人。

本硕士点设立三个研究方向:

( 1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主要侧重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技革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等问题。特别重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主要研究文化哲学理论,中外文化的比较分析,承继其中优秀的成果,建构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哲学体系。

( 2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重点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历程、具体内容、时代特征,特别研究毛泽东思想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其理论特色,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前提条件、根本依据、重要基础和基本经验。

( 3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创立、发展、创新的历史进程,围绕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这条主线,深入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中期和晚期的思想,揭示马克思主义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实现的革命性变革。

本硕士点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为主,着重研究现代社会发展带来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近年来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 6 项,出版专著、译著 4 部,发表论文 65 篇。

本硕士点培养具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历程,能对现实问题进行马克思主义的 分析研究,具有较强写作能力,适合从事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和党政部门实际工作的创新人才。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胡光、洪晓楠 * 、安延明 * 、魏晓文 * 、文成伟 * 、孙建平、解兰春、陈晓晖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1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

02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03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2 俄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628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④ 88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属法学科门类、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学科研究范围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规律、功能、内容、方法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与基本经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新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规律与特点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案例研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研究等。

大连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始建于 1984 年,是全国第一批获得该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与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6 年 ) 的 12 所学校之一。 2006 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现在博士生导师 5 人,教授 10 人,副教授 6 人,讲师 10 人,近 5 年来,获得国家及省级以上研究课题累计 20 余项,获得国家社科基金优秀鉴定成果、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省以上教学与科研奖励 30 余项,在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各级各类出版社出版有代表性的学术著作和教材 18 部,在《光明日报》、《新华文摘》、《中国高教研究》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 200 篇。截止目前为止,为国家培养硕士研究生 600 多名,其中包括为辽宁省、市党政机关培养在职研究生 270 名。主要研究方向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西政治思想比较研究,高校德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研究等。

硕士生导师:戴艳军 * 、刘鸿鹤 * 、刘宏伟、洪晓楠 * 、文成伟 * 、魏晓文 * 杨连生 * 、张志刚、费艳颖、马莹华、万志全、王卫、马辉、姜再华、冯振业、薛徽、韩轶、粱茵等。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01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

02 高校德育与素质教育研究

03 中西政治思想比较研究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2 俄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617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

④ 88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高等教育学专业

本硕士点现有教授 8 人,副教授 5 人,讲师 3 人。

本硕士点在高等教育原理、高等教育管理、科技人才培养规律、高校德育与素质教育、研究生培养、高等教育组织及其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近几年来承担国家和省、部级教育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多项。在重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 200 余篇。本学科点同时承担大连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大学生创新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工作,《校内学研产相结合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思想理论、文化素质、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分别获得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1). 高等教育原理:本方向主要研究高等教育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高等教育和社会其他子系统的相互关系,高等教育的职能,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高等教育思想,高等教育的基础理论。

2). 高等教育管理与政策:本方向主要研究高等教育宏观和微观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高等教育的专业机构、科类机构、层次结构、布局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高等教育的经济、财政问题,高等教育立法问题,高等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技术,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组织建设等问题。

3). 高等工程教育:本方向主要研究新型工业化发展条件下的现代人才培养机制和规律,研究工程教育的专业机构与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工程教育的层次结构与工业经济技术结构的关系,研究工程教育的布局结构与国家改革发展目标结构的关系等问题。

4).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本方向主要研究研究生招生制度和办法,研究生培养的规模、结构与层次,高校研究生培养的规律,研究生教学体制改革,国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等问题。

5). 高校德育与素质教育:本方向主要研究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新变化,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大学创新教育与高校德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高校教育改革与大学德育及素质教育的关系等问题。

6). 外国高等教育:本方向主要研究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主要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结构与形式,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向和趋势,国外一流大学的办学经验,著名高等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等。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杨连生 * 、刘元芳 * 、王德伦 * 、姜德学、迟景明、张秀萍、惠晓丽、董锋、冯林、冯振业、万志全、郝云忱、孙阳春、李冲等。

注 : 带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40106 高等教育学

01 高等教育原理

02 高等教育管理与政策

03 高等工程教育

03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05 高校德育与素质教育

06 国外高等教育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2 俄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11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④ 312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③④选一

为教育部硕士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改革专业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是一个相对新兴的专业。除了语言学本体理论研究之外,更关注语言的应用研究。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本硕士点在开展语言学理论研究的同时,紧紧围绕目前“传播语言”“对外汉语教学”及“民俗语言”“语言与文化”等本专业目前最为关注的领域开展学术研究。本硕士点的教师近些年来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的学术会议,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在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学术成果,有些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先后主持国家语言文字项目 1 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1 项;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 项;辽宁省教育规划项目 1 项;大连市政府资助出版专著项目 1 项。已经出版的主要专著、编著和教材有:《语言学探索》《现代汉字信息处理》《汉语语法专题研究》《新编汉语知识表解》《新编现代汉语教程》《快乐汉语》等 10 余部,其中《语言学探索》获大连市人文社科政府奖 2 等奖。在《中国语文》《社会科学战线》及其他重要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100 余篇。论文获省市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项。

与国内重点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较为广泛的联系,建立了合作关系。

本硕士点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1). 对外汉语教学

进行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本体研究,探讨 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关理论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手段等 问题, 特别是如何运用最新的语言学理论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等。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疑难语言现象的阐释及文化解析等问题。

2). 传播语言学

探讨语言的传播特性及两者的关系问题,从传播实践的角度对语言进行动态研究,运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及传播学等相关理论深入研究语言在传播中的应用,着重研究大众传播,特别是网络等新媒体中的语言的特点、运用规律及规范问题。

3). 民俗语言学

在对民俗语言现象加以搜集整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语言学、民俗学、民俗语言学及其他相关科学方法、材料,探讨民俗语言的来源,研究语言中的民俗现象和民俗中的语言现象,探讨语言与民俗的相互关系及运动规律,研究民俗语言的文化内涵 , 特别是特殊的语用价值、发展趋势等以及与普通话的关系。

4). 语言与文化

探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研究汉语这种符号系统自身的文化特征以及它如何反映文化、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制约和影响等。

本硕士点现有教授、副教授 8 人、讲师 4 人。

本硕士点指导教师:刘乃仲、董锋、张旭泉、梁海、刘伟、徐丹、周文杰、蒋书丽、陈叙、高小弘等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1 传播语言学

02 对外汉语教学

03 民俗语言学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2 俄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632 现代汉语

④ 857 语言综合

传播学专业

传播学是新闻传播学的主要学科。该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传播学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较强的研究能力和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毕业生适合于在新闻出版机构、新闻网站、研究机构、高等院校、政府部门及广告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理论研究、媒体管理、新闻采编、广告及图书策划等工作。
本硕士点有教授 6 名,副教授 5 名,兼职教授数人。本硕士点以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专业为依托,在师资队伍、教学研究、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近几年承担国家、省、部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项,特别是在新闻传播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在重要的学术期刊和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150 多篇,出版学术专著 35 部,获省、部级各类科研奖项 40 余项。
本学科点在以下研究方面有自己的特色:

