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大连交通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5-05

 

各招生学院简介

★机械工程学院(★为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机械工程学院具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予权,并具有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高校教师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为辽宁省重点学科、省高校“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高 水平重点建设学科,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轨道交通装备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实验室、运动与康复机械实验室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实验室、人机工 程实验室为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省示范性专业;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和工程训练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 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和工程训练教学团队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学院拥有现代机电液传动技术1个省级创新团队,拥有现代机械传动技术、先进运动与康复器械、机电传动与控制、精益生产与节能减排装备技术、凝聚态物理与先进装备技术5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和数字化设计研究所、机电传动与控制研究所、数字化制造及自动化研究所、现代机械传动研究所4个研究所及模具技术研究中心,以及现代传感器与执行器、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机电液系统控制及自动化3个院级研究所。目前在数字化制造理论及实用技术、机械传动设计理论与方法、运动器械与康复器械的研究、先进加工技术的理论与方法、逆向工程理论与技术、机械装备优化设计及加工技术、摩擦学与信息技术、智能传感测控技术以及传动系统节能技术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1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39人,高级工程师4人,博士生导师21人,双聘院士3人,兼职特聘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1%。近年来,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辽宁省精品课程6门。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项目等一批国家级项目32项,以及省、部级项目一百余项。获得国家、省、部、市科技进步奖29项。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学院积极面向铁路高速重载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承接了众多企业委托的设计开发与工程项目,特别在轨道交通装备、石油化工装备、数控机床、运动与康复机械等行业,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有重大推广应用价值的成果,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具有材料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属辽宁省一级重点学科、辽宁省高校一流特色学科。建有教育部连续挤压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轨道交通关键材料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重大装备热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新能源电池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高等学校无机超细粉体制备及应用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高等学校光电材料与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科技创新平台。

学院拥有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学术带头人和博士生导师为中坚,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的学术队伍。现有教师69人,其中教授24人,专兼职博士生导师2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3人。其中国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7人,辽宁省攀登学者和特聘教授各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7人,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4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千层次7人,荣获铁道部詹天佑奖2人。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连续挤压理论与技术、轨道交通关键材料、车辆焊接技术、无机超细粉体制备及应用、新能源电池材料、光电材料及器件制备技术等6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主要研究方向。学院先后获得1次国家发明奖、2次国家自然科学奖、3次国家科技进步奖。近5年来,学院承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73项目、国家863计划等共22项,科研经费近亿元,发表论文近500篇,授权发明专利34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市级科技奖励5项。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为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具有车辆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车辆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交通运输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与车辆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下设机车、车辆、载运工具先进技术研究中心、交通工程、交通运输5个教研室,车辆工程、交通运输工程2个实验中心等教学单位。目前拥有现代轨道交通装备协同设计、协同仿真与协同优化省级创新团队,拥有虚拟样机技术、数字化设计技术、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车辆系统动态仿真、内燃机仿真及性能优化5个 校级创新团队,同时拥有载运工具先进技术省重点实验室,设有交通研究所、车辆振动检测技术研究中心、车辆噪声与振动控制研究中心、铁路专用设备研究中心、 柴油机性能研究室、机车牵引制动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随着我校由铁道部归属于辽宁省政府管理,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调整思路,将专业方向在继续强化铁路领域的 同时进一步拓展到公路领域,形成了机车、车辆、城市轨道、铁路运输、交通运输、交通设施、交通规划管理等专业方向的多科性办学体系,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 和广泛的好评。

学院现有教职工90人,其中教授及教授级高工16人,副教授24人。师资队伍中拥有一批博士、在读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其中包括多名留学回国人员和学者。

学 院形成了“车辆振动检测与动力学分析”、“车辆结构分析与现代设计方法”、“车辆噪声分析及控制技术”、“机车车辆结构与零部件疲劳强度及可靠性分析”、 “车辆轮轨系统动力学分析”、“机车柴油机性能优化”、“轨道车辆牵引传动与制动技术”、“交通规划与管理”、“运输规划及政策研究”、“现代物流工程” 等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承担并完成了数十项国家、省部、市级纵向科研项目以及大量横向科研课题。

土木与安全工程学院

学院具有力学一级学科、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安全与工程管理、交 通运输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辽宁省“隧道与地下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安全技术咨询及评价中心,同时,拥有“疲劳性能及强度 研究所”、“防灾科学与安全技术研究所”、“新型工程材料开发与应用技术创新团队”、“轨道交通土建关键技术创新团队”等五个校级研究所及创新团队。

学院拥有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的学术队伍。现有教职工60余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2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6人,具有博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26人,具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具有出国留学或长期进修经历,多名教师获得“铁道部青年科技跨世纪拔尖人才”、“辽宁省优秀骨干青年教师”、“辽宁省科技千层次人才”的称号。

