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大连理工大学MPA教育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洪晓楠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2020-03-28


姓名:
洪晓楠
职称
教授
职务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办公室电话:
电子邮箱地址:
hxnharvard@yahoo.com.cn
主要学历及工作经历:
洪晓楠,男,1963年生,汉族,安徽桐城人。现任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科学技术哲学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大连理工大学学士学位委员会委员。
1985年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理论物理教学与研究工作。
1991年安徽师范大学政教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毕业留校,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技术哲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1992年晋升为讲师。1995年任哲学原理教研室副主任,同年被遴选为安徽省中青年学术骨干。1995—1996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做访问学者。1996年调入大连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系,同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被遴选为大连理工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对象,1999年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成立后担任“两课”教学部主任,同年破格晋升为教授,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2000年担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兼“两课”教学部主任。2001年被遴选为辽宁省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科学技术哲学专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专家库候选专家,2002年入选“教育部重点高校系主任出国研修项目”,赴美国哈佛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
2004年8月入选辽宁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
2005年12月起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2006年大连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
2007年10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7-0129)
2007年4月被遴选为首批大连市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人才
2007年入选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理论人才)

主要学术及社会兼职:
大连市政协委员;辽宁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第四届、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大连市社会科学院首批特邀研究员;大连市委宣讲团成员;大连市哲学学会理事长;大连市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研究会理事;大连市反邪教协会理事;国际中国哲学会会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员;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员。《中国哲学年鉴》编委、特约编辑;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文核心期刊《自然辩证法通讯》、《系统辩证学学报》编委;《新儒学经营管理学报》(台湾)编委;《中外职教文献》(辑刊)顾问委员会委员。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五届委员会主席团委员、委员会委员;大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常委;辽宁省哲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外国哲学会理事,全国科学哲学学会理事。科学出版社《科学技术哲学文库》编委;人民出版社《科技哲学与科技管理丛书》副主任编委;人民出版社《科学与人文研究丛书》主编。
研究领域(研究课题):
承担的科研课题
1.《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实践》,1991年安徽省教委资助项目,参加者
2.《必然性和偶然性通论》,1992年安徽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独立主持人
3.《哲学导论》,1994年安徽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独立主持人
4.《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评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八五”重点规划项目,参加者
5.《文化哲学系列研究》,1997年大连理工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独立主持人(0.2万元)
6.《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哲学研究》,1997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主持人(0.5万元)
7.《科学哲学——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1997年大连理工大学首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基金资助项目(1万元)
8.《中国近代以来的哲学与文化》(98CZX006),199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青年基金项目(2.5万元)独立主持人
9.《辽宁省志?社会科学志》,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参加者
10.《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区街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规划(1999—2010)》,横向课题,参加者(总7万元,1万元)
11.《建设现代化文明城市的理论与实践》(99BSH023),1999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主要参加者(3.6万元)
12.《知识形态学研究》,2000年大连理工大学知识科学与技术中心资助项目(0.5万元)
13.《三个代表与高校党的建设》,2001年大连理工大学党建基金资助项目(0.15万元),主持人
14.《“三课一体化”研究》,2001年大连理工大学教学改革基金重点项目(3万元),主要主持人
15.《隐性知识研究》,2001年大连理工大学知识科学与技术中心资助项目(0.5万元)
16.《当代中国文化哲学研究》,2001年大连市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0.6万元,2003年到位)
17.《科学文化哲学研究》,2002年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
18.《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理论与实践》(2003年度大连理工大学教改基金项目,主要负责人,3000元)
19.《二十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研究(专著)》(2003年度研究生院教改基金资助,批准号:03033,2000元)
2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与高校党的建设》(2003年度大连理工大学党建基金,2000元)
21.《知识哲学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知识科学与技术中心资助项目(2003年,0.6万元)
22.《高校“两课”案例教学研究》(2004年大连理工大学教学改革重点资助项目,负责人,2万元)
23.《女性主义的科学哲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趋势研究》(项目批准号04JZD0004之子课题,2005-2006负责人,1万元)
24.《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专题研究》,辽宁省2005年度社科规划基金重点项目(L05AZX002)(2005—2007、11,负责人,1万元)
