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附属第一医院援大连集中救治中心队员 曹文卓
工作地点:集中救治大连中心
2月10日是我们正式接管大连市六院D4应急病区的第一天,此病区以收治重型及危重型患者为主。天还没亮,队员们个个精神饱满地进入病区,各司其职,从患者的病情掌握到药品物品的清点,再到消毒隔离落实等,有条不紊地全面接手了D4应急病区。
由于本批队员由我院及市三院共同组成,为了确保大家工作安全、质量同质化,在采用压茬式交接的基础上,同时开展各项培训。当天我们立即召开D4应急病区第一次党支部会议及学习培训会议,以《应急病区工作职责制度》为依据,结合病区实际情况制定了本病区各项工作的具体流程及方法,保证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准确地落实。

疫情时期的护理工作在“日常”的基础上难免“特别”,执行医嘱、陪患者行CT等检查、静脉输液、静脉采血、雾化吸入、监测血糖等各项常规护理操作填满了“日常”护理工作,然而,这些平日看似常规的操作,在佩戴了厚重的防护用品及面对重型患者时却变得很“特别”。但上兵伐谋,训练有素的大医护理人迎难而上,让“专业”与“精心”护理成为疫情下患者心中最温暖、最贴心的保障,也因此,应急病区的战场捷报频传!

为降低感染,应急病区只有医生、护士和患者,再无配备其他人员,整个病区的清洁消毒、被服更换、垃圾分类和转运等工作均由护士来承担。疫情当下,患者激增,每天有几十袋物品需要转运,每袋物品的重量也都重达数十公斤,这些“特别”的繁重工作在无形中考验着每位白衣战士。如果说救死扶伤冲锋在前是我们职责与专业的本色,那么护士在疫区工作休整时开展积极热烈的探讨、总结工作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升护理质量就是拓宽护理专业的广度与深度。我们集思广益,运用“6S管理模式”将库房进行全面清理,物品定点定位放置,便于取放,大大增加了护士的直接护理时间;将食用后的餐盒进行分类叠放,便于区分与收集转运,大大缩减了垃圾体积及转运垃圾的数量。身着防护装备负重前行的护士们还主动延长工作时间,承担起病区内的各项工作,确保病区医疗救治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
作为大医护理人,我们更能以护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心的照护来应对疫情、提供救护。在刚接手病区时遇到一位病情较重且心情低落的老年患者,每次喂饭时要么不吃,要么就是吃下去又吐出来。护士一方面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充分了解她内心的想法以便有的放矢地照护,另一方面尽最大努力从调节老年患者的饮食结构、注重心理疏导和支持、加强口腔护理、改善就餐环境等措施着手实施。就这样,细语安抚的陪伴、营养可口的饭菜、清爽洁净的口腔、整洁适宜的环境,还有送到老人手中的护士的孩子们亲手绘制的为抗击疫情加油鼓励的图画,护士还主动帮助她与家人顺利视频通话……这都让老人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久违的笑容也爬上了她的面庞,她不仅主动按时进餐服药、配合治疗,也拉着护士们的手打开了话匣子。在护士们的专业精心照护下,老人的病情和精神也都逐渐地好转起来。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我们总是善于探索有针对性的专业方案进行调整,大医护理人的“专业”与“精心”体现在抗击疫情一线护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努力改善患者就医感受,让每位患者真正受益。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医护理人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以最“专业”、最“精心”的照护在抗击疫情一线科学防控、精准施护,我们共同努力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必将取得这场防疫阻击战的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