学 院以轨道交通装备、道路与铁道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等为背景,形成了“灾害分析理论及应用”、“疲劳断裂与可靠性分析”、“工程结构及动力学分析”、“道 路与铁道工程结构研究”、“道路与铁道工程材料”、“隧道与地下工程”、“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理及灾害控制”、“区域安全风险评价理论及技术”、“企业安 全管理信息化技术”、“流体力学数值分析”、“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工程结构安全及系统可靠性研究”、“工程施工检测与监控技术”、“交通设施安全”等多个稳定且极具特色的学术研究方向。近几年来承担并完成了近百项国家、省部级等纵向科研课题和面向企业的技术开发与服务科研课题,多项研究成果获得省级和市级科技奖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学院在力学、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安全与工程管理、交通运输工程等学科领域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有重大推广应用价值的成果,多项成果已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电气信息学院

电气信息学院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二级学科以及控制工程和电子与通信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下设有电气工程、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4个专业教研室,电子线路、电工2个基础教研室,电气工程、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4个专业实验室,1个电基础实验中心,1个计算机实验室等教学单位。学院拥有大批先进的科研和教学仪器设备,其中学院拥有辽宁省铁路物联网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铁 道信号与电气化控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辽宁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力牵引与传动实验室拥有先进的交流牵引互馈试验平台,轨道交通信号控制实验 室拥有先进的三维虚拟铁路信号控制系统,信息控制研究所在现场总线控制及嵌入式系统研发方面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

学院在工业现场总线控制、电力牵引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轨道列车网络控制、电磁兼容设计、车辆电子控制、检测技术与智能仪器、复杂系统理论及其应用、信息与通信系统、信号处理、物联网技术及应用、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学院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29人,高级工程师2人,拥有2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近年来学院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863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铁道部及省、市科研项目50余项,获得授权的国家各种专利40余项,多项成果已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具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以及环境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并拥有共建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硕士点。

学 院设有辽宁省新能源电池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高校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环境与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时建有大连交通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新能 源化学材料与技术研究所、资源与环境生物技术研究所等。另设有环境工程教研室、化学工程教研室、应用化学教研室、生物技术教研室、基础化学实验中心等教学 机构。

学院现有教职工55人,专业技术人员中教授15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23人,讲师(工程师)及以下10人,76%拥有博士学位。中国工程院衣宝廉院士现担任我院特聘教授,同时聘任多位企业人员作为客座教授。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26人。现有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1名,大连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大连市优秀教师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辽宁省百层次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辽宁省千层次6名,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名,辽宁省教学名师2名,大连交通大学教学名师6名。

学院近五年来主持国家973计划1项、863计划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余项、辽宁省和大连市等各级科研课题60余项,企业环境保护工程等横向课题100余项,各类科研经费近3000余万元。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7项,发表论文4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30项,多项成果已应用于生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水污染控制工程及设备、大气环境科学与污染防治、土地污染防治、离子交换与吸附理论技术、资源与环境生物技术等方向,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在应用电化学、绿色催化过程与工艺、化学新型材料、海洋生物化工等方向形成了较强的研发能力。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具有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及物流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坐落于大连交通大学旅顺口校区。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点现有教师28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0人、讲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人,青年教师占61%。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名,大连市特殊津贴获得者1名,辽宁省、铁道部优秀教师1人,辽宁省优秀人才1名,大连市优秀专家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辽宁省千层次人才2人,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已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互补、年龄结构交替、治学态度严谨、学术思想活跃、研究方法规范的师资队伍。该学科紧密结合国家和辽宁省、大连市的发展战略,以“轨道交通”和“产学研合作”为特色,依托辽宁省产学研合作研究基地等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从管理科学理论与技术、物流管理、知识管理与创新、投融资管理等方向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工商管理学科现有教授13名,副教授26名,讲师6名,其中博士17名,辽宁省百千层次人才1名,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名,已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互补、年龄结构交替、治学态度严谨、学术思想活跃、研究方法规范的师资队伍。从会计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等方向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物流工程专业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10人,讲师1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8人, 导师具有企业工作背景或企业管理岗位经历,形成了由优秀物流工程专家和科研教学骨干组成的研究生指导团队。本校物流工程专业团队获得多项政府奖励,取得多 项国家级和部省级科研成果,发表大量高水平科研论文和专著。为政府和企业解决多项区域物流规划、各类物流园区建设和铁路、公路交通运输等物流工程领域的实 践课题,具有较强的处理实际问题和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因此本专业着力培养就职于交通运输、物 流工程领域、工商企业的实用型人才和服务于政府职能部门、研究机构的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人才。