2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资源库,网络教学平台的研制与开发》,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教学改革基金资助重点项目(第一负责人,1.5万元)
26.《科学文化哲学前沿问题研究》,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DUTHS**)(2007-2008,3万元)
27.《人文社会科学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教学改革基金专项课题(2007-,第一负责人,3万元)
28.《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式专题教学研究》,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教学改革基金面上课题(2007-,第二负责人)
29.《科学伦理的问题研究与案例分析》,辽宁省教育厅2006-2007年度高等学校科研项目文科基地项目(编号:**)(2007-2008、12,2+2万元,负责人)
30.《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及其影响》教材,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研究生教改基金资助项目(编号:JG0702),1.5万元,负责人
3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7-0129),20万元(2008-2010)
32。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理论研究(应急)课题《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2008JYJ061),5万元
3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研究》,2008年辽宁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计划(教育规划)(2008GH17),1万元,2008、1—2009、12
34。洪晓楠等:大连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对策研究,大连市社会科学院2008年课题(08DLSK012)
35。洪晓楠: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哲学研究(09BZX003),200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项目),10万元,2009、7—2011、12
36。洪晓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案例》(09JDSZK01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一般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任务项目),8万元,2009-2010
37。洪晓楠、林丹、李琳:《大连文化软实力中的哲学问题研究》,大连市社会科学院2010年课题(10DLSK150)
38。农村公路对驻马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2009、7-2010、73万元
39。工程机械行业标杆企业之企业文化研究洪晓楠主持2007、9-2011、910万



六.鉴定项目
1.2000年《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哲学研究》(1997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经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组织的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2001年《中国近代以来的哲学与文化》(1998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经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办公室组织的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3.2001年《以邓小平理论“三进”为核心的“两课”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教学成果经辽宁省教育厅组织的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4.2004年《科学文化哲学研究》(2001年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组织的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指导硕、博士生研究方向:
指导硕士研究生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文化哲学、现代性研究、后现代主义研究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科学哲学(含科学伦理)、科学文化哲学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及其影响(偏向哲学思潮、文化思潮、社会思潮)

指导博士生研究方向: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科学哲学前沿问题、科学文化哲学、科学伦理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当代西方思潮及其影响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2012-2015学年指导学员获MPA专业学位情况
序号学位论文题目获得学位时间
1.大连工业大学学生社团管理现状调查研究,2012-2013学年
2.朝阳市龙城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2012-2013学年
3.朝阳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监督研究,2012-2013学年
4.庄河市农村社会管理创新问题研究,2012-2013学年
5.庄河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2012-2013学年
6.朝阳市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问题研究,2012-2013学年
7.提升庄河市志愿服务水平研究,2012-2013学年
8.保密制度对信息公开的影响分析——以朝阳市为例,2013-2014学年
9.朝阳市政府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分析,2013-2014学年
10.统计一套表政策评估——以朝阳县为例,2013-2014学年
11.大连中小企业税收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2013-2014学年
12.对大连市西岗区M社区管理的调研报告,2014-2015学年
13.朝阳市牛河梁遗址保护利用现状及其改进对策,2014-2015学年
14.大连市沙河口区“帮万家”服务中心案例研究,2014-2015学年
15.庄河市计划生育专项资金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基于绩效审计的视角,2014-2015学年
16.庄河市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问题,2014-2015学年
17.提升庄河市县乡两级基层政府执行力对策研究,2014-2015学年

出版著作和论文:
学术著作
1.洪晓楠:《文化哲学思潮简论》,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199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最终成果之一)
2.洪晓楠:《当代中国文化哲学研究》,大连出版社2001年7月版(199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最终成果之一)
3.洪晓楠:《科学文化哲学研究》,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2005年3月版
4.洪晓楠:《科学文化哲学的前沿探索》,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版
5.洪晓楠等著:《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及其影响》,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版
6.洪晓楠等著:《第二种科学哲学》,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版
7.洪晓楠:《哲学的文化转向》,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版
8.洪晓楠:《十大科学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第二版
9.洪晓楠参编:《文明城市论》,大连出版社2000年12月版(199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最终成果)
