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测绘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
时间:2018年1月10日
地点:环境与测绘学院B109
主办单位:环境与测绘学院
议程安排:
时 间 | 内 容 | 地 点 |
8:30-8:45 | 开幕式:领导致辞 | 环测 B109 |
8:50-9:50 | 特邀报告一:环境问题的数学建模 王立章 教授 | |
特邀报告二:土地非农化研究进展及其选题启示 李效顺 教授 | ||
特邀报告三:关于研究生学习的关键几点 郝 明 副教授 | ||
特邀报告四:浅谈科研道路上的“锐意进取”与“埋头苦干” 李增科 副教授 | ||
10:00-12:00 13:30-17:00 | 分会场一:测绘科学与技术(一) | 环测A512 |
分会场二: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测C410 | |
分会场三:土地资源管理 | 环测B205 | |
分会场四:测绘科学与技术(二) | 环测A506 | |
17:00-17:30 | 研究生学术论坛奖评定 | 环测A506 |
17:30-17:50 | 闭幕式及颁奖仪式 | 环测A512 |
环境与测绘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分会场一(测绘科学与技术一)
序号 | 时间 | 报告人 | 报告题目 | 地点 |
1 | 10:00-12:00 | 刁鑫鹏 | 山区井工开采间接损害房屋建筑的开采损害技术鉴定:以山西省昔阳县南冶头村为例研究 | 环测 A512 |
2 | 肖海平 | 堡石灰岩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分析及远程自动监测系统的研究 | ||
3 | 王刘宇 | 基于子带干涉技术的矿区大形变提取实验研究 | ||
4 | 杨旭 | 基于方差分量估计的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实时ZTD解算 | ||
5 | 余航 | 非线性/线性动态EIV模型及其总体卡尔曼滤波方法 | ||
6 | 刘鑫 | 扩展ADOP因子及其在亚太地区BDSGPS单频单历元定位性能评价中的应用 | ||
7 | 陈雄川 | 基于改进的电离层延迟的BDS周跳探测方法 | ||
8 | 王志文 | 一种组合果蝇优化算法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预报LOD的方法 | ||
9 | 13:30-17:00 | 范立 | 自适应加权的WiFi与PDR容积卡尔曼滤波融合算法 | |
10 | 何义磊 | 北斗三代试验卫星观测数据质量分析 | ||
11 | 刘天骏 | GPS/GALILEO 偏航姿态异常对动态PPP 的影响及其改正模型 | ||
12 | 毛亚 | 北斗在轨卫星广播星历精度分析 | ||
13 | 孟彦杰 | 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的光时域分析技术(BOTDA) | ||
14 | 田雨 | 气象因素驱动下的鄂尔多斯地区荒漠化研究 | ||
15 | 杨威 | 基于KF-RTSS的BDS多路径缓解方法 | ||
16 | 张超 | 基于智能终端LED室内定位算法的研究 | ||
17 | 周家鹏 | 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地磁室内定位方法研究 | ||
18 | 杜秋 | 高水充填在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综合治理上的应用 | ||
19 | 段志鑫 | 基于监控视频的前景目标提取研究 | ||
20 | 李方超 | 一种基于空间均匀分布的快速空间旋转选星算法研究 | ||
21 | 束明聪 | 一种基于单目视觉机器人位姿的自适应快速估计方法 | ||
22 | 徐友友 | 高速铁路下采空区稳定性及灾害治理研究 |
环境与测绘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分会场二(环境科学与工程)
序号 | 时间 | 报告人 | 报告题目 | 地点 |
1 | 10:00-12:00 | 吴鸿伟 | 碱改性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银铁双金属去除水体中头孢氨苄 | 环测 C410 |
2 | 梁浩乾 | 徐州贾汪矿区关闭煤矿地下水化学特征研究 | ||
3 | 鞠跃 | 电子废物中贵金属的电化学梯级分离 | ||
4 | 陈燚 | 温度对厌氧氨氧化系统性能和群落结构的长期影响 | ||
5 | 孔颖 | 电化学还原二氧化碳中阳极液的影响研究 | ||
6 | 吕振 | 一体两段式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脱氮除碳装置及其控制运行方法 | ||
7 | 沈晓玲 | 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气相苯的研究 | ||
8 | 孙彬彬 | 电镀工业含锡泥渣碱浸-锌粉置换回收锡的研究 | ||
9 | 杨婉 | 有机物作用下厌氧氨氧化系统净化性能研究 | ||
10 | 占小翠 | 超声改性Mn/AC催化臭氧氧化降解苯酚的效能及机理分析 | ||
11 | 13:30-17:00 | 徐铭洋 | 微波活化粒状赤泥制备复合除磷剂 | |
12 | 李康 | 赤泥碱性调控及生态化研究进展 | ||
13 | 周蒙蒙 | 甲霜灵在土壤、植物体内的降解及产物研究 | ||
14 | 李丹 | 单斜晶型三氧化钨的制备、改性及其光催化性能的试验研究 | ||
15 | 吕蒙蒙 | 多环芳烃降解菌筛选及其生物泥浆修复技术研究 | ||
16 | 童俊 | 碱浸-电解锌粉细化机理研究 | ||
17 | 许新海 | 反硝化除磷耦合亚铁盐强化城市污水氮磷深度处理研究 | ||
18 | 潘婷婷 | 新诺明废水厌氧处理技术研究 | ||
19 | 丁丁 | 有机物吸附对褐煤表面特性和混凝的影响 | ||
20 | 丛丽娟 | 利用原位固定技术对土壤隔污染进行修复 | ||