传播理论研究:传播理论研究主要关注传播理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以及西方传播学理论的发展趋势。将传播学研究置于全球化的背景下,运用多学科、多视角的研究方法,对媒介、社会和受众进行多角度研究。研究范围:一是媒体理论与实践问题,包括媒体与受众、媒体与社会、新闻与出版等;二是各类传播理论问题,如人际传播、国际传播、科技传播、传播心理等;三是媒介效果问题。
媒体经营与管理:这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加入 WTO 之后,我国媒体急需做大做强,以便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目前媒体急需此研究方向的高级专业人才。本学科指导教师在此方向上发表了 30 余篇论文,承担过多项重要课题研究。
新媒体研究:网络传播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学科承担了教育部、国家语委的相关课题,在国际学术会议及相关刊物上发表了 20 余篇论文,出版著作 2 部。
传播技术研究:本学科在此领域获得多项成果,其中制作的《宇宙之谜》获国际大奖,纵、横向课题年均经费二十余万元。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郑保章、刘乃仲、钱昆明、王海山、王卫、张志刚、楼旭东、宋永琴、方明豪、董锋、

张旭泉、郭金明、姜再华、梁海等。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50302 传播学

01 传播理论研究

02 媒体经营与管理研究

03 新媒体研究

04 传播技术研究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2 俄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639 传播学

④ 865 新闻传播实务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

中国近现代史是历史学的主要学科之一。该学科培养具有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相关的社会科学理论素养,专业基础扎实,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学术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研究能力的史学专门人才,能在国家机关、高等院校、新闻出版、文博档案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性、复合型高级人才。

硕士点有教授 4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1 人。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及思想主张、中国近现代科技文化史和东北地方史等方面的研究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本专业研究方向之一为中国近现代政治史,着重研究近现代中国政党制度和党派团体的政治纲领及政策、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政治人物及其思想主张、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及其影响、近现代东北地方政治研究。本专业研究方向之二为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着重研究中国近现代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各阶级、阶层、派别的思想体系、观念,中国近现代思想发展的特点、规律与趋向,评价各种思想派别和重要思潮的历史地位。本专业研究方向之三为中国近现代科技文化史,着重研究中国近现代科技文化思想的演变、发展规律,近现代中外科技文化观念比较,东北地方思想文化史等。

近年来承担国家、省、部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在全国核心期刊和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120 多篇,出版学术专著 20 多部,荣获省部级各项科研奖 30 余项。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魏晓文 * 、王前 * 、张志刚、荆蕙兰、葛丽君、刘洁等。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60107 中国近现代史

01 中国近现代政治史

02 中国近现代思想史

03 中国近现代科技文化史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2 俄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13 历史学专业基础

为教育部硕士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改革专业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专业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专业 , 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硕士点 , 是全国高等学校最早获得科学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三个硕士点之一 , 也是目前全国高校中唯一的科学学与科技管理博士点。本学科培养掌握管理学、科学学的理论基础和科学计量学方法 , 从事科学技术活动的规律、管理、战略、政策、法规等相关领域研究的高水平管理人才。

该硕士点现有教授 7 人,研究员 2 人,副教授 2 人,讲师 3 人。进入新世纪以来开展了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4 项,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辽宁省和外省各类基金项目、软科学研究课题 8 项,大连市重点软科学项目 4 项,外省省级院校合作项目 1 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 20 余项。出版《现代科学技术与发展导论》、《交叉科学结构论》等专著 10 余部,发表学术论文 150 余篇。某些理论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前沿水平。毕业生可在各级政府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科学研究机构、高等学校从事管理、科研、教学等工作。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刘则渊 * 、王续琨 * 、梁立明 * (兼)、刘凤朝 * 、姜照华、丁堃、卢中昌、刘旭、王海山、姜春林、陈悦、侯海燕等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120120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

01 科学学基础理论

02 科技政策与管理

03 科学计量与知识计量

04 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管理

101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2 俄语 203 日语 选一

③ 303 数学(三)

④ 861 管理学基础

行政管理专业

行政管理专业属于公共管理门类,它是综合运用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的交叉学科。本硕士点主要培养从事政府部门管理、非政府组织管理、公共政策分析、人力资源管理、行政文化研究等方面的高层次、复合型、专业化的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行政机关、党务机构、事业单位、社会公共组织从事管理工作,或在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从事相关教学与研究工作,也可以胜任企业等各类经济组织的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

本硕士点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现有教授 6 人,副教授 7 人,讲师 3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3 人。本硕士点现设有四个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热门研究方向:政府管理模式研究,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非政府组织管理研究,公共政策研究。

本硕士点具有较强的研究实力和丰硕的科研成果。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文明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现代化进程中的社区文明”、“ 21 世纪城市建设的新模式——学习型城市建设”;主持完成了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公共事业(第三部门)管理体制研究”、“辽宁非政府组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新时期辽宁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研究”等。已出版的主要著作和教材有《文明城市论》、《文明社区论》《公共行政管理学》、《公共文秘》等 10 多部,发表论文 200 余篇。

本硕士点自 2001 年批准设立至今,已有 4 届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

本硕士点指导教师:张志刚、蔡小慎、邵龙谭 * 王续琨 * 、杨连生 * 、刘乃仲、郑保章 * 、杨炳君、周福战、郭玉柱、韩贵秋、王丽丽、刘宏伟、董晓辉、艾丽娟、孙岩。

注:带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120401 行政管理

01 政府管理模式

0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03 非政府组织管理

04 公共政策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2 俄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622 行政管理学

④ 864 政治学原理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

教育经济与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主要学科之一,是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本硕士点培养在教育经济与管理领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够胜任政府部门教育行政管理、各级各类学校管理、高等学校教学科研、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等工作。

本硕士点主要依托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与管理研究所,教师队 伍中有教授 8 人,副教授 5 人。大连理工大学高教研究所是国内高等学校中较早建立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之一,自 20 世纪 80 年代初成立以来,连续被评选为辽宁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2005 年又被评选为全国首届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在国内同行中有良好的学术声誉。

近五年来, 主持或与校外研究单位合作承担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项目 6 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 项,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 10 项,以及省级以上软科学项目 4 项,高等学校委托研究项目 10 余项,同时承担大连理工大学发展规划与重大建设计划的研究论证工作,完成的科研项目获辽宁省教育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10 项,其中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5 项。在国际会议和国内重要期刊发表论文 180 多篇,出版学术专著 12 部。形成了教育科学、管理科学、经济科学、知识科学等多学科理论方法交叉融合的研究特色,在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高等教育学学科前沿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部分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教育经济与管理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教育管理原理; 2 )现代大学管理; 2 )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 3 )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迟景明,李志义 * ,邵龙谭 * 、刘元芳 * 、张秀萍、杨连生 * ,陈树文 * ,朱 泓、宋 丹、杨炳君、郭文臣,李明斐等