10.洪晓楠参编:《西方人看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参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八五规划”重点项目最终成果)
11.洪晓楠:《十大科学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国家教委“九五规划”重点出版项目2000册)2000年9月第2次印刷(2500册)
12.洪晓楠参编:《外国人看中国人100年》,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参编)
13.洪晓楠张秀芝:《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自然科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14.张秀芝洪晓楠主编:《世纪之交的哲学创新》,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5.洪晓楠参编:《文化的反思与重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2002年再版(参编)
16.洪晓楠参编:《世纪之交的哲学自我批判》,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参编)
17.洪晓楠参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8.主编:《高校“两课”案例教学丛书?第一辑》(七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教学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学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思想道德修养教学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法律基础教学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4、洪晓楠、杨慧民组编:《“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案例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版
15.洪晓楠、杨慧民主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案例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版
16.洪晓楠、杨慧民主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案例解析》(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修订版
17.洪晓楠、杨慧民主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式专题教学教师用书》(五卷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8.洪晓楠、杨慧民主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式专题教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系列》(五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19.洪晓楠、郭丽丽、王玉林:《女性主义科学哲学研究》,载郭贵春、成素梅主编:《当代科学哲学问题研究》,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
20.洪晓楠主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百题问答》,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

教材
21.洪晓楠参编:《马列哲学原著教学疑难问题研讨集》(参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22.洪晓楠副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论》,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3.洪晓楠等:《自然科学概论》,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安徽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用书)
24.洪晓楠参编:《新时期大学生党课培训教材》,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6月版(总22万字,撰写2万字,统稿第一、二、三章)
25.洪晓楠参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版
26.洪晓楠参编:《科学理论ABC》,大连出版社2005年5月版
27.洪晓楠等主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版,第二主编
28.洪晓楠主审:《“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音像出版社

主要论文及出版物(请注明刊物或出版社名称)

文化哲学研究
1.《中国现代文化哲学的演变》,《光明日报》1995年2月16日理论版
2.《文化价值的“有-无”统一观》,《光明日报》1996年1月20日理论版
3.《综合创新与文化发展》,《光明日报》1999年7月9日理论版
4.《“科玄论战”对中国文化哲学的影响》,《光明日报》2000年7月11日理论版http://seein.51.net/china/duihua/01-08.htmhttp://www.google.com/search?q=%E6%B4%AA%E6%99%93%E6%A5%A0&hl=en&lr=&ie=UTF-8&oe=UTF-8&start=40&sa=N《价值世界》、
5.《理论创新与创建实践的互动》,《光明日报》2001年3月31日理论版
6.《中国文化哲学的重要成果》,《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
7.《中国现代文化哲学的演进规律和理论倾向》,《哲学动态》1994年第5期
8.《中国当代文化哲学的时-空背景和演进规律》,《哲学动态》1995年第11期
9.《也说后新儒家时代》,《哲学动态》1997年第7期
10.《“两岸中华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哲学动态》1996年第2期
11.《文化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哲学动态》2000年第12期
12.《论殷海光的文化思想》,《中国文化月刊》(台湾)第218期
13.《论林毓生的文化思想》,《中国文化月刊》(台湾)第241期(2000年4月)收入张斌峰、王中江编:《西方现代自由主义与中国古典传统》,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4.《从“创造性转化”到“比慢”理论——林毓生的文化思想论》,《文化中国》(加拿大)第二十七期
http://www.crrs.org/m27.htm
15.《论20世纪中国文化哲学思潮的发展》,《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9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0年第2期)
16.《论方东美的文化哲学思想》,《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论文摘要收入《哲学动态》2000年第6期)
17.《儒家思想的现代转化——论杜维明的文化哲学思想》,《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收入朱汉民等编选:《杜维明:文明的冲突与对话》,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0年第6期)
18.《论韦政通先生的文化哲学思想》,《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
19.《儒家思想与现代化——论刘述先的文化哲学思想》,《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20.《批判继承综合创新——论方克立先生的文化哲学思想》,《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目录收入2002年《中国哲学年鉴》)
21.《中国当代文化哲学的理论特征》,《中州学刊》1996年第1期
22.《胡适文化哲学新论》,《中州学刊》1994年第3期
23.《冯友兰文化哲学新论》,《中州学刊》1997年第5期
24.《论冯友兰的元哲学》,冯友兰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收入《旧邦新命——冯友兰研究》(第二辑),大象出版社1999年8月版
25.《冯友兰“新理学”研究述评》,《哲学动态》1991年第9期
26.《冯友兰与维也纳学派》,《中州学刊》1992年第2期。《新华文摘》1992年第5期。收入《冯友兰学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
27.《论“综合创新论”文化观》,《中州学刊》1998年第2期。(论文目录收入《新华文摘》1998年第6期。论文摘要收入《新华文摘》1998年第7期)
