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13
胡健,博士,教授,1965年11月出生于江苏南通,民盟盟员,主要从事资源与环境专业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一、主要学习经历
毕业国家、学校 | 所学专业 | 学制 | 学位 | 毕(肄)业及时间 |
中国,江苏农学院 | 农 学 | 4 | 学士 | 毕业于1987年7月 |
中国,扬州大学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3 | 硕士 | 毕业于1998年7月 |
中国,扬州大学 | 作物栽培与耕作学 | 3 | 博士 | 毕业于2007年12月 |
二、主要工作经历
起止时间 | 在何地、何学校(单位)工作、进修及任何职 |
1987.7-1993.7 | 江苏农学院农学系,助教 |
1993.8-2001.7 | 扬州大学农学院农学系,讲师 |
2001.8-2003.8 | 扬州大学农学院农学系,副教授 |
2003.9- 目前 |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
三、近五年来的教学工作
为给水排水、环境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植物保护、农业生态等本科专业承担了《水处理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微生物资源学》、《基础微生物学》等课程,为植物营养、土壤学硕士专业承担了《土壤与环境微生物学》、《土壤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课程,担任土壤学、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四、近五年来的科研及教研工作
科研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级别) | 角色 | 起止时间 |
《利用nnrS-gfp重组克隆研究土壤中一氧化氮(NO)产生菌多样性》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主持 | 2005-2007 |
《利用nnrS-gfp重组克隆研究土壤中一氧化氮(NO)产生菌多样性》 | 国际合作交流项目 | 主持 | 2005-2006 |
抗生素污染环境下微生物生态学与微生物耐抗生素行为 | 扬州大学博士科研基金 | 主持 | 2008-2009 |
杏鲍菇优质、高产、高效工厂化作业系统的构建 | 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 | 参加 | 2008-2009 |
中国FACE研究-FACE对稻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 | 参加 | 2001-2004 |
南北热量梯度带土壤碳氮平衡与稻田系统稳定性机制 | 中科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项工程子课题 | 参加 | 2008-2009 |
南北样带上土壤碳氮平衡与稻田系统稳定性机制 | 科技部973子项目 | 参加 | 2006.1-2010.12 |
同时硝化反硝化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对N2O排放影响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参加 | 2007-2009 |
水热梯度带农田生态系统重要过程的演变规律与区域系统稳定性保持的调控对策 | 973课题子课题 | 参加 | 2006-2007 |
田间原位硝化反硝化速率与微生物群落之间关系研究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 参加 | 2005.1-2008.12 |
滩涂耐盐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 江苏省滩涂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重点建设实验室 | 参加 | 2006.1-2008.12 |
利用nnrS-gfp 重组克隆研究土壤中一氧化氮(NO)产生菌多样研究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 参加 | 2005.1-2008.12 |
秸秆生产燃料乙醇的高效菌群构建及工艺条件的研究 | 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 参加 | 2006.1-2008.12 |
水处理生物学多媒体课件(网络版 | 扬州大学 | 主持 | 2005.7~2006.9 |
环境微生物学校级精品课程 | 扬州大学 | 参加 | 2004-2007 |
2014考研必过的秘密,点击查看>>
本文共2页12下一页