注:带“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120403 教育经济与管理

01 教育管理原理

02 现代大学管理

03 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

04 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 选一

③ 618 教育学原理

④ 862 教育管理基础

电气工程及应用电子技术系

系别代码: 013

联系人:方老师

联系电话: 0411 - 84708570

电机与电器专业

该硕士点现有教授 3 人,副教授 9 人。
现有研究方向包括:智能化电器、智能检测与状态维修、脉冲功率与电工新技术、电力电子装置与现代电机控制、新型电机设计等。

我校电机与电器专业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各专业方向在我校有相当优越的发展条件,多年来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学术梯队,已培养出一批硕士和博士,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在科研方面,该学科点各专业方向成果丰硕,连续承担国家科技攻关与基金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紧密结合国民经济主战场,取得了一批技术推广成果和专利,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该学科点的特色是结合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以实验手段和硬件为基础,形成了学科交叉和新的学科增长点。各专业方向均有别于传统方向,位于国内外学科前沿。

该学科点培养的研究生所学扎实,课题方向均有应用背景和经费保证,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在社会上受到普遍欢迎,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学科点。

本学科点的优秀硕士生可以免试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邹积岩 * 、顾宏 * 、从吉远、董思源、段雄英、廖敏夫、孙建忠、杨振强、王永兴、盛贤君、庄海、张莉、刘蕴红、王宁。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0801 ▲▲电机与电器

01 智能化电器

02 智能检测与状态维修

03 脉冲功率与电工新技术

04 电力电子装置与现代电机控制

05 新型电机设计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1 数学 ( 一 )

④ 853 电路理论

⑤ 854 自动控制原理 ( 含现代 20%)

④⑤选一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硕士点属电气工程学科。

本学科现有教授 2 人,副教授 1 人,全部拥有博士学位。现有研究方向包括:互联电网控制性能评价、电能质量监测与控制、电力市场理论与应用、电力系统运行状态显示和电动汽车技术等。各专业方向在我校有相当优越的发展条件,多年来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学术队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多名,积累了研究生培养经验。在科研方面,该学科点各研究方向成果丰硕,连续承担国家科技攻关、基金与企业的高新科技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紧密结合国民经济主战场,取得了一批技术推广成果和专利。该学科点的特色是紧密结合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以软硬件开发为基础,形成学科交叉和新的学科增长点。

该学科点培养的研究生所学扎实,课题方向均有应用背景和经费保证,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在社会上受到普遍欢迎,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学科点。

本学科点的优秀硕士生可以免试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李卫东 * 、孙 辉 * 、杨振强、刘 娆等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080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01 互联电网控制性能评价

02 电能质量监测与控制

03 电力市场理论与应用

04 电力系统运行状态显示

05 电动汽车技术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1 数学 ( 一 )

④ 853 电路理论

⑤ 854 自动控制原理 ( 含现代 30%)

④⑤选一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专业

本硕士点现有教授 4 人,副教授 4 人。

本硕士点的研究内容与应用电子技术、自动化控制、智能检测、环境工程等学科紧密交叉,毕业后可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1) 现代电工理论及应用, (2) 电工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 (3) 特种电源技术, (4) 脉冲功率技术, (5) 环境电工技术, (6) 静电理论与应用技术, (7) 绿色电能变换技术。

近年来,作为承担单位先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九五”科技攻关、国家“十五”科技攻关、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10 余项,并完成多项企事业单位的科研课题。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等多项科研项目。近 5 年共完成科研经费 1500 万元。研究成果多次通过国家的验收和鉴定,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 5 项,国家专利 12 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 300 余篇。

本硕士点中的特种电源技术、环境电工技术、静电应用技术等研究方向,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并与日本东京大学、意大利 Padova 大学、韩国仁荷大学有紧密的合作关系。

本学科点的优秀硕士生可以免试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本硕士点指导教师:吴 彦 * 、 王宁会 * 、李 杰 * 、陈希有 * 、戚 栋、李国锋、 李 锻、 刘凤春、刘钟阳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0805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01 现代电工理论及应用

02 电工智能检测与控制技 术

03 特种电源技术

04 脉冲功率技术

05 环境电工技术

06 静电理论与应用技术

07 绿色电能变换技术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 语选一

③ 301 数学 ( 一 )

④ 853 电路理论

⑤ 854 自动控制原理 ( 含现代 30%)

④⑤ 选一

外 国 语 学 院

外国语学院代码: 014

联系人:吴老师

联系电话: 0411 - 84708560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本硕士点教授 9 名,副教授 8 名。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的硕士研究生。通过对有关学科目前的状况及发展趋势有全面透彻的了解,他们应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并能在此基础上撰写及发表有较高质量的、有独立见解的学术论文。此外,他们应掌握至少一门第二外语并具备运用计算机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

主要有以下三个研究方向:

1. 英语语言学

本研究方向将详细介绍当代语言学理论及语言研究方法,从语音、语义、词法、句法、语篇、语用、认知等不同层面和角度对现代英语进行描述和分析,认识和探索英语语言的语言规律、句法结构、篇章结构及语用与交际原则。

2. 英美文学

本研究方向旨在通过课堂学习和学术活动,使研究生系统地掌握西方文论、英美文学,尤其是英美现当代文学的主要内容,掌握正确的批评方法,形成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和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

3. 中西语言文化比较

本研究方向将从语言和文化关系的视角,对中西语言文化的特点及规律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比较,从而为从事语言文化研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秦明利、汪榕培 * 、高桂珍、陈海庆、张学忠、王义静、时真妹、姜怡、姜欣、王慧莉、殷晓芳、程丽霞、 吴卓娅、 李秀英、仝益民、周刚、牛晓春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

01 英语语言学

02 英美文学

03 中西语言文化比较

① 101 政治

② 二外( 217 日语 218 俄语 219 德语 220 法语选一)

③ 614 综合英语

④ 801 翻译(英)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本硕士点有教授 9 名,副教授 15 名,分别招收英语和日语两个专业的学生。

本硕士点的培养目标是:通过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课程的学习、研究,掌握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从事语言研究的方法,把握本学科专业领域学术研究的动态和课题,能够进行独立的、有创造性的研究工作,为高校和其他相关部门输送高级专业外语人才。

研究方向分英语和日语两个部分,四个方向)。

英语部分:

1 、 语言习得 :侧重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设置、二语习得、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神经心理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词典编纂等方面的研究。

2 、翻译学:跟踪国内外翻译理论的发展,探索不同文体的翻译技巧,以及英汉语言及文化对比研究。

日语部分:

3 、语言习得 :侧重语料库语言学、网络语言资源在日语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词典编纂等方面的研究。

4 、翻译学:侧重中日翻译史、中日翻译史料研究,中日语言对比与翻译研究。

俄语部分 :

5 、语言习得 :侧重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设置、功能修辞学、语用学、俄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文化语言学等方面的研究。

