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icp.cas.cn/xwdt/kyjz/202307/W020230720342461222576.jpg)
利用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绿氢是转化太阳能到化学能的理想途径之一,其中,光生电荷分离困难是制约太阳能高效转化的核心因素。虽然晶面效应对无机半导体光催化剂电荷分离和催化活性的影响已被广泛研究报道,但是在金属有机框架(MOFs)类材料光催化中相关研究较少。
本工作中,团队以具有宽光谱可见光响应的NH2-MIL-125(Ti)明星MOF光催化材料为研究模型,控制合成了一系列不同{001}/{111}晶面暴露比例的NH2-MIL-125(Ti)片,发现{001}/{111}晶面暴露比例与光催化水分解产氢性能存在线性相关性,其中具有最高{001}晶面暴露比的MIL(Ti)-80%材料产氢性能最好。此外,团队通过理论模拟与测试表征相结合证实发现,相比于低配位(Ti4c和Ti5c)Ti4+为主的{111}晶面,具有丰富饱和配位Ti4+(Ti6c)的{001}低指数晶面更有利于捕获和传递光生电子,进而促进电荷分离和光催化活性。该工作不仅实验证实了MOF类光催化材料晶面微观结构对其光生电荷分离具有显著影响,而且表明了利用低指数晶面构筑高效MOF类光催化制氢体系的可行性。
相关研究以“Saturated Ti-Coordinated {001} Facets-Dependent Photocatalytic Water Reduction over NH2-MIL-125(Ti) Sheets: Observation and Unraveling of Facets Effect”为题,发表在《应用催化B:环境》(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上。该工作的第一作者是我所DNL1621组博士研究生刘利芳、博士后杜仕文和毕业生肖晔珺。上述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项目,大连市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等项目的支持。(文/图 刘利芳)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pcatb.2023.123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