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导师
刘诚
女,江苏射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扬州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博士点学科带头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邓研中心兼职研究员,并担任江苏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理事,江苏省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周恩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刘诚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外政党制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讲《中共党史》课程,2002年获江苏省普通高校一类优秀课程。近年来出版著作8部,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在《中共党史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高校理论战线》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8篇,《新华文摘》论点摘编1篇。论文《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重大发展--毛泽东关于中间阶级的理论述略》1993年入选中宣部等中央五部委联合召开的毛泽东生平思想研讨会。出版的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民主政治的新创造——毛泽东邓小平多党合作理论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研究》、《江泽民重要思想研究》、《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研究》、《1989~2002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百年理论难题的破解与完善》、《周恩来与新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等。近年来获得科研奖10余项,其中五次获得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两次获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奖二等奖。目前承担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子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教育部重点人文社科基地项目、省十一五规划项目等多项课题。1998年被省总工会授予“省岗位女明星”称号,1999年获省教委颁发的“红杉树”园丁奖银奖,2007年被评为扬州大学优秀教师,2008年被授予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周建超
男,江苏金坛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1988年毕业留校任教。1993年考入南京大学政治学系攻读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同年考入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攻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学位,1999年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中国会党史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华口述史研究会事略秘书长、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社会史研究会秘书长、江苏省中共党史学会理事。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和秘密社会与中国民主革命的研究。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中共党史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江海学刊》、《历史档案》、《近代中国》(台湾)等杂志上共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出版专著《秘密社会与中国民主革命》、《近代“中国人”的现代化思想研究》,合著《毛泽东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研究》、《周恩来与新中国政治文明建设》、《青春热血五十年》等多部。曾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江苏省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江苏省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奖、江苏省中共党史优秀成果一等奖、扬州大学优秀课堂教学质量一等奖、扬州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10多项。
周一平
男,1949年11月出生于上海,中共党员,现为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华东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博士生导师。1977年7月毕业于华东师大历史系。留校任助教。1986年华东师大史学研究所在职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2年晋升副教授。1998年晋升教授。曾到日本进行学术访问、研究。
1988年以前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及史学史的研究与教学。1988年以后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及史学史、执政党建设、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政党史、政党政治等的教学与研究。曾作为第二、第三主持人参加国家社科项目2项。作为第一主持人主持省部级社科项目3项。获省部级社科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目前在研项目2项。已出版《中共党史研究七十年》、《中共党史研究的开创者——蔡和森》、《毛泽东生平研究七十年》、《毛泽东思想研究史稿》、《中共党史史学史》、《中共党史文献学》、《邓小平生平研究史》、《中西文化交汇与王国维学术成就》、《司马迁史学批评及其理论》等著作十余种。其中《中共党史史学史》、《中共党史文献学》被多所高校作为中共党史专业研究生的教材。在《中共党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被《新华文摘》转载、转摘。
双传学
男,1967年1月生,江苏仪征人,中共党员,哲学博士,教授职称,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委宣传部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问题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等。主持和参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大众化研究》等国家级、省级研究课题7项,在《高校理论战线》、《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江海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世纪难题的破解——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民利益的理论与实践》、《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研究》、《甲午悲歌》等专著6部,合作出版《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等著作11部,发表论文(论著)200余万字。先后获得江苏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江苏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5)、江苏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3)、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005)、第二十届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2005)等奖项。
陈章龙
男,汉族,1960年2月出生于江苏省靖江市,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6月至2012年7月任扬州大学党委书记。现任南京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兼任江苏省社科联副主席、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理事等。
陈章龙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实践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价值观等,主持完成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一项、基金课题一项,主持完成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三项、主持完成江苏省普通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重点项目一项。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版的著作有:《冲突与构建—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研究》、《价值观研究》、《社会研究方法导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当代中国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论主导价值观》、《当代中国思想道德体系论》、《大学生精神彼岸的探寻》等。发表哲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方面的研究论文60余篇。其中《社会研究方法导论》曾获江苏省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论主导价值观》获江苏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大学生精神彼岸的探寻》获江苏省高校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秦兴方
男,江苏常州人。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扬州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担任中国资本论学会理事、全国综合性大学资本论学会理事,扬州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等职。主要研究领域是《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重点研究方向为: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理论和方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进行总结、提炼,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发展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和内容。工作以来,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软科学基金项目等部省级以上项目6项,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与导师合作、排名第2)、《管理世界》(合作、排名第1)、《教学与研究》、《当代经济研究》、《学术月刊》、《经济学家》、《江苏社会科学》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参与由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四所高校共同主持的国家“十五”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教材”——《政治经济学》的编写(2章)并获得2005年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出版《人力资本与收入分配机制设计》(博士论文)、《<资本论>的现代解析》(马克思主义基础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与导师合作主编,排名第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典精读.当代价值》(参编2章)、《可持续消费引论》(排名第二)等著作8部。曾先后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3项(其中2项为唯一作者,另一项排名第2)、江苏省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2)等科研成果奖。
芮鸿岩
男,汉族,1965年1月生,江苏溧阳人,法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扬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副理事长、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江苏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高校学生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等。
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高等教育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党的教育政策、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高校公共事务管理等,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基金项目、专项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先后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江苏高教》等杂志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新中国初期中共教育方针政策的三维向度》、《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及应急预案演练》等,主编、参编多部著作。曾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江苏省高校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扬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