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唾液酸糖链在细胞膜表面分布众多,如同一层“糖被”覆盖在细胞表面。唾液酸通常位于糖链的最外端,这种特殊的位置及其广泛分布性,使得唾液酸糖链在病毒感染,免疫激活,癌症发生、发展和迁移等诸多生理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唾液酸糖蛋白已被广泛用作癌症的临床生物标志物。然而,唾液酸糖链的鉴定及分析异常复杂,迫切需要全新、高效的材料学体系支撑,以攻克复杂生物样本中唾液酸糖肽富集和分离的难题,推动糖蛋白组学的全面发展。
该研究团队基于动态共价化学方法,实现了精确捕获唾液酸糖链。该策略与传统的静态亲合策略不同,巧妙地利用了席夫碱中存在的动态共价化学键,使其水解部分与唾液酸糖链形成稳定的复合物。所开发的材料对唾液酸糖肽展现出优异的富集选择性,吸附容量高,富集回收率好,达到了唾液酸糖肽富集领域的较高水平。这为生物化学家提供了一种新颖、有力的策略,可用于精确捕捉与癌症和免疫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糖链信息。另一方面,该材料易于水解的特性,改变了科研人员对传统富集材料必须具备良好化学稳定性的认知。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发现席夫碱水解反应背后隐藏着一个有趣的现象,席夫碱自牺牲水解后与唾液酸糖链发生了高选择性的结合,同时水解脱落部分进行了有序自组装,共同促进了水解反应的发生。该研究展现了动态共价化学在糖蛋白组学和生物分子传感领域的独特优势。
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上,第一作者是18T7组博士后熊雨婷和1803组李秀玲研究员。以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所创新特区组启动基金项目、兴辽英才计划项目等的支持。(文/熊雨婷、卿光焱 图/熊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