硕士生指导教师

英语:汪榕培 * 、高桂珍、宋黎、王义静、姜怡、陈海庆、姜欣、时真妹、王慧莉、刘艾云、李荣、高鹏、张治中、吴卓娅、李秀英、刘文宇、刘卉、陈宏俊、程丽霞、钱进、曹井香

日语:杜凤刚、李筱平、清水政明 、孟庆荣、刘玉琴

俄语 :姜群

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5021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英语部分:

01 语言习得

02 翻译学

日语部分:

03 语言习得

04 翻译学

俄语部分:

05 语言习得

英语部分:

① 101 政治

② 二外 (217 日语 218 俄语 219 德语 220 法语选一 )

③ 614 综合英语

④ 801 翻译(英)

日语部分:

① 101 政治

② 二外( 216 英语 218 俄语 219 德语 220 法语 选一)

③ 615 日语水平测试

④ 802 翻译与写作(日)

俄语部分:

① 101 政治

② 二外 (216 英语 217 日语 219 德语 220 法语选一 )

③ 616 综合俄语

④ 803 俄汉互译

体 育 教 育 部

体育教学部代码: 015

联系人:徐老师

联系电话: 0411 - 82926432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本学科是研究体育运动与人的机体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其中运动生物力学和人体测量评价与体质研究是运动人体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师 13 名,其中教授 5 名,副教授 7 名,讲师 2 名。主要研究领域与方向:●运动生物力学:先后承担国家体育总局奥运科技攻关、国家教育部资助项目等,获国家体育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马约翰奖 1 项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人体测量评价与体质研究:先后承担教育部学生体质监测及测试手段应用、运动评价方面的研究工作,其中体质健康测试系统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奖 3 项。本学科近 5 年共发表学术论文 180 余篇、学术专著 7 部、获发明专利 3 项。

本专业毕业生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金若中、孙新生、田爱华、元文学、张树山、孟昭莉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40302 运动人体科学

01 运动生物力学

02 人体测量评价与体质研究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636 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为教育部硕士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改革专业

建筑与艺术学院

学院代码: 016

联系人:盛老师

联系电话: 0411 - 84708530

美术学专业

本硕士点在师资队伍、教学管理、艺术创作与设计及实践等方面具有较强实力。现有教授 4 人,副教授 1 人,指导教师在雕塑、壁画、油画艺术、景观环境、装饰、视觉传达、新媒体艺术等方面有深入的课题研究和丰硕的成果。本硕士点设 4 个研究方向:雕塑、壁画、油画创作与理论研究,环境艺术设计及其理论。

雕塑与油画研究方向有 20 多年的专业理论研究与设计创作实践,尤其在城市雕塑公共艺术主题绘画创作方面完成了大量的国家级有影响的作品,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项,在业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壁画研究方向是美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东西方美术史论的框架为依托,将多种艺术形式容入到自身的艺术表现之中,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环境艺术与设计及其理论研究方向是基于美术学的专业拓展,属学科交叉领域,融合了当代景观环境与装饰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创新思维展开视觉艺术的应用研究。

本硕士点指导教师:姜桦、王琪、唐建 * 、孙彪、邓威。

注 : 带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50403 美术学

01 雕塑

02 壁画

03 油画

04 环境艺术设计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2 俄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625 中国美术史

④ 810 西方美术史

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

2005 年获得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 2007 年获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

本硕士点突出培养特色,注重理论研究与设计的结合和历史与时代的结合,关注当代建筑前沿理论与设计思想,强调地域性文化与生态思想,向社会和国家输送一流建筑理论人才。本硕士点下设 2 个研究方向:地域建筑理论与创作研究、建筑保护理论与技术体系研究。

本专业拥有教授 2 名(含博士生导师 2 名),副教授 1 名,硕士生指导教师 3 名。学院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拥有图书资料室、计算机绘图室、模型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等。

本硕士点在科学研究及工程实践方面不断取得好成绩。近 5 年出版学术专著 20 余部,发表学术论术 100 余篇,完成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 10 余项,工程设计实践在省市设计竞赛中屡次获奖。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孔宇航 * 、唐 建 * 、高德宏

注 : 带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1301 建筑历史与理论

01 地域建筑理论与创作研究

02 建筑保护理论与技术体系研究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2 俄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624 建筑设计理论综合

④ 501 建筑设计( 6 小时)

考 501 号试题的考生请自备图板和 1 号图纸等绘图仪器参加考试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 1988 年获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4 年该硕士点通过全国建筑学硕士点评估,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5 年获得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硕士点注重学生设计能力培养,设计与理论并重,科技与人文结合,以向社会和国家输送一流建筑设计、研究人才为目标。本硕士点下设 4 个研究方向:建筑创作与设计方法、环境行为理论及设计、公共建筑设计、本土建筑文化。

本专业拥有硕士生指导教师 14 名,其中教授 7 名(含博士生导师 4 名),副教授 7 名,师资力量雄厚。学院办学条件良好,拥有图书资料室、计算机绘图室、模型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等。

本硕士点在科学研究及工程实践方面不断取得好成绩。近 5 年出版学术专著 20 余部,发表学术论术 100 余篇,完成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 10 余项,工程设计实践在省市设计竞赛中屡次获奖。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孔宇航 * 、陆 伟 * 、唐 建 * 、范 悦 * 、胡文荟、胡 英、张险峰 、柳长洲、王时原、

李世芬、曲敬铭、索 建、 周 博、高德宏

注 : 带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1302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01 建筑创作与设计方法

02 环境行为理论及设计

03 公共建筑设计

04 本土建筑文化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2 俄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624 建筑设计理论综合

④ 501 建筑设计( 6 小时)

考 501 号试题的考生请自备图板和 1 号图纸等绘图仪器参加考试

建筑技术科学专业

本硕士点现有教授 3 名,副教授 4 名, 多名骨干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和国外留学经验,长期从事国内外前沿性的科研活动,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

本专业下设建筑构法与设计、可持续建筑与节能技术、建筑热环境与建筑声学三个方向,主要涉及建筑构法的系统性理论和实证性研究、国内外可持续建筑的概念与实践、生态 / 节能 / 环保与建筑 / 住宅适应性技术的研究、室内音质设计与噪声控制知识的研究等。本硕士点主张具有工学实证特色的研究,关注技术需求的更新和技术系统的动态特征,提倡与最新的信息化技术结合进行高度的模拟和优化设计。

本硕士点拥有一个校级研究所,多个专业研究室和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平台。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重大科研支撑项目和国内外高层次的合作研究,具有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研究的机会。三个建筑物理实验室,拥有建筑声、光、热方面的实验测试设备,可以满足实验教学和高水平的建筑技术研究的需要。

近年来,本硕士点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不断取得进展,有多部学术著作和有影响的研究论文发表,师生共同参加的建筑技术提案多次在国际设计竞赛中获奖。本硕士点在课程设置上注重技术实践和学科交叉,以及研究生完整知识结构的培养。目前社会所对于高层次的建筑技术的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毕业生可广泛从事建筑设计、科研、教学以及管理工作。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范悦、胡英、曾昭华、索健、祝培生、王时原、梁圣复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科目编号)

