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10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是一个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并重、具有较强技术开发实力、以承担国家和企业重大项目为主的化学化工研究所。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两个: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分为二级学科六个: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工程、生物化工和工业催化。 72 位博士生导师中有中科院院士 8 人,工程院院士 3 人。 1998 年我所以其雄厚的整体实力被中国科学院批准首批进入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截止到 2007 年底,全所发表科技论文 9700 多篇,申请专利 1996 件,累计申请国外专利 60 件。我所已经与 32 个国家建立了广泛地科技合作和交流关系,建立了多个国际联合实验室及国际合作中心。
大连化物所现设十个研究室,其中包括三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四个国家级研究中心。大连化物所以选控化学与工程为学科方向,开展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的创新工作,确立了“以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研究为主导,坚持资源环境优化和生物技术创新协调发展”的科技发展战略。总体目标是在 2010 年把化物所建设成为一个集先导性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一体、布局合理的、具有较强综合竞争能力的世界一流研究所。
本所具有一流的研究生公寓和科研条件,欢迎有志青年及大、中型企业的科研骨干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
1. 本所 2010 年博士生公开招考为一次 ( 秋季入学),预计招收博士生 121 人(含硕博连读生约 105 人)。
2. 报名时间: 2009 年 12 月 21 日— 2010 年 1 月 25 日
3. 报名方式:网上报名,网址: http://admission.gucas.ac.cn 。具体详见网上报名公告和报考须知。
4. 考试地点: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5. 研究生在读期间享有资助金、基本奖学金、优秀奖学金及各种冠名奖学金。具体详见招生简章。
6. 有关详细情况请与我所研究生部联系。
7. 欢迎访问我所主页: http://www.dicp.ac.cn
研究生部主页: http://www.gsc.dicp.ac.cn
招生 E-mail : zhaosheng@dicp.ac.cn
单位代码: 80001 地 址:大连市中山路 457 号 邮政编码: 116023
联系部门:研究生部 联系电话:( 0411 ) 84669170 联 系 人:熊川男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 指导教师 | 考 试 科 目 | 备 注 | |
070302 分析化学 | ||||
1 | 生物分子高效分离与表征 | 张玉奎 | ①英语②高等物化或生物化学或高等有机化学③仪器分析基础或高等有机合成或分子生物学 |
|
2 | 痕量分析、分析材料、污染物环境行为和减控 | 陈吉平 | ①英语②高等物化或生物化学或环境化学③仪器分析基础或分子生物学或环境微生物 |
|
3 | 分析仪器微型化、传感器 | 关亚风 | ①英语②高等物化或生物化学或高等有机化学③仪器分析基础或电化学或先进传感技术和数据处理或信号与系统 | 欢迎光电、精密仪器背景的考生 |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 指导教师 | 考 试 科 目 | 备 注 | |
4 | 现场快速检测新方法和新仪器 | 李海洋 | ①英语②高等物化或真空物理和技术③仪器分析基础或质谱学原理或先进传感技术和数据处理 | 欢迎物理、光电工程背景的考生 |
5 | 微流控芯片技术及其应用 | 秦建华 | ①英语②高等物化或生物化学或量子力学或微流控芯片③高分子化学或先进传感技术和数据处理或细胞生物学 | 欢迎生物、医学、物理、机械、电子等背景的考生 |
6 | 中药分离分析及作用原理的现代研究 | 肖红斌 | ①英语②高等物化或生物化学或天然药物化学③仪器分析基础或生化反应工程或药代动力学 | 其中中药分离分析方向兼招与大连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合作导师修志龙(环境与生命学院) |
7 | 复杂体系分离分析、代谢组学及代谢工程 | 许国旺 | ①英语②高等物化或生物化学或天然药物化学③仪器分析基础或微生物学或分子生物学 |
|
8 | 基于色谱和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新技术研究 | 叶明亮 | ①英语②高等物化或生物化学或高等有机化学或生物有机化学③仪器分析基础或高等有机合成或分子生物学或数理统计 |
|
9 | 新型分离材料、分离方法和高灵敏度鉴定技术 | 张丽华 | ①英语②高等物化或生物化学或高等有机化学或生物有机化学③仪器分析基础或高等有机合成或分子生物学 |
|
