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 /2007-09-12

  一、学科概况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重点学科、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全国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全国首批启动的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首批设立****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所在单位。学院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设岗学科2个,校级重点学科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工作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0个(其中3个硕士点有单招资格),工程硕士点1个,本科生专业4个。学科涉及工、理两大门类,辐射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和水利工程5个一级学科。学院下辖6系、6所、2个实验中心。学院现有教职工80人,博士生导师11人,教授16人,获省部级以上称号的教师17人次。形成了地学类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工科特色鲜明、理工科协调发展的合理学科布局,具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实力雄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具备先进的实验设施和研究条件,已成为国家地学类高水平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的前身是煤田地质系。1950年我校从焦作搬迁天津,称中国矿业学院,当时设立了地质工程学教研室。1951年创办煤田地质工程系。1953年学校搬迁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设立煤田地质系。1970年学校搬迁四川省,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煤田地质系在困境中成长。1978年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1980年学校迁至江苏省徐州市,1988年学校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煤田地质系迅速发展壮大。1995年以煤田地质系为基础成立了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学科领域大跨度拓展。2000年学校进行院系调整,学院更名为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正在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学院而奋力拼搏!

  二、学术队伍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现有专职教师53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9人,讲师8人,助教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人,硕士学位教师23人。博士生指导教师11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8人。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1人,****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人、优秀骨干教师1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二层次1人、三层次3人,江苏省青蓝工程高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2人、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1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人,学校青年学术带头人7人,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6人。江苏省优秀教学科研群体1个,学校优秀教学科研群体2个。

  三、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硕士点/博士点/国家级重点学科/****设岗学科

  2000年以来,学院学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矿产普查与勘探再次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被批准为****特聘教授设岗学科,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个,学科点所属一级学科从2个增为5个,地球化学成为我校第一个理科博士点,学科门类和学科领域大幅度拓展,学科结构和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同时,通过国家和学校的211工程建设的投入,学科水平和教育资源质量得到全面提升。据2003年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评估结果,我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人才培养排名第一,学术声誉排名第二,学术队伍排名第四,科学研究排名第6,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三。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居国内领先水平,并具有较大的国际影响;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地球化学学科居国内先进水平,在各自优势和特色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地球信息科学作为新兴学科,在国内已有一定的学术影响。

  科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共承担科研项目近100项,其中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或课题20余项,实到科研经费1700余万元,合同科研经费超过2000万元;出版学术专著18部,主编本科生教材5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被SCI、EI和ISTP收录论文6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0余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教学奖5项。

  四、研究生培养

  2000年以来,我院共有3位博士后人员进站,出站1人;招收博士研究生35人,毕业博士研究生15人;招收硕士研究生112人,毕业硕士研究生43;招收工程硕士53人,毕业工程硕士22人。

  据对2000年以来毕业研究生的调查,我院培养的研究生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特别是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等优势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国内一流,为学校赢得了很高的学术声誉。在研究生招生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成为我院研究生教育的工作核心,取得良好效果。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二等奖1项,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获得者1人,获江苏省研究生创新工程项目资助1人。在校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在《中国科学》、《地质论评》、《环境科学》、《地球化学》、《工程地质学报》等国内有影响的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论文30余篇。

  五、教学与科研条件

  学院拥有设备较为齐全煤田与煤层气地质、应用地球物理勘探、水文与水资源、钻探、岩土等专业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地学陈列馆以及地学信息处理工作站,并建立起了徐州大北望和汉王、徐州大北望和汉王、连云港、峄山、南京、杭州等野外实习基地。分析测试中心和院实验中心拥有各类仪器设备700多台,价值约3000万元(包括单台价值在1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大型仪器30余台)。形成了物质成分与物质结构检测、岩石物理性质检测、资源及矿井勘查、数据及图像处理等系列仪器设备,具有强大的野外勘查、系统测试、资源处理的能力。校图书馆和学院资料室有先进的资料信息系统。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