28.《傅伟勋与中国哲学方法论的重建》,《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29.《毛泽东艺术文化哲学体系初探》,《安徽师大学报》2000年第1期(论文目录收入《新华文摘》2000年第6期http://periodicals.wanfangdata.com.cn/qikan/periodical/ahsfdxxb-rwsh/ahsf2000/0001/0001ml.htm
30.《五四运动的历史诠释与话语重构》,《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00年第9期)
31.《冯契对中国哲学现代化的贡献》,《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1999年第2期
32.《从文化激进主义到文化保守主义——评李泽厚的“西化”派文化哲学观》《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第1期
33.《论冯契的文化哲学思想》,《中州学刊》2000年第3期
34.《文化哲学:21世纪哲学研究的新范式》,《求是学刊》2000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0年第10期)
35.《中国现代化的历程——罗兹曼等》,《外国人看中国人100年》,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6.《传统与变革——费正清》,《外国人看中国人100年》,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7.《展望思想走向》,《大连日报》2000年1月5日(理论版)
38.《中国文化的现代疏释》,《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39.《文化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与世界》,2001年在国际中国哲学会第12次大会上的报告。
40.《“科玄论战”对中国文化哲学思潮发展的影响》,《南昌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目录收入2003年《中国哲学年鉴》)
41.《“科玄论战”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哲学思潮的发展》,《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1期
42.《新轴心时代的文明对话——论杜维明的“文明对话”观》,“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对话——第七届北美华人基督教与其他宗教学者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美国费城(2002年6月7日—10日)
43.《张君劢及其对中国文化哲学思潮发展的影响》,《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目录收入2003年《中国哲学年鉴》)
44.《浅谈江泽民的综合创新文化观》,《大连日报》2002年10月22日理论版http://www.daliandaily.com.cn/gb/daliandaily/2002-10/22/content_74369.htm
45.《新轴心时代的文明对话——论杜维明的“文明对话”观》,《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46.《文化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与世界》,收入第12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论文集之一《21世纪中国哲学走向》,方克立主编,商务印书馆2003年4月版
47.《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研究评述》,《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校报》2003年第4期(第一作者)
洪晓楠邱金英:《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研究评述》(1199)(2004-2-7)《文化研究网》,《东湖社区》全文转载
48.《港台文化哲学述要》,《哲学动态》2003年第12期
49.洪晓楠、杨海艳:《试论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想的渊源》(1518)(2003-12-30)《文化研究网(http://www.culstudies.com)》(法学时评)
50.洪晓楠、杨海艳:《试论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1717)(2003-12-30)《文化研究网》(法学时评)
51.洪晓楠、杨海艳:《论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的特色》(1891)《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文化研究网》、《廿度实验田》、《法学时评》、教育部人文社会学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网站《文艺学网》全文转载
52.洪晓楠、杨海艳:《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评析》(1850)(2003-12-30)文化研究网)、(法学时评)、《对话网》全文转载
53.洪晓楠、杨海艳:《论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对当代中国的影响》(2003-12-30)(3859)文化研究网)、(法学时评)、《对话网》全文转载
54.洪晓楠、吴迪:《吉登斯现代性思想再反思》(2501)(2004-2-7)文化研究网(http://www.culstudies.com)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主办《爱智论坛》
洪晓楠吴迪:《吉登斯现代性思想再反思》,《厦门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55.洪晓楠、张朝霞:《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辨析》(4318)(2004-2-7)《文化研究网(http://www.culstudies.com)》,教育部人文社会学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网站《文艺学网》全文转载
56.洪晓楠、邱金英:《文化帝国主义理论产生的政治背景、社会基础及其概念辨析》(1079)(2004-7-21)《文化研究网(http://www.culstudies.com)》,《博客中国》网站(4093)、《汽车社区》全文转载。
57.洪晓楠、邱金英:《试论文化帝国主义的理论渊源》(1966)(2004-7-21)《文化研究网(http://www.culstudies.com)》,原载《世纪中国(香港)》,《燕南网》全文转载,《智识学术网http://www.zisi.net/htm/wwzh/index24.shtml》全文转载
58.洪晓楠、邱金英: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的特征、实质与内在矛盾(1009)(2004-7-21)文化研究网(http://www.culstudies.com)原载《世纪中国(香港)》,《光明网—光明观察》全文转载、《燕南网》全文转载
59.洪晓楠、李红岩:《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文化理论定位》(,原载《文化研究网(http://www.culstudies.com)》,《文化产业实验室网http://www.cnculture.com》全文转载
60.洪晓楠、邱金英:《论江泽民的综合创新文化观》,《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61.洪晓楠、杨海艳:《试论詹明信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社会》,2004年第7期
62.邱金英、洪晓楠:《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的特征、实质与内在矛盾》,《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63.洪晓楠、邱金英:《文化帝国主义的表现形态与实质》,《学习与研究》2005年第3期
64.洪晓楠:《蔡仁厚文化哲学思想述略》,第七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2005年9月9日-12日
65.洪晓楠:《冯契对中国哲学现代化的贡献》,载杨国荣主编:《知识与智慧——冯契哲学研究论文集(1996—2005)》,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66.洪晓楠、李红岩:《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文化理论定位》,《学术交流》,2006年第7期
67.洪晓楠:《新“轴心时代”的文明对话》,载刘海平主编:《文明对话:东亚现代化的涵义和全球化中的文化多样性——中国哈佛——燕京学者第四、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版,第204-218页
68.洪晓楠、林丹:《风险社会中的青年心理问题与治理》,《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69.洪晓楠、林丹:《全球风险社会及其策略回应——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评价》,《学术交流》2007年第4期
70.洪晓楠:《蔡仁厚文化哲学思想述略》,冯天瑜主编:《人文论丛》(2006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版,第479-487页