备注

081304 建筑技术科学

01 建筑构法技术

02 可持续建筑与节能技术

03 建筑热环境与建筑声学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2 俄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624 建筑设计理论综合

④ 501 建筑设计( 6 小时)

考 501 号试题的考生应自备图板、图纸和绘图工具。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

本硕士点现有教授 3 名(含博士生导师 2 名),副教授 3 名, 4 位骨干教师曾留美、留日学习、交流,教学经验丰富。

本硕士点下设城市设计、城市保护与更新、城市发展研究、城市环境认知与规划四个方向,主要涉及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规划、城市历史地段环境的保护更新、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社区环境规划、城市环境认知、城市化与城市法规管理等方面。本硕士点注重在结合城市土地利用和运行机制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的概念设计和城市空间形态研究,注重环境认知和场所体验基础上的更新保护研究和规划设计,注重市场经济下的城市化问题和发展规律的研究等。

近年来,本硕士点的骨干教师在科学研究及工程实践方面积累了很好经验,共出版学术专著 10 余部,发表学术论术 50 余篇,完成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 10 项,工程设计实践在省市设计竞赛中多次获奖,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日合作、建设部等纵向科研课题研究中均取得良好成果。

城市规划硕士点在课程设置方面,注重学科交叉,以及研究生完整知识结构的培养。目前社会对高层次的城市规划专门人才的需求较大,毕业生可以从事城市规划方面的设计、管理、科研等工作。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陆伟 * 、孙晖 * 、姜照华、梁江、柳长洲、蔡军

注 : 带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1303 城市规划与设计

01 城市设计

02 城市更新与历史保护

03 城市发展研究

04 城市环境认知与规划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2 俄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623 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

④ 502 规划设计 (6 小时 )

考 502 号试题的考生请自备图板和 1 号图纸等绘图仪器参加考试

软 件 学 院

软件学院代码: 017

联系人:龙老师

联系电话: 0411 - 87571532

软 件 工 程 专 业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 35 所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学院位于风景秀丽的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学院面向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知名企业,引进和聘用软件工程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参与教学和研究生的培养。目前软件学院已经与爱尔兰国立大学、都柏林大学、澳大利亚阿得雷德大学等高校和 IBM 公司、微软公司、 HP 公司、中软总公司、大连华信等国内外著名 IT 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院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导师队伍,近年来主持或参与了 973 、 863 等国家级课题 3 项、省部级课题 10 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4 项、三等奖 1 项;发表论文 10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 21 篇, EI 收录 38 篇, ISTP 收录 8 篇。

本硕士点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算法理论与分析、知识工程与数据挖掘、网络工程、嵌入式系统。

本硕士点旨在培养实用型、复合型、外向型的高层次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在培养方式上注重课程的先进性、国际性和实践性,部分核心课程采用英文教材,英语授课,强化英语应用水平。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开发能力;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良好的外语听说能力和进行软件开发的国际化交流能力。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李明楚 * 、王秀坤 * 、曹晓东、郭禾、周宽久、孟军、牛纪桢、张宪超、田园、周勇、吴国伟、江贺、王征

注:带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1280 软件工程

01 算法理论与分析

02 知识工程与数据挖掘

03 网络工程

04 嵌入式系统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1 数学(一)

④ 855 离散数学与数据结构

环境与生命学院

环境与生命学院代码: 018

联系人:段老师

联系电话: 0411 - 84708083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

该硕士点是在生物化工学科博士点的软硬件设施基础上设立的。学科依托于生物化工 --- 辽宁省重点学科,辽宁省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结合自身的学术优势,确定的学科发展目标是以基础理论研究为核心,应用开发为重点。

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

1. 功能基因的克隆、表达和调控,主要研究内容是开发利用生物的特异性基因资源,研究其产物的性质、生物活性及功能、表达调控的机理及应用基础。

2. 基因工程的研究工作集中在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外源基因高效表达的基因工程菌株(细胞系),包括改进和创建新的转化方法,克隆有效的启动子特别是特异表达启动子,改造和构建有效的表达载体等。

3. 生物无机化学围绕含金属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金属酶、金属蛋白)的结构 --- 性质 --- 功能关系进行研究,包括生物大分子与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

4. 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主要是建立和完善从动物 / 植物、微生物、海洋生物等资源中筛选和分离各类活性物质,寻求和鉴定具有药用、保健、新材料等功能的天然产物,并开展其结构、性质、生物合成过程与调节、生物活性机制等基础性研究。

学科点学术骨干几乎都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 7 人,副教授 11 人。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为:安利佳 * 、徐永平 * 、修志龙 * 、伍会健 * 、贾凌云 * 、邱荣国 * 、栾雨时、包永明、李晓晖、徐丽、张志超、徐品三、苏乔、李文利、赵心清、金礼吉、王静云、夏秀英、唐莉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01 功能基因的克隆、表达和调控

02 基因工程技术

03 生物无机化学

04 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05 计算生物学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631 分子生物学

④ 880 生物化学及 生物化学实验

生物化工专业

生物化工学科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包括国家八五、九五、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 973 项目、 86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辽宁省重中之重攻关项目、攻关项目、基金项目,大连市科技攻关项目、计划项目及企业委托重大研发、工程项目在内的 30 余项科研项目。近三年发表论文 140 余篇, SCI 收录 40 余篇。 1996 年被批准为生物化工博士点,同年又被确定为辽宁省重点学科,学科建设有辽宁省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目前,生物化工学科已经形成了七大研究方向,其科学研究工作涵盖了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诸多研究领域。其中:生物反应工程在利用并调控各种细胞自絮凝形成颗粒的无载体固定化细胞技术领域开展研究工作,重点是国家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的生物质能源研究、生物材料研究及环境的生物修复研究,生物产品分离以各种基因工程产品(蛋白药物)及天然产物(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分离纯化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生物医学材料、药物制剂研究,药物工程的研究工作主要是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治疗药物的筛选及机理研究;农业生物工程的研究工作以转基因技术平台、植物快速繁殖、工厂化生产、次级代谢产物生产为主要内容;海洋生物工程集中在微藻生物技术的综合开发和海洋活性物质的研究等方面;食品与生物安全研究领域集中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生物与食品安全基础及应用研究。 1998 年生物化工学科开始招收本科生,目前已经形成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在内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生物工程技术基础研究、产业化发展输送不同层次的人才。

生物化工学科现有教职工 32 人,其中教授 8 人,副教授 13 人,讲师 10 人;具有一支团结协作、创新敬业的科研开发及教学梯队。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安利佳 * 、王长海 * 、徐永平 * 、白凤武 * 、修志龙 * 、伍会健 * 、邱荣国 * 、杨青 * 、贾凌云 * 包永明、李晓晖、姜波、陈丽杰、金礼吉、王静云、徐丽、董悦生、葛旭萌、滕虎、

戴建英、沈晓云、唐莉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科目编号)

