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开始前,现场大屏幕播放了西伯利亚国立艺术学院院长玛利亚女士来自远方的亲切问候,辽科大副校长李胜利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致词。
在历时一个多小时的交流展演中,现场观众欣赏到了具有浓郁俄罗斯风情的民族歌舞、器乐表演等,由西伯利亚国立艺术学院副校长莱丽莎领衔的“樱花草”民间艺术团,还专门排演了中国音乐《茉莉花》,并用中文演唱了现场观众耳熟能详的前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的师生们则奉献了中国古典舞、蒙古舞、马头琴演奏、快板等极具中国元素的节目。从歌舞到器乐,从《诗经》到《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演出形式丰富多样,跨越时间空间。在哥萨克民歌中观众们不仅感受到了“战斗民族”的激情和热血,也可以体味出同样的“天苍苍,野茫茫”的旷远辽阔;在蒙古舞的豪放与力量中,俄罗斯艺术家们同样找到了“马背上的民族”热情奔放的共鸣。精彩纷呈的演出充分印证了“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文明是多样的,也是可以对话的。”在辽科大艺术学院院长李囝和声乐教师李卓演唱的《我们的新时代》的歌声中,演出落下帷幕。现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中俄演员互致敬意并合影留念。
辽科大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国立艺术学院的结交始于2017年,双方的校际交往活动一直很活跃。2018年6月,西伯利亚国立艺术学院院长一行曾经到访我校,院长玛利亚女士在校图书馆报告厅为我校师生作了一场题为《西伯利亚对苏里科夫创作影响》的精彩专题讲座。今年6月,辽科大张志强校长带队访问了西伯利亚国立艺术学院,深入了解了学院各方面情况,并观看了具有俄罗斯民族特色的精彩演出,为加强两校之间学术交流互动和人才培养合作,推进文明深度交流互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融入了多样性元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是当代大学的使命担当。在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进程中,在“一带一路”的宏大背景下,辽科大高度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各国4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的密切的联系。学校通过与友校互派留学生、学术交流、合作办学、科研合作等,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促进跨文化对话,切实拓宽了辽科大国际交流合作与教育的路径和领域,努力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思想传播者、文化研究者、共识表达者、内涵构建者和实际行动者,为培养具有世界眼光和造诣的国际化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和智力支撑。(张金玲/文大通社记者高硕张鹏刘凤等/摄)











编辑:张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