学院现有会计模拟实验室、模拟经营实验室、物流条码实验室、综合实验室和物联网与电子商务实验中心等5个实验室和2个研究中心,并有多处研究生工作室。

学院近五年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重大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3项,铁道部、教育部、辽宁省等省部级项目近70项,大连市各级项目100余项。并与中国南车、北车集团等企业联合开展横向项目近2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18项,辽宁省教学成果奖3项,其他奖项13项。出版专著16部,在国内外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120余篇。

软件学院

软件学院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2个一级学科以及计算机技术(全日制专业学位)、软件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是2001年12月经辽宁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示范性软件学院,也是国家外专局批准的第一个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大连)基地。学院置身于大连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西南端,坐落于大连交通大学旅顺口校区。

软件学院现有教职工11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2人。博士生导师3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千层次2人,省拔尖人才2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优秀教师1人,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1人,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教授8人,博士13人,大连市优秀IT教师8人,教育部-IBM优秀教师2人。学院设有7个教研室、11个实验室、2个行政管理部门。

软件学院现已成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商务部重点联系服务外包培训机构”、“中国高新区(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培送基地”等4个 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及“辽宁省对日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大连市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同时拥有“辽宁省轨道交通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研究中心”、“辽 宁省对日服务外包研究中心”、“辽宁省(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示范中心”、“辽宁省(软件工程)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大连市对日服务外包研究中心”等 省市级科研机构5个。

学院目前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控制、智能控制、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嵌入式系统研发、云计算及搜索引擎、信息安全、数据挖掘及决策支持系统、软件工程理论研究、软件设计方法与理论、软件测试等方向形成了较强的科研能力。

软件学院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国家863项目1项、子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35项,市级项目47项,横向课题50项,项目总金额950万元,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大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近年来教师共发表科研论文760多篇其中160多篇被三大索引应用。

理学院

理学院具有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坐落于大连交通大学旅顺口校区。

理学院下设4个教研室(数学、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1个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理学院现有教职工78人,其中专任教师68人,教授11人,副教授29人,具有博士学位33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4人。

理学院承担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数学、物理等基础课、数学专业课的教学工作。其中《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三门课程获辽宁省精品课。

数 学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微分方程稳定性、控制理论及其应用、计算分子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数值代数与最优化、生物数学、数值逼近等;物 理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凝聚态物理、等离子体物理、材料物理等。近几年来,理学院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近600余篇,其中SCI收录70余篇、EI收录50余篇;公开出版专著、译著、教材多部。主持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51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0项。

理学院一贯秉承“教学第一、重视科研、发展梯队、合理布局”的办学指导思想,素有教学认真、治学严谨的优良传统,教学科研成果丰硕。曾荣获省级教学名师奖2人、校级教学名师奖6人、省优秀教师1人、市优秀教师3人、辽宁省第六届青年科技奖十大英才1人、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人、大连市第二届青年科技奖1人、十余人在校级教学优秀奖大赛中获奖;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校级成果奖10余项。理学院负责组织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赛事,成绩喜人,多人次获国家、省市奖励。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现设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思政部共有教职员工28名,其中专任教师25名,教授3名、副教授13名、讲师9名,具有博士学位的5名、硕士学位的11名、在读博士生4名。 其中1名教师被评为辽宁省教学名师,1名教师被评为辽宁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1名教师被评为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5名教师获评大连市优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1名校教学名师。

思政部承担着全校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程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和研究任务。近些年来,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省社科基金、辽宁省教育厅人文计划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4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和讲义1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各级各类奖励10余项。

动车运用与维护工程学院

动 车运用与维护工程学院具有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仪器仪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获批了辽宁省动车检测与网络控制工程实验室,智能 传感与测控系统和动车网络控制及电磁兼容两个校级创新团队。拥有北京铁路局动车段、沈阳铁路局动车段、哈尔滨铁路局动车段、大连机车厂、大连华锐重工数控 设备、大连港铁路公司、大工计控联合实验室等十几个主要学生实践实训培养基地。

学院专任教师3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学位13人,2名特聘教授,1名客座教授,1名返聘教授,博士生导师4人。

近年来,学院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成果,获得省、部、市科技进步奖3项,承担了包括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一批国家级项目、以及省、部级项目40余 项。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学院积极面向高速铁路在轨道交通装备、精密测量、动力工程、空调与制冷等行业,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有重大推广应用价值的成果。 在动车运用维护健康监测技术、动车网络控制技术、动车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智能传感器技术与测控系统、智能机器人结构系统、机车车辆测控技术、动车网络控 制及电磁兼容、精密测控及仪器制造和交通设备信息工程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

 

相关话题/专业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