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酸性条件下具有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非贵金属电催化水氧化(OER)催化剂是清洁能源利用领域中的研发重点。在前期工作中,肖建平团队与实验团队合作,通过理论计算解释了不同OER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趋势及反应机理,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Nat. Catal.,2022;Nat. Commun.,2023;Nat. Commun.,2022;Angew. Chem. Int. Ed.,2023;Angew. Chem. Int. Ed.,2023)。
![](http://www.dicp.cas.cn/xwdt/ttxw/202401/W020240126577166806720_ORIGIN.jpg)
在γ-MnO2催化剂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晶格氧,即平面配位结构(Opla)和三角锥配位结构(Opyr)的晶格氧。本工作中,肖建平团队通过构建不同Opla含量的γ-MnO2模型,研究了γ-MnO2稳定性与Opla含量的关系。对于γ-MnO2的溶解,团队提出了Opla和Opyr两种不同的溶解机理;然后通过热力学计算对比了两种机理的反应能变,发现Opla和Opyr的羟基化分别是两种机理的限制步骤。团队进一步通过电化学能垒计算证明,Opla的溶解比Opyr更难,说明增加Opla含量可以提高γ-MnO2的稳定性。最后通过计算不同Opla含量γ-MnO2的溶解速率,对γ-MnO2的稳定性趋势进行了半定量的解析,为高稳定性OER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理论见解。
相关研究以“Acid Stable Manganese Oxides for PEM Water Electrolysis”为题,于近日发表在《自然-催化》(Nature Catalysis)上。该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是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特别研究员孔爽、李爱龙,以及我所511组博士后龙军。上述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专项等项目的支持。(文/图 龙军)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929-023-01091-3
DICP科普一下∣热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