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30
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高校教师(分析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从事分析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集体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求实精神;服从国家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
2.掌握分析化学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相应的实践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发展现状和动态。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撰写基本的专业论文,并具备一定的听说能力。了解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环境检测、商品检验、药物分析、医学检验、卫生防疫、工业产品检验等领域的应用。具有创新精神,有独立从事教学与科研或担任其它工作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培养方式
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采用“进校不离岗”的方式。研究生在读期间,所有关系留在原工作单位,工资、福利、医疗等均由原单位负责。
入学后以在职不脱产方式集中学习研究生课程。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最低不少于30学分,在校集中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论文工作实行导师负责制。结合研究生的工作实际,由我校具有相关领域实践经验的导师和实际业务单位(部门)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人员(校外导师)联合指导,共同培养。我校导师为第一责任人。
三 学习年限
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
四、研究方向
根据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和学校特色,本学科设置电分析化学等3个研究方向。
五、培养环节
1.补修课程
以同等学力入学的各种类别的研究生,必须补修4门与现专业方向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跨专业入学的各种类别的研究生,必须补修3门与现专业方向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补修课程可通过自学考试、学校的“小自考”、本科生课程考试等多种方式参加考试,考试合格,登录成绩,不计学分,并在中期考核、答辩申请时予以说明,标明“补修”。
2.中期考核
第四学期组织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具体办法参见《扬州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3.文献阅读
文献阅读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位论文选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硕士研究生必须较广泛地阅读中文和外文文献,并以外文文献为主。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外文资料的总阅读量应不少于15万英文词。
4.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5次以上校内外学术活动,主持1次研究生学术讨论会,并至少作1次学术报告。
七、学位论文
1.论文的基本要求
论文必须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针对相关领域实践中具有理论意义的问题,或技术发明与创新、技术服务与监督、业务管理等方面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应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论文选题
选题应体现先进性、创新性、实用性,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选题应具有明确的实践背景和应用价值。
选题报告应包括:本课题国内外研究情况综述,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分析,课题的创新性、实用性,课题研究的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绩等。
没有通过选题报告论证者,可以继续准备,半年后重新进行报告、讨论,直至通过。学习期限相应顺延。
3.论文形式
研究论文、专业设计或产品研究、开发报告、专题调查报告、技术服务研究(总结)报告。
八、学位授予
1. 答辩申请
研究生必须修完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取得规定的学分;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培养环节;完成学位论文;经导师同意,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2. 论文评审
论文评审采用专业送审和学校抽检送审两种方式进行。
专业送审由本专业组织送交2位专家评阅,其中必须有1位是来自实践第一线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专家;
学校抽检由学校以一定比例,按专业、领域随机抽选送审论文。
论文评审通过者,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如有1位评阅人认为该论文未达到硕士学位水平或认为需要修改后重新评审,则不能组织答辩;申请人可在半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申请评审。
3. 论文答辩
各专业、领域组织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至少由3位专家组成,其中至少应有1位是来自实践第一线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专家。
4. 学位申请与授予
学位申请与授予,按照《扬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规定执行。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
九、学位专业课程和必修课程简介
1.波谱学 3学分,54课时 讲授红外、拉曼、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等分析方法。
2.色谱分析 3学分,54课时 介绍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分类、各类色谱仪器的结构及操作等,掌握毛细管气相色谱、裂解气相色谱、顶空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超临界流体色、毛细管电泳、毛细管电色谱等色谱科学领域中重要技术与最新技术。
3.光谱分析 3学分,54课时 介绍光谱分析的基本理论、仪器的结构和定量、定性分析的方法。掌握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分子荧光、激光荧光、荧光X射线等的基本原理。
4.电化学方法 3学分,54课时 介绍电极过程动力学、界面物质传递、电位阶跃方法、电位扫描方法、微电极技术、强制电流、阻抗法和电极反应等。
5.近代分析测试技术 3学分,54课时 介绍用于成分分析、结构分析和表面分析的近代分析测试技术、仪器的基本操作、仪器的功能以及分析测试结果的分析。主要包括X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核磁、扫描探针显微镜等。
6.光化学 2学分,36学时 主要讲授光化学的基本知识,电子轨道,构型和态,光物理过程¾能级与光谱,势能面、光吸收和发射及配位化学、光化学反应等。
7. 电分析化学 2学分,36学时 介绍电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常用的仪器和基本操作原理。着重介绍电极的处理和性能,掌握循环伏安法、示差脉冲伏安法等十多种常见的分析方法。
8.材料化学 3学分,54课时 介绍材料的基本理论、结构、种类、组成、性质、制备方法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