21 | 赵婷婷 | 聚合物/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膜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
22 | 李兆基 | 徐州地区污水处理厂抗生素分布迁移规律研究 | ||
23 | 刘奕 | 中国湿地公园空间分布均衡性研究 | ||
24 | 蔡洁莹 | 贵州凯里鱼洞河污染情况评价 | ||
25 | 夏鹏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空气污染预测研究 | ||
26 | 宋景辉 | 三种前六人工湿地填料吸附性能研究 |
环境与测绘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分会场三(土地资源管理)
序号 | 时间 | 报告人 | 报告题目 | 地点 |
1 | 10:00-12:00 | 刘英 | 采煤塌陷影响下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对柠条叶片光合与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 环测 B205 |
2 | 袁俊芳 | 西部典型矿业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及时空分异 | ||
3 | 陈孚尧 |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对重金属污染修复效果的影响 | ||
4 | 戴培超 | 基于社交网络数据的城市公园体育运动服务价值估算:一种新模型 | ||
5 | 房阿曼 | 基于土地适宜性的耕地规划CA模拟研究 | ||
6 | 孟令冉 | Assessment of rural ecosystem health and type classific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China | ||
7 | 倪衡 | 基于光谱特征的煤矿区遥感识别方法及监测研究——以小龙潭矿区为例 | ||
8 | 魏旭晨 | 基于数据融合的城市建成区提取研究 | ||
9 | 13:30-17:00 | 宫传刚 | 无人机技术在矿山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 |
10 | 米家鑫 | 山西孝义铝土矿排土场生态修复策略:基于重金属污染的监测 | ||
11 | 王月香 | 基于GIS的医疗设施布局优化——以淮安市清浦区为例 | ||
12 | 张川 | 干热河谷生态隔离带对梯田水土耦合效应的影响研究 | ||
13 | 刘盼盼 | 基于策略互动视角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
14 | 鹿瑶 | 区域生态足迹盈亏测算及其空间特征研究 | ||
15 | 王强 | 基于SD模型的城市惯性规模多情景模拟 | ||
16 | 张琦 |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及空间优化导向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 ||
17 | 王状 | 河南省经济发展与土地非农化计量关系研究 | ||
18 | 安适 | 城市更新中的土地利用权衡 | ||
19 | 王琛 | 露天矿区不同复垦年限土壤碳通量的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 ||
20 | 李帆 | 城市群个体城市土地扩张力学机理分析——基于引力视角的实证研究 | ||
21 | 夏嘉南 | 断面对煤炭开采区土地综合效益影像研究——以金黄庄矿业为例 | ||
22 | 刘希朝 韩晓彤 | 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的生态用地划定与保护研究 |
环境与测绘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分会场四(测绘科学与技术二)
序号 | 时间 | 报告人 | 报告题目 | 地点 |
1 | 10:00-12:00 | 庄会富 | 结合CVA与SAM的多光谱影像变化检测 | 环测 A506 |
2 | 毕京学 | 一种基于全向指纹库和两次聚类的自适应加权KNN定位方法 | ||
3 | 王雪 | 深度字典的高光谱主动学习分类 | ||
4 | 郑美楠 | 基于多轨道SAR数据矿区时序三维形变监测与分析 | ||
5 | 欧德品 | 哨兵1A数据的人工建筑形变监测 | ||
6 | 马伟波 | 基于HyMAP-C航空高光谱影像东北黑土地重金属反演研究 | ||
7 | 汪家亮 | Kinect辅助下的盲人导航系统设计 | ||
8 | 13:30-17:00 | 徐凯磊 | 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的煤矿区生态环境定量评价 ——以蔚县为例 | |
9 | 赵敏 | 面向对象的多特征分级CVA遥感影像变化检测 | ||
10 | 刁丰华 | 基于地理国情监测变化信息字段赋值正确性检查 | ||
11 | 侯增福 | 基于协同表示的双窗口局部求和高光谱图像异常探测 | ||
12 | 李毅 | 利用遥感技术多监测手段提取冰川表面流速——以天山Inylchek冰川与西昆仑Chongce冰川为例 | ||
13 | 王惠敏 | 基于CARS-PLS-SVM的多矿区土壤重金属浓度反演 | ||
14 | 武复宇 | 基于深度随机森林的高光谱影像分类研究 | ||
15 | 张玉沙 | 基于多分类器集成和多尺度传播的变化检测 | ||
16 | 秦坤 | 基于室内定位数据的可视化表达模型研究 | ||
17 | 王金云 | 基于激光点云的古建筑损害探测和数字化表达——正定古城墙案例研究 | ||
18 | 王钰 | 基于TCPInSAR的采动区铁路动态沉降监测与时序分析 | ||
19 | 刘琪 | D-InSAR监测矿区地表沉陷适用性研究 | ||
20 | 温槟繁 | 单个INSAR干涉对提取矿区地表三维形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