备 注

081703 ▲▲生物化工

01 生物反应、产品分离工程

02 农业生物工程

03 海洋生物工程

04 生物医学、药物工程

05 食品与生物安全

06 生物系统工程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2 数学(二)

④ 880 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实验

⑤ 884 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实验

④⑤选一

环境科学专业

环境科学是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研究以及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环境科学在污染评价、预防、控制、治理和修复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实现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具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建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业污染防治与生态工程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是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领域研究生培养基地、辽宁省专业学位培养培训基地。 2000~2005 年,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2 项 ( 其中重点基金项目 1 项 ) 、国际合作项目 6 项、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 (863) 项目 6 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 (973) 项目 3 项。其它省部级科研项目 30 余项。发表论文 210 余篇 ( 其中,在被 SCI 收录的期刊上发表论文 90 余篇 ) ,出版专著 5 部,获得省部级各种奖励 20 余项。保持了蓬勃发展的势头。

本学位点现有教授 8 名,副教授 5 名,讲师 5 名。

指导教师:全燮 * 、陈景文 * 、杨凤林 * 、周集体 * 、金一和 * 、李新勇 * 、赵慧敏 * 、 张树深、张芸、柳丽芬、张耀斌、曲振平、乔显亮、陈硕、徐凌、蔡喜运、张劲松、曲媛媛

注:标“ * ”者是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3001 ▲▲环境科学

01 污染生态化学

02 污染控制化学

03 环境生态学

04 环境微生物学

05 环境毒理学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2 数学 ( 二 )

④ 882 环境科学概论

⑤ 880 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实验

⑥ 884 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实验

④⑤⑥选一

欢迎化学、生物学、地学等跨专业考生报考。

环境工程专业

本学科是辽宁省重点学科,并设有****特聘教授岗位。具有国家建设部颁发的“环境工程专项设计证书 ( 甲级 ) ”。近年来完成一百余项环境工程设计项目,承担 20 余项国家、省市级各类科研计划项目。该学科与国际知名院校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完成国际合作项目 20 余项。本学科在化工技术、生物技术、膜技术、电工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方面形成了一定特色,并取得有价值的成果。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具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建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业污染防治与生态工程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是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领域研究生培养基地、辽宁省专业学位培养培训基地。 2000~2005 年,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2 项 ( 其中重点基金项目 1 项 ) 、国际合作项目 6 项、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 (863) 项目 6 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 (973) 项目 3 项。其它省部级科研项目 30 余项。发表论文 210 余篇 ( 其中,在被 SCI 收录的期刊上发表论文 90 余篇 ) ,出版专著 5 部,获得省部级各种奖励 20 余项。保持了蓬勃发展的势头。

本点现有教授 10 名,副教授 13 名,讲师 6 名。

硕士点指导教师:杨凤林 * 、周集体 * 、全燮 * 、陈景文 * 、李新勇 * 、李爱民 * 、王栋 * 、吴彦 * 、李杰 * 、赵慧敏 * 、张捍民 * 、张树深、赵雅芝、张爱丽、柳丽芬、张兴文、王竞、项学敏、黄丽萍、张耀斌、曲振平、陈硕、乔显亮、曲媛媛、刘素玲、蔡喜运、张五、李国峰、李锻

注:标“ * ”的是博士生指导教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3002 ▲▲环境工程

01 环境污染控制工程

02 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

03 环境监测技术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2 数学 ( 二 )

④ 880 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实验

⑤ 883 环境工程原理

⑥ 884 物理化学与物理化学实验

⑦ 886 化工原理及化工原理实验

④⑤⑥⑦选一

欢迎化学、化工、水文学及水资源等跨专业考生报考。

工业生态与环境规划专业

本学科具有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 ( 甲级 ) ”。近年来完成 60 多项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与生态规划项目。与国际知名院校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完成国际合作项目 10 余项。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具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建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业污染防治与生态工程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是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领域研究生培养基地、辽宁省专业学位培养培训基地。 2000~2005 年,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2 项 ( 其中重点基金项目 1 项 ) 、国际合作项目 6 项、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 (863) 项目 6 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 (973) 项目 3 项。其它省部级科研项目 30 余项。发表论文 210 余篇 ( 其中,在被 SCI 收录的期刊上发表论文 90 余篇 ) ,出版专著 5 部,获得省部级各种奖励 20 余项。保持了蓬勃发展的势头。

本学科培养: (1) 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系统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获得良好科学研究的训练; (2) 通晓产业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能够应用这些原理进行生态与环境规划、管理工作; (3) 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系统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环境与生态领域从事规划、管理、科研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点现有教授 6 名,副教授 1 名,讲师 1 名。

硕士点指导教师:杨凤林 * 、全燮 * 、周集体 * 、陈景文 * 、张树深、张芸、项学敏、刘素玲

注:标“ * ”的是博士生指导教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3020 ▲▲★工业生态与环境规划

01 环境管理

02 工业生态学

03 环境评价与规划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203 日语选一

③ 302 数学 ( 二 )

④ 883 环境工程原理

⑤ 882 环境科学概论

④⑤选一

欢迎化学、生物学、地学、管理学等跨专业考生报考。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本硕士点依托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隶属环境学院部分。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个大的交叉学科,在环境与生命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的是利用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解决医学领域的问题。包括以下 4 个主要的研究方向:

1. 用于治疗疑难病症的特异性血液净化吸附材料的研制。包括载体骨架的设计、合成,特异性吸附功能基团的筛选,合成工艺的优化,血液相容性的研究,动物及临床实验等;

2 .以仿生分子合成为基础的新型生物医学吸附材料的研究。包括仿生合成技术的研究,以仿生分子为功能基的生物医学吸附材料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研究,以及新型生物医学诊断试剂、靶向药物合成及智能药物缓释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3 .新型药物制剂的研究。以多肽、酶和中药有效成分的新型制剂为研究对象,以控释或缓释为研究目标,着重研究新型制剂材料和制备过程;

4 .肿瘤分子生物学。

硕士点指导教师:贾凌云 *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3100 ▲生物医学工程

01 生物医学吸附材料

02 新型生物制剂

03 肿瘤分子生物学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1 数学(一)

④ 884 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实验

⑤ 880 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实验

④⑤选一

作物遗传育种专业

学科点致力于发展我国作物遗传育种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事业。近三年来,学科点先后承担了国家 863 项目“无载体转基因育种平台技术”、“近海滩涂耐盐碱作物育种”,辽宁省科技计划重大项目“植物基因工程关键技术研究”等重大项目 6 项。

目前本学科有三个主要研究方向:

1. 抗逆育种与品种改良,主要研究抗盐碱、抗旱、抗霉、抗病虫作物育种的分子机理及选育抗旱、抗盐碱等作物新种系。

2. 基因工程在育种中的应用:研究内容是根据作物育种目标,人工改造分离的目的基因,通过各种遗传转化途径,把目的基因 ( 如大豆 ACC 合成酶基因、植酸酶基因、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等 ) 导入到作物中,从而定向地改良经济作物;重点是无载体、无标记的基因工程转化技术。

