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扬州大学专业介绍:化学工程领域

扬州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12-19

扬州大学专业介绍:化学工程领域
2009-04-17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化学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化学工程领域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能够胜任大、中型企业化学工程技术和工艺的研究、开发、应用及管理工作,也可以在工科教育、行政机关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从事相关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1.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和“三个面向”的时代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科研作风,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积极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夯实基础,强调实践,重在应用。掌握化学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与管理知识,掌握解决该工程领域工程问题的先进方法和技术手段。具有综合应用先进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该工程领域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从事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能力;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3.具备阅读本领域外文资料及初步运用外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本领域设置精细化学品合成等7个研究方向

  三、培养方式
  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的方式。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人员采取进校不离岗、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职学习,不脱离现职和生产实际,课程学习实行弹性学分制。

  1.双导师制
  工程硕士生的培养采用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的方式。校内导师由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校外导师由学校聘任企业中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校内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个人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设置、教

  研究方向
  本方向的研究范围及内容
  1.精细化学品合成技术
  (1)精细化学品合成技术;(2) 绿色化学合成技术(光化学、电化学、声化学和微波化学合成技术);(3) 化工过程强化。

  2.化工工艺及自动化
  (1)化学品合成工艺;(2) 化工分离工程;(3)化工自动化;(4)化工安全生产;(5)绿色化工及环境治理 (6)药物及中间体的新合成方法。

  3.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
  (1)新型催化剂及绿色催化;(2)工业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催化剂性能评价和催化剂失活机理研究;(3) 新型催化剂在工业、环保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4.精细化工工艺与现代分离技术应用

  (1) 精细化工过程的设计和开发;(2)化学反应器模拟、放大和操作优化。

  5.材料的制备与功能化
  (1)无机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应用;(2)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应用;(3)材料腐蚀与防护。

  6.现代分析技术及质量检测
  (1)常规分析与工业标准;(2)现代分析技术及应用;(3)卫生、环保及相关标准。(4)化工生产安全技术 (5)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能的相关性研究。

  7.化工生产及经营管理
  以现代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和分析工具研究为核心,运用它们来分析我国化工行业的营销管理实践,探索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化工管理理论体系,建立适合一定企业特点的经营模式。
  学实践活动等工作的组织协调。校外导师协助校内导师共同负责研究生论文的选题及其相关的工程设计、技术改造、试验研究和论文撰写等环节的指导工作。导师应教书育人,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引导他们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道路。

  2.课程学习与工程设计并重
  工程硕士研究生既要深入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本专业的专门知识,又要通过学位论文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和胜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特别要加强研究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包括创新能力、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研究生要尊敬师长,虚心学习,博采众长,积极进取。

  3.产学研联合培养
  工程硕士研究生采用在校内修读课程学分,到“产学研”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开展科学研究或工程设计研究并完成学位论文的产学研联合培养方式。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自身优势和特色,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四、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按规定修滿课程学分、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和论文工作,并通过论文答辩,方可毕业。在校学习时间累积不少于6个月,最长不超过一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必修课和选修课三类,同时必须完成必修环节。本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的最低学分要求为35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7学分,必修课程8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

  六、培养环节
  1.个人培养计划
  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应在校企双导师指导下,严格按照本培养方案填写《扬州大学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经学科及培养单位负责人审定后报学院和研究生处备案。培养计划应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应根据研究生的个性特点、基础条件、研究方向等具体情况,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目标,制定出具有特色的培养计划。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是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习的依据,也是对研究生毕业和授予学位进行审查的依据。培养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如需变动,须经批准并报研究生处备案。
  2.课程学习
  为使工程硕士研究生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必须十分重视课程学习,特别是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的学习。课程学习可根据课程性质采取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任课教师应着重引导阅读、启发思维和训练写作,并尽可能地进行实践教学,着重培养他们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跨专业入学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3门与现专业方向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成绩合格,不记学分。
  3.文献阅读
  文献阅读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扩大硕士生的知识面、活跃学术思想、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及掌握国内外本学科及
  相关学科的动态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位论文选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硕士研究生必须较广泛地阅读中外文文献,并以外文文献为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总阅读量应不少于10-15万英文词。
  4.学术活动
  工程硕士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必须参加5次以上与机械工程领域相关的校内外学术活动,并至少主讲1次学术报告。具体办法参见《扬州大学关于建立研究生学术报告会制度的意见》。