71.洪晓楠:《建构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主体性》,《社会科学报》2007年11月8日第5版
72.洪晓楠、邱金英:《文化帝国主义理论产生的背景及概念辨析》,《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73.洪晓楠:《文化哲学研究在中国:历史资源、现实发展与未来展望》,2008全国文化哲学论坛,2008年4月26-27日,北京: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
74.洪晓楠、王国生:《激发文化活力探析》,《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75.王爱玲、洪晓楠:《软实力竞争与网络媒介的文化自觉》,《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76.林丹、洪晓楠:《青年与风险:反思性及其挑战》,《当代青年研究》2008年第11期
77.洪晓楠、刘越:《再论自由主义西化派文化观》,《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校报》2008年第4期
78.洪晓楠、郭丽丽:《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第11期
79.洪晓楠:《文化软实力的要素分析》,载《社会科学报》2008年12月11日第5版“观点”。
80.洪晓楠、李琳:《论科学发展观与文化建设》,《文化学刊》2009年第1期
81.洪晓楠:《文化软实力:语义分析与要素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82.洪晓楠、林丹:《马克思主义文化软实力理论述要》,《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83.洪晓楠、林丹:《反思现代性:现代性社会基础的解构与重建》,《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第1期
84.洪晓楠:《20世纪中国哲学的文化体用论评价》,第十六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辅仁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会,2009年7月)
85.洪晓楠、林丹:《中美文化软实力比较研究》,《2009文化哲学论坛——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年5月武汉大学
86.洪晓楠、郭丽丽:《顺应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科学哲学
87.《弱归纳原理与假设-归纳法──兼评波普尔的反归纳观》,《安徽师大学报》1989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逻辑学》1990年第1期)
88.《波普尔社会政治哲学简评》,《安徽师大学报》1990年第4期(与米志峰副教授合作)
89.《康德哲学与波普尔哲学之比较研究》,《安徽师大学报》1992年第2期
90.《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的贫困》,《安徽师大学报》1995年第2期
91.《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特质》,《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年第1期
92.《从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特质看“李约瑟难题”》,《中国文化月刊》(台湾)第229期(1999年4月)
93.《从科学哲学到科学文化哲学》,《自然辩证法通讯》1999年第1期
94.《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三次转向》,《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95.《百年来西方科学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01年第7期)
96.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求是学刊》1999年第6期。(《光明日报》2000年1月11日介绍本文论点。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00年第2期)http://www.phil.pku.edu.cn/hps/viewarticle.php?sid=1117《大康心理论坛》、《哲学网》
97.《后现代主义文化哲学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影响》,《求是学刊》1997年第4期http://www.hlju.edu.cn/news/qiushi/html/about3.htm
98.《20世纪西方文化哲学的演变》,《求是学刊》1998年第5期。(论文观点被《光明日报》1998年9月25日《论苑撷英》选介。论文目录收入《新华文摘》1998年第12期。论文摘要收入《哲学动态》1999年第1期。全文收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外国哲学》1998年第10期。全文收入李小娟主编:《文化的反思与重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99.《20世纪西方哲学的“终结意识”》,《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100.《后现代科学哲学及其启示》,《理论月刊》1999年第1、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1999年第4期)http://www.chinasociology.org/zlk2/fk045.txt《中国学术论坛》网站、《新时代论坛》http://202.99.23.246/bookshop/2000-06/219.html
101.《论费耶阿本德的科学哲学》,《哲学杂志》(台湾)1999年第2期
102.《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观》,《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9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1999年第11期)
103.《论罗蒂的后现代科学哲学》,《洛阳师专学报》,1999年第6期(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00年第3期)http://www.hubce.edu.cn/cbb/qwjs/lib/247.html
104.《论利奥塔的后现代科学哲学》,《哲学杂志》(台湾),1999年第4期(1999年10月9日),又载《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00年第9期)
105.《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辩证关系》,《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第10期(第二作者)
106.《必然性-偶然性问题与当代自然科学》,《安徽师大学报》1993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自然辩证法》1993年第4期)
107.《超越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两极对立》,《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8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8年第12期)
108.《复杂性科学与当代唯物辩证法》,《安徽师大学报》1998年第2期
109.《文明城市论》,《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110.《城市与文明冲突的反思》,《洛阳师院学报》2003年第1期(第一作者)
111.《论波普尔的文化哲学》,2002年纪念波普尔诞辰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
112.《究竟什么是物理哲学》,1991年全国第一届物理哲学问题研讨会交流论文
113.俞胜、洪晓楠:《论波兰尼的科学与技术划界观》,载《工程技术哲学》2002年卷中国技术哲学年鉴》(第二作者)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4.俞胜、洪晓楠:《论波兰尼的科学与技术划界观》,《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4期(第二作者)
115.洪晓楠:《我是如何走上哲学探索的荆棘之路》,《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年第6期
116.洪晓楠:《究竟什么是科学主义?》,全国第十一次科学哲学研讨会交流论文,2003年8月18-22日
117.俞胜、洪晓楠:《也谈波兰尼的默会知识论》,“知识科学与知识管理”研讨会交流论文,2003年9月14-15日(第二作者)
118.俞胜、洪晓楠:《从“技能和行家绝技”看波兰尼的默会知识论》,“知识科学与知识管理”研讨会交流论文,2003年9月14-15日(第二作者)收入《工程?技术?哲学》2003年卷,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9.俞胜、洪晓楠:《维特根斯坦与逻辑经验主义》,《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第二作者)