3. 基因工程应用基础: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原理与方法,研究某些植物重要性状产生的分子机理,分离与克隆重要功能基因(抗病、抗虫、耐盐、次生代谢产物关键酶等基因),研究克隆和改造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建立和完善某些重要作物的遗传转化体系,探索转基因植株的筛选及检测策略,为作物基因工程育种提供有效基因、调控元件及合理可行的技术路线。

硕士点指导教师有:安利佳 * 、栾雨时、徐品三、苏乔、夏秀英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90102 作物遗传育种

01 作物抗逆育种与品种改良

02 基因工程在育种中的应用

03 基因工程应用基础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14 数学 ( 农 )

④ 315 化学 ( 农 )

③④选一

⑤ 414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为教育部硕士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改革专业

经济系代码: 020

联系人:宿老师

联系电话: 0411 - 84707427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理论经济学学科,主要研究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模式、环境经济评价理论与方法、环境经济政策、自然资源经济学、生态经济系统分析。

本硕士点的师资队伍由 3 名教授( 2 名博士生导师)和 2 名讲师组成,部分教师具有在国外留学、从事国际合作研究或进行学术交流的经历,与国外许多学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较广泛的联系。

高质量的科学研究是本硕士点教师追求的目标。近 3 年,共承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 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 项,国家 863 资助项目 1 项,省部级项目 10 余项,国际合作项目 2 项,以及数十项地方政府和企业委托研究的课题;获各级政府科技进步奖 9 项,出版专著、译著 10 部,发表论文 150 余篇。

本硕士点旨在为企业、学术研究机构、咨询公司和政府部门培养高级环境经济分析和管理人才。在培养方式上,注重课程设置的国际化,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培养目标,部分核心专业课程采用英文教材、英文授课。通过系统组织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和企业咨询项目,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原毅军 * 、刘凤朝 * 、逯宇铎 * 、陈艳莹、 丁永健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1 环境经济评价理论与方法

02 环境经济政策研究

03 产业生态系统研究

04 城市可持续发展

05 人力资本的价值评估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3 数学(三)

④ 877 经济学基础

欢迎经济学、哲学、理学、管理学、法学、工学门类各专业外语、数学和语文基础好的本科毕业生报考。

金融学专业

金融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学科,主要研究宏观金融和微观金融问题,包括国际金融、中国金融制度与金融产业发展、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公司金融、金融市场与投资学、金融系统复杂性研究等领域,核心问题是研究资本和资产的配置效率,为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的金融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手段。

本学科硕士点拥有一支以博士生导师为带头人,以中青年专家为骨干的,学术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综合素质好的导师队伍。目前共有教授 2 人,副教授 4 人,讲师 1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1 人,硕士生导师 6 人。部分教师具有在国外留学、从事国际合作研究或学术交流的经历,与国内外许多学校、科研机构和金融机构建立了较广泛的联系。

本学科硕士点已培养“金融学”导师制研究生 50 余人,招收金融信息管理方向在职研究生 2 届。近 3 年,主持国家和省部委科研项目 20 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 4 项,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2 项,国际合作项目 5 项。获省市科研奖 6 项,出版学术专著 2 部,译著 4 部,教材 6 部,发表论文 150 余篇,主持或参加十几项企业咨询课题。

本学科硕士点与西方金融理论研究特色接轨,注重金融风险研究,加强金融模型与方法研究,旨在为企业、金融机构、咨询公司和政府培养实用人才。在培养方式上,注重课程设置规范化与国际化,增设了经济学研究方法、时间序列分析等基础课程,部分核心专业课程采用国外原版教材、英文授课。同时,系统组织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和企业咨询项目,培养学生独立而高素质的科研能力和综合才能。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原毅军 * 、金镝、兆文军、梁 艳、黄飞雪、任曙明、史金艳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20204 金融学

01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02 金融市场与证券投资

03 公司金融

04 国际金融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3 数学(三)

④ 877 经济学基础

欢迎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理学门类各专业外语和数学基础好的本科毕业生报考。

产业经济学专业

产业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学科,主要研究产业组织理论和实践问题、产业市场的分析方法、产业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产业政策、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区域布局,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针对行业特征制定经营战略和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产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手段。

产业经济学硕士点的师资队伍由一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高素质中青年教师组成,其中教授 3 名,副教授 1 名,博士生导师 3 名,部分教师具有在国外留学、从事国际合作研究或进行学术交流的经历,与国外许多学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较广泛的联系。

高质量的科学研究是本硕士点教师追求的目标。近 5 年,共承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 项,国家 863 资助项目 1 项,省部级项目 20 余项,国际合作项目 2 项,以及数十项地方政府和企业委托研究的课题;获各级政府科技进步奖 12 项,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 20 部,发表论文 300 余篇。

本硕士点旨在为企业、金融机构、咨询公司和政府部门培养高级产业经济分析和管理人才。在培养方式上,注重课程设置的国际化,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培养目标,部分核心专业课程采用英文教材、英文授课。通过系统组织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和企业咨询项目,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原毅军 * 、刘凤朝 * 、逯宇铎 * 、任曙明、陈艳莹、丁永健、孙晓华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20205 产业经济学

01 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02 企业战略与组织创新研究

03 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研究

04 产业发展规划理论与方法

05 区域性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3 数学(三)

④ 877 经济学基础

欢迎经济学、哲学、理学、管理学、法学、工学门类各专业外语、数学和语文基础好的本科毕业生报考。

国际贸易学专业

国际贸易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学科,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企业国际化经营、国际商务与全球营销、国际贸易风险分析与规避,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制定国际化经营战略和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国际贸易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手段。

国际贸易学硕士点的师资队伍由一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高素质教师组成,现有教授 2 名(其中博导 2 名),副教授 2 名,部分教师具有从事国际合作研究或进行学术交流的经历,与国外许多学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较广泛的联系。

高质量的科学研究是本硕士点追求的目标。近 3 年,共承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 项,省部级项目 11 项,国际合作项目 3 项,以及 60 余项企业咨询课题。近 3 年来,通过鉴定的科研课题已达 6 项,获各级政府科技进步奖 9 项;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 20 余部,发表论文 300 余篇, SCI 、 EI 、 ISTP 收录 26 篇

本硕士点培养在全球化背景下精通国际经济管理的经营管理人才。在培养方式上,注重课程设置的国际化,部分核心专业课程采用英文教材、英文授课。通过系统组织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和企业咨询项目,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侯铁珊 * 、逯宇铎 * 、黄飞雪、宿长海、苏振东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20206 国际贸易学

01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02 企业国际化经营

03 国际商务与全球营销

04 国际贸易风险分析与规避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3 数学(三)

④ 877 经济学基础

欢迎经济学、哲学、理学、管理学、法学、工学门类各专业外语、数学和语文基础好的本科毕业生报考。

经济系统分析与管理专业

经济系统分析与管理是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立的二级学科点,主要研究经济系统的分析方法和管理方法,以及经济系统的复杂性问题。