10 | 生物分离分析新技术与新材料、修饰蛋白质组学与复杂体系生物指纹谱分析 | 邹汉法 | ①英语②高等物化或天然药物化学或高等有机化学③仪器分析基础或高等有机合成或分子生物学 |
|
11 | 复杂体系分离分析 | 赵明月 谢剑平 | ①英语②高等物化或生物化学或天然药物化学③仪器分析基础或微生物学或分子生物学 |
|
070303 有机化学 | ||||
1 | 离子液体的开发及其应用 | Urs Welz-Biermann | ①英语②高等物化或生物化学或高等有机化学③仪器分析基础或高等有机合成或催化化学或化学热力学或电化学 |
|
2 | 烃类含氧化合物的清洁合成 | 高爽 | ①英语②高等物化或高等有机化学③高等有机合成或催化化学或工业催化 |
|
3 | 组分中药研究 | 梁鑫淼 | ①英语②高等物化或天然药物化学或高等有机化学③仪器分析基础或高等有机合成或分子生物学 |
|
4 | 催化杂环合成,不对称催化 | 万伯顺 | ①英语②高等有机化学③高等有机合成 |
|
5 | 催化选择加氢,催化选择氧化,生物质催化转化,催化新材料 | 徐杰 | ①英语②高等物化或高等有机化学③高等有机合成或催化化学 |
|
6 | 有机金属催化与合成 | 余正坤 | ①英语②高等有机化学③高等有机合成 | |
7 | 不对称催化、精细有机合成 | 郑卓 | ||
8 | 不对称合成 | 周永贵 | ||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 指导教师 | 考 试 科 目 | 备 注 | |
070304 物理化学 | ||||
1 | 天然气转化催化化学、 C1 化学催化、无机膜、金属催化 | 林励吾 | ①英语②高等物化③催化化学 |
|
2 | 催化化学,多相手性催化,环境催化,太阳能光催化,太阳能光电池,能源催化,光谱学,理论计算,纳米表征与纳米催化 | 李灿 | ①英语②高等物化或生物化学或高等有机化学或量子化学或量子力学或固体物理③仪器分析基础或高等有机合成或催化化学或原子物理学或化学动力学基础或微生物学或分子生物学 | 也可选物理和生物的专业考题。兼招物理学,理论计算和生物化学专业考生,可选取对应的考试科目。其中纳米表征与纳米催化方向欢迎具有物理,材料和电子显微镜背景的考生报考。 |
3 | 表面化学和催化、多孔材料和纳米材料催化;甲烷活化及轻烃选择氧化、合成气转化以及能源过程相关的催化 | 包信和 | ①英语②高等物化③催化化学 |
|
4 | 复合氢化物出储氢材料、无机化合物合成、多相催化、表面物理、纳米材料 | 陈萍 | ①英语②高等物化或量子化学③仪器分析基础或催化化学 |
|
5 | 光谱学及其在催化、材料、生物中应用,量化计算 | 冯兆池 | ①英语②高等物化或生物化学或高等有机化学或量子化学或量子力学或固体物理③仪器分析基础或高等有机合成或催化化学或原子物理学或化学动力学基础或微生物学或分子生物学 | 兼招理论计算和生物化学专业考生,可选取对应的考试科目。 |
6 | 表面于界面催化、表面催化反应动力学 | 傅强 | ①英语②高等物化或固体物理③催化化学 |
|
7 | 理论与计算催化化学、理论与计算材料化学 | 李微雪 | ①英语②高等物化或量子化学或量子力学或固体物理③催化化学或原子物理学 |
|
8 | 催化反应化学,环境催化,催化材料 | 申文杰 | ①英语②高等物化③催化化学 |
|
9 | 燃料电池,电化学传感器件,电催化剂 | 孙公权 | ①英语②高等物化或传递过程原理③化学反应工程或电化学 |
|
10 | 新型储氢、制氢、相变储能、高能推进剂材料与热化学、新型传感器 | 孙立贤 | ①英语②高等物化③化学热力学或电化学 |
|
11 | 有机 - 无机杂化材料的合成及其在催化、吸附、分离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 杨启华 | ①英语②高等物化③催化化学 | 其中有机 - 无机杂化材料方向兼招与大连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合作导师包明(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
12 | 催化化学、催化新材料、无机膜材料及催化、能源催化 | 杨维慎 |
| |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 指导教师 | 考 试 科 目 | 备 注 | |
13 | 原位固体核磁共振技术与纳米催化 | 张维萍 | ①英语②高等物化③仪器分析基础或催化化学 |
|
14 | 多相催化,手性催化,控制氧化,分子筛合成,分离、化学储氢 | 夏清华 | ①英语②高等物化或高等有机化学③高等有机合成或催化化学 |
|
070304 化学物理 | ||||
15 | 激光光谱学、分子反应动力学 | 张存浩 | ①英语②量子化学或量子力学③原子物理学或化学动力学基础 | |
16 | 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 何国钟 | ||
17 | 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基础研究 | 沙国河 | ①英语②量子力学或固体物理③原子物理学或化学动力学基础 |
|
18 | 短波长化学激光 | 桑凤亭 | ①英语②化学激光基础或传递过程原理③原子物理学或化学动力学基础或化学反应工程 | 化学激光基础包括量子化学、气体动力学 |
19 | 分子反应动力学 | 戴东旭 | ①英语②量子化学或量子力学③原子物理学或化学动力学基础 | 韩克利研究员的超分子激发态,超分子体系光致电荷转移过程的理论模拟两个方向兼招与大连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合作导师分别为陈建章(化工学院)和陈茂笃(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王利研究员的超快非绝热动力学方向兼招与大连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合作导师丛书林(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