120.《〈科学与知识社会学〉评介》,《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增刊(11月)(第二作者)
121.洪晓楠、郭丽丽:《论女性主义对科学的批判、重建及其反思》,《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第4期
122.洪晓楠、郭丽丽:《再论女性主义对科学的批判、重建及其反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第3期
123.洪晓楠、郭丽丽:《后现代女性主义科学哲学析评》,《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年第6期
124.洪晓楠、王良滨:《近20年来“李约瑟难题”研究进展》,《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125.洪晓楠:《大连理工大学加大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建设力度》,2003年《中国哲学年鉴》
126.洪晓楠:《科学现代性的文化哲学话语——〈科学文化哲学研究〉简介》,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
127.俞胜、洪晓楠:《论波兰尼的随机观》,《系统辩证学学报》2004年第3期
128.洪晓楠、邱金英:《哲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辨析》,《学习与研究》2004年第2期
129.俞胜、洪晓楠:《论波兰尼的“个人知识”科学发展模式》,《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130.洪晓楠、于成学:《论西方哲学对知识本质的探索》,《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131.吴瑶、洪晓楠、俞胜:《论乔治?巴萨拉的技术发展观》,(第二作者)收入《工程?技术?哲学》2003年卷,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32.洪晓楠:《论作为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的费耶阿本德》,《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第12期
133.洪晓楠、吴瑶:《对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性思考》,《学习与研究》2004年第5期
134.郭丽丽、洪晓楠:《另一种科学另一类哲学——女性主义立场论科学哲学评析》,《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年第2期
135.郭燕、洪晓楠:《从工具理性看生态危机的成因及未来走向》,《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136.洪晓楠:《科学与人文的分裂与融合——关于一个社会科学哲学问题的考察》,山西大学全国“当代科学哲学发展趋势研讨会”论文,2005年7月
137.洪晓楠:《纳米科技对社会影响的可能性分析》,中德高科技中的哲学与伦理学问题研讨会论文,2005年7月。
138.王良滨、洪晓楠:《个人知识增长动力机制及其系统论分析》,《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年3期
139.洪晓楠、郭丽丽:《女性主义经验论科学哲学评析》,《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第11期
140.洪晓楠、任秋霏:《知识传播方法的系统探索》,《系统科学学报》2007年第1期
141.洪晓楠:《科学动力学因素的函数关系分析及其启示》,《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第2期
142.洪晓楠、田甜:《胡塞尔科学哲学思想评析》,《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年第3期
143.XiaonanHong.TheResearchontheFrontIssuesintheCulturalPhilosophyofScience.13thInternationalCongressofLogicMethodologyandPhilosophyofScience,TsinghuaUniversity,Beijing,China,August9-15,2007
144.洪晓楠、王丽丽:《科学家的责任分析》,《哲学研究》2007年第11期
145.洪晓楠、俞胜:《也谈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146.洪晓楠:《科学与人文的分裂与融合》,载郭贵春、成素梅主编:《科学哲学的新进展》,科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第303-324页。
147.XiaonanHong:《AnalysisofNano-ST'sPossibleInfluenceonSoceity》,WenchaoLiandHansPoser:TheEthicsofToday'sScienceandTechnology-AGerman-ChineseApproach,LITVerlag,Berlin,2008,241-252
148.洪晓楠、郭丽丽:《后现代女性主义科学哲学析评》,载章梅芳、刘兵编:《性别与科学读本》,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
149.洪晓楠:《科学合理性:从绝对到相对》,《学海》2008年第2期
150.洪晓楠、王玉林:《论海伦?朗基诺的科学客观性思想》,《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年第4期
151.洪晓楠:《中国古代人性论对科技伦理的影响》,第三届中德技术伦理学研讨会“技术伦理与经济伦理关系的跨文化比较”2008年7月20-23日,斯图加特
152.LinDan,XiaonanHong:ScienceEthic’sProblemandStrategicPesponseinWorldRiskSociety.22ndWorldCongressofPhylosophy,SeoulNationalUniversity,Seoul,Korea,July30-August5,2008.(第22届世界哲学大会)
153.洪晓楠:《科学文化哲学及其问题意识》,《求是学刊》2008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6期摘要转载
154.洪晓楠、张丽萍:《波普尔学说在中国的传播》,《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155.洪晓楠、姜慧智:《伊夫琳?福克斯?凯勒的女性主义科学哲学思想评析》,《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156.洪晓楠、郑丽果:《科学发展的解释模式嬗变及其分析——汉斯?波塞尔的科学发展模式学说评析》,《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年第2期
157.洪晓楠:《论科学文化哲学》,《文化学刊》2009年第4期
158.洪晓楠:《科学文化哲学的向度分析》,《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11期
159.洪晓楠、郑丽果:《科学发展和科学批判》,《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09年第5期
160.洪晓楠、林丹:《科学伦理道德规范论》,《利益、风险与工程伦理——全国第二届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年5月29-31日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161.洪晓楠、郭丽丽:《科学伦理的特质》,第十四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年10月17-18日
162.洪晓楠、王丽丽:《角色作为责任伦理研究的一个视角》,第十四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年10月17-18日

马克思主义哲学
163.《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公理体系》,《哲学动态》1990年第1期
164.《略论恩格斯“合力”思想的方法论意义》,《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0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1990年第10期)
165.《反思哲学反思超越》,《学术界》1990年增刊(与方永祥教授合作)
166.《必然性和偶然性研究述评》,《哲学动态》1990年第1期
167.《试析必然性和偶然性范畴》,《学术论坛》1992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2年第10期)
168.《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研究述评》,《争鸣》1993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1993年第12期)
169.《“西方马克思主义”与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之解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新论》,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170.《三个有利于标准与大连实践》,大连人民广播电台