该硕士点的师资队伍由一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高素质教师组成,现有教授 2 名(其中博导 2 名),副教授 2 名,部分教师具有在国外留学、从事国际合作研究或进行学术交流的经历,与国外许多学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较广泛的联系。

高质量的科学研究是本硕士点追求的目标。近 3 年,共承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 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 项,国家 863 资助项目 1 项,省部级项目 12 项,国际合作项目 3 项,以及 50 余项企业咨询课题。通过鉴定的科研课题已达 8 项,获各级政府科技进步奖 9 项;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 20 余部,发表论文 200 余篇。

本硕士点培养从事经济系统分析、预测和管理的经济管理人才。在培养方式上,注重课程设置的国际化,部分核心专业课程采用英文教材、英文授课。通过系统组织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和企业咨询项目,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原毅军 * 、刘凤朝 * 、兆文军、陈艳莹、梁艳、孙晓华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120123 ▲▲★经济系统分析与管理

01 动态经济系统分析方法

02 经济系统复杂性研究

03 生态经济系统分析与管理

04 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研究

05 区域经济系统与科技创新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3 数学(三)

④ 877 经济学基础

欢迎经济学、哲学、理学、管理学、法学、工学门类各专业外语、数学和语文基础好的本科毕业生报考。

高科技研究院

高科技研究院代码: 021

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 0411 - 84706100

大连理工大学高科技研究院( College of Advanced Science & Technology, 简称 CAST : cast.dlut.edu.cn )成立于 2002 年 3 月,是一个以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为主要目标,以校内外、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重要模式,开展高科技前沿领域研究和培养高水平研究人才的跨学科研究基地。

目前我院已形成一支来自多学科(物理、数学、化学、生物、材料、力学)的研究队伍,包括教授 10 人、副教授 5 人、讲师 2 人;其中校特聘教授 1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 5 名,博士生导师 9 名。

我院现有计算等离子科学、计算生物学与计算材料学三个研究所和一个精算师资格考试中心,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聚变科学与磁约束等离子体的理论和数值研究;空间等离子体物理与空间飞行器的等离子体推进技术;生物信息的数学建模与计算;生物大分子模拟与纳米生物学;低维材料和量子器件研究;功能材料的计算设计;极端条件下的材料模拟;精算学与金融工程等。 2005 年以来,我院教师已在 Nature Physics , Nano Letters , Physical Review , Nanotechnology , 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 等高水平国际刊物上发表 SCI 论文 60 余篇。

我院坚持以交叉学科模式招收和培养研究生,努力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和活跃的学术风气,通过指导教师的密切合作,在以上各高科技前沿领域,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人员开展高水平研究。

指导教师:王晓钢 * 、赵纪军 * 、秦学志 * 、王军 * 、刘金远 * 、薛东峰 * 、宋鹤山 * 、衣学喜 * 、郭旭 * 、陈茂笃 * 、贺明峰、刘伟、刘悦、翟峰、田东旭、刘新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70104 ▲▲应用数学

01 生物信息学

02 数学建模与仿真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611 数学分析

④ 804 高等代数

070204 ▲▲等离子体物理

01 核聚变能源科学

02 空间与天体物理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612 数学物理方法

④ 806 量子力学

欢迎数学和材料学专业的考生报考

070205 ▲▲凝聚态物理

01 计算材料学

02 纳米结构与纳米器件

03 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

04 极端条件下的凝聚态物质模拟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612 数学物理方法

④ 806 量子力学

欢迎材料物理专业和物理化学专业的考生报考

070304 ▲▲物理化学

01 计算化学

02 生物大分子模拟

03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2 数学(二)

④ 884 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实验

欢迎理论物理和凝聚态物理专业的考生报考

120222 ▲▲金融管理

01 资产定价与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

02 企业投融资决策的金融工程方法

03 决策与风险评估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3 数学 ( 三 )

④ 870 微观经济学

⑤ 874 财务管理学

⑥ 876 管理学

⑦ 878 技术经济学

④⑤⑥⑦选一

数学、管理、经济金融专业学生优先录取

汽车工程学院

学院代码: 022

联系人:侯老师

联系电话: 0411 - 84706474

车辆工程专业

本硕士点现有教授 3 人,副教授及高工 6 人,讲师及工程师 6 人,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 11 人。主要从事汽车车身工程、汽车安全与节能、汽车电子工程以及汽车材料工程等四个方向的研究。

汽车车身工程方向将数学和力学理论与方法、计算机软件和网络技术、工程实验技术、数据库与专家系统、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相关知识紧密交叉与融合,主要研究汽车车身及部件的现代设计、工艺及制造的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以及相应的软件工程技术的研究,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曾完成过包括国家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在内的 10 余项国家级项目,近年来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多项奖励。

汽车安全与节能方向在重型汽车车架、前后桥、客车骨架的现代化设计等方面在国内享有一定的声誉。在交通安全技术方面,通过研究结构优化的理论与方法,用结构优化的思想,对汽车的安全性进行主动设计;研究公路交通事故的特征、机理及再现技术,为交通事故鉴定提供理论依据,为汽车安全性设计提供指导性思路。在汽车节能技术方面以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混合动力汽车的匹配技术、动力总成及电动机的控制技术,达到汽车减少燃油消耗与降低排放的目的。先后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 10 余项,国家专利 4 项,承担国家 973 计划项目 1 项,国家 863 计划项目 1 项。

汽车电子工程方向将汽车和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紧密交叉与融合,研究内容涉及极为广泛,渗透到了汽车产业的各个部分,为企业开发了客车仪表总成、 PWM 调压器、车用油耗仪、轮胎平衡仪等许多产品。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研究、汽车电子半实物仿真、电动助力转向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先后参加国家重大专项“ 863 ”电动汽车的科研攻关项目 2 次,发表论文 20 余篇。

汽车材料工程方向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基础研究和车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研究。在高分子及其共混物的辐射交联研究中 , 建立的理论关系式被国内、外同行广泛引用 , 并在多种学术著作中被采用。以该理论为基础制备出了一系列具有特殊功能的新材料。在高分子记忆材料(热收缩材料)的研究领域中,其学术水平处于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地位 , 其研究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该方向在国内最先进行了低温热收缩材料的基础和应用开发研究 , 成果已在工业上应用,并获得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 9 项;承担和完成了 45 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 项;国家 863 项目 3 项。同时,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胡平 * 、张万喜 * 、王健、周雅夫、梅玉林、侯文彬 、 申国哲

注:标“ * ”者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科目编号)

备 注

080204 ▲▲车辆工程

01 汽车车身工程

02 汽车安全与节能

03 汽车电子工程

04 汽车材料工程

14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

③ 301 数学 ( 一 )

④ 846 汽车理论

⑤ 820 机械设计基础

⑥ 854 自动控制原理 ( 含现代 20%)

⑦ 879 高分子化学及物理

④⑤⑥ ⑦ 选一

欢迎跨学科专业考生报考本专业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