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上午,考核组在省卫建委会议室召开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三年工作考核评估座谈会。会上,考核组组长刘庭芳对此次考核工作的意义和目的,以及考核依据、评估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简要说明。刘庭芳指出,通过对评估对象贯彻落实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有关文件要求和部署落实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总结经验,巩固成效,围绕切实为受援医院培养骨干医师和医院管理人才,提升当地医院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的工作目标,为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闫灵均代表学校党委向考核组详细汇报了学校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三年工作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取得成效、成功经验,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工作意见和建议。闫灵均汇报时强调,中国医科大学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重大政治任务,把塔城地区人民医院挂牌“中国医科大学塔城地区人民医院”,作为学校非直属附属医院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精准式的组团帮扶,创新“以校包院、以院包科”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的新模式,使医院环境、医疗设备、诊疗技术、医院管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区域影响力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改善提升,各项运行指标取得了显著进步,得到了方方面面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并表示,学校将以此次考核为契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组部、国家卫健委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精神,紧紧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及时总结工作成效和经验,坚定坚决扛起援疆的职责使命,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23日下午,考核组一行到第一临床学院进行了深入考核评估。王振宁代表医院党委向考核组简要汇报了三年来开展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做法、亮点、特色和成效。部分前三批援疆医疗人才和家属畅谈了援疆体会和收获,并下一步 “组团式”援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考核组一行对我校发扬传承“红医精神”,独立承担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任务,对口新疆塔城地区人民医院开展“组团式”援助工作表示钦佩,对广大医疗援疆队员无私奉献精神神给予高度赞扬,认为这是“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发扬光大,是对“红医精神”“红医文化”的生动诠释和体现;对“以校包院、以院包科”,科学制定医院发展规划、帮扶规划和完善相关措施等,强化医院人才培养、填补学科空白、加强内涵建设、推进技术创新、完成信息化建设、通过医联体辐射基层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与会人员围绕如何真正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就具体帮扶模式、人才培养方式和政策保障等进行了充分的交流。考核组同时查阅了学校提供的佐证材料和典型案例。
信息来源:党委组织部 编辑: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