171.《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学术研讨会综述》,《哲学动态》1998年第1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9年第2期)
172.《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之比较研究》,《世纪之交的哲学创新》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173.《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世纪之交的哲学创新》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174.《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形态学》,《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0年第1期)http://www.hubce.edu.cn/cbb/qwjs/lib/2092.html
175.《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学习与研究》2001年第4期
176.《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学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大连理工大学报》2001年7月15日第4版
177.《珍惜生命拒绝邪教》,《大连日报》2001年
178.《知识创新与21世纪理工科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1999年大连理工大学召开的“21世纪理工大学的人文教育与发展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收入大连理工大学《教育与教学研究论文集》,第十七集(2004年4月)
179.《师生双向交流,提高教学质量》,《教育与教学研究论文集》(第12、13合刊)(第四作者)
180.《以邓小平理论“三进”为核心的“两课”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教学与研究》专辑
181.《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哲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22届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学与学术研讨会论文(湖南中南大学,第五作者)
182.《以邓小平理论为核心的“三课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2001年在教育部社政司于贵阳召开的全国重点高校“两课教学部”系主任会议上发表
183.《伟大的理论创新》,《大连日报》2002年11月12日理论版
184.《推进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大连理工大学报》2003年2月28日
185.《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中心学习组会议上的发言,2003年7月18日
186.《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主义比较研究综述》,《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2期(第二作者)http://www.jndx.gov.cn/LLZD032.HTM
187.《难忘的怀念》,载曹玉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返本与开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版
18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收入大连理工大学《教育与教学研究论文集》,第十七集(2004年4月)
189.《公共哲学课教科书之反思》,收入《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版(第一)
190.《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收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若干问题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版(第一)
191.《大连文化与人文大连》,《大连日报》2005年7月8日又收入《学习与研究》2005年第5期
192.《和谐社会的文化支撑》,《大连政协》2005年第4期,又收入《大连市政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研讨会材料汇编》,2005年8月
193.《深化学习型城市的四点认识》,大连市2005年建设学习型城市研讨会,收入《围绕大局深化创建工作——大连市2005年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会议研讨材料汇编》,大连市建设学习型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194.洪晓楠、杨颖:《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2005年大连市反邪教学会交流论文
195.洪晓楠:《知识创新与21世纪理工科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2005年海峡两岸大学校长会议暨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2005年11月25—26日,台湾云林科技大学
196.洪晓楠,何美子:《新形势下扭住立党之命脉:抓好执政为民》,《理论探讨》,2005年第6期(116-118)
197.洪晓楠、张增娇:《论冯契的哲学观》,《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198.洪晓楠:《哲学的价值》,《学习与研究》2006年第2期
199.洪晓楠、林丹:《棚户区改造紧扣构建和谐社会之魂》,《共产党员》2007年第1期
200.洪晓楠:《文化认同、文化自觉与和谐文化的建构》,2007年1月14日在大连市文化促进会首届“和谐文化论坛”上的讲演,载《学习与研究》2007年第1期
201.洪晓楠:《弘扬方永刚精神,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者、传播者和实践者》,《学习与研究》2007年第2期
202.洪晓楠、李晶:《文化认同、文化自觉与和谐文化的构建》,《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203.洪晓楠:《从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辽宁日报》2007年8月6日理论版
204.洪晓楠:《杨慧民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研究〉序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05.洪晓楠:《十七大报告之文化部分解读》,大连人民广播电台,2007年
206.洪晓楠:《真情传播和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型城市》2007年第三期
207.洪晓楠:《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学院》,《大连日报》2007年12月20日理论版
208.洪晓楠:《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努力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学院》,《学习与研究》2007年第6期
209.洪晓楠:《弘扬中华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领导决策》2007年第12期
210.洪晓楠:《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大连日报》2008年1月8日
211.洪晓楠、丛阳:大连人民广播电台财经频道《财富》访谈录(上、下期,1个小时)2008年2月
212.洪晓楠:《繁荣城市文化建设文化大连》,《领导决策》2008年第3期
213.洪晓楠:《必须高度重视技能型人才培养》,《大连日报》2008年3月25日
214.洪晓楠、林丹:《大连建设中国北方科学发展示范城市的特征》,《大连日报》2008年10月21日理论版。又载大连市社会科学院要报《决策参考》2008年第14期
215.洪晓楠、许德强、林丹:《加快大连文化事业发展的对策》,《学习与研究》2009年第2期
216.洪晓楠:《打造特色区域文化全面提升开发区文化软实力》,《区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大连开发区管委会,2009年9月18日
217.洪晓楠、林丹:《全面提升大连文化软实力》,《领导决策》2009年第8期
218.洪晓楠、林丹:《在总结经验中推进执政党建设》,《领导决策》2009年第10期
219.洪晓楠:《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大连理工大学报》2009年12月14日
220.洪晓楠:《正确理解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深刻内涵》,《学习与研究》2009年第6期
221.洪晓楠:《开放宽容自主创新兼济天下》,《大连晚报》2010-07-02