20 | 分子反应动力学、飞秒化学、理论与计算化学 | 韩克利 | ||
21 | 化学激光技术与激光光学 | 金玉奇 | ||
22 | 超快动力学及应用激光光谱学 | 王利 | ||
23 | 分子反应动力学 | 杨学明 | ||
24 | 量子反应动力学、多原子分子体系的势能面 | 张东辉 | ||
081701 化学工程 | ||||
1 | 催化反应工程、生化反应工程 | 袁权 | ①英语②生物化学或传递过程原理③生化反应工程或化学反应工程 |
|
2 | 电化学工程、燃料电池与其关键材料 | 衣宝廉 | ①英语②高等物化或传递过程原理③化学反应工程或电化学 |
|
3 | 膜分离技术、模材料科学 | 曹义鸣 | ①英语②传递过程原理或高等物化(工)③高分子化学或化学反应工程或膜分离原理 |
|
4 | 化学反应工程、微化学工程 | 陈光文 | ①英语②传递过程原理③化学反应工程 |
|
5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 电催化氧化 , 稀土催化材料 | 程谟杰 | ①英语②高等物化或传递过程原理③化学反应工程或电化学 |
|
6 | 气体膜分离技术、渗透机理、制膜及膜过程研究 | 邓麦村 | ①英语②生物化学或传递过程原理③生化反应工程或催化化学或化学反应工程 |
|
7 | 化学工程、电化学工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 侯明 | ①英语②高等物化或传递过程原理③化学反应工程或电化学 |
|
8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催化反应工程,再生燃料电池 | 邵志刚 | ①英语②高等物化或传递过程原理③化学反应工程或电化学 |
|
9 | 多相催化,环境化学,水污染控制技术与治理工程 | 孙承林 | ①英语②高等物化(工)或环境化学③化学反应工程或工业催化或水污染控制工程或环境微生物 |
|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 指导教师 | 考 试 科 目 | 备 注 | |
10 | 催化反应工程,整体结构催化剂,化工过程强化及系统集成 | 王树东 | ①英语②传递过程原理③化学反应工程 |
|
11 | 化学工程、电化学工程、燃料电池 | 俞红梅 | ①英语②高等物化或传递过程原理③化学反应工程或电化学 |
|
12 | 燃料电池材料与系统集成、储能电池材料与系统集成、再生燃料电池材料与系统集成 | 张华民 | ①英语②高等物化或传递过程原理③化学反应工程或电化学 |
|
081703 生物化工 | ||||
1 | 系统化学生物学、代谢组学 | 杨胜利 | ①英语②生物化学或天然药物化学③仪器分析基础或生化反应工程或化学反应工程或药代动力学或数理统计 |
|
2 | 新药发现, ADME/T 和药代动力学,细胞分子工程 | 杨凌 | ①英语②生物化学或天然药物化学③仪器分析基础或生化反应工程或化学反应工程或药代动力学或数理统计 |
|
3 | 糖生物学、糖工程及碳水化合物生物炼制技术 | 杜昱光 | ①英语②生物化学③生化反应工程或微生物学或代谢工程或分子生物学 |
|
4 | 生物医学材料、生物医学工程及药物控制释放 | 马小军 | ①英语②高等物化或生物化学或高等有机化学或传递过程原理③高等有机合成或高分子化学或生化反应工程或微生物学或分子生物学或药代动力学 | 兼招有机化学专业考生。其中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方向兼招与大连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合作导师修志龙(环境与生命学院)。 |
5 | 生物质转化技术、生物有机化学和分子微生物学 | 赵宗保 | ①英语②生物化学或高等有机化学或传递过程原理或生物有机化学③生化反应工程或高等有机合成或微生物学或分子生物学 | 兼招有机化学专业考生。其中生物燃料发酵工程方向兼招与大连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合作导师白凤武(环境与生命学院)。 |
6 | 仿生化学、微生物酶资源的开发 | 范圣第 | ①英语②生物化学或高等有机化学③高等有机合成或微生物学 |
|
081705 工业催化 | ||||
1 | 合成气化学与工程,催化加氢,选择氧化 , 生物质催化转化 | 丁云杰 | ①英语②高等物化或传递过程原理或高等物化(工)③催化化学或化学反应工程或工业催化 | 兼招工科和理科考生。 张涛研究员的有序介孔炭材料合成及催化应用方向兼招与大连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合作导师宁桂玲,邱介山,李文萃(化工学院)。 |
2 | 分子筛合成、酸碱催化、天然气化工、催化新材料 | 刘中民 | ||
3 | 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催化剂工程和新材料 | 田志坚 | ||
4 | 多相催化、航天催化新材料 | 王晓东 | ||
5 | 烃类活化与转化、合成气催化转化、氢能制备与膜分离 | 徐恒泳 | ||
6 | 分子筛合成及催化、低碳烃转化及利用、石油化工新催化过程 | 徐龙伢 | ||
7 | 航天催化新材料、环保催化、生物质催化转化 | 张涛 | ||
8 | 石油化工、工业催化 | 陈俊武 张新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