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相关单位、部门: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同时面向高水平创新创业竞赛选拔优秀科技创新项目和成果应用型创业项目,紧贴“互联网+”“挑战杯”两大高水平赛事要求,学校决定举办第三届中国医科大学“红医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目的与任务
全面挖掘和培育优秀项目代表我校在2022年参加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学校“双一流”建设指标体系中国家级Ⅰ类和Ⅱ类的其他创新创业竞赛,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大赛组织机构
大赛由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团委、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校友工作办公室、教务处、科研处、招生就业处、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网络信息中心、财务处、校办产业处、科学实验中心共同主办,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负责统筹推进,各二级学院具体实施。
三、参赛人员
参赛项目学生团队成员为我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指导教师为我校在职教师。
四、大赛内容
参赛项目分为以下5组:
1.学术科技项目培育组(A类):参赛项目包括自然科学学术论文类(仅限本科生参加)、哲学社会科学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类、科技发明制作类;
2.创新创业项目创意创业组(B类):参赛项目以实践基础为前提且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
3.创新创业项目师生共创组(C类):参赛项目基于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
4.创新创业项目红色筑梦之旅组(D类):参赛项目以社会价值为导向,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或者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的痛点问题、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5.创新创业项目累积进步组(E类):参赛项目为历年来创新创业比赛国家级铜奖(三等奖)项目和省级金奖、银奖项目。
五、赛制及要求
1.大赛采用院系初赛、校级复赛、校级决赛三级赛制。院系初赛由各院系负责组织,校级复赛、决赛由大赛组委会负责组织。
2.校级复赛分配名额由大赛组委会按照各院系提交的项目参赛数量和上一年创新创业比赛获奖情况等因素确定。
3.指导教师最多可指导2项作品,参赛学生最多可参加2项作品。
4.参赛项目由学生团队第一完成人所在院系进行申报,同时申报院系对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参赛资格进行审核。
六、赛程安排
阶段 | 工作任务 | 负责单位 | 时间安排 |
赛前准备 | 1.通过线上直播平台对本届比赛进行解读和答疑 2.邀请创新创业相关专家进行线上培训 3.组织参加2021年创新创业比赛的优秀项目进行线上展示 4.教师和学生完成团队组建,并认真撰写项目申报书等材料 | 大赛组委会 各二级学院 | 1月6日至3月9日 |
参赛报名及 提交项目书 | 各院系组织学生报名参赛并对参赛资格和项目书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汇总提交至大赛组委会办公室 | 各二级学院 | 3月10日至3月13日 |
院系初赛 | 各院系组织专家对本学院参赛项目进行评审,评审后按照分配的校级复赛名额上报参赛项目至大赛组委会办公室 | 各二级学院 | 3月14日至3月20日 |
校级复赛、决赛 | 依托辽宁省创新创业专家导师库组成评审小组,负责对院系推荐的项目进行评审 | 大赛组委会 | 3月21日至3月31日 |
推荐参赛 | 对优秀项目进行整体质量优化和培育提升,推荐参加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学校“双一流”建设指标体系中国家级Ⅰ类和Ⅱ类的其他创新创业竞赛 | 大赛组委会 | 4月至7月 |
各项工作具体开展时间和提交相关材料形式另行通知。
七、大赛奖项
大赛设金奖、银奖、铜奖、优秀组织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计划评选出金奖项目30项(A类10项,B、C、D、E类各5项),每个项目授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立项;银奖项目50项,每个项目授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立项;铜奖项目100项,每个项目授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校级立项。项目经费支持按照《中国医科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2021年修订)》(医大校发〔2021〕227号)执行。
八、相关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院系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由院系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为在参赛学生团队和项目指导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2.加强宣传,广泛动员。结合各院系自身情况,引导广大师生了解大赛的内容,积极挖掘学生潜力,鼓励教师将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3.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积极推进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创新活力。
九、大赛联系方式
联系人:学生处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 纪老师
联系电话:3193-9065
附件:1 第三届中国医科大学“红医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术科技类(A类)比赛方案.docx
2 第三届中国医科大学“红医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类(B类)比赛方案.doc
3 第三届中国医科大学“红医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报名表.docx
4 第三届中国医科大学“红医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术科技类(A类)项目申报书.docx
5 第三届中国医科大学“红医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类(B类)项目申报书.docx
中国医科大学
2021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