222.洪晓楠:《“时代之魂”系列报道第三章:开放大连面朝大海》,接受大连电台专访2010-06-29
223.洪晓楠:大连市市民学理论电视竞赛评委,大连电视台2010-07-01

其他论文
224.学士学位论文:《负温度下热力学第二定律两种表述法的等效证明》载安徽师范大学本科学生优秀论文集(1985年)
225.硕士学位论文:《必然性和偶然性范畴新论》(1991年6月)
226.博士学位论文:《科学文化哲学前沿问题研究》(2006年9月)
227.《数学美——狄拉克和爱因斯坦的科学哲学思想》载安徽师范大学跨学科学术研究论文集(1985年)

在读硕士、博士人数:
26人(博士13人,硕士13人)
已毕业硕士博士人数:
47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46人)
相关话题/大连理工大学 师资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大连理工大学MPA教育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姜春林
    姓名:姜春林职称副教授职务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办公室电话:-14电子邮箱地址:chunlinj7873@163.com主要学历及工作经历:1999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科学学与科技管理)专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00年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任教。2001年9月攻读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研究方向科学计量学、科技管理、区域创新管理。主要学术及社会兼职:研究领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28
  • 大连理工大学MPA教育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刘宏伟
    姓名:刘宏伟职称教授职务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副部长办公室电话:电子邮箱地址:lhw99@126.com主要学历及工作经历:1988南开大学政治学系法学学士;1992南开大学政治学系法学硕士;1992-200904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200904-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学术及社会兼职: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会理事研究领域(研究课题):1.社会资本视阈下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政治学研究国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28
  • 大连理工大学MPA教育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冲
    职称:副教授办公电话:办公地点:文科楼506电子邮箱:culture@dlut.edu.cn个人简介2015.02-现 在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副部长2014.01-2014.12美国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访学研修2010.10-2015.10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助理2010.10-现 在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28
  • 大连理工大学MPA教育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前
    姓名:王前职称教授职务办公室电话:电子邮箱地址:wangqiandut@163.com主要学历及工作经历:1979年考取东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研究生,1982年毕业,获得硕士学位。1991年评为副教授,1993年破格评为教授。1997年到东北大学在职进修博士学位,2000年3月获得博士学位。2000年7月起,协助陈昌曙教授指导博士研究生。2002年5月调入大连理工大学。现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28
  • 大连理工大学MPA教育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姜青春
    姓名: 姜青春 职称 教授 职务 办公室电话: ** 电子邮箱地址: jiang_zhaohua@163.com 主要学历及工作经历: 主要学术及社会兼职: 研究领域(研究课题): 科技管理研究,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区域可持续发展 指导硕、博士生研究方向: 2012-2015学年指导学员获M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28
  • 大连理工大学MPA教育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郑保章
    姓名:郑保章职称教授职务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书记办公室电话:电子邮箱地址:Baozhang1618@sina.com主要学历及工作经历:1982-1986,在河北工程大学读本科;1993-1996,在天津大学读研究生;2007年至今,在大连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86-1992,在河北工程大学从事新闻采编工作;1992-1999,在河北邯郸日报社从事新闻采编工作;1999年至今,在大连理工大学从事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28
  • 大连理工大学MPA教育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子彦
    姓名:王子彦职称教授职务办公室电话:电子邮箱地址:wziyan1000@yahoo.com.cn主要学历及工作经历:王子彦1954年生于黑龙江省双城县,曾于1972到1977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兵部队服役4年。1979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1983年毕业,获得学士学位;1988年在东北工学院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毕业。1994年9月起在东北大学攻读博士并于1997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从1995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28
  • 大连理工大学MPA教育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林德明
    姓名:林德明职称副教授职务办公室电话:**-22电子邮箱地址:deminglin@dlut.edu.cn主要学历及工作经历:主要学术及社会兼职:研究领域(研究课题):主要研究方向:复杂系统理论,科学计量学与知识可视化,科学发现的可视化与计算性研究主持项目:基于蚁群觅食模型的科学知识计量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8.12-2010.5.基于文献的科学知识网络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28
  • 大连理工大学MPA教育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楼旭东
    姓名:楼旭东职称副教授职务办公室电话:电子邮箱地址:xudonglou@sina.com主要学历及工作经历:学习1988年至1992年厦门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日本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1995年至2000年日本国立埼玉大学大众传播学专业硕士2008年至今大连理工大学科学学与科技管理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工作1992年至1994年日本佳能公司大连驻在员事务所OTC(办公设备培训中心)主任1994年至1995年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28
  • 大连理工大学MPA教育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董锋
    姓名:董锋职称副教授职务办公室电话:**电子邮箱地址:dongfeng_312@163.com主要学历及工作经历:本人于1984年7月来大连理工大学工作至今。现为人文学院的文艺学、传播学、语言学硕士生指导教师。主要学术及社会兼职:1.辽宁省写作学会副会长;2.世界美学大会会员;3.中国美育学会理事;4.中国美学学会会员;5.中国现代写作学会常务理事6.政协辽宁省统战理论研究员7.大连市政协特邀信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20-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