  七、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
  学位课程、必修课程考核主要以考试方式进行,选修课程考核以考试或考查方式进行。所有课程考核一律以百分制记分,60分为合格,可取得相应的学分。
  2.学术活动考核
  研究生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表》,按学期送交学院研究生教务员审核并存档。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情况由学院考核,合格者方能毕业。
  3.中期考核
  为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在第四学期组织中期考核。一般在修满学位课程学分和必修课程学分后,结合论文开题工作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具体办法详见《扬州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八、学位论文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或设计)工作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可少的一环。通过学位论文(或设计)工作的全过程,可使工程硕士研究生得到全面基础训练,巩固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拓宽知识面,培养独立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的能力,以利于他们为国家和所在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或设计)内容一般应包括:文献阅读、选题调研及其报告撰写、理论分析、实验研究(或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改造与开发等)以及论文(或设计报告)撰写与论文答辩等环节。其中有的环节可视选题与实际要求不同有所取舍。每个环节必须在双导师的联合指导下进行。
  1.选题
  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广泛查阅和收集,建立较为系统和完备的文献资料和研究资料两个基础平台,确定具体研究课题。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要求论文选题直接来源于工程或生产实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鼓励论文选题的交叉性、综合性和系统性。选题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意义,防止使论文变成单纯的科研生产任务的工作总结报告。
  2.开题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成果;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结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绩等。开题报告应在学科范围内公开宣讲,并广泛征求意见。开题的准备工作在第三学期进行,第四学期提交开题报告与论文工作计划。
  3.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学位论文(或设计)可以是一个完整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或课题研究,可以是技术攻关或技术改造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因此工程硕士论文的提交形式有两种:(1)结合工程项目的研究论文;(2)工程设计及其分析研究。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或导师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准备和写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论文要求理论正确、思路清晰、文献详实,对所研究专业和方向的最新成就有所了解,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并在该研究方向上有新的研究成果。学位论文(或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应能体现研究与撰写者应用所学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书写必须符合《扬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4.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
  学位论文(或设计)基本完成后,应先由所在学科、专业点安排有关教师并会同双导师进行评审和预答辩,并提出修改意见。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核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学位论文(或设计)经修改全部完成并经研究生处审批后进行正式评阅与答辩。
  作为学位论文正式送审评阅与答辩的先决条件,论文作者必须提交下列材料(原件及其复印件,原件供审核用)之一:
  (1)在公开(或内部)正式出版刊物上发表的与本职业务或技术工作有关的论文或文章(刊物级别与数量不限);
  (2)获奖证书(性质、级别与次数不限);
  (3)研究成果正式鉴定材料(性质、级别、项目数不限);
  (4)所在单位(人事或组织部门)开具的对自身业务和技术工作中取得较突出成绩和贡献的评价材料。
  学位论文应有2位以上的专家评阅(双导师除外),其中必须有1位来自实践第一线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5位以上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1人是来自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研究生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后,方能申请论文答辩。研究生的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学位申请和学位授予等环节按《扬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学位专业课程和必修课程简介
  1.计算方法及工程应用 3学分 54学时
  主要讲解工程数值方法及Matlab语言、系统调优技术与应用、数据和图形处理等内容。学生通过学习,为从事化学、化工、材料等工程领域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2.有机合成反应 3学分 54学时
 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单元反应,典型合成方法。突出现代有机合成技术的应用。复杂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设计和合成战略。
  3.有机波谱学 3学分 54学时
 讲授红外、拉曼、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质谱和圆二色谱等现代分析方法及在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4.胶体与表面化学 3学分 54学时
  阐述胶体的粘度、沉降与扩散、渗透、光散射、双电层、稳定性、自溶液中的吸附以及固—气界面上的吸附等胶体与表面化学的基本理论及其研究方法。
  5.量子化学 3学分 54学时
  讲授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及量子化学中的基本概念,通过对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的一些具体例子的介绍,使学生对量子化学的方法、原理和近似计算有一定程度的掌握。
  6. 催化化学 3学分 54学时
  主要讲述催化剂的制备、评价方法、摧毁作用原理及动力学,以及电催化、光催化与光电催化、声催化的原理及动力学,并对特种催化剂及高新催化剂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进行系统的介绍。
  7.材料的复合与功能化 2学分 36学时
  学习与掌握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以及相关复合与功能化的基本原理及研究方法。
  8. 近代分析测试技术 3学分 54学时
  介绍用于成分分析、结构分析和表面分析的近代分析测试技术,包括UV、IR、NMR、MS、ESR、3DS、IPXp ASE及各种近代分析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方法;介绍这些技术在有机、物化、催化、材料学、金属学及环境科学等领域中的应用。
  9.传递工程 3学分,54课时
  该课程主要介绍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的理论,内容涉及分子尺度、微团尺度及设备尺度的传递。具体内容包括流动问题的分析、单相流动、气液两相流动、流体的均布、传热问题分析、研究传热的方法、传热的计算、传质机理、对流与湍流传质、传质过程的强化等。

2014考研必过的秘密,点击查看>>



相关话题/扬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