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扬州大学专业介绍:环境科学

扬州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12-19

扬州大学专业介绍:环境科学
2011-05-31


  环境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
  环境科学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环境科学的高级专业人才。具体要求:
  1、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和“三个面向”的时代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科研作风,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积极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了解我国环境科学的特点,系统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环境问题的研究方法,熟悉所从事专业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能及时追踪学科前沿,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专业的科研、教学、管理工作的能力。
  3、研究生毕业时必须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该语种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能在工作与研究中熟悉使用计算机。
  4、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二、学习年限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包括论文答辩),最长为5年,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按规定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必修环节和论文工作,并通过论文答辩,可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学习优秀的硕士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提前毕业的条件和程序,按照《扬州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扬大研[2005]16号)的相关规定执行。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生学习年限至少为2年;经学校批准,允许研究生分段完成学业和休学创业。休学与在读的时间之和不得超过5年。

  三、研究方向
  根据国家与社会发展需求、本学科特点以及现阶段学科内导师专业特长,本学科现确定以下5个研究方向:

一级学科名称 环境科学与工程 学科代码 0775、0830、0971
二级学科名称 环境科学 学科代码 077501、083001、097101
序号 研究方向
1 环境生物学 本研究方向主要围绕环境污染中的突出问题,将环境污染研究与生物学研究密切结合,着重探讨生物在自然环境胁迫下和认为环境污染条件下的中毒机理和抗性机制,研究生物与土壤环境和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影响因素,特别注重农业土壤-植物-水-大气之间的关系研究。
2 环境化学 本方向主要围绕环境化学中土壤、水、大气中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和农药等迁移转化规律以及现代分析理论和技术。通过有针对性的基础理论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廉价高效的污染物分离与快速检测技术,对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和量进行有效监控,为环境安全监测和食品安全检测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3 环境修复理论与技术 本方向主要围绕环境修复理论与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利用物理、化学、生物和工程等方法修复污染土壤和水体的应用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技术。
4 环境评价、规划与管理 本方向主要围绕环境影响评价、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区域生态建设规划、环境容量、总量控制与总量分配、产业环境政策调整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建立分析和预测区域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政策、策略与措施,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案。
5 农村生态环境 本方向主要围绕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机理和保护措施等开展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农业面源污染的机理和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与控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生活垃圾的处理技术等

  四、课程设置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必修课和选修课。实行学分制,硕士生应完成44个学分,其中学术研讨与学术报告2个学分,课程学习42个学分。课程学习中学位课程15学分,必修课程6学分,学士阶段专业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9学分(可申请免修),选修课程12学分。
  1、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必须修学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满足选修课程的学分要求。取得本专业学士学位的硕士研究生经导师审查同意,可免修非学位课程中学士阶段必修课程。
  2、课程学习
  为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必须十分重视课程学习,特别是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中必修课程的学习。课程学习可根据课程性质采取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任课教师应着重启发研究生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他们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跨学科(门类)选修课程。

  五、培养方式
  1、 本学科点采用导师负责和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方式对研究生进行指导。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个人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设置、教学时间活动等工作的组织协调;导师应教书育人,关心研究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 整个学习过程采用课程学习与科研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生通过课程学习以掌握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科研论文以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和胜任专业工作的能力。

  六 培养环节
  1、 个人培养计划。
  本专业研究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研究生的个性特点、基础条件、研究方向等具体情况,填写《扬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经学科负责人审定后报学院和研究生处备案。培养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如需变动,须经批准并报研究生处备案。
  2、 课程学习是本学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任课教师将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采用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着重引导阅读、启发思维和训练写作,培养研究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本学科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应参加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
  社会实践主要是指参加社会调查、承担校内外的科研、调研、咨询、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等活动。教学实践指以本科生为对象开展试讲、辅导课堂讨论、指导实验和辅助指导毕业班学生毕业论文等活动。至少参加一门本科生课程实验的辅导,其中讲课4学时以上。
  4、 学术活动。
  本专业研究生应积极参加校内的各项学术活动,并在导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参加校外的专家讲学、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参加10次以上校内外学术活动,其中包括主持一次研究生学术研讨会,主讲2次以上学术报告。每学期至少作一次与论文有关的研究报告或读书报告(具体办法详见《扬州大学关于建立研究生学术报告会制度的意见》)。

  七、考核方式
  1、 本学科研究生的学位课程、必修课程的考核主要以考试方式进行,选修课程考核以考试或考查方式进行。考试方式可以口试或笔试。所有课程考核一律以百分制计分,60分为合格。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所有补修课程必须考试合格。
  2、 社会实践的考核由主办社会实践活动的单位提供书面证明,对教学实践的考核由2名授课指导教师提供书面鉴定。研究生毕业前须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实践环节考核表》,由学院进行核定后方能毕业。
  3、 学术活动考核由研究生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表》和《扬州大学研究生学术报告登记表》,完成《扬州大学关于建立研究生学术报告会制度的意见》(校研[2004]14号)有关规定者,方能获得2学分,申请毕业。学院根据每学期研究生学术报告会计划审核研究生的学术报告情况,合格者方能毕业。
  4、在学位课程与必修课程基本结束之后,本学科将结合论文开题工作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以同等学力入学者必须在完成补修课程并且考试合格后方可进行中期考核。具体办法详见《扬州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八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环节,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细则》和学校的有关文件的要求进行。
  1、 选题。研究生入学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首先确定研究方向,并通过广泛查阅和收集,建立较为系统和完备的文献资料和研究资料两个基础平台。在此基础上尽早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应尽可能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
  2、 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在本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由学科负责人任组长,本学科研究生指导小组全体成员参加对开题报告的论证。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极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与其进展和预期成果、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绩等。
  3、 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准备和写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论文要求理论正确、观点鲜明、文献详实、思路清晰,文体格式符合《扬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研究生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后,在本学科专业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2篇(第一作者),或核心期刊1篇(第一作者)、或本学科权威期刊1篇(导师第一,本人第二),或SCI收录论文(前三名),或获得发明专利1项(前二名),或新型实用专利2项(前二名),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论文答辩、学位申请等环节按《扬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 学位专业课程和必修课程简介
  1、高等环境化学:研究化学污染物质在气、水、土和生物介质中的存在、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以及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运动与转化。
  2、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其目的是应用生物学理论和方法来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监测和评价环境质量,以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及机理,环境污染的生物净化原理,以及现代环境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3、环境科学与技术进展:本课程主要讲授环境科学与技术领域的进展情况,包括近20年来国内外在此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专利申请情况。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现状及发展方向作概要性的介绍。
  4、分子生物学:研究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和规律性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染色体与DNA、基因和基因组、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转录、翻译、原核生物基因表达与调控、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基因与发育等。
  5、胶体表面化学:主要阐述胶体的粘度、沉降与扩散、渗透、光散射、双电层、稳定性、自溶液中的吸附以及固—气界面上的吸附等胶体与表面化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其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2014考研必过的秘密,点击查看>